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國中教師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國中教師隨筆

國中教師隨筆1

一早,雨就下個沒完沒了,外面陰沉沉的,土地溼搭搭的。在屋裡,感到十分的煩悶,於是便走出屋,透透氣。

雨越來越小,細細的雨絲打在臉上,身上,微微的有些涼意,好久沒有淋雨了,這時,才不禁勾起了我心中的那場雨,一場讓我感覺十分個性的雨,讓我懷念至今。

當時遇到了煩心事,我去了我的朋友家。在濛濛細雨中,拿著傘,穿梭在稀疏的人群當中,模模糊糊的看見了我朋友的身影,走了過去,與她相會,她邀請我到她的家中坐坐。在屋裡,聽著雨聲,望著窗外的風景,於是便想把心中的煩心事說給朋友聽。在講述的過程,朋友靜靜的傾聽著,就像在講述她的煩心事一樣,絲毫沒有走神,但是,不明白怎樣的了,越說越氣,心中想的全是煩心事,壓的我快喘但是氣來,本想把煩心事說出來會好受一些,情緒卻更差了。

朋友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拉起我的手,向屋外跑去,外面的.雨依然悄悄的下著,我著急的對朋友說:"但是沒拿傘呢”朋友卻回答了一句:"沒事,不用傘的。"看著她堅定的眼神,我也跟著她飛奔屋外。雨絲打在我和朋友的身上,滴在我和她的手上,頭髮也被淋溼。就這樣,在雨中飛奔著的我們,就像兩匹脫韁的野馬在遼闊的大草原中,歡快的馳騁著,感覺心中的那些煩心事全被雨水給衝之腦後了,什麼也不想,就一向往前衝,踏著水坑,濺起一陣陣水花,淋溼了褲腿,我們開懷大笑,煩惱全被帶走了。

雨,心中的那場雨,在我記憶中,是那麼的耀眼,那麼閃亮的一個完美畫面!

國中教師隨筆2

週三下午去鄭州市第75中參加物理學科集體研究成果教研活動,75中的老師和我們學校的李陽老師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原則和方法,頗有所得。

兩位老師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教學上面的故事,那些理論的知識比較多,我覺得我得慢慢地品讀,研究,才能更好的實踐。

我印象最深刻且立馬能記住的是老師講述的一些關於實踐的例項。她說,在講述聲音的傳播的時候,她帶領著學生去高架橋上觀察隔音板,明白聲音傳播的條件,我想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明白了為什麼高架橋上要放隔音板,或者更有一些機智的`孩子能夠體會到我們不管在創造或發明什麼東西時,不應該打擾或破壞周圍的生活,如果真的有傷害,但又非做不可,儘量減少傷害,不要破壞生態環境。我想,他們即使現在沒明白,這些事情也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他們意識的一部分,就像我對面老師對學生說的,你可能不記得你十年前那天吃的是什麼飯,但那些食物的營養已經融入了你的骨血,成為了你的一部分,讀英語課文也是,學習這些原理也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學習流體流速與壓強時,帶領學生去坐地鐵,深刻地體會到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道理,以及更讓學生近距離地知道地鐵外面黃色警戒線的意義所在,使物理真正地服務於生活,在老師講這些時,我好想突然間真正地明白了八年級物理老師說的那番話的意義,物理物理,識物明理。真的是一語道破物理的真諦啊!

這些都是物理知識很好的引入和迴歸,我之前可能是太單純地講解知識,急於求成,只想讓學生的成績高一點兒,忽略了物理的真諦,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講解以及一位老師的聽課點評,我突然覺得自己又明白了一點點。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只是國中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我們作為老師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儘可能地使教材更生動,更有意思,其實課本編寫的時候已經很有意思了,只是我沒有很好的挖掘教材,使學生能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或者他們能夠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我就是在講解生活用電,安全用電中時更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兒,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在電功率等難題的狂轟亂炸下,一些學生已經舉手投降,這一節沒有什麼難的知識點,很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用電知識和安全用電意識,瞭解常見的觸電事故和正確的處理方法,學生對於這些好奇心比較強,結合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覺得這一節課很有意思。

我想,這次培訓我接受到的這些資訊不管我現在有沒有完全消化,都對我起到了很多積極的意思,同時,教研與我、我與學生都是相似的,我會以這次教研為基礎,努力提升自我水平,爭當一名對學生有用的老師。

國中教師隨筆3

第一、根據教材中每一課的六個板塊,即“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相關連線”、“拓展空間”、“方法與技能”,靈活機動的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體驗、領會、探究學習內容,探索學習方法。並讓課堂的評價方式呈現多元化,如學生自評、他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劉專家講的入心入腦的效果,收穫很大,全然一新的內容板塊設計讓我覺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學中根據學情適當選用其中的板塊內容,從調動學生的真問題入手,把學生需求和教學內容要求結合起來,用教學情境把內容、觀點、學生問題統籌起來,符合學生的發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字,可採用富有時政性和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探討,可把教師對前面教材的經驗融入,啟發學生思維,得到結論的教學方式;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詢資料、社會調查,演示講解,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也可嘗試用音樂和視訊讓學生自導自演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小品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

第三、《道德與法治》這本新教材,教學內容特點確實有“近、實、難”的特點。內容主題與孩子的成長需求接近,活動設計貼近孩子成長需要,遵循孩子成長規律,教學資源時間節點,教學場景設計貼近學生。所以備課中教師要有意識,教學中要有落實。例如,每一單元都有優秀傳統文化的落實,這要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教材觀點引導和方法技能滿足孩子真實需求,教師利用已有資源拓展生活領域加強教育,同時注意觀點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聯絡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生活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基於此,在教學中,可結合課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討、社會調查、寫感想、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但教師教學中講解要注意把握度,恰當的運用資源,根據學生情況給學生預防性教育或矯正性的教育,落實學科特點。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我覺得新修訂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材理解、教學內容組織、教學觀點的生成、教學資源的運用,兩位專家給出了建議。新教材的課堂教學,有的老師說猶如“放風箏”,要求教師既要放飛學生,讓學生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又要在學生將要失控時把學生“攏”回來,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

國中教師隨筆4

長期以來,國中歷史在許多學生和教師的心目中作為一門“副”、科,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是“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學生和家長的功利思想使學生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主科上,歷史作為一門“無所不包”的學科,每週只有2節課。

在整個國中階段,往往只有在九年級才能喚起學生的重視,這在當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費解的。近年來,雖然教育部規定會考的科目裡已經加入了歷史考試,然而可能是開卷考試的原因,仍然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慾望。七、八年級的歷史更是可憐,往往被學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

去年參加“國培計劃”的時候,很多老師在網上發帖子討論,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歷史教學,在歷史課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個歷史老師帶多個年級多個班級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大大影響了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的國中歷史是學校、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愛,歷史教學無人關注這樣一種尷尬而又可憐的境地。

國中教師隨筆5

國中農村物理教學變革的根本是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變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早日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覺得農村的物理教學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使學生的主題地位凸顯。

農村學校由於教學資源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不敢放手,學生在課堂上過於沉默,不敢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讓學生形成觀察和自學的能力,教師在整堂課中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被動學習。所以我們應該倡導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讓課堂變成集貿市場。教師在課堂中要適時的引導,既要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思考並及時解決,又要讓學生的探究方向不偏離探究目標。作為一名農村的物理教師,新課程改革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挑戰,儘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其次,使學生重視學法。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實際生活的物理現象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能力和課堂教學之外的各種探究效能力的培養。

再次,使教師教學方式形式多樣,適時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應該與時俱進,為新時代的教育新增新鮮的血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國中教師隨筆6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為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國中教師隨筆7

談思品教育中學生善良情感的培養我們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以“仁愛”名揚天下,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該為之欣慰,在欣慰之餘,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的不足,作為一名向國小生進行德育的主要承擔者,作為一名學生思想、政治、品德上的引路人,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利用自己的舞臺對學生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思想品德的基礎,使我們的下一代無愧於“炎黃子孫”的稱號。

思想品德的評價是對學生的道德行為作出的某種評定。思想品德的評價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口頭評價,一種是書面評價。如能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激在思想品德評價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勵性的評價,那將提高學生的道德辨析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能使學生受到善良情感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課的作業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佈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加深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 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課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

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根據大綱要求、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使學生通過適量的練習,既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又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

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

標籤:隨筆 國中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