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星秀 > 

湯曉丹個人資料簡介 ​資訊 簡介 創作風格

星秀2.49W

湯曉丹簡介

湯曉丹(1910年2月22日--2012年1月21日),福建華安人,著名導演。童年時僑居印度尼西亞 ,十歲回國。1928年在廈門集美農林專科學校學習時,因參加學生運 動被開除學籍。後去上海,1931....

湯曉丹個人資料

湯曉丹(1910年2月22日--2012年1月21日),福建華安人,著名導演。

童年時僑居印度尼西亞 ,十歲回國。1928年在廈門集美農林專科學校學習時,因參加學生運 動被開除學籍。後去上海,1931年入 天一影片公司任佈景師,次年任導演 。先後導演戲曲片《白金龍》、故事片《飛絮》、《飄零》等。

湯曉丹個人資料簡介 ​資訊 簡介 創作風格

湯曉丹照片

湯曉丹​資訊

中文名:湯曉丹

.

性別:男

英文名:XiaodanTang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10.2.22

職業:導演

星座:雙魚座

出生地:---

代表作品:南征北戰紅日渡江偵察記南昌起義

湯曉丹簡介

湯曉丹福建華安人。童年時僑居印度尼西亞,十歲隨父回國。1928年在廈門集美農林專科學校學習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後去上海,

.

1931年入天一影片公司任佈景師,次年任導演 先後導演戲曲片《白金龍》、故事片《飛絮》、《飄零》等。1934年後在香港執導影片《翻天覆地》、《金屋十二釵》等,揭露社會黑暗。抗日戰爭爆發後,導演抗日影片《上海火線後》、《小廣東》、《民族的吼聲》等。香港淪陷後,拒絕日本佔領軍合作拍片的要求,潛往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後回上海,拍攝了揭露國民黨腐敗統治的《天堂春夢》等影片。建國後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相繼導演反映革命戰爭和人民解放軍戰鬥生活的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紅日》、《南昌起義》等。其中《渡江偵察記》於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並獲個人一等獎。1979年導演的《傲蕾·一蘭》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3年導演傳記片《廖仲愷》,真實地展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歷史畫卷,成功地刻畫了廖仲愷的銀幕形象,1985年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為了追思悼念電影導演湯曉丹,特此建立網上紀念館。

創作風格

湯曉丹這樣的性格,也使得湯湯曉丹曉丹的電影藝術創作無往而不勝,因為他善於察納方家意見,充分考慮上級、片商和觀眾的需求,在創作上從不自我膨脹、先己後人,因此他的影片總能在市場和票房上贏得成功。含蓄內斂,不事張揚的個性,甚至還滲透到湯曉丹刻畫人物、營造氛圍的電影聲畫技巧當中,使他善於用一種含蓄雋永、細緻入微的精精緻筆觸,來觸發人們微妙的心理律動。

影片《天堂春夢》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建築工程師,抗戰勝利之後,他隨復員隊伍回到上海,卻無法像那些貪官一樣拿金條去頂房子。一個修建安居廣廈之人,到頭來自己卻居無定所,可見世事的悖謬與不公。這時,影片出現了這樣一個細節:男主人公看到窗臺上爬過一隻蝸牛,不由得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的悲哀處境:蝸牛尚能揹負著自己的家,獨步天下,而我這些以建築為生為業的人,何處才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所?

拍攝見長

建國以後,湯曉湯曉丹丹素以拍攝軍事題材影片見長,這位從未側身行伍的布衣導演,卻被人們冠以“銀幕將軍”的美譽。主要原因乃是由於湯曉丹尤其擅長刻畫戰爭環境中的人情與人性,以人的情感和人的心靈柔化了戰爭的殘酷和堅硬。50年代初,湯曉丹拍攝《渡江偵察記》的時候,軍事題材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能向觀眾展示戰爭殘酷的一面。但劇情中有一處情節,正要表現戰士吳老貴為掩護戰友而英勇犧牲場面。怎麼辦?湯曉丹並沒有被難倒,他為人物精心配置了一個

.

重要道具——一隻酒壺,在前面的劇情中做了充分的鋪墊,不時讓人物把酒壺拿出來嘬上兩口。等到拍吳老貴犧牲的場面時,湯曉丹便拿這隻酒壺來大做文章。我在銀幕上絲毫沒有看到吳老貴中槍倒地的動作,但是我看到那隻酒壺被拋在了雜草叢裡,瓶口張開,幾滴殘酒從中汩汩湧出。 這個鏡頭,用一種看似不經意的鏡頭語言,向觀眾傳達出一種“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濃郁詩情。可謂不著痕跡,盡得風流的神來之筆。湯曉丹在不觸犯戰爭片禁忌的前提下,含蓄地完成了對犧牲的情感渲染。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手法,讓《渡江偵察記》一片大獲成功。據當時的統計,這部影片在全國上影週期長達半年之久,觀眾人數多達1733萬人次,創下了1954年國產片的最高觀影紀錄。

創作之路

1933年,身為天一影片公司佈景師的湯曉丹,意外得到一次執導影片的機會,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白金龍》。這一機緣看似偶然,實際上恰恰得益於湯曉丹避高趨下的謙和個性。《白金龍》原是一部由粵劇名家薛覺先與夫人唐雪卿合演的地方戲,因為廣受觀眾歡迎,薛覺先便決定把它交由天一公司拍成電影。原計劃由天一老闆邵醉翁親執導筒,沒想到開拍之前卻臨時走馬換將,將毫無電影拍攝經驗的湯曉丹從幕後推向臺前。箇中原因,一來是因為湯曉丹是天一公司唯一會講粵語的人,語言上的優勢便於他把握湯曉丹劇情脈絡,與演員充分交流;二來,也是更為重要的理由,邵醉翁私下擔心薛覺先性格耿介,不好合作。於是便把為人厚道、寡言不爭的湯曉丹拉來頂缸,以求避開薛覺先的鋒芒。 結果影片在南洋市場一炮打響,據說為天一公司掙到了一百萬的票房。客觀上講,影片的成功應首先歸功於原作紮實的觀眾基礎,同名舞臺劇早已在市場上經過千錘百煉,更加上薛覺先、唐雪卿等名伶加盟,影片大賣原也是水到渠成。

.

1934年初,湯曉丹從天一公司手上接到影片《一個女明星》的拍攝任務。他看過劇本,並不喜歡,本想婉言謝絕,但考慮到“如果沒有巧妙的藉口,日後只能受老闆的冷遇或賜予一雙小鞋”,於是“迫於生活、迫於權勢”也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為此,日後的湯曉丹還頗為感嘆,覺得自己“沒有沈西苓為了《女性的吶喊》寧可捲起鋪蓋離開天一那樣的魄力”。

湯曉丹之所以能歷經千難萬險始終屹立不倒,恰與他這種直而不挺,曲而不撓的性格大有關係。特別是解放以後,電影界政治氣候始終陰晴不定,多少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都難免折戟沉沙,在歷次運動中斷送了大好前程。而湯曉丹卻能一一涉險過關,一路走到今天,不能不說是他性格的勝利。早在建國初期,湯曉丹蔘加了一個為舊上海電影工作者舉辦的學習班。在這個班上,他就曾暗下決心“絕不提出自己喜歡搞什麼題材,只要組織交下的任務,我就兢兢業業去完成”。事實上正是如此,湯曉丹建國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來自廠方分配的任務,而很少出自他的自主選擇。

即便如此,湯曉丹的創作生涯中依然風波不斷。我粗粗統計了一下,僅從60年代中到80年代他退休這段時間,湯曉丹已經開始著手創作,中途卻不得不奉命放棄或停拍的影片就多達8部之多。比如說1980、1982年,湯曉丹因奉命拍攝《南昌起義》和《廖仲愷》,而不得不分別放棄了《肥水大戰》和《望斷天涯路》的籌備。後面1984年的《宋慶齡》,1986年的《末代皇帝》,1987年的《布衣老帥》,以及1988年的《官渡之戰》等幾部他想拍的影片,也因種種原因導致半途而廢。

湯曉丹的委曲求湯曉丹全,隱忍謙讓,又決不是毫無原則的軟弱和妥協,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湯曉丹從來都不含糊。正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1941年,香港淪入敵手,日本佔領軍曾經想利用他這個賣座的金牌導演,拍攝一部美化他們侵略行徑的影片《香港攻略》。在此關頭,湯曉丹就能堅守民族大義,絕不委身事敵,最後他不得不在朋友的幫助下化裝潛回廣州。1943年,湯曉丹在武漢“中制”落腳,廠方曾動員他加入國民黨,以便他們從容調配,也遭湯曉丹婉言謝拒。這些事例充分說明,湯曉丹絕不是一個唯唯諾諾,只知一味逢迎,為偷生而苟且的碌碌之輩。相反,他對是非曲直、人心向北早有自己清晰的判斷。

人物影響

1910年農曆2月22日,一個嬰兒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雲山鄉的一個山村。時光流轉、逝者如斯。整整一個世紀之後,當年呱呱墜地的嬰兒,如今已經走過漫漫人生征途,步入百歲高壽之年。這位人瑞,就是被人們譽為“金牌導演”和“銀幕將軍”的著名電影導演藝術家湯曉丹。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仁者壽,生理完也”,意思是說,只有那些心底善良、道德高尚的人,才具備長壽所需的身心條件,才能延年益壽,長命百歲。這句話就像在說湯曉丹,因為他正是這樣一位宅心仁厚、有容乃大的世紀老人。

老子《道德經》中也有一句話,叫作“上善若水,在能處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就像流水,養育了天地萬物,卻永遠虛懷若谷湯曉丹,避高趨下,不與萬物爭鋒。正因為它與世無爭,因此天下也就沒有什麼能與之抗衡。這句話也像是在說湯曉丹,因為湯曉丹正是這樣一位高風亮節、與世無爭的上善長者。 拍電影是一項團隊合作,它有別於其它以個體為單位的藝術創作。從事個體創作的藝術家,個性可以張揚一些,自我一些,甚至乖戾一些、孤僻一些也不足為奇。有時這種個性不但不會妨礙創作,還可給創作帶來源源不斷的激情和靈感。可電影不同,電影要求它的參與者必須善於合作,善於協調矛盾,善於對話溝通,善於推己及人,善於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團隊的凝聚,才能保證創作的完成。湯曉丹性格忠厚踏實,為人內斂謙和,似乎命中註定這一生就應該坐在導演椅上度過。

個人經歷

湯曉丹

1910年2月22日出生,福建華安人。童年時僑居印度尼西亞,十歲隨父回國。

1928年,在廈門集美農林專科學校學習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

1931年,加入天一影片公司任佈景師。

1932年,開始任導演,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白金龍》,影片在南洋市場一炮打響。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導演抗日影片《上海火線後》、《小廣東》、《民族的吼聲》等。香港淪陷後,拒絕日本佔領軍合作拍片的要求,潛往重慶。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拍攝了揭露國民黨腐敗統治的《天堂春夢》等影片。

建國後,加入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相繼導演反映革命戰爭和人民解放軍戰鬥生活的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紅日>、<南昌起義>等。

2004年,第1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年屆95歲高齡的湯曉丹先生榮獲中國電影家協會新設立的“中國電影終身成就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人。

2012年1月21日,湯曉丹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2歲。

標籤:湯曉丹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