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娛樂頭條 > 影視

田壯壯《藍風箏》電影介紹 從孩子的角度看社會

影視1.1W

田壯壯《藍風箏》電影介紹 從孩子的角度看社會

本片透過小孩鐵頭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陸歷次政治運動。女主人公是鐵頭的母親陳樹娟,一生際遇坎坷。第一任丈夫被錯劃為右派,在北方勞改時被倒下來的大樹壓死。李國棟因為一直覺得愧對於鐵頭母子,決定照顧他們,成了樹娟第二任丈夫,但在大躍進後期的大荒積勞成疾,營養不良致死。第三任丈夫是老幹部,家境優越,鐵頭母子剛過上兩天好日子,就爆發了文革,老吳(第三任丈夫)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鬥致死,樹娟也被劃成反革命分子。本片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拉回到十幾年前的時候,我在做過李少紅《血色清晨》(1990)和寧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愛上我》(1990)兩部片的編劇之後,時間應該是在1991年。有一天壯壯突然來找我說有這麼一個東西,是想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庭和社會。也就是從新中國成立五年左右開始敘述一直講到“文革”開始,從未出生到襁褓裡的嬰兒到幼兒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時間。想來當時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許並不是很成熟,可是當這個命題一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東西。壯壯和我從年齡上講都是和《藍風箏》中的“小鐵頭”差不多大,關於童年的記憶對於我這些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狀態,但是有意思的是我當年經歷它的時候卻是很單純、很快樂,這種恍然一夢的感覺很奇妙。所以當壯壯找到我,跟我說他的想法的時候,我很明確地表示我願意做這件事。而且那時編劇的創作主動性比較強,可以很悠悠然地寫,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也沒有人在背後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動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狀態行進,就像《藍風箏》給人的感覺一樣,從中看不到功利。

田壯壯《藍風箏》電影介紹 從孩子的角度看社會  第2張

這個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經歷了這段歷史,當然我經歷的還不多,我不是“老三屆”,“文革”開始時我還是國小生,壯壯比我大一點,他那時已經上中學了。我想強調的是我並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這段歷史,但我認為藝術家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去面對。所以當初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和田壯壯都懷有挺深厚的一種感情,更具體地說或許是一種責任心。我小時候在大雜院的環境中生活過,就很自然地回憶起我小時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環境,以及親人和鄰居們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時間裡我想起了很多故人和舊事。所以在我成年以後回想起來,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傷感和悲哀的,在寫《藍風箏》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就好像是拿時間的漏勺在打撈一些記憶,還原一些記憶。

田壯壯《藍風箏》電影介紹 從孩子的角度看社會  第3張

其實像《藍風箏》這樣的電影,我一輩子也做不了一兩部,因為它太傷神了。這種物質化的大環境也不太能夠允許創作這樣的電影了,我從心裡面非常珍視這次合作。在我和田壯壯的合作中,我真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同情心和責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給人大大咧咧的感覺,其實我認為他是個思考很深的人,也是這幾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國導演中比較不同凡響的人。我認為《藍風箏》這個片子挺體現他的整個精神的。我記得好早以前,在報紙上看過一篇文章是一箇中國女孩子寫的她在美國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談戀愛的故事,都是用很快樂的筆法寫他們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到最後的時候她寫到這天晚上他們到電影院看了《藍風箏》,他們兩個人都在流淚,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他們緊擁在一起。我覺得他們一方面是在瞭解中國人的生活和歷史,更多的是一種默默地感人的東西能夠打動他們,對他們有所撞擊,而我想表達的正是這個,或者說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情懷。我認為有這種情懷的中青年導演一輩中就是田壯壯,他的這種東西滲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