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娛樂頭條 > 八卦

降臨電影 火星任務電影|火星救援介紹 黑洞頻率電影

八卦3.02W

《降臨》這部電影的科幻情節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外星生命作為主體,但是這部片和一般的好萊塢同類題材的電影又有所不同。在這一部電影中外星人不再是人類的敵人,而是相互溝通和學習的物件,通過和外星人溝通構造一一個新的科學理念。

降臨電影 火星任務電影|火星救援介紹 黑洞頻率電影

《降臨》總體還是不錯的,影像化的外星生物形象,在配樂和環境氛圍的配合下,前期呈現出神祕恐怖,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怪異的造型又有些讓人心生親近,對露易絲和外星生物的接觸也不感到排斥,這已然是一種成功了。外星飛行器的造型也很與眾不同,全景時夠震撼,有質感,內部執行的重力理論也很精妙,配上詭異的音效,效果奇佳。

影片的故事基於人類登陸火星的科學設想改編而成,影片前半段詳細交待了NASA的宇航員登陸火星的整個過程,後半段則講述他們在火星上種種麻煩,而在影片最後的結局中又提出了一種關於人類起源的設想。儘管影片也把絕境中的樂觀當作一個賣點,但片中主角的插科打諢,和普通人理解的樂觀主義恐怕是兩個品種。

這部新世紀伊始上映的科幻大片,象徵著人類深刻的星際文明情結以及對探索宇宙的幻想。在想象力方面,本片寄託了人類對價值的終極追求,並給出明確而溫和的解答,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同AI一樣,本片過於天真的將星際文明描述為超然且高尚的文明,並草草描述出地球生命起源的草圖,這又絕非嚴肅而理性的科學觀。

同樣是以火星為題材的影片,《火星救援》講述的是一位落單的宇航員依靠身邊現有的條件在火星上生存,等待救援的故事。從科學角度而言,影片高度貼合現有的航天技術,其中中國元素在故事情節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良好的科學素養,不僅意味著面向未來的視野,更意味著和自己的過去、歷史保持對話的能力。《火星救援》作為一部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或許不夠動人心魄;但作為一部“硬科幻”風格的電影,讓不少中國影迷感受到了什麼叫質感。

《黑洞頻率》則是堅信科學可以改變命運的具有積極樂觀主義精神的作品。《黑洞頻率》可貴的是在一個相對幽冷的科學思維和罪惡故事中,極大地宣洩了情感,不由得讓人有悲喜交集之感。正是這個情節的存在,讓這部本來從片名來看應該非常冷漠的電影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讓人在無限遐思之中又充滿了無限溫情,這就是該片的魅力。

該片是所有穿越類科幻電影中最貼近現實科學理論的,影片主要是以物理學上的平行空間理論為依據,電影中並沒有出現真正的穿越者,而是讓處在平行時空中的父子二人通過無線電波進行交流。此外,劇情將家庭親情與科幻元素緊密結合,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溫情。

月球是小成本科幻影片中的代表,影片中沒有任何大場面的科幻元素表現,僅僅是通過文戲情節來表達克隆人技術背後隱藏的道德與倫理危機!此外,影片對於宇航員在太空中持續作業時那種孤獨心境的刻畫同樣入木三分。

克隆人嚴謹的科幻邏輯令孤獨這兩字在電影《月球》中是如此的刻骨銘心,看這部電影需要較強的耐心和不怕糾結的思考。它將我再次帶回那個古老的話題,人的自我意識到底是如何執行?如果意識真的可以像身體那樣隨意克隆,又要怎麼樣才能保持住清醒的頭腦?明確到底自己是什麼?燒腦的懸疑亦然成為了此作宣洩情感的節點,而作為此作近乎唯一的演員,電影在山姆·洛克威爾獨角戲的演繹下,一場無解的孤獨,用人文倫理營造了絕佳的懸疑觀感。

影片從人類的思維意識角度出發,構想出一個“無限迴圈流”的科幻故事!在腦洞大開的劇情之後涉及了虛擬世界、平行空間等科幻元素,而懸念重重的故事情節架構更使得影片成為一部引人入勝的商業佳作。

看了這個電影,首先感覺劇情特別神奇,全程高潮,很容易讓人對主人公的身份,發生的一些事產生遐想,這種全程處在緊張局面中卻能讓人看下去的劇情,以及平凡場面後深厚的內涵,這種電影的創作方法值得思考學習。

影片講述的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故事,在女主角探索外星頻率訊號的情節中,又穿插著她對已故父親的情感,影片中某些涉及天體物理學的構想及父女情感元素的表達對後來諾蘭的那部《星際穿越》有著極大的啟發。

這部電影和其他的科幻片不一樣,裡面沒有外星人,沒有飛船,甚至連太空服都沒有,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地面上,卻又離宇宙那麼得近。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其他科幻片一般都沒有的宗教因素,讓科學與宗教產生了奇異的碰撞。

《地心引力》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科幻神作,影片故事從小格局出發講述一位宇航員在空間站爆炸後如何迴歸地球的故事,整部影片基本上都是女主角的獨角戲,影片中的科幻元素設定基本忠實於現實科技,稍有演繹誇張之處也是服務於劇情的需要。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會知道它是給人多麼大的視覺盛宴,會知道它是多麼的實至名歸。在這部電影中,你會感受到宇宙是那麼的震撼和浩淼,你會為女主角的勇氣和堅持所折服,在那樣一個艱難的環境中她的不放棄精神讓人欽佩。強烈的視覺衝擊會讓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星際穿越》講述一隊探險家利用對蟲洞的發現,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故事涉及到了“五維空間”,作為科技小白的我,對此充滿的好奇與敬畏,有很多事情是自己遠遠理解不到的。這部電影在全世界取景,範圍之大令人驚奇,所以我可以看到很多奇妙的場景,使用35mm膠片和70mm膠片IMAX兩種格式拍攝,在電腦上看沒有體會到這種壯觀的感覺,但是鏡頭仍然讓我興奮。

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是近年來最優秀的硬科幻影片,儘管它在人物設定和科學設想上部分的參考了《超時空接觸》,但其中關於黑洞理論、五維空間等科幻元素設定卻令影片表現出了足夠的科幻“硬度”。

這部漫長晦澀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時又極其璀璨震撼的電影,其實已經脫離科幻電影的範疇,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看《2001太空漫遊》是需要耐心和寬容的。冷寂的時候,全片對白少於40分鐘且大都無情感且缺乏敘事主旨,大量古典音樂作配樂,以冷酷的環境音樂填補聲音和情感上的空白。

在好萊塢的硬科幻電影中,《2001太空漫遊》絕對是當之無愧的NO.1,由於影片拍攝年代較早,且文藝氣息較重,也使得該片在國內的普及度遠遠不如其他硬科幻電影,但整部影片就像是一部人類文明的啟示錄,其中不少航天科學方面的預言在如今都已成為現實。

既然提到了《2001太空漫遊》,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姊妹篇《飛向太空》,之所以將它們成為姊妹篇是因為這兩部電影各自代表著冷戰時代美蘇兩國科幻片的巔峰,前蘇聯的這部《飛向太空》從科幻片的影響力而言肯定不及《2001太空漫遊》,但該片在藝術性、哲理性與思辨性上卻絕不輸於前者。

該片中99%的鏡頭都是中鏡和近鏡,極少的幾個全景鏡頭都是關於太空、空間站、飛船和“Solaris”的。而且十九出自“Lightstorm”設計師的手筆。在搭建佈景時,導演索德伯格選用了曾拍攝《十一羅漢》的攝影棚。藝術指導菲利普·墨西在本片中設計的“普羅米修斯”空間站,它的設計靈感直接源於現有的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