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星秀 > 

陳國星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簡介 個人作品 從業經歷

星秀1.72W

陳國星簡介

陳國星(Guoxing Chen),1956年5月18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導演。1994年,憑藉《一家兩制》獲得1994年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1995年,憑藉《孔繁森》獲得199....

陳國星個人資料

陳國星(Guoxing Chen),1956年5月18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導演。

1994年,憑藉《一家兩制》獲得1994年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1995年,憑藉《孔繁森》獲得1995年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並獲得第16屆電影"金雞獎"特別獎。1996年,執導故事片《黑眼睛》,該片獲得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 。2001年,拍攝劇情片《聊聊》 。2005年,為了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執導歷史片《風起雲湧》。2007年,拍攝愛情片《大工匠》。該片獲得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 。2010年,執導傳記片《第一書記》,該片獲得第14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

陳國星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簡介 個人作品 從業經歷

陳國星照片

陳國星個人簡介

中國影視導演。原名陳國興,生於北京。祖籍江蘇南通。少時曾就讀於清華附中。下鄉插隊陳國星當過獸醫。回城後當過火車司爐。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並開始創作電影劇本。1982年畢業後到瀟湘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室,做過場記、導演助理、副導演。拍過多部專題片、電視劇。曾在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等大型欄目中參與編導創作。1988年獨立執導的電視連續劇《城市的腳步》獲北京市委的表彰;電影《山魂霹靂》1987獲廣電部電影局的表彰及鐵道部的特殊表彰。陳國星編導的影片《情感1991》獲廣電部、衛生部第二屆白鶴杯特別影片獎。《編外丈夫》1993獲1994年廣電部優秀影片提名,參加了1994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愛情傻瓜》1993年獲1994年第2屆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喜劇片獎。另外,他導演的《臨時爸爸》1992曾多次參加國際電影周交流活動,《離婚大戰》1992還創當年的票房紀錄。

陳國星個人作品

《郭明義》 (2011)

《第一書記》 (2010)

《軍人本色》 (2007)

《大工匠》 (2006)

《風起雲湧 》(2005)

《空房子》 (2004)

《危情雪夜》(2004)

《聊聊》 (2001)

《橫空出世》(1999)

《黑眼睛》 (1997)

《孔繁森》 (1995)

《一家兩制》 (1994)

《愛情傻瓜》 (1993)

《編外丈夫》 (1993)

《離婚大戰》 (1992)

《臨時爸爸》 (1992)

《情惑》 (1991)

從業經歷

插隊落戶

陳國星父親是建築工程師,少時就讀於北京清華附中,由於酷愛文藝加入宣傳隊。高中畢業後在延慶縣插隊落戶。放過羊,當過獸醫,返城後當過火車司爐、副司機等艱苦工作。

學海生涯

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二年級時對導演專業產生興趣,後開始自學導演課程,並開始創作電影劇本,自學了許多導演技巧與理論。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開始作場記、助理、副導演,最後終於如願作了導演。

初涉導演工作

1982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後分配到北影導演室 。曾給資深導演水華、錢江做過場記、助理導演。後又拍過多部專題片 、電視片等。也曾在中央電視臺CCTV"神州風采"等大型欄目中參與編導創作。

"處女"之作

1987年執導第一部作品《山魂霹靂》"THEMOUNTAINSOUL"獲廣電部電影局的表揚。大氣磅礴,但因遇上整個影圈轉型,此類影片不受歡迎。

導演之路

1988年,陳國星開始獨立執導影片。導演之路1990年在CCTV"神州風采"欄目中參與編導創作。

1990年編導第二部故事片《情惑》"APUZZLEMENTOFLOVE", 雖受到專家好評,但觀眾不多。此後,陳國星轉為拍攝喜劇。從1992年執導的《臨時爸爸》"TEMPORARYDADDY"開始,他用流暢生動的鏡頭,講述幽默好笑的故事,此片多次參加國際電影節。緊隨其後的《愛情傻瓜》設計巧妙,喜劇因素特別。大受觀眾好評。

1992年導演的影片《離婚大戰》,由他自己與人聯合編劇,情節巧妙,鏡頭運動與畫面構圖機位擺設上都透出一種幽默,增加了喜劇效果。該片成為當年十大最賣座影片之一。喜劇故事片《編外丈夫》"AMARGINALHUSBAND"。獲94年廣電部優秀影片提名,榮獲第二屆大學生電影節優秀影片提名。

1993年執導了喜劇故事片《愛情傻瓜》"THELOVELORN"。主演:謝園、瞿穎。榮獲第二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喜劇片獎。並進入香港商業片院線發行。

榮譽獎狀

1994年的《一家兩制》,格調明快高雅,喜劇性強,符合當時經濟開放和香港迴歸的國情。主演:湯鎮宗、嚴曉頻。榮獲1994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並參加法國嘎納電視節中國電影周。

1995年陳國星導演了傳記片《孔繁森》KONGFANSEN",主演:高明。講述了一個人民公僕的感人的經歷。影片在西藏高原拍攝,製作嚴謹,藝術質量較高。獲1995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三項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長春電影節最佳華語故事片獎、第三屆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

陳國星

獎、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音樂、最佳女配角五項提名,並新作《狼煙北平》榮獲最佳影片特別獎、最佳男演員、最佳音樂獎、第三屆珠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獎、第二十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特別獎、最佳男演員獎。10月應邀上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

1996年執導故事片《黑眼睛》"COLORSOFTHEBLIND"。主演:陶虹。

1997年1月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中、港、臺三地導演會。11月獲第十一屆敘利亞大馬士革電影節最受歡迎作品,最佳女演員獎;12月赴臺北參加第三十四屆金馬獎展映活動;5月獲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優秀女演員獎;榮獲第八屆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杯"1997年十佳影片";9月獲第十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演員兩項提名;11月在重慶獲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1998年12月獲第二屆"奮《橫空出世》劇照發文明進步獎"電影金獎(文化部、新聞總署、廣電總局、中殘聯)。1998年1月應美國新聞總署USIA邀請,作為國際訪問者赴美考察。1月參加美國聖單思電影節。

1998年2月執導十七集反腐電視連續劇《抉擇》。主演:李雪健、高明。1998年5月策劃50週年獻禮巨片《橫空出世》。主演:李雪健。

從業理論

電影改革

陳國星坦言不會炒作,就連到網上聊天,也盡說些大實話。但他對中國電影的一番剖白,卻相當有見地。接受採訪關於電影改革,民營企業不再需要購買電影廠的廠標,就可以獨立拍攝電影了。陳國星認為,這是電影體制改革的一個過程,"以前民營企業拍攝電影必須跟國家認定的一個製片廠合作,這裡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且需要花錢,說白了就是購買一個廠標,比如說電影製片廠的廠標,以前最貴的時候是三十萬、五十萬,便宜一些,做一個人情,也要三五萬。現在放開了,是改革中的一件好事。"

陳國星認為,"美國以及歐洲很多國家,都有中小規模的製作,而且這樣的影片,從數量來說,比大製作要多很多,但我引進的少,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引進的片子都是大片。我也多次呼籲,不要誤導觀眾,其實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電影。我希望有低成本、平實風格的好片子,也能夠提供給國內觀眾,讓我借鑑。"

使命感

陳國星這一代人,有很強的使命感。他認為今天的電影人應該有責任拍出一些更有生命力的電影。面對日陳國星漸功利的電影市場,他說,"今天的電影,太功利了,太為商業,為某一種東西來服務,而並不出自於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現在全世界的電影市場都是為了錢。得獎也是希望能夠賣好的價錢。時代就是這樣,誰也不能改變它。"

但這並不意味著陳國星不需要票房。對於電影改革中"發行"這一重要環節,他有自己的見解:"中國電影界有一個一直沒有被媒介所關注的事情,就是我的發行體制和國際不接軌。一部電影產生的票房價值,到底有多少會給製片人,有多少落在影院,或者是澆水……我想這樣的市場要改,越早,越有利於民族電影的發展。"

未來

關於民族電影的未來,陳國星提出了"先死而後生"的觀點:"先死而後生,徹底的燒死,重新誕生。有一些新的思想的人、有一些好的機制能夠被引進,包括中國電影觀眾也要重新培養。應該說,我這個民族喜歡看電影、電視,這個民族喜歡流淚,也喜歡輕鬆的東西,沒有中國電影為他們服務,我認為肯定不行。我出去過的都知道,你要天天吃西餐,你是一定受不了的,這是基因裡的問題,不可能改變的。"可以看出,陳國星的話中充滿希望,也充滿期待和悲壯。

現狀

陳國星認為,中國電影的這種狀況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與13億人口的消費相比,是極不相稱的。造成不少電影不能和觀眾見面;電影市場秩序還不規範,盜片橫行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票價普遍偏高,造成票房高的電影,觀影人次也不見得多;電影市場還相當狹小,國人平均每5年看一場電影。中國電影關鍵還是要提高質量,拍出真正讓觀眾滿意的作品。

而對進口影片的不滿意度則都低於20%,證明了多數國產影片還沒有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在數量達到一定水平後,中國電影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在數量發展的同時,市場如何同步擴大和健全,體制、機制、政策、觀念、人才等"瓶頸"也將一一顯現。專家預測,當有一天,中國觀眾平均年觀電影次數超過1次,中國有50部以上的國產電影影院票房超過1000萬,中國電影製作的贏利概率超過60%以上,中國電影產業的春天也許才會真正到來。

個人影響

獨特位置

陳國星在90年代中國電影格局中具有獨特的位置,他從導演商業型別電影轉向導演主旋律電影的過程,呈接受訪問現了90年代中國電影從產業化趨勢到意識形態化轉型的軌跡;他從導演《孔繁森》到《橫空出世》則代表了中國主旋律電影從倫理化到國族化的策略性轉換過程。在90年代中國眾多的主旋律電影中,陳國星幾乎是惟一一位既頻繁獲得政府機構頒發的各種獎勵,同時也得到了普通觀眾和專家的一般認可的導演。這表明了陳國星在政府、觀眾、專家的"一僕三主"的環境中找到了一種難得的文化平衡。而陳國星所找到的這種平衡不僅反映了導演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個性。所以,如果說主旋律電影是中國90年代電影最重要的現象的話,那麼陳國星的電影就是主旋律電影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主旋律電影在塑造中國主流文化過程中所顯示的努力和侷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電影在90年代所經歷的共同境遇。

第五代

陳國星與所謂中國電影的第五代是同代人,甚至是電影學院同級的同學。只是,他與多數第五代出身於導演系、攝影系、美術系不同,而是來自於電影學院表演系。他一開始並沒有能夠直接進入電影的核心創作,而是從場記、助理導演、電視欄目編導開始了他的影視生涯。所以,他正式執導電影比其他第五代導演晚了4-5年。1987年,他開始執導第一部作品《山魂霹靂》,1990年編導第二部故事片《情惑》。這時的陳國星,受到此前現代主義思潮的誘惑以及第五代哲學化電影的影響,影片帶有明顯的追求形而上意義的趨向。這些影片雖然因為時世的變遷和自身的幼稚沒有獲得普遍的認可,但是陳國星那種善於融合文化主流的特點已經開始顯現。

商業電影

所以,當現代主義電影在中國走到窮途的時候,接受80年代末娛樂片大潮的影響,陳國星開始了喜劇型別電影的創作,從1992年開始,先後導演了《臨時爸爸》、《愛情傻瓜》、《離婚大戰》、《編外丈夫》、《一家兩制》等。他用流暢的鏡頭、滑稽的故事,走上了一條商業電影路線。其中一些影片還進入了當年的十大上座影片行列,《一家兩制》還進入了香港的商業電影院線放映。

1995年以後,一方面國家通過各種政治、經濟手段加大了對電影生產的干預和對符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意識形態標準的王旋律電影的支援;另一方面,國家機構強調了電影的輿論導向功能和強化了道德淨化的規範,縮小了商業電影的娛樂空間。正是這種轉型的趨勢,使陳國星開始了以一位優秀共產黨幹部的原型為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孔繁森》的創作。這部影片成為當年度主旋律電影的扛鼎之作,也成為當年黨政部門推薦觀看的重點電影。這部影片的完成為後來陳國星獲得近千萬人民幣導演中國意義上的主旋律"大片"《橫空出世》提供了保證。而《橫空出世》在1999年國慶獻禮的工程中再一次將陳國星送上了中國電影的中央舞臺。在以主旋律為主導的90年代中國電影格局中,陳國星從邊緣進入了中心,成為了在國內獲獎頻率最高的導演,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導演之一。

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