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為關愛轄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緩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壓力,幫助老年人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所以下面分享的是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1

(1)感知方面:

最常見的是視力和聽力的老化。視覺分辨精細物體的能力在45歲之前有一個和緩的下降過程,45歲以後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語知覺障礙,不僅由於聽覺系統對不同頻率聲音感受性降低,聽懂言語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覺減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嗅神經的神經纖維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同樣味覺也下降。

(2)注意方面:

老年人視覺注意更容易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注意轉移的靈活性也變差。

(3)記憶方面:

一般來說,記憶力從50歲開始就有所減退,70歲以後更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近記憶”衰退,對新近接觸的事物或學習的知識都忘得快。意義識記減退較少,機械記憶減退較多。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

總體上說,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的,並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4)思維方面:

總的來說,老年人思維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個體差異。表現為思維侷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

成人智力分為液態、晶態智力。液態智力指與知覺整合、近事記憶、思維敏捷度、注意力、反應速度等有關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顯;晶態智力指與後天的知識、文化、經驗積累有關的能力,如詞彙、理解力、常識等,一般不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有的甚至還有所提高,直到70歲後才出現減退,且減退速度緩慢。

(6)情緒方面:

由於生理老化、社會角色改變、社會交往減少以及心理機能變化等主客觀原因,老年人經常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和反應,如緊張害怕、孤獨寂寞、無用失落以及抑鬱焦慮等。

①失落感:由於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改變,經濟負擔加重,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疾病困擾等因素,都會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適應而產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現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②孤獨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單元。家庭的小型化、兒女與老人分居、喪偶、因疾病不能進行戶外交往活動等都會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感。

③抑鬱感:老年人離退休之後,接觸社會的機會減少,與人交流的時間減少,資訊的來源減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溝通障礙,會使老年人產生抑鬱感,表現為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對人冷漠,不愛講話,等等。

④焦慮感:很多老年人擔心患病,擔心自理能力下降,擔心給兒女加重負擔,這種擔心會隨著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產生焦慮和恐懼,表現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特點既有持續穩定的一面,也有變化波動的一面,而穩定多於變動。容易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固執、保守、猜疑、心胸狹窄等。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2

1、老人心理疏導之日常陪伴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當人的飲食溫飽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之後,人類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接近他人、避免孤獨的傾向。幾乎是沒有人是願意獨自一人,與外界不相往來的。子女們平時應該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讓老年人獨守空巢。

2、老人心理疏導之興趣培養

鼓勵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把夢想變成現實。為培養興趣,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爬山,或是從事一些志願者活動,或是學術研究,這些都可以填補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虛。在退休之前,就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真正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因沒事情做而閒著無聊。

3、老人心理疏導之面對現實

隨著年齡增長,不幸總會不期而至。短時間看,不去觸及這些傷心事,好像能保護情緒。可長期看來,就無異於把悲傷“慢性化”。一旦遇到熟悉的事,就容易觸景生情,引起自責、內疚等情緒,接著還可能誘發自我懷疑和否定。尤其對老人來說,迴避壞訊息,或把悲傷裝在心裡,就難以找到情感出口,更無法開始新的生活。

因此,遇到傷心事後,首先,老人不能封閉自己、孤立離群,最好能確保和子女、親朋住在一起。同時,要適當和別人談論這件事。把“不幸”說出來,等於是在不斷提醒自己,這事已經發生、過去了,現在的“我”是安全的。

4、老人心理疏導之轉移注意

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比如照常和老夥伴一起打太極拳,逐漸消除緊張和焦慮。最後,父母遇到難事,晚輩不要勸他忍著、別哭。痛哭也是一劑良藥,只有把傷心充分地表達出來,才能騰出空間容納快樂。兒女還可以邀請父母一起購物、照料孩子等,幫老人轉移注意力。必要時,也可以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 第2張

老人如何自我控制情緒

1、自我暗示、激勵。就是給自己提出任務,自己做自己的司令官,堅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個人的感情。愛發怒的人也不妨搞個座右銘。如:“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仁愛產生仁愛”,“野蠻產生野蠻”,“發怒是沒文化教養的”,“發怒是無能的軟弱的表現”等等,通過這樣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便可以組織自身的心理活動獲得戰勝怒氣的精神力量。

2、宣洩法。摔打一些無關緊要的物品能夠有效地宣洩或是對空大喊緩解一下自己的.衝動。最好是跑到樓下,再爬上樓,每步登兩個臺階,跑步上樓更好。還可以與別人聊聊。

3、自我按摩。怒氣會使你的頸部和肩部內的肌肉緊張引起頭痛,自我按摩頭部或太陽穴十秒鐘左右,有助於減少怒氣,緩解肌肉緊張。

4、喝一杯熱茶或熱咖啡。方法雖很多,但環境不同,不一定全都適用,但是認識發怒的危害,避開“觸媒”和自我暗示激勵是最重要的。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

1、有正當的業餘愛好。如養魚、下棋、種花等喜好。

2、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和活動。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變化。

3、邏輯思維健全。說話不顛三倒四,回答問題條理清晰。

4、想象力豐富。不拘泥於現有的框框,做的夢常新奇有趣。

5、情感反映適度。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對事物能泰然處之。

6、感知覺尚好。稍有衰者,可通過戴眼鏡、助聽器等方法彌補,判斷事物不常發生錯覺。

7、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保持一致。

8、記憶良好。能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可說明記憶良好。

標籤: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