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星秀 > 

趙國華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簡介 幼時經歷 生平

星秀2.21W

趙國華簡介

趙國華,男,滿族,1963年出生,版畫家考古工作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人,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美術系,現就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中國遼金契丹史學....

趙國華個人資料

趙國華,男,滿族,1963年出生,版畫家考古工作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人,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美術系,現就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中國遼金契丹史學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黑龍江分會會員、黑龍江省收藏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市美協會員、哈爾濱市版畫藝術委員會副祕書長、阿城區美協副主席。2008年作品《薩滿神曲》在黑龍江省美協成立50週年美術作品展中獲"優秀作品獎"等諸多獎項;本文還列舉了歷史人物趙國華、同濟大學化學系教授等等六位趙國華,請看正文。

趙國華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簡介 幼時經歷 生平

趙國華照片

趙國華個人簡介

趙國華(一八三八至一八九四)字菁衫,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人。同治二年(一八六三)進士,官至山東沂州知府。工詩古文詞,嫻六法,嘗為寶坻李鑑堂作望益草堂圖,三河郝夢堯為之序。有《青草堂集》。卒年五十七。《清畫家詩史》 趙國華,字菁衫,河北省豐潤縣大王莊人。生於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卒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享年57歲。趙國華咸豐八年試中舉人,同治二年考取進士。自同治二年至光緒二十年的三十年間,除在39歲至41歲家居二年外,均在山東省的郭城、泰安、德州、沂州等地任知縣、知州、知府,署理文案總辦(類省祕書長)、全省書局總辦、通志局總辦、山東省兵備道員、按察使、鄉試同考宮、濟東泰武臨道員、山東省鹽運使等職。誥授資政大夫二品頂帶,賞戴花翎。趙國華在山東歷仕期間,為人正直,不避權貴,不徇私情。其天資非凡,聰穎過人,尤以古文出名,當時有"南桐城,北豐潤"之稱。

趙國華幼時經歷

國華1歲時父親病故,由其母李氏撫養成人。其母賢慧,知書達禮,在國華三歲時就教其認字讀書。國華好學善問,4歲那年,其母將《柏廬家訓》掛在牆壁上,晨醒從枕授之,又教他唐詩五言絕句若干首。曾祖父見而喜之曰:強兒(國華的小名)能識字矣,即以手所持四書指認,國華見旁有"乙",問為何?曾祖父曰:不是字,是文章截斷耳。國華說:是文章就有截斷嗎?曾祖父大奇之,對其重孫很器重。

7歲那年,給他請了家庭教師張情田先生(國華的表伯)。張情田先生到國華家執教,一次拿著《大學》讓國華背誦,國華背誦完畢說:"我亦提表伯一句"。先生曰:"可以"。國華遂提問了"詩云"二字,先生莞然無應,自語曰,此孩心思過人矣。國華幼年聰穎,名著一鄉。鄉間故老傳說其五、六歲時即能對詩、作歌。

據傳5歲那年,一次曾祖父肚子疼,在床上躺著,叫強兒給其踩肚子,國華脫鞋上床,光著兩隻小腳丫,手扶著牆,腳踩在曾祖父的肚子上乒乓地踩起來。他曾祖父說:"強兒!"自爺倆對詩啦。國華說: "對呀,你先說吧"。於是他曾祖父就講:"手扶牆,腔動牆不動",國華聽後,想了一會說:"肉腳肉,肉疼腳不疼"。他曾祖父聽了重孫子對的聯句既貼切又好,高興得連肚子疼都忘了。國華七歲那年正月,隨其母到外祖母家拜年,正趕上外祖母家宴請賓客,外祖母對她這個外甥很賞識,叫他隨席而食。

國華見只有他一人陪客,也就坐了主席。當開席時,有個客人對此很反感,心想怎麼讓一個小毛孩子陪客呢?於是,他放下筷子即席作了一句詩:"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居孔子上"。國華一聽是對著自己來的,稍想了一下,便也放下筷子奉還了一句:"眉先生,須後生,後生反比先生長"。客人們聽了驚歎不已,再也不小瞧此孩了。

一次,國華見稼場中有殺家鼠者,以俳語作歌曰:"培心大堂,土堆成丘,上有一木,如叉似鉤,家鼠一對,性命之憂,問誰監斬,益子老叔,是誰幫拳,屠家背兒漏"。這韻語短章,為一鄉傳頌。

生平

國華7歲從師而學,直至26歲赴山東做官,在他一生中,諸子百家之書無所不讀,且記憶驚人,能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為世人所歎服。咸豐八年,21歲的趙國華赴永平府參加府試,取第一名。學使李古廉一日出手諭,傳豐潤廩生趙國華,本日申刻進院,攜帶筆墨。俟國華至,則公堂設座,紅氈在幾,命作募修永平府文廟引,並言必駢體文。至其文成,極承獎勵,兩郡同考之士,索稿不暇。其文結句雲:崇儒衛道,人盡干城,走筆伸言,我慚領袖。此後兩丁俎豆,永昭堂廡之尊嚴。他年一甲冠袍,倘作辟雍之謁拜。世人評論說,以一尚未中舉之庠生,居然學使指名作永平府募修文廟引,並言必駢體文,此等文字,既需多引典故,又需對句工整,平仄押韻,又有定格,一般考生,多不識此。即使長於此道者,精心構思,當場完卷,亦非易事。可見國華之詞采超群,早為李學使所看出,可比伯樂之識良馬也。

在濟南,一日同僚文會,與會者七八人。某先生曰:今日餘命一冷題,諸公試言有關夜壺之典故,多者為勝。國華當時一笑說,諸位先說吧.諸公七拼八湊共有八九個。輪到國華,除上述之外,又說到七八個時,諸人已驚歎不已,最後國華共說了近二十個,乃徐曰:我本記不了這許多,事有湊巧,昨晚我在燈下看類書,偶然碰到這個題目,不想今日就用著了。某先生曰:菁衫不欺,此其一。即使他人也看此題,未必能將這許多典故的出處、時代、人名、事蹟說得如此清晰,真高材也。因此,趙國華歿後,河南趙家琪所寫祭文中,有這樣一句,"百萬卷書不足供一日讀。"這雖說有些誇張,但也說明其閱讀之速實在驚人,況且讀後又能記憶,所以學問淵博。吳汝綸說,趙國華的文章,自周秦以來至近代名家,蓋無所不學,非具有非凡之天資,焉能盡讀古今名家之書乎。清朝末期,吏制腐敗,一些官吏貪贓枉法賣官鬻爵,草菅人命,為所欲為,故有"官久必富"、"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而趙國華在山東歷仕三十餘載,歷任知縣、知州、知府,直至署理山東按察使、鹽運使等職,並曾在他的上司指派下,賑濟饑民,督修黃河決口,查辦一些案件,卻能做到廉正從公,不徇私情,不畏構怨,不屑於承奉上司,不甘於隨俗應酬敷衍。在國華代理金鄉縣知縣時,程筱泉薦王文慶,國華答應了,程則贈送國華百金,而國華卻堅決不收。

趙國華在山東任按察使時,歷城有一舉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無惡不做。他上通京官,五府六部以及閣臣中皆有其親信,州縣懼其權勢,則唯命是從,因此稱霸一方,無人敢惹。經使司查明,請至使署當廳下監,定死刑.該舉人聲言無有部文你奈我何?(清代舉人需經部革去功名後才能拿問)時恰適學使某公蒞臨,代部開除其舉人功名,後部文調舉人到京,時已斬首示眾,為民除了一害,百姓無不稱快。

文學成就

趙國華一生中著有《青草堂集》,該集分為初集、二集、三集……共十四冊.內容為古文、詩、賦、駢體文、詞等。國華歿後,在光緒二十一年,又出其後人續印《青草堂集》補集二冊,內容為年譜、筆記等。趙國華的這部著作問世以後,引起了當時名人學者的重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桐城學派的吳汝綸(字摯甫〉本來是個自恃人品清高、才華出眾、對北方文人學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人,但當他讀了《青草堂集》後,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給趙國華的信中寫道:"大集氣體縱橫,自周秦以來至近代名家,蓋無所不學,然固雜揉闢灌,而自成為青草堂集一家之文,詩尤出入唐、宋諸作者,而湛漸於杜公,諸體並善,而七言尤為豪健,此海內奇作,斷然不泯歿於後世者,竊謂大集付雕已久,究竟能讀者希,不揣冒昧妄自謂能讀之者。"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讀了《青草堂集》後,在給趙國華的信中說:"前讀大集,欽味無窮,海內詞流,罕與倫比。"張佩綸讀了《青草堂集》後,給趙國華寫了一首駢體文,表達了他的欽佩之感:

尊著宗仰三唐,

不墮宋元蹊徑,

五言律尤得中晚三昧,

極其所至,

足以左揖漁洋,

右招竹垞,

何論餘子。

……

故樑廷燦編《歷代名人生卒年月表》中,把趙國華列為古文名家。遵邑黎庶昌在選編《續古文詞類纂》中選錄《青草堂集》古文3篇:種墓衡山館詩序(卷17);聽綠山房詩序(卷l7):丁文誠公寶楨墓誌銘(卷24)黎庶昌在選編《續古文詞類纂》自序中談到:"餘所論集情觀慎取、蓋亦有年,凡神理氣味格律聲色有一不備者,文雖佳不錄"。自周秦以至清末,共選449篇,其中清代佔240篇,清代260年間只錄選河北趙國華3篇,王樹楠2篇,其他高才博學知名當世之河北省人皆無選錄,可見趙國華在當時堪稱古文之佼佼者。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