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

9月底的滑縣縣城,已是秋意濃濃。然而,在英民中學的報告廳,“滑縣中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正在進行,氣氛時而寧靜時而熱烈。臺下的觀眾側耳聆聽,不時掌聲雷動。

在這裡,河南大學教科院的王瑤教授給大家深刻剖析了“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及教育的思考”這個問題。這場報告就像一場及時雨,傳遞到與會者的心中。

像“學生上網不學習”、“高中生喜歡打籃球不想上學”、“孩子早戀,媽媽偷看日記燒日記”等等案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善於總結,沒有積極去找尋病因。只是一味的抱怨孩子不聽話,現在的學生難管理。

就以我們班一個女生為例,七年級時這個孩子很乖,還是學習小組長,膽大心細,管理小組很有一套。暑假前我一直考慮到八年級讓她做班長。可開學後,發現這孩子很令我失望。上課走神,作業湊合,有次還發現塗了紅色口油。

更可氣的是,一天我提前到教室,她竟然拿著手機在教室充電。對她的不滿,我像火山爆發一樣,狠狠地批了她一頓。學校再三強調,學生不允許往學校帶手機,她帶了,而且公然在教室充電,這不是挑戰學校制度,挑戰班級紀律嗎?

按照班級紀律,手機沒收,一直到畢業歸還。家長需要來學校說明給孩子買手機的理由,平時對手機的監管情況。

這孩子知道自己闖禍了,恐怕通知家長,一再表示自己錯了,請老師原諒一次。看到她痛哭流涕的樣子,我又心軟了。我腦子裡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不能饒恕她,饒了她,班級紀律就成了一紙空文,誰還會遵守?一個說,原諒她吧,她也只不過是個12、3歲的孩子。魏勇老師在他著的《怎樣上課,學生才喜歡》中說“教育要守住一釐米主權”也就是紅線是一百米,那麼我們只能在安全的範圍內行使權利,如果你前進到八十米,九十米,九十九米的地方,沒準兒紅線就往外面延伸到一百零一米去了。“一釐米主權”也告訴我們:哪怕是自由空間只有一釐米,你仍是國王,是有主權的。所以我反覆思考,如何讓這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又能警示其他同學不犯類似錯誤,而且還可以維護學校制度,班級紀律,這“一釐米”之內行使權利。

通過促膝長談,她也坦誠地講述了自己的變化過程。這個女孩文筆不錯,我讓她把自己的心裡真實想法寫出來,如果能讓老師看到誠意,就可以不再追究這件事。

晚上,她把一封長信交給我,題目是《我和老師談青春》。信中寫到:孩子走進青春期,就相當於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大人眼中的學習高峰期,人生最重要的黃金階段,對他們來說,卻是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家長稍有打壓,便會出現逆反心理:總想沒事找事,於父母對著幹,不和父母溝通交流,只想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聊QQ、上微信……

男女生之間朦朦朧朧有了好感,把它作為隱私鎖在心底。開始荒廢學業,虛度光陰……

看了女孩的來信,我知道了叛逆期孩子的症狀,只是苦於沒有解救的“良藥”。

今天王瑤教授的報告,如同一場及時雨,一次酣暢淋漓的甘霖,給了我專業的指導。王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表現,心理特點,出現問題的對策。青春期衝動,內心又是敏感細膩的。面對孩子的憂鬱、失落、鬱悶,採用合理的方法進行疏導。瞭解青春期情緒週期變化,不過分關注消極情緒;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理智地處理情感問題;主動積極地情感溝通……

我想,用“久旱逢甘霖”形容王教授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一點兒也不為過。我們會趁著這場及時雨,適時耕耘、播種,等待來年豐厚的收穫!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2

做幸福的老師,擁有健康的心態是關鍵。

心理健康的指標是無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積極的心態。“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態”,“當現實無法改變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想:決定幸福的健康心態應該是陽光般的吧。陽光普照大地,溫暖每一個人,也是寬容平等的。教師的心態也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只有擁有這樣的健康心態,才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師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的心態。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就比如我們經營一個班級,總是希望班級樣樣都好,不知不覺地用尖子生的標準來要求全班學生,這樣一來不僅教師累、學生累,而且做老師的越累,學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師不禁會陷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困惑,學生也會越來越失去學習的信心,怎麼談得上幸福快樂呢?這一點又與前面劉老師介紹的優化一般心理素質的方法相吻合——“將‘應該’變成‘希望’”。我們可以希望班級各個學生都品學兼優,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3

針對我校農民工子女較多的現狀和個別教師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我選擇了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參加為期五天的xx區第一期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脫產培訓。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點正,在度過國慶長假後上班的第一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從學校開車前往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拉開為期五天的學習,報道後拿到學校給我們的培訓指南才發現,課程安排十分緊湊,每天的學習從早上到下午六點半,有兩天晚上的課程安排到晚上九點半才結束。看後心理難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覺得課程內容安排豐富,可以打發漫長的夜晚;另一方面,覺得是成人學習時間安排太不合理,沒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帶著這些想法,參加完簡單的開班儀式,通過第一天的緊張學習,我有了新的認識。

1、我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通過學習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學校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問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教師的倦怠等問題的切入點。

2、自覺學習是收穫的前提。我是向區教委主要領導請假,經教委陳主任同意後才有這個脫產培訓的機會。因此只有通過自己自覺學習後,回到學校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內化後才能找到解決學校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力求改變學校師生的學習生活現狀,才是對上級領導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課給了我學習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國小生心理髮展與心理問題》專題講座,從中國小心理髮展的特點與規律、中國小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兒和學生的鮮活事例,讓我受益匪淺。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體會7

在我教學的千萬個日日夜夜中,教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關係的複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日益橫行,社會環境也日趨複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衝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社會影響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我們老師的責任。

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敬、羨慕、信任、讚美等)多於消極態度(如畏懼、懷疑、憎惡、嫉妒等)。教師無論處於何種狀態下,都必須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國小生,他們模仿性很強,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現在不管是數學還是語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則,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生理特點,成長規律,還孩子快樂、健康的童年。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教師要當好導演、指揮家、和教練,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只有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與他們真誠的相處,才會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於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後的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4

我想大多說人看到這幾個字的一定反應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實不然,我們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過或多或少罷了。

不記得我們是從幾年級就開了這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過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從小就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們的國家是在乎的,我們的老師或許也是在乎的。近年來,很多人因為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時候家裡的溺愛,可能是表現欲,佔有慾太強。可能是太過自卑,也可能是太過自負……特別是在小時候,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引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真正多多的關心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多和他們交談。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的教學質量。你們還記得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嗎?還記得多少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放棄生命嗎?還記得那一莊莊慘案嗎?我記得每次我們上《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時,我們班裡好多人都不聽老師講課,也不願意跟老師交流,甚至都沒有眼神交流。我認為這樣是不好的,我們相互之間可以好好的。說說話,聊聊天,把內心的想法,可以告訴老師,那樣老師才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生活。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理醫生有許多,心理測試也有許多。我們應該多多的去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覺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實不是,我們在不高興時,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心理想不開時,我們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師去看看,跟他們溝通溝通,她們會幫助我們走出不開心,會幫助我們解決內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師都是對外保密的,她們不會把你的資訊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健康的心理,我們社會也會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環境也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溫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5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1、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2、以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

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裡成長。

當然,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碰撞,產生了不少問題,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如教師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選擇怎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學習評價難以操作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果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總有一些不良的現象,如逃學、早退、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搞小動作、做鬼臉等現象,無時不展現在你面前。此時,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氣憤、激怒、傷心,非想揍他一頓,還是用樂觀的心態來教育他,我想,教育學生需要耐心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靜心去尋找自己錯誤的原因,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有多深,我想這樣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學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6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特別是因為疫情,學生在家上網課,沒有了課堂上教師的約束,學習不像在校時那麼高效,開學後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落差,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體會。

一、名人為榜樣認識自我培養自信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國小時卻是一個“笨小孩”。有一次老師叫每個學生做一個小板凳,當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時,同學們都大聲嘲笑起來。他告訴大家,這個不像樣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個,前幾個比這個還要差。很顯然,小愛因斯坦有一種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實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這樣一種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終取得豐碩成果。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

二、在鍛鍊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心

交給學生辦的事,老師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打掃衛生時,有的老師往往幫學生甚至替學生掃地、抹桌、擦窗。我在工作中力戒這種做法,結果是,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去擺桌椅,有的去掃地。有的拖地,有的倒水,打掃得特別乾淨。實踐證明,只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會越做越好,學生在鍛鍊中不斷增強了自信心。

三、在集體生活中感受自我培養的自信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我是集體中的一員,那麼他們就會自覺地愛護這個集體,時時刻刻想著為這個班集體爭光。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每當班上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獲得一點榮譽,我都會讓學生知道,這個榮譽來之不易,都凝聚著全班每個學生的心血和汗水。

還要開展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就熱愛自己的祖國,給學生講清楚,我們班是祖國的一個小小的分子,愛國就得愛我們班集體。平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強化集體榮譽感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7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健康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心理疾病輕身離開人世,讓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將康教育這門學問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花季少年,我們必須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呵護祖國的花朵為己任,為學生的心靈開啟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縣心理健康教育協會年會,並聆聽了師大心理專家教授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年會上方局長作了簡要講話,強調此次年會的重要性,並對參訓教師提出了期望。接著校長總結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協會工作,他從背景和人員進行了介紹,還特別提到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上升為品質問題和道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協會教師的工作,還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趙老師、新會長吳、廖老師紛紛暢談在心協工作的點滴收穫和美好展望,其中廖老師提出了“德育導師制”,每週德育導師要和3~5位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悅,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讓我受益的是聆聽了師大心理專家#教授的《青春飛揚,狂飆突進,驕傲自戀的00後》講座。#教授今年已經67歲,可她卻是站在臺上講座,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不由得讓我們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了#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熱的激情。#教授主要講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高發期,詳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症狀、危害和可防控,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要早發現早治療,耽誤不得。國小階段是學生多動症的高發期,主要特徵表現為注意力缺失、多動、易衝動。#教授還為我分享了許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籲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動態,經常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疾病症狀就要及時尋求藥物治療。最後#教授以例項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只要配合治療,是可以治療的,如美國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就是多動症患者,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雖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們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參加此次培訓,聆聽了#教授的精彩講座後,深深覺得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他們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中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明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懼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8

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於用師愛去叩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熱情、心血和智慧去啟迪誘導學生,使班主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隨著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在國小高段的教學中,為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就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意義

學生處於國小的高段時期,屬於重要的成長時期,因此,為了使國小生在國小階段得到良好地發展,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就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於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由此可見,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國小階段屬於學生重要的成長階段,因此,為了使學生得到健康的成長,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國小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心理處於健康正常狀態,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這是因為:個體心理只有處於正常健康狀態才易於順應社會,傾向於與社會保持一致,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包括道德規範,形成良好的品德。由於國小生的身心成長還不夠成熟,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引導和影響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具有很大意義,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有利於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目前,主要影響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的就是家庭、學校。由於很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不正確的,因此,或多或少的都會對學生產生一些不利影響,那麼,學校教育對於國小生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良好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國小階段健康成長,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教育和溫暖,進而有利於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二、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國小高段時期的教學中,班主任在工作中,B透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且還能夠促進班集體凝聚力的形成,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對高段國小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學生成長中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順應社會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時代的趨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學生成長中的需要

在整個國小階段,高段時期是國小生最重要的成長時期,因此,為了使學生在國小階段更好地成長,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就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國小高段的重要成長時期得到健康的成長,同時,高段時期還是學生重要的心理矯正時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學生成長中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順應社會的要求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社會對文明發展也非常重視。但是社會上有很多不良現象,國小生辨別能力弱,耳濡目染,心靈容易受到這些社會陰暗面的侵蝕。這些都會導致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影響,因此,國小高段班主任在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要順應社會的要求。

3.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時代的趨勢

新世紀是人才緊缺的時代,新世紀的人才要求,不僅體現在能力方面,同時,對綜合素質、心理素質的要求更高,因此,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那麼,就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健康的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三、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實施策略

通過對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意義,以及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必要性的分析,進而得出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實施策略,即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優化班級環境;調動情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

1.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優化班級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道出了環境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是國小生得到健康的發展,那麼,班主任就要優化班級環境。首先,對人際關係進行優化。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建設和諧的校園關係。其次,建設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實際教學,班主任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構建良好地人文環境。最後,建設良好地班級心理環境。學生在班級的時間,要比在家裡的時間多,因此,教師就要在班級構建良好地心理環境,進而使班級學生得到健康地成長。

2.調動情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

在高段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國小生得到良好地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不僅要創造有利的環境,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那麼,班主任就要在實際教學中,組織一些促進學生交流活動,能夠調動學生情感的主題活動,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國小高段的教學中,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於學生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因此,國小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優化班級環境,調動情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9

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使我有幸與心理學導師、專家零距離接觸。這幾天的課程學習,雖說有點緊張,有點疲憊,但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到是那樣的充實,那樣的興奮。從教幾年了,一直擔任著班主任工作,自認為了解孩子們的心思,算得上一個稱職的老班主任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直困惑著我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越來越難教了?曾經,對於心理健康輔導一無所知,幼稚地認為:每學期給學生上幾節熱熱鬧鬧的心理課就行了。通過這次的聽課、學習、團體活動,真正讓自己大開了眼界,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一、認識了道德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區別

以前,一直以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錯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錯誤,因此一直教育學生不可以這樣或那樣,覺得學生來學校學習,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和其他學生和睦相處等都是學生應該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而學生不做作業,打架,厭學等都是不應該的,就是學生的錯,老師應該批評,教育他們做好。但通過心理輔導後,再來分析這些問題學生,有些是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上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二、瞭解了心理健康輔導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等。說說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困難。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我們首先要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著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洩,然後一起探討,最後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做教師的,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傾聽,共情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行為。只有掌握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

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通過心理輔導培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心理輔導和教育教學工作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是同樣的重要。心理輔導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長的學生和教師,師生關係才能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0

心理障礙是越來越沉重的話題,新時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一組沉甸甸的數字表明:全世界範圍內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趨勢,那麼,處在新時期的護士群體,尤其是精神科的護士長期處在焦慮、抑鬱、偏執、疑慮、憤怒的環境氛圍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環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務於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護士必須學習的內容。

1、正確認識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一般是指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至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宜的。一般人認為心理障礙是對刺激反應的一種異常表現。

2、掌握維護健康心理的要素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自信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是指不但沒有軀體上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實際

4、樂觀的生活態度

5、和諧的人際關係

6、思想與行動協調統一

3、注意給健康心理新增“營養素”

現代物質文明的進步,人們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種營養素,而卻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實也需要新增“營養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們變得堅強,不懼困難、積極向上,有勇氣接受挑戰和解決問題。護理事業的迅猛發展,許多護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會對精神科醫護人員不理解,甚至對其懷有歧視,造成從事精神科的醫護人員有心理壓力,得不到社會和家人的支援,但只要我們有信心,就有勇氣和能力面對挑。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1

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葉一舵教授用生動的事例、準確的語言、高度的理論,豐富的內容、實踐驗證的標準給我們上了難得的一課,通過這次的學習,收穫很大。

首先,我感覺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調整和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裡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著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

教師對失敗的看法是自我維護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為教師是心理上“開放”的職業,失敗和過錯發生的機率就特別大。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錯,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關鍵是看怎麼去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失敗。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更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充滿信心的老教師對學生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員對課程提出的不同意見會處之泰然。與教育界之外的人談論關於課程的時候,他心態平衡,語氣堅定,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教師,他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對問題的直接接觸更多,因而對整個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觀的把握。他從實際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安全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學生對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為他幫助差生並真的使其成績上升,因為他客觀地知道教學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正是因為他能接受這些失敗,並從中總結經驗,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來勇敢面對失敗。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失敗”。也可以說是適時當一下阿 Q。

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洩在學生身上。教師覺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氣發洩在座在自己教室裡的學生身上,因為學生常常就是讓他們受委屈的“罪魁禍首”之一。本來,適當地刺激一下搗蛋學生的自尊對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師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很難把握好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傷害學生,也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師是因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煩躁,並且因此而斥責學生,學生們是能夠意識到的。他們不僅不願再尊重教師,聽教師的話,還可能會報復教師。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不僅僅是教師,各行各業的人都正逐步認識到,心理治療,不管是短期的還是連續的,都能幫助他們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療,人們就會把它與精神病掛鉤。但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求助於心理治療的教師是誠實、有勇氣、願意進步和發展的教師。要一個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教師硬撐著低效率地工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教師把他的消極情緒投射到他所教的學生身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要想靠在學校學習的十幾年就學會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知識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說今天呈幾何級增長的新知識。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因此,教師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知識,就成為必然之舉。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特別喜愛並能接受新事物,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學生還有可能會因此而不尊重教師。所以,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其次,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能,都有可能成為優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後天的教育與影響。而我們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其充分的發揮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優勢,並注意培養和克服學生的劣勢。注意發揮學生的優勢,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的開發,也要注意採取激勵的辦法,記得有位學者曾描述這樣一個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 =能力×激勵 ,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均 ,自信心增強了 ,就會促進智力的發民展 ,對於後進生 ,我們更要堅持發揮優勢的原則來處理問題 .,對後進生更應該要多看他們的優勢 ,使用權其能夠順利發展。

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受頗深。要想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質,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2

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我的收穫很大。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宣言近年來一再強調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是經過了此次學習,我真正感覺到了不僅學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師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忽視的。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由誰給解決呢?教師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和壓力。

教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級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務物件終日在一起工作。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針對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時間段來服務,而老師的服務物件是人——成長中的人,並且肩負著指導他們成長的重任。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是不做此項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師根本就是一個累身更累心的活計。

而社會對老師的認同卻是讓老師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裡看到一句話:市民應該做到尊師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後,說看你們教師多受重視。我苦笑了一下,說:“市民做不到什麼,社會才提倡什麼的。”因為教師的收入低,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僅僅關注學生得的短期成績對老師求全責備等原因,教師得不到社會的真正重視,壓力太大。礙於自己的所謂“面子”,普遍的現象是有了心理問題不會疏導又不去找專業人士治療,甚至於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況下,教師有了心理障礙和疾病卻不自知!積勞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的輿論開始紛紛關注教師的”亞健康”狀態,不僅是身體的,更多的問題來源於心理。

那麼,教師怎麼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後,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鍊,有資料指出:運動時,身體內部會分泌一種物質,俗稱“快樂物質”——會讓人們放鬆,高興。

二,要有知心朋友。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對於平時假期少的教師,可以選擇附近的地區遊覽,逛逛市區,或者去家鄉有名的景區遊覽。當然。教師的兩個長假是你放鬆自己調節情緒的最佳時間。

四,照顧好家庭。什麼都不順利的時候,家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永遠不要試著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最後的可能是會失去兩個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一點建議僅給同行們參考,當然,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3

參加了綏德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老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裡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

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也是我認識到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必要性,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篇14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樹立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總的認識,即各種看待兒童觀點的總和;教育觀是在一定的兒童觀指導下,對兒童的態度和所實施的教育思想。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以上是我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探索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國小生的心理健康,並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