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星秀 > 

歐陽予倩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家庭 人物著作

星秀6.19K

歐陽予倩簡介

歐陽予倩(1889-1962),中國著名戲劇藝術家;湖南省瀏陽縣人,1889年5月出生;1902年留學日本,1907年加入春柳社,演出話劇《黑奴籲天錄》;1910年回國後組織新劇同志會;1916年起做京劇....

歐陽予倩個人資料

歐陽予倩(1889-1962),中國著名戲劇藝術家;湖南省瀏陽縣人,1889年5月出生;1902年留學日本,1907年加入春柳社,演出話劇《黑奴籲天錄》;1910年回國後組織新劇同志會;1916年起做京劇演員,創造了獨特的舞臺表演風格;1919年創辦南通伶工學社;1925年底步入影壇;1926年加入南國社,創作劇本《潘金蓮》等;1929年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1931年加入"左聯",抗戰時期編寫歷史劇《忠王李秀成》等;抗戰勝利後編導《關不住的春光》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戲劇學院院長;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9月去世。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自我演戲以來》、《一得餘抄》、《電影半路出家記》、《唐代舞蹈》、《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等。

歐陽予倩個人資料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家庭 人物著作

歐陽予倩照片

歐陽予倩​人物簡介

歐陽予倩歐陽予倩先生(青年時期)(1889-1962),男,著名戲劇、戲曲、電影藝術家,中國現代話劇創始人之一。原名立袁,號南傑,藝名蓮笙、蘭客、桃花不疑庵主。

1889年5月12日生於湖南瀏陽一官宦家庭,1907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春柳社,在《黑奴籲天錄》等劇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國後又與陸鏡若先後組織新劇同志會、春柳劇場,演出鼓吹革命反對封建的新劇。同年加入南社。春柳劇場解散後,他投身京劇事業,編、導、演了大量劇目,如《鴛鴦劍》、《饅頭庵》、《潘金蓮》、《哀鴻淚》等,獲北梅(梅蘭芳)南歐之譽。1918年在南通組建伶工學社和更俗劇場,培養戲曲人才。1922年參加戲劇協社,寫出獨幕話劇《潑婦》、《回家以後》。

1926年進入電影界,編寫了《玉潔冰清》、《三年以後》、《天涯歌女》3部影片,並在後兩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廣州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戲劇》及報紙副刊《戲劇週刊》,還創作了話劇《屏風後》、《車伕之家》等。1930年導演《怒吼吧,中國!》,1932年創作了大型話劇《不要忘了》和獨幕話劇《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創作了電影劇本《新桃花扇》,1935 年又編導了影片《清明時節》、《小玲子》、《海棠紅》。

1937年,上海淪為孤島後,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演出了《梁紅玉》、《漁夫恨》、《桃花扇》等京劇,隨後又編寫了電影劇本《木蘭從軍》;1938年起赴桂林對桂劇進行改革,並導演話劇《流寇隊長》、《欽差大臣》等。1941年創作優秀歷史劇《忠王李秀成》。1944年和田漢等舉辦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演出話劇、戲曲、木偶戲等60餘出,為宣傳動員民眾、檢閱抗戰戲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抗戰勝利歐陽予倩先生後曾在新中國劇社和香港永華影業公司任編導,把京劇《桃花扇》 改編成話劇,成為中國話劇舞臺的保留劇目。

建國後,歐陽予倩歷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聯第一屆常委和第二、三屆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第一、二屆主席。

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9月21日病逝;他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歐陽予倩一生創作改編話劇40餘部,導演話劇50餘出,創作、改編、修改戲曲劇本近50部,編、導影片13部。他的作品與時代脈搏相通,且話劇中含有戲曲精華,戲曲中蘊有話劇特色,為中國的民族演劇藝術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採用科學的方法教授學生,為中國培養了大批戲劇藝術人才;他不僅在話劇方面是實踐和創造的先驅,並且也是改良舊劇的倡導者和實踐;他是春柳社的臺柱、戲劇協社的靈魂、民眾劇社的主幹、南國社的導師;足以稱得起是"中國現代戲劇之父"。

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自我演戲以來》、《一得餘抄》、《電影半路出家記》、《唐代舞蹈》、《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等。

歐陽予倩人物家庭

歐陽予倩的父親歐陽自耘,是歐陽中鵠之子。母親劉倚霞系劉人熙之女。歐陽予倩之子歐陽山尊曾任北京人藝副院長。

歐陽予倩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6年因日本當局驅逐留學生而回國。他回到瀏陽,家裡已為他定好婚等他回來成親。年方十八的他對新娘情況一無所知,死活不肯,但又不便太傷老人的心;便在心裡盤算,先順從家裡,結了婚三天後便離家出走永不回頭。

然而結婚後歐陽予倩卻改變了主意。原來家裡給他找的新娘劉韻秋是位傳統的才女,同樣出身書香官宦世家,聰明能幹,琴棋詩畫都很精通,且本性好學而能識大體。如此大家閨秀,使得歐陽予倩洞房相識後,覺得彼此之間思想愛好竟那麼相同。原先逃婚悔婚的打算頃刻便陰消陽散了。

相處幾天,兩人漸漸覺得十分投緣,有相見恨晚之感。歐陽予倩想將劉韻秋帶到日本一起留學,但劉家執意不肯。歐陽予倩在家過了三個月難分難捨的新婚蜜月,只好獨自赴日繼續學業。 歐陽予倩從小就酷愛戲劇事業。舊中國把從事戲劇的稱為"戲子"。歐陽予倩是高幹子弟,又有留洋經歷,兩家長輩都希望他能繼承先輩走進官場,堅決反對他在上海當"戲子"。只有韻秋夫人與他志同道合,理解和支援他。老人們天天逼劉韻秋叫他遠離"戲子"道路。劉韻秋都不理睬。一次,壓力實在太大,劉韻秋試探給歐陽予倩寫了一封信。他回信說:"挨一百個炸彈也不灰心!"

1915年歐陽予倩先生之墓冬天,歐陽予倩瞞著家裡人,把劉韻秋接到上海。 歐陽予倩演京戲在上海出了名,常有些太太、小姐來約會親近他,歐陽予倩珍惜與夫人的感情,總是非常堅決地回絕這些糾纏。太太小姐們非常掃興,背後罵他"不識抬舉"。劉韻秋也常遇到一些人給她寫情書,往她皮包裡塞鈔票等等,她都會當即嚴詞斥責。歐陽予倩終日忙於戲劇,劉韻秋操持家務。歐陽予倩在舞臺上的戲衣大多數是妻子裁剪、刺繡出來的。不僅如此,多才多藝的她常幫助予倩整理編寫劇本,畫舞臺佈景,做小道具等,有時還到戲校裡代上文化課。她還像母親一樣對待丈夫的學生,常常問寒問暖,幫他們縫衣補襪。

五卅運動中,予倩寫了反帝傳單,自己花錢印刷,韻秋夫人便冒險和他帶著兒子一起到街頭散發。歐陽予倩在《自我演戲以來》一書中曾經這樣寫道:"雖然是舊式婚姻,愛情之深厚,並不輸於自由戀愛,且有過之。" 歐陽予倩的老朋友田漢曾賦詩稱讚他們夫婦:"臺上典型臺下效,銅琶應唱好夫妻。"

人物著作

潘金蓮歐陽予倩代表作:桃花扇(話劇)1928,新東方書店

予倩論劇(論文集)1931,廣東戲劇研究所

自我演戲以來(回憶錄)1933,神州;1959,戲劇

青紗帳裡(話劇)1937,大時代出版社

戰時戲劇選 1938,戰時出版社

梁紅玉(歌劇)1938,上雜

欲魔(話劇)據俄國托爾斯泰的《黑暗之勢力》改編,1939,現代戲劇出版社

忠王李秀成(話劇)1941,桂林文化供應社

閒事閒談(散文集)1942,中國文化服務社廣西分社

回家以後(話劇)1944,重慶中周出版社

桃花扇(話劇)1947,重慶中周出版社

人面桃花(京劇)1955,寶文堂

歐陽予倩劇作選 1956,人文

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論文集)1959,上海文藝

一得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歐陽予倩研究資料餘抄(理論集)1959,作家

歐陽予倩選集(童話集)1959,人文

桃花扇(京劇)1959,戲劇

怎樣學會了演京劇(散文)1959,寶文堂

黑奴恨(話劇)1962,戲劇

電影半路出家記(回憶錄)1962,電影

歐陽予倩文集(1、2卷)1980,戲劇

歐陽予倩戲劇選 1982,湖南人民

歐陽予倩戲劇論文集 1984,上海文藝

近代戲劇選 編選,1942,一流書店

譚嗣同書簡(書信集)1942,桂林文化供應社

中國戲劇研究資料初輯(文藝理論)1956,藝術出版社

唐代舞蹈 主編,1980,上海文藝

戲劇創作

歐陽予倩歐陽予倩誕辰120週年紀念文集13歲就隨在清廷當官的祖父到北京讀書,後祖父調廣西,他便回湖南讀經正中學,受了經正中學幾位參加同盟會教員反清救國思想的影響,15歲到日本進成城中學就讀,先後入明治大學商科,早稻田大學文科。受到西學和民主愛國思想的影響,留學期間,加入中國留學生最早組織的話劇團體"春柳社",並參加根據H.B.斯托的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反對種族歧視的《黑奴籲天錄》和宣傳革命思想的《熱血》等劇的演出。從此與話劇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奠定一不想當官、二不求發財的思想,投身於進步的演劇運動。

1910年回國後,他先後參加新劇同志會、社會教育團、文社、春柳劇場、民鳴社等新劇團體,編演了《運動力》等一批新劇,在上海和江、浙一帶演出,為中國早期話劇的興起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6年起,又致力於傳統戲曲的繼承和改革工作,參加京劇演出達15年,先後編演了《臥薪嚐膽》、《黛玉葬花》、《晴雯補裘》、《人面桃花》等京劇。1919年創辦南通伶工學社,自任社長,用新的方法培養戲曲人才。

1922年參加上海戲劇社後,寫了獨幕話劇《潑婦》、《回家以後》。隨後加入南國社,並且從事電影工作,編寫過一些電影劇本。1929年在廣東開辦戲劇研究所,寫有《屏風後》、《車伕之家》、《小英姑娘》、《買賣》等劇作。"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參加反蔣抗日的政治運動,先後寫了話劇《李團長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了》及京劇《漁夫恨》等。這些劇本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暴露反動統治的黑暗。上世紀30年代中期,曾去英、法、蘇聯等國,考察戲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西藝術館館長兼桂林劇團團長。他努力從事抗日宣傳,寫了歌頌愛國英雄、痛斥漢奸賣國賊的桂劇《木蘭從軍》、《梁紅玉》,京劇《桃花扇》和話劇《青紗帳裡》、《越打越肥》、《忠王李秀成》等。

1946年寫了京劇《孔雀東南飛》。同時,繼續編寫一些電影劇本。1959年,根據《湯姆叔叔的小屋》創作了九場話劇《黑奴恨》,這是他晚年的主要作品。

《桃花扇》原是清代孔尚任編寫的傳奇劇本。1937年冬上海淪陷後,歐陽予倩和他的劇團排練演出了京劇《桃花扇》的改編本,借古喻今,流露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1939年在桂林,他又將京劇《桃花扇》改編成桂劇演出。話劇《桃花扇》是1947年初歐陽予倩和新中國劇社到臺灣演出時,由於這時已是抗戰勝利之後,話劇本刪去了抗戰時期過分影射時局的部分,突出了正義與邪惡,愛國主義與賣國主義的思想鬥爭。

話劇《桃花扇》塑造了一位富有反抗性格,具有堅貞愛國情操的風塵女子李香君的形象,1947年由新中國劇社首演,由歐陽予倩執導。

1957年,歐陽予倩為中央戲劇學院實驗話劇院再次導演《桃花扇》,以他精湛嫻熟的導演手法,和演員、舞臺美術工作者共同創造了和諧統一完整的演出,體現了他將話劇和民族傳統戲曲的精華融為一體的思想,體現了他特別強調的民族感情及其表達方式,以獨特的民族格為話劇民族化的探索作出重大貢獻。

歐陽予《桃花扇》首演倩勤奮好學,對藝術精益求精,因而對京劇、楚劇、川劇、粵劇、漢戲、湘戲、桂戲、秦腔等多個劇種的表演、音樂、舞蹈等方面都有較深的研究。大部分作品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並與現實鬥爭緊密結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戰鬥性。

因為他既熟悉現代的話劇藝術,又深知傳統的戲曲藝術,並且有過長期的舞臺(包括戲曲和話劇)演出的實際經驗,在他的創作中又能自覺地將這些結合起來,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故事性強、語言講究節奏、民族特色鮮明和適宜於舞臺演出等特點。

戲劇教育

歐陽予倩電影《如此繁華》(歐陽予倩導演)早在1919年就主辦了南通伶工學社,建立了更俗劇場。他在辦學過程中,破除舊的科班制度,建立新的辦學宗旨。他提出:學社是為社會致力之藝術團體,不是私家歌童養習所,學社是要造就改革戲劇的演員,不是科班;主張男女平等,反對唱堂會。學社開設了戲劇專業課,文化課、音樂舞蹈課,提倡白話文,鼓勵學生閱讀進步書刊。他講授戲劇理論課,介紹外國戲劇家和他們的作品,目的是為培養一批有新文化知識的戲劇人才,為改革戲劇藝術建立一支生力軍。他在更俗劇場的建設方面,也和舊劇場的惡習作過不懈的鬥爭,而且改革、建立了新的舞臺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劇場秩序。

1929年,歐陽予倩在廣州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並附設戲劇學校、音樂學校。他的辦學宗旨是"創造適時代為民眾的戲劇"以培養"學藝兼優,努力服務社會"的人才為目的,完全區別於舊科班單純培養伶人為目的的作法。學校向學生宣佈的信條:①確認戲劇為正當而重要之事業;②認清目標,決定志向;③要作有思想、有學問的演員;④要注重學校的紀律;⑤臺上臺下兩樣生活,均宜分清。

歐陽予倩廢棄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採用科學的方法教授學生,制定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除表演課外,還設有中外戲劇理論、戲劇史、思想史、文學史、藝術修養以及外語等。同時還開設了戲劇文學系。

西南劇展

1944年電影《戀愛之道》(歐陽予倩導演)2月15日,在中共地下黨的支援下,歐陽予倩和田漢在剛落成的廣西藝術館合作組織主持了西南戲劇展覽會。來自廣西、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福建、江西、湖北八個省的32個文藝團隊千餘戲劇工作者參加了大會。在3個多月時間裡,除京劇、桂劇、歌劇、民族舞蹈、傀儡戲、雜技、馬戲等節目外,有17個話劇團隊演出了21個大型話劇。反映了中國戲劇工作者在抗戰劇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績。

歐陽予倩和田漢主持的廣西藝術館話劇實驗劇團和在桂林的新中國劇社是演出的骨幹力量。廣西藝術館話劇團演出了歐陽予倩編劇的《舊家》、《同住的三家人》,桂劇團演出了歐陽予倩創作的《木蘭從軍》、《人面桃花》等,新中國劇社演出了田漢早期創作《湖上的悲劇》、夏衍等創作的《戲劇春秋》,桂林四維劇社串演了田漢的《名優之死》。

西南劇展是一次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抗日進步演劇活動的空前大檢閱。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戲劇運動的成果,促進了戲劇界的團結,為迎接抗戰勝利作了準備。劇展被譽為中國戲劇運動的里程碑,廣西藝術館劇場也被譽為全國大後方"第一個偉大戲劇建築物"。美國著名戲劇評論家愛金生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盛讚此次劇展是"除古羅馬以外有史以來的僅見"。

藝術特點

歐陽予倩歐陽予倩文稿一生創作話劇21部,戲曲27部。創作改編和修改過的戲曲劇本不下50部,他的劇作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具有與時代脈搏相通的進步傾向,如1913年創作的《運動力》,是他在辛亥革命後對"革命新貴"的嘲弄。"五四"運動時期,他的《回家以後》、《潑婦》和《屏風後》,都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主題,它們或揭露舊道德的偽善,或宣揚婦女解放和個性解放,藝術構思也是多姿多彩的。

《同住的三家人》和《不要忘了》可作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到左聯時期的代表作。抗日戰爭時期,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在他的所有藝術作品中都有反映,代表作是多幕話劇《忠王李秀成》和《越打越肥》等獨幕諷刺小品。

歐陽予倩最成熟的話劇創作是1947年由京劇改寫的《桃花扇》,這齣戲至今仍是中國話劇舞臺的保留劇目。

1959年發表的《黑奴恨》(根據《黑奴籲天錄》重新改寫)一劇,則可稱他的壓卷之作。

歐陽歐陽予倩故居予倩導演過很多話劇,由於他對中國民族戲曲有很深的造詣,故他導演的話劇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他導演的戲曲,又吸收了話劇的某些特點,豐富了表現力。田漢曾稱讚說:"歐陽予倩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戲曲和現代話劇之間的一座典型的金橋",他的導演風格細膩,嚴謹。

歐陽予倩一生重視改革,注意汲取外來經驗,他較早地介紹西方和蘇聯的各種導演流派及不同的藝術見解,善於吸取古今中外一切精華,為創造中國民族的演劇藝術體系奮鬥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