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中秋的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的隨筆

中秋的隨筆1

中秋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中秋節。我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特別是吃著月餅看著月亮真是一種享受啊!

我們吃過晚飯,爺爺開啟月餅盒。啊!這可是我最愛吃的西式月餅。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嘴裡還不停地說著:“好吃,好吃。”叔叔本來很紳士地拿著刀叉吃,可也頂不住我吃相的誘惑,於是也把刀叉扔在一邊。比我吃得還快。小姑說:“我們這裡真是飯桶雲集啊!”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吃完月餅後,我提出作詩大賽,誰作的好算誰贏。參賽的有奶奶、叔叔和我。奶奶說:“中秋團團圓圓,大家平平安安。”叔叔說:“過中秋真高興,大家一起吃月餅。”我說:“我要作一首完整的詩。”大家連聲說:“好,有請張詩人。”我脫口而出:

中秋

中秋月亮掛天空,

異人匆匆回家中。

高高興興吃月餅,

團團圓圓情誼濃。

我剛剛說完,大家就熱烈地鼓掌,一致都說我作的詩好。我沾沾自喜,哈哈,這個小詩人的稱號我也非浪得虛名啊!不過這事情千萬別傳出去,因為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做人要低調。

這個中秋節過得真快樂,我還得到了小詩人的稱號,真是讓人難忘啊!

中秋的隨筆2

秋風送爽,不經意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悄然而至。我喜歡這個節日,更喜歡這個節日裡一家人溫暖而又溫馨的感覺。如果你閉上眼睛細品,真的會感受到節日空氣裡的絲絲甜意。

隨著年齡增長,我已進入中年,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對這個節日的期待一直像小時候那麼的強烈,兒時過節的情節總是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而又回味綿長。我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天空總是那麼的晴朗,在溫暖的陽光下,成熟的莊稼在地裡泛著喜悅的金黃。吃完早飯,我和姐姐就掰著手指頭計算時間,眼巴巴地盼望著夜色儘快降臨,因為只有明月當空時,我們才能吃上香甜的月餅、提著燈籠到處玩耍。對於我來說,中秋節晚飯再豐盛也沒有月餅好吃。儘管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上一頓紅燒肉是最幸福的事兒了,但八月十五的月餅才是最讓我惦記的,一年只有一次,真的非常渴望。那個時代,每年過節,每家只能買到二斤月餅,還是限量供應的。數量越少,月餅給我們的誘惑力就越大。

隨著月亮越來越亮,我最盼望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姐弟六人圍坐在小圓桌前,等待著幸福時刻的到來。小時候,我不懂得什麼是“矜持”,只是使勁兒的把小身板坐得直直的,儘量不讓口水留下來,眼睛儘量不直勾勾地盯著月餅看。爸爸微笑著坐在一邊抽菸,慈愛地看著我們這六個小饞貓兒。在我們姐弟眼裡,中秋節夜裡爸爸忽明忽暗的火光,是除了月餅以外,留在我們記憶裡最深刻的情景了。隨著層層包裝被媽媽開啟,散發著香甜氣息的月餅在皎潔的月色下是那麼的誘人,不約而同的,我和姐姐們都嚥下了口水。二斤月餅只有十個小圓餅,一家八口咋分?我家自有我家分月餅的高招。媽媽總是先拿出兩塊月餅送給無兒無女的鄰居張大爺,然後再總結一下今年來我們姐弟的學習情況和各自的乖巧程度,學習最好的、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分到兩塊,這兩塊月餅總是年年被大姐得到。對於大姐的兩塊月餅,我們沒有任何異議,心服口服,大姐學習好,又幫爸媽做家務,我們服氣。隨後,剩下的五個孩子每人一塊,爸媽同吃一塊。月餅,雖然是這麼分的,但是每年都是我吃得最多。大姐的那兩塊,必然會給我一塊,爸媽的那一塊我也會毫不客氣地笑納。

小時候,我光顧著吃了,根本沒有體會到爸媽這麼做的含義:送給張大爺的那兩塊月餅,是敬老、愛老,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以孝為先的優良傳統;獎勵給大姐的兩塊月餅,是對好孩子的一種獎勵和激勵,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了,就會得到回報。樸實無華的他們沒有講大道理,而是通過言傳身教,讓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

長大後的我,對於中秋節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餅對我來說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超市裡盡是琳琅滿目的各色月餅,它們吃在嘴裡,已然沒有了小時候沁在骨子裡的香甜感覺,更多的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而兒時分月餅的場景,已經定格在記憶的最深處了。常常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再回到過去,再雙手接過爸媽分給的月餅,享受家人團圓,與月共圓的美好時刻,多好!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時代在步前進,美好再繼續。現在,中秋節已經被定為法定假日,人們可以隨心隨意選擇如何度過。可以外出遠遊,放鬆心情,擁抱自然;可以在家懶睡,給自己一個不被瑣事煩擾的一個理由;還可以搭載飛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邊,共享團圓之樂。儘管時代變了,節日的氛圍不再那麼濃厚,但八月十五的月餅依舊香甜,中秋佳節的團圓盼望依然強烈。

每到中秋,我都會將小時候分月餅的往事講給女兒聽,與她分享我那時的喜悅。她會點頭,也會不時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她不會理解,被她咬過一口就說不好吃的月餅,為何曾經那麼的珍貴,讓我動情、念念不忘。現在,我不會再勉強讓她去理解那個時代的感受,只是希望她健康快樂,每時每刻都擁有像我兒時過節那樣的幸福。因為,我只想讓她記住現在這美好的中秋和這美好的時代,也讓自己在回憶中逐漸成長完成轉換,把曾經的幸福和當前的幸福積累、沉澱,成為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今年的中秋夜,我會和女兒再一次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中秋的隨筆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在這個節日,我們一家人又可以團聚在一起賞月亮了。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按照中國的習俗,我們一家人吃月餅、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像銀盤一樣掛在天空,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我拿出望遠鏡,對著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有許多圖案。

這些圖案引起了我的遐想。桂花樹讓我聯想到了漢朝時吳剛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玉兔讓我想到了玉兔搗藥的傳說,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直到很晚我們才睡下。中秋,一個團圓的好日子;一箇中國文化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又逢一年團圓日。

中秋的隨筆4

一個人在街上閒晃,蕭蕭葉落,無痕亦無聲,真正的好不熱鬧.葉子被風吹到整齊卻又零散著.像爭先恐後想目睹帝王風采的百姓卻讓衛兵攔了住.於是有秩序地混亂著……

秋天的訊息是在我還穿著短袖衣服睡覺的時候隨著我的痛覺神經傳過來的,於是我就跌入秋天了.

一個人在街上閒晃,蕭蕭葉落,無痕亦無聲,真正的好不熱鬧.葉子被風吹到整齊卻又零散著.像爭先恐後想目睹帝王風采的百姓卻讓衛兵攔了住.於是有秩序地混亂著.

風還是那麼吹的,路還是那麼躺著隨人踏,乾癟的葉子還是會在人們碾碎它們心臟的時候無助地哀號,人還是那麼正著走路,面無表情.不知道“面無表情的表情是最好的表情“這句話是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人.

陽光,柔弱得不再耀眼,蒼白得帶著死亡的氣息.可是它就是那麼不自知啊!做著垂死掙扎,遊蕩在樹木、道路與路人的身上,尋求幫助。

中秋節啊!月亮就那麼破碗似的吊在天上炫耀它的清高麼?還是在裝吊死鬼?

月缺,人會圓麼?即使圓了,真正圓的是什麼?只是硬綁在一起的空殼!心卻是零散得像大漠的沙。

晚風,真像鬼吹的陰風,讓人感覺寒冷是由心臟向外瀰漫開的,到了外界又被變本加厲反射了回來。

悽風殘月裡,今天的死亡近了,明天的新生也近了。明天還會這麼冷麼?明夜的月亮該會是圓的了吧。

中秋的隨筆5

盛夏已退,秋涼如水,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年中秋節。

今夜天空陰沉、灰濛,月亮也無情地收起嬌羞的臉龐,悄悄的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忽隱忽現,忽明忽暗,走近陽臺,推窗遠眺,陣陣秋風襲來,心頭不覺一亮,剛剛的絲絲不快頃刻間悄然釋去。

在這個舉家團聚的日子,無論你在天之南、水之北、海之上或是雲之下,一定會在這個金桂飄香的夜晚,舉杯邀月,對酒當歌。人一生中,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此時此刻,無數個遊子的孤寂,異鄉的思念,夾雜著遠古的情愫,都在這一方寧靜淡雅中,在這一樽樽濃香美酒中,無限釋懷,完美顯現。

月是故鄉明,與其說中秋是個節日,倒不如說它是一段優美的神話,千百年來脈脈相傳,它更是一段無法割捨的眷戀,承載著千萬人無數的濃情思念。

又見明月,又到中秋,好想把自己捏成一輪明月,愜意地品嚐無憂無慮的追憶和嚮往,輕輕地灑一縷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無論照到哪裡,割捨不掉的永遠是家鄉的味道。

中秋的隨筆6

時至中秋,菊黃桂香。在這樣一個攜著歲月沉澱過的感悟,帶著令人滋生浪漫色彩的日子裡,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人們把祈願捏成一個圓圓的月亮,將思念釀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愜意地品嚐著一種嚮往和想象。在如水的清輝中,聆聽那月下感動季節的一弦曠世樂章。

穿過歲月的煙塵,那一輪洗盡鉛華的冷月,揹負著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踏著唐詩宋詞的風采,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從遠古走來,將一個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作為自我的節日,追求人與宇宙的和諧,把完滿、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也把它作為一種團圓團聚,凝聚親情的契機傳承下來,濃凝千古。

靜夜憑欄,皓月當空,銀蟾光滿,任由一縷思緒在秋風明月中翩飛起舞,彷彿帶著夢幻的翅膀,悠悠然步入一片繾綣的寧謐,去領略那太白邀月對飲,子瞻把酒問月的意境,細細品味著蘇東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意蘊內涵,自古月圓月缺千百度,卻閱盡了蒼桑無數。這月,以它慣有的沉靜,向人世間傾瀉著充滿詩意的光輝。掬一捧月華入懷,是否感受到它的凝重,是否感受到它的通透,是否感受到它似一個超然飄逸的隱者,給了人們無限的寄託呢?這融融的月夜,翦翦的秋風,令世間多少的相思念想、多少的離情別意、多少的惆悵迷惘、多少的美麗情操,都被融入到這無邊的月色之中。

每逢中秋佳節,賞月,無疑成了人對月的心靈解讀。這片月色瀰漫著九州,瀰漫了千年。此刻,月光撒落一地的溫情,千里清光依舊,萬目心思同源。這中秋的月夜是如此的嬌媚亮麗,舉頭望月,己融入這月色之中,頓覺遠離了凡塵,濾去了世俗的喧囂與浮華。讓我們舉杯向月,與吳剛對飲,與嫦娥共舞,去享受著這種幸福的和諧!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懷著釋然的心境,靜守著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著人生的美麗,珍惜著親情的溫暖,去盡享生活中的一切完美。摘抄美文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明白蘊涵在其中的那種情愫的份量!我曾常常撫摸著蒼茫的夜色,在彷徨中裹挾一種莫名惆悵,也曾常常眺望著遙遠的遠方,在深夜的思念中淚眼模糊。而那思念的是什麼,思念些什麼?是人是物?是情感是人生?我也說不清!

在我已往的生命裡,與明月相約相伴了多少時日,我沒有想過,至少是沒有細想過。今年的中秋,我忽然發現,隨著時光推移和時空的改變,我的思緒越來越變得有些遊移飄忽起來,它在田邊地頭飄蕩,在大山小溪飄蕩,在天南地北飄蕩,在風中雲間飄蕩,在太空銀河飄蕩……腦子裡有時滿得爆炸開來,有時卻是空空蕩蕩。沒有清晰的主題,沒有明確的物件。

唐代詩人張若虛在其《春江花月夜》中吟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之代謝無窮,月之圓缺有序,這都是人類無能為力無法違背得了的事情。但看到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在月圓月缺的變幻中瞬間消失堙沒,又怎樣能不勾起世人的喟嘆!怎樣能不教人眷戀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是道出了人們心底的祈盼。因此,每當明月當空的時候,心就會翻起一股微瀾……我在想,皓月當空,良辰美景,今夜,會有多少雙眼睛在爭相仰望著這同一輪明月?而這一輪明月,又會否注意到在這一雙雙眼中透出的祈求?在這同一輪明月下,匯聚著千千萬萬個不一樣的臉龐,人何以和?混合著形形色色異樣的心態,情何以牽?女生簽名

在這同一輪明月下,會不會有人和我的意念相同,心有靈犀?會不會有人和我志趣相象,意合情投?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這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座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百姓日子的紅火,改革開放三十年,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的隨筆7

首先,是在建國六十三週年喜慶的氣氛之後來臨的,天地同慶。

其次,本次中秋節的月亮是雖然很小,但是很高,讓賞月的人,仰起頭來看,就讓月亮更加高高在上。月圓如鏡,在月光下,我們也許正在庭院中觀賞者皎潔的月亮;也許正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大圓桌上吃團圓飯;也許你正在電視機前,與家人吃著月餅,但這一切現代人的方式,與古人大不相同。

古代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著天空,時不時感嘆幾句。古人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給予了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月亮、讓廣寒宮更加生機勃勃。花好月圓,其中有一個“月”字,它不僅代表著月亮,還代表著大家最喜歡吃的月餅。月餅古人要做成蓮花狀,而且還必須得吃時令水果,比如西瓜、蘋果、李子……而且西瓜還得切成蓮花狀。說明,古人對月亮也是寄託著一種團團圓圓,對月亮的傾訴……

中秋節還代表著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不從別的說起,就從中秋節餐桌上少不了的酒說起吧!中國有句古話“無酒不成筵席”。以前小時候,我清楚地記得,老爸在除了重大節日上,買的都是二鍋頭白酒,現在各種各樣的國宴酒也紛紛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中國三十年欣欣向榮的發展,讓老百姓的家庭在各種佳節上,也能過得非常的舒適。

不僅是中國人在自己的中秋佳節上吃上月餅,連外國友人也紛紛效仿中國的月餅。現在的月餅價格不等,有十多元高至幾百元不等。原來,老外也喜歡吃月餅。頭上廣寒宮中的嫦娥可能在桂林中翩翩起舞,地上的人們正在桂花盛開的中秋裡,吃著月餅。但是,在這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親人應是同歡聚。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的來歷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願。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於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裡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中秋的隨筆8

徐徐的晚風載著一股濃濃的情思,送來了一個溫融融的夜。又是中秋,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

晚飯過後,我急忙跑到天台,想看看今年的月亮到底是怎麼個圓法。我仰首望著天,卻有一塊龐大的雲層遮住了月亮,只是隱約看見月亮正在雲層裡疾速行走,附近的雲亦被月光染成一片銀白,但是月亮總是衝不破雲層的包圍。月兒在跑,雲兒在追,無論怎麼樣,雲兒一定要把月兒遮住。難怪月宮裡的老兔寒蟾要為這悲愁不已了。唐朝的李賀在《夢雲》中詩云:“老兔寒蟾這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彎佩香逢桂香陌。”儘管浮雲蔽月,但是這正是與嫦娥在桂香路上相逢的好時光啊。

這時,一陣風輕輕地襲過,只見月亮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雲的背後伸出半個腦袋,偷偷地向下窺探,發現沒有什麼動靜,一扭身出現在空中。她那圓圓的臉龐上掛著慈祥的笑容,靜靜地俯視著萬物。幾盞孔明燈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向她飛去,縈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凌絹翩翩起舞。一盞大膽的孔明燈竟然狠狠地向她撞去,彷彿要掙脫她去月宮中找嫦娥和玉兔遊玩。“轟!”的一聲響起,絢麗的煙花為寂靜的天空增添了色彩,也亦是為這一盞孔明燈的大膽而喝彩。

“你這個小機靈鬼,就知道你會在這兒,快來幫忙搬東西,我們要開始拜月了!”媽媽的聲音傳來,打破了我那如決堤的洪水般的思緒。

“哦,我這就來!”我急忙跑下樓去,生怕過了幾秒那皎潔的月亮就會消失不見。

搬完了東西,我們便開始了拜月“典禮”,雖不知這樣的習俗是從哪裡流傳下來的,但是我覺得這一定是個好兆頭。放眼望去,鄰家的都在拜月,那火紅火紅的蠟燭被微風一吹,霎時滅了。難道這是在為月亮慶生?我疑惑不解。

爸爸搬來幾張椅子,好讓我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媽媽捧來水果、月餅和茶,我們一起坐在天台上,吃著美食,喝著清香的茶,欣賞著這片美景,談笑風生。

過了一會兒,我央求著爸爸讓我放一個孔明燈,雖然這是件很危險的事,但是它的寓意總是好的。就這樣,我放了一個孔明燈,它承載著我的心願朝天空飛去……

皎潔的月亮,數不清的孔明燈,絢麗的煙花,把中秋的夜晚裝飾得更加的美麗,如痴如醉地望著這迷人的景色,恍惚覺得身處仙境一般,又似在畫中暢遊。

中秋的隨筆9

一、

我因為工作的緣由,不能回家伴陪著二老度過中秋團圓的節日,古人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也不例外的,父母逯齡體弱,弟兄幾個皆是這個原因那個理由,沒有一個能在父母身邊的陪著父母聊天,度過這美好的節日良辰。今年是雙節蒞臨,雙節毗連的中秋不多,據有關專家說十九年一遇的,但我只記得九三年是個雙節毗連的日子。因為那是個孩子的生日的,也是恰臨中秋國慶相連的,所以記憶格外的刻骨。我不能和父母同桌相共餐,同飲祝賀。遠在老家的父母,只好聽到我在手機裡的問候了,這畢竟是唯一能夠與父母溝通的通訊語言了。我在工作崗位上,夤夜,圍坐一室,靜覽圓月,品月餅,賞節日的月亮,只能與工友共敘節日氛圍,話未來錦繡,聊天南海北生活風情,砍人情世事,凝望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星空,心中的思緒在雜亂肆意的飛翔。

幼時候的中秋,用現在的話去說是極其寒酸磕磣的。用網路時髦的語言來形容那是最為奧特啦,無法媲美現在的中秋,但在我的心目中,頗有另一番濃重的滋味!在煤油燈的鍋屋(我們老家的廚房過去全部叫做“鍋屋”,因為屋裡長期被煙熏火燎的,滿屋子全部是魆黑魆黑的,只有兩口地鍋和一個烙煎餅的地鏊子在屋裡,另一個是做飯的大鍋,還有一個炒菜的小鍋,其餘的就是一堆柴火)裡,微弱的燈光瑩瑩的,母親和著面,在面裡裝些紅糖(紅糖還是要糖票的,生產隊裡每年都發布票、糖票、糧票等生活用品,母親積攢不知道多長時間了在小瓶子,弆藏在櫃子底層,把櫃子鎖好,鑰匙就栓在腰帶上,只要叫我弟兄幾個發現了總會悄悄地偷吃乾淨的)在地鍋裡,燒上柴火,拉上風箱(風箱,過去農村家家用來燒火做飯吹風的箱子,裡面是雞毛做制,風箱底部有個口,風箱有個把,一拉一推,風就是從底部口裡出來吹到鍋底,使柴火燃燒的更旺),把鍋燒熱了,貼上餅子,一會兒在用鏟子翻過來煎烤,外頭都煎黃糊了,裡面才熟透,我們弟兄幾個就圍坐鍋臺邊蹲著,被燒鍋的煙火薰得不住地咳嗽,母親叫上堂屋去,我們弟兄幾個口頭上是應許身子不見動彈挪窩,唯恐月餅熟了自己撈不著吃,有時候嗆得兩眼直流眼淚才不得不出去一會,喘息兩口,然後趕緊跑到屋裡佔著窩蹲著,就等待著吃上母親特製的“月餅”,蹙額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直盯著鍋蓋,臉上一直掛著亟盼的笑容,似乎要穿透鍋蓋,神奇的先吃為快。其實在沒有熟之前,鍋是用秫秸串成的箅子罩蓋著的,我們弟兄幾個就一會叫母親掀開鍋蓋看看熟了吧,母親卻十分淡定得說,掀一掀,燒半天,不到火候是不能掀的,那樣既浪費柴火,又浪費時間。我們弟兄幾個口裡饞的不斷地留著口水,用胳膊不斷地擦拭著,有時候母親看到我們弟兄幾個臉上用口水擦拭的一道一道黑槓槓,母親露出粲然的笑聲。我們弟兄幾個你覷我,我看看你都咧著嘴言笑晏晏起來。煎好了一個餅子還不能叫吃的,用毛巾捂著,放到小秫秸筐裡,我們直起身頷首晃腦的,直直的跺腳。母親是等待夠弟兄幾個能攤上一人一個的時候才能吃得,母親害怕我們弟兄幾個互相爭鬩。每當母親掀開鍋翻騰月餅的時候,我們都起立探頭細看,這個時候,我們弟兄幾個還用雙手在一個不經意間的時候,猝不提防地捂著另一個人的雙眼,不叫看,哥弟之間都互相嬉戲大鬧,母親在這個時候,總是出來當裁判,制止喧鬧,弟兄幾個總是在母親的呵斥中停止,恢復原來的地方蹲著,有時候蹲著腳麻了,就站立跺一跺腳,只要有個跺腳的,緊接著都起立跺腳,母親故意板著臉叫去屋外院子裡溜達溜達去,弟兄幾個有時候也乖順地在院子裡蹦跳著一陣子,然後突然地爭先恐後的擠到屋裡又一聲不吭地呆著。當我們我們弟兄幾個一人一個的時候,吃得好香好香的,熱餅子,母親叫用碗盛端著吃,不要燙著,我們弟兄幾個哪裡管那些,小手來回倒換著吃的,燙著手,燙著嘴,舌頭來回的倒騰著,裂開嘴哎吆哎呦的還是吃的香,來不及細嚼品味,就一口一口的抿著舌頭硬硬的給送進了肚子裡,都想趕快吃完第一個,才有機會拿第二個的,就是連糊掉渣的渣子現在看來沒人吃得也給饕餮地吃進肚裡了。香的好甜好甜,現在想來無法尋找更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的美滋滋情形,等到吃飽了,才想起賞月的,賞月是昂頭凝視著,月圓月好。吃飽後,才去出門和小夥伴們來藏貓貓活動,直到煞黑二半夜才在母親的吆喝聲中歸家睡覺,中秋的夜晚是幸福的,愉快的。還沒有過去中秋夜,就去冀盼著下一個中秋什麼時間來呢。

月是中秋明,月是中秋圓,酒是故鄉醇。舉家燈火通明,我想這是心理的思念作用吧,中秋叫人想家的節日,叫人聯絡與月亮的故鄉一切,聯想到許多小時候的一切,心靈的思念放蕩不羈。世間美好的景物和事情總是和故鄉聯絡在一起,眷戀著故鄉,眷戀著老人,眷戀故鄉的許多許多純真的故事、許多有趣的故事、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我都是奔五的的人了,年齡愈大閱歷愈深愈是思念幼童時期的故事,思念那段難以忘卻的艱苦歲月,現在已昇華為人生中最為值得回憶的一段往事,我敢大言不慚的說,我在那艱難困苦、捱餓的歲月裡鍛鍊成長的正能量,沉澱了風風雨雨的生活洗禮,直到現在一些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都不是我這一代人敢於吃苦,敢於接受獨立挑戰,敢於正視面度生活的壓力的對手。正直中秋,不得已的遠離父母,心裡滋生著思念二老的康健情況,思念二老的節日的情懷。有一首歌唱的好,月亮代表我的心,對於生活在老家的二老來說,孩子在外工作,今晚的月餅代表著所有孩子的一片孝心。在舉家團聚的時刻,遠方的孩子就是天空的月亮,老家的父母看到了嗎?你們並不孤獨,雖然孩子不能依偎在您的身旁,仍舊和您心心相通相連,有皎潔的月光伴隨,舉杯邀明月,獨飲有孩兒。月朗星希,有電訊傳鴻,不必淚頰溼巾,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雙節過後,我會補上一杯美酒,厚實溫暖您的身邊,伴隨二老一同慶團圓時,同享美好前程。

二、

說是中秋,有一年的十五過的極其簡單、簡樸、彆扭。中秋之晚,母親翻箱倒櫃的折騰了半天,只聽到母親一陣長聲短嘆,沒有尋到一丁點甜糖,母親出去串門去了,好大一會才沮喪的回來,看來這個中秋是吃不上含糖的月餅了,只見母親從兜裡掏出一把用紙包著的芝麻粒子和幾粒花生米,母親的臉上難看的叫我們弟兄幾個不敢多問一句。唯恐被這個時候母親發飆的尅上一頓,自找挨熊不值得。母親照例和往年的中秋一樣的和著面,只是月餅的陷少了糖。糖換成了芝麻粒花生米。母親安排哥哥拿出蒜臼子,摘去辣椒根藤,網蒜臼子裡裝入辣椒,永臼子把使勁的搗騰。

我圍著母親的和麵的桌子轉悠著,心裡想母親趕快和麵,騰上月餅,肚子里正在咕嚕咕嚕的叫喚呢。說快也快,母親很快就在鍋屋裡騰好了月餅,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在門外把哥哥喊走了,臨出門的時候,哥哥還撂下一句話:別先吃,等到我來時再吃。母親端著騰好的月餅,走進堂屋,我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胸了,哪裡還記住哥哥的話語,母親說,先慢慢吃,給哥哥留著。我哪管三七二十一,雖說月餅裡少了點糖,有哥哥在蒜臼子裡的辣椒子,就著吃,辣乎乎的更能下飯,不知不覺中,蒜臼子裡的辣椒被我用餅子擦得乾乾淨淨的。吃的大汗淋漓,嘴裡直喊痛快!嘴裡還不住吸溜吸溜的發出辣舌頭的聲響。腹飽心足,那個滋勁別提了。我們剛剛吃晚飯,哥哥氣喘吁吁地來了,哥哥連忙拿起月餅,另一隻手裡拿著筷子,邊吃邊在在蒜臼子裡亂倒騰,怎麼看不到一點辣椒子,疑問著,哥哥頓時心裡來氣了,臉上罩上了愁容的雲翳,拿起蒜臼子靠近煤油燈下自己端詳,問我辣椒子呢,我一看到哥哥滿臉的殺氣,我就知道,壞了,我光顧自己吃了,不該自己獨佔,哥哥向來是不喜歡別人獨佔自己的東西。我忘記給哥哥留點,把禍惹大了,哥哥是個暴脾氣的性格,容不下“吃虧”。我就膽怯的退步,似乎在逃避一場可怕的瘟疫,心情陷入了低谷。

“我問你話呢!?”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好。哥哥的吼問聲震動整個草房。我睖睖睜睜地往院子外退辵。這時,哥哥順手拿起蒜臼子揚了起來,我連忙雙手捂著頭閉上眼。只聽到“哐當——”一聲,瞬間,蒜臼子在院子裡被哥哥摔碎了無數半。

“我叫你吃!吃!”哥哥的氣就這樣的以這種方式洩氣解決了。整個中秋,一家人被攪騰的如此狼狽,不歡而散睡……

現在正值十五的中秋,想起往事多多,幾乎每一年的十五要強比一年,由於幸福水平的不斷提升,往事的故事永久不會複製,只能成為沉澱在內心的深處,成為“憶苦思甜”的回味的法寶

中秋的隨筆10

當火熱的季節即將離去,田野裡的莊稼已經成熟,墨綠的青草開始泛黃,雖說是收穫的季節,卻也預示著一種蕭瑟獨孤。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竟是那樣的無情。於是你只好去歌頌天上的明月,或是帶了一縷思念去回味無盡的情絲。

兒時候的記憶還是那樣的清晰,外婆的歌謠卻已是恍惚遊移。“月姥姥,本姓張,騎著驢,挎著筐,挖著菜,拾著桑,一步一搖上山崗”,或許這是所有外婆的'歌謠。我的外婆早已離我遠去,遠去的似乎已記不清她的準確的摸樣。而我的內心裡,卻總是在中秋季節引出無限的思緒。每每到了中秋的夜晚,望著天上的圓月,這種思念的情懷會不由自主的從心底生起。

小時候淘氣總是那麼的甜蜜,外婆的慈愛深深的留在記憶。每當中秋夜晚浩月當空的時候,便依偎在外婆的胸前,纏著她講許多月亮的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手裡握著一塊粗糙的月餅幽幽睡去,而孤獨的外婆總是把我緊緊摟在懷裡。後來,外婆離開了我,每每到了此時,我便想起——想起我親愛的外婆,如今您在那裡?

外婆年輕守寡,只有母親一個女兒,從我哇哇逐地的那刻起,便成了外婆的寄託。在以後與外婆相依的二十多年裡,外婆始終辛勤地操勞著一切。白天去隊裡幹農活,回來還要種自留地,收拾院子,種小菜園。到了晚上,外婆戴一副花鏡,搓麻線、納鞋底、糊鞋幫、做襪子。只記得外婆從來都是有事做,她像一隻蜜蜂,為自己的後代辛勤的勞作。

我又是那麼的不懂事,經常的惹她生氣。那時又是那麼的貧窮,貧窮的酸楚現在不願提起。好在外婆是那麼的愛慈,只要看到我在身邊,總是臉上掛著笑意,即便我搗蛋調皮耍賴無知。

記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初夏的一天,吃過午飯,我去同事家有事。傍晚回到家中,卻見外婆趴在床上,她說在院子裡摔了一跤,胃裡很不舒服。我便開始給她捶背,外婆有老胃病,我經常給他拾掇。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一會外婆便渾身軟軟的,叫她也不應聲了。

我有些害怕了,喊來了鄰居的陳嬸,她說還是快送醫院吧。於是找來幾個好友,抬了外婆送去醫院,結果診斷為心梗。外婆一直昏迷,卻不時一陣陣地咆燥翻騰,我便緊緊地抱住外婆,整整抱了三夜兩天,第四天早上,外婆終於醒過來了。

醒來的外婆面帶微笑:“你這孩子,怎麼把我弄到醫院來了?我這老胃病用不著住院啊。”我見外婆醒來很高興,以為危險已經過去,便問外婆想吃點什麼,外婆說想要吃蛋糕。於是,我跑遍了青州城卻沒有賣的,那時的一枚蛋糕竟是如此的奢侈,我有許多的懊悔,這也是其中之一。沒辦法只好用開水浸一個雞蛋,她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可是又自言自語地說;“扔了就浪費了,我還是吃了吧”。

看著外婆吃完雞蛋,我心裡很不是自滋味,所以後來給外婆掃墓時,我總是帶上一包蛋糕,供在外婆的墳前,告訴外婆說:“姥姥,我給您買蛋糕來了”。雖然明知道外婆難以品嚐到蛋糕的滋味,但每次我都忘不了給她帶上。

事情總是讓人難以預料,沒想到的是,中午時分,外婆在說話間,頭一歪就走了。走得那麼突然,走得那麼安詳,走得那麼讓人難以接受。外婆真的走了,我欲哭無淚,那心裡是陣陣的生疼啊,那種疼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那時,家裡有老人故去,都是單位出車同事幫忙處理。雖然外婆不是至親,但廠裡都知道我從小跟外婆長大,便派了一輛解放車,除了鄰居和家裡人,在眾多水泵廠同事的幫助下,送走了外婆。現在回想起來,具體是那些人都記不清了,在此表示深深地謝意。

外婆離開我已經近30年了,每當我想起慈愛的外婆,總悔恨自己那時的無知和無能為力。現在生活好了,外婆卻早已離我遠去。在這明月當空的中秋的夜晚,假如親愛的外婆天堂有知,我想告訴您,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那搗蛋的外孫。

中秋的隨筆1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王菲空靈的歌聲在耳畔縈繞,我的思緒也隨著歌聲飄往那美麗的中秋夜,想起那魅力無限的中秋月。

每當中秋臨近的時候,我的心情頗不平靜,思念像淅淅瀝瀝的雨,又彷彿那華美的月色,在心海蔓延。

中秋的夜,盈滿了思念。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我的思念如同決堤的海,深深地思念我遠在天堂的父親,您可安好?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女兒為您準備了您喜歡的佳釀,為您準備了象徵著團圓的月餅,還為您準備了您喜歡的時令水果。今夜,我們共賞一輪圓月,可好? 今年的中秋月,因為昨夜一直持續到今晨的一場秋雨,顯得沒有往年的那麼皎潔,明亮。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圓人團圓,今夜的中秋月彷彿怕打擾了我們的團圓而羞澀的躲到淡淡的雲層後,偶爾才會露出那嬌羞的容顏。儘管如此,月的清輝依然灑滿人間,彷彿是旋律悠揚而高雅的華美樂章。

中秋的月,逐漸的明亮起來,那潔白純淨的光芒為我驅走內心的寂寥,喚起我思念的潮水。中秋的月,掛在兒女的心頭,照亮父母的心窗。遠在他鄉的小妹,今夜,你可在思念遠在故鄉的母親,思念遠在天堂的父親?你可知道,故鄉的中秋夜,月光裡,有一雙母親的目光在殷殷的期盼著,期盼著遠在他鄉的你能夠衣食豐足,生活無憂?你可在與遠方的親人共賞一輪圓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月華如水的夜裡,思念的泉在內心沸騰,思念在文字裡盪漾,如同那一頃碧波上美麗的漣漪,一圈一圈的在心海盪漾……

天堂的父親,你可記得我小時候中秋的月?那時的我,少不更事,每年的中秋來臨,心心念念惦記的就是那被媽媽藏得非常隱祕的月餅。那時,家裡種了好多的玉米和大豆。每逢中秋節的時候也是每年豐收的時候,家裡也是最忙碌的時候。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您和媽媽就起床,趕去收割田裡的莊稼,而我的任務是在家裡照看依然在睡夢裡的弟妹。經過一天的辛苦勞作,月亮升起的時候,疲憊不堪的你們回家了,我就帶著弟弟和妹妹到村子裡瘋玩兒。那時的中秋夜,格外的寂靜,秋蟲的呢喃聲聲入耳,皎潔的月光灑向寧靜的山村,樹木,房屋,收穫後堆積如山的莊稼,安靜地臥在村邊的老黃牛,還有在老槐樹下抽菸,歇息的人們,構成一幅美麗的水墨畫,美極了。

那時的中秋月,美麗了我的童年,甜蜜了我童年的夢。忙碌了一天的你們是沒有心思賞月的,等到你們忙完,吃過晚飯,寧靜的山村裡就會響起母親們聲聲喚兒歸的叫喊聲。在媽媽焦急的聲音裡,我們蹦蹦跳跳地回家,母親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中秋節我們最期盼的美食,那香甜的月餅。一家人圍坐在山村小院裡的小桌子旁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這時的月光更加明亮,月亮好像離我們更近,我抬頭,彷彿能看到那月宮裡輕歌曼舞的嫦娥,那搗藥的玉兔,還有那正在釀造桂花酒的吳剛。一朵淡淡的雲妖嬈而過,月光也變幻著模樣,中秋的月,好美。

中秋的隨筆12

中秋節放假三天,為了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和用心體驗生活的習慣和能力。我佈置他們以“中秋節”為話題寫一篇生活日記。

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寫好這篇日記,佈置作業時,我作了簡單的提示,引導他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和體驗:

中秋節這一天,家裡或者街上氣氛與平時一樣嗎?大街上、超市裡和平時有什麼不同?(可以從行人、商品、車輛等方面具體觀察)你們家裡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做了哪些菜?吃飯時的氣氛怎麼樣?觀看中秋聯歡晚會了嗎?節目怎麼樣?你印象最深的節目是什麼?你賞月了嗎?中秋節的月亮怎麼樣?這一天,你過得怎麼樣?……

簡簡單單了為學生羅列了這麼多之後,我告訴他們可以從中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方面來記述中秋節這一天的生活和感受。

同學們會寫得怎麼樣呢?在我的心裡還是個未知數。

中秋節的晚上,全家都休息了。我躺在床上不禁想起了留給學生的這篇日記。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剛剛接觸作文,我知道這項作業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我進行了簡單了指導,他們是否認真的領悟了,能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嗎?我不敢有過高的奢望,我想只要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文通字順、真實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三年級的孩子初學寫作,我們一定要遵循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向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保護他們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千萬不能盲目提出各種各樣的過高要求,讓他們對寫作望而卻步。

想到這些,我提醒自己:在假期開學評講日記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去發現每個孩子日記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真實的想法,只要能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勞動成果的賞識,體驗到習作的自信和成功,我都要加以表揚和肯定。

起步階段的習作教學,要耐著性子,慢慢來,在等待中定會欣賞到不可預約的精彩!

中秋的隨筆13

中秋時節第二天,我回到鄉下!

鄉下的秋天,天高雲淡,微涼的秋風像初春雪山融化後的溪流,夾帶著些許的寒意冷冷而來!白露過去,天氣便沒有了夏日的熱度,白晝也開始變短,時光就這樣不經意從手指間滑落!

躺在鄉下的老屋,總有一份心事,在這裡,曾留著我的童年、少年的足跡,翻閱著這老屋的文字,那份溫馨的記憶就會從心裡涓涓而來!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個舉家團員的時刻,回到鄉下,便更能喚醒我心裡強烈的記憶!

每年中秋節,鄉下正是收秋時節,節日氣氛就全部融入在收穫的微笑裡面,紅紅的高粱,金黃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穀穗,都注入了鄉下人們無限的渴望、期待與幸福!這份心情,回想起來,雖然有一些記憶已經被風一次次地吹走,但是,昔日的印痕卻深深留在我人生的道路上!

今年的秋收時節似乎要推遲一些,窗外依舊是一片綠意!只是微涼的秋風從樹葉間劃過,便讓人感受到秋天的呼吸!

靜靜的老屋,一任微涼的秋風在這裡流淌,歲月、記憶、流年,在我的眼前,碎啦,散啦,暗了,滅啦,變化著心情的戲法,如潮水般在這秋天的風吹來散落,我的心宛如一座空城!

院落裡散滿秋天清涼的月色,靜靜的,只有秋蟬在不停地歌唱著,有了蟬鳴,秋天的院落不在那麼的寂寞!

人生就是聚聚散散,沒有永恆的春天,也沒有長久的冬天,細數著這個院落的流年,在這裡曾有繁華的時節,一群群青春的童影,一如昨天的影子在我的眼前浮現,伸出手想再撫摸一下昨天的那個自己,當我的手觸控到一陣冰涼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手指觸及到玻璃鏡框,這個鏡框裡裝著我們一家人各個時代的照片!每當回家,我都會獨自留戀這照片裡曾經的人與事,而這一次中秋回鄉,依然如此!

今天與昨天,遠不是天涯海角那麼的簡單,有時候,不是時間忽烈了自己,是自己忽烈了歲月,這個熟悉的院落,老屋,在歲月的經年裡一次次記錄著我們生活的印痕!

世界上沒有如果,面對從眼前流過的時光,不惑之年的我,卻再沒有年少時候那樣,佇立在院子的月色下去放飛思域!

因為不經常在鄉下居住,這裡便有了許多陌生的面孔,也是由於這個緣故,便會讓我常常想起唐朝李白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悲從心來!思念而至!

思緒隨風而至,回首這如煙的往事,靜下心來,我總是以為山是海的故事,雲是帆的文字,千帆過盡之後,才發現往事不是如煙!就像是風起時沉甸甸的痛在心頭駐留!

鄉下的秋夜,窗外是那麼的靜謐,一貫在夜裡愛管閒事的狼狗,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也似乎有些睏倦,抱著嘴靜靜地在自己的窩裡熟睡,呼嚕聲一次次從門縫裡傳來,襯托了秋夜的安寧、祥和……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靜靜地去捕捉它的時候,它就像一片優美的文字靜走在你的心裡,即使風起,在那些如水如潮的季節裡,依然能夠信守一份靜謐的安詳!一切在自己的視線之內,一切又似乎是在我們視線的千里之外,欣然為之振奮,欣然為之平和!歲月洗盡鉛華,時空封固記憶,在這寧靜的夜晚,誰又能知我心裡的潮起!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剛剛經歷過數日秋雨的洗禮,潮氣在這淡淡的月色裡依然有著幾份溼重!

最讓人欣慰的就是秋語,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蟬、蟋蟀、草叢上的蜢蚱、屋簷下的麻雀,還有參天大樹上的喜鵲,它們都在這秋天的舞臺裡扮演著角色!特別在鄉下,足不出戶,透過窗簾,在院落裡蠻能欣賞到這秋天的節奏!

秋天,還有一篇惹人的字樣,就是秋月。說起秋月,要數中秋的秋月最令人難忘。黑暗的秋夜,湧起一片皎潔的明月,淡淡如水的月色撒在人們的心上,使人不由自主地發出對秋月的讚歎。有時候更是來自心裡的一種喜愛,和其他季節的月色相比,秋天的月色更多一份魅力!特別是夜闌人靜的時候,秋月會撤出你不盡的思戀!

走進秋天,聆聽秋語,感受秋情,雖然心情有時候會走走停停,但是每一次徘徊,都會讓秋天的人們去書寫一篇秋天的文字!

又是一年中秋來,閱讀著這秋天的月夜,我想起了遠去的童年,想起了故去的父親,想起了行走天涯的朋友……

中秋的隨筆14

中秋在即,眼下學校要放假。據說今年的中秋節和教師節緊挨著。很多人都在規劃著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對於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這次的家是必須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為團圓節。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回哪個家。按照往年的慣例,先是回我家,因為我家離單位比較近。學生一離校,我們隨後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親訪友,歷來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節回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隨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馬虎。除了月餅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相傳元末時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朱元璋欲聯合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劉伯溫於是命王昭光製造餅子,餅子裡藏入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這才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東北地區至今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究竟月餅是否源於那個時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可見中秋節作為一種傳統佳節已經深入民間,紮根於人們的心中,而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更是一種絕美的人間享受。那麼,為何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呢?或者說,為何八月十五要賞月呢?據說八月十五成為固定節日始於唐初,“八月十五中秋節”(《唐書太宗記》)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事實上,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難怪中秋節要賞月。從季節這個角度講,七、八、九月為秋季,八月是中間月,而十五又處於八月的中間,故八月十五就稱之為中秋節。從農業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秋天顯然是收穫的季節,收穫之後,那些東西總不能束之高閣,還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於是就擬定這樣一個節日,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後的收穫。該吃吃,該喝喝,不亦樂乎?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節,這一年也算是過了一大半。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時光如電,說的一點不差。月圓之時,渴望一家人聚一聚,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願。就藉著這個傳統節日,把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那份牽掛和思念一併寄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去異鄉住上一兩年,舉目無親,你就知道什麼是思鄉之情,什麼叫想家,何謂鄉愁。

記得上大學那會,八月十五是不讓回家的。學校給發月餅。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應有盡有。吃著他鄉的月餅,就是吃不出家鄉月餅的那種味道來。我後來才明白,那些月餅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誰吃。你那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裡邊的親人,就跟鬧鐘定了時一樣,不自覺的。月餅,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種氛圍。

他鄉的月亮不能說不夠圓,也不能說不明,可就是缺了家鄉月的那種親切、可愛——你覺得它離我們是那樣的接近——你可以說,那就是你一個人的月亮。你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因為那是你獨有的感覺,可在外面就不一樣,實在沒有那種感覺。任何人都可以說,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歸根結底,那不是你我的家鄉。難怪說,月是故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鄉,故連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鄉。多麼美的語言,多麼悅耳的詞彙!

也許在外面住慣了的人已經沒有這種內心的撕扯,而是習以為常了。若不是因為紮根在外多時,恐怕就是一種麻木。這顯然是很可怕的。家鄉之所以稱之為家鄉,就是因為你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個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裡的衚衕,人家,對你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不會在心裡捨棄它們,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腦海裡。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話音乃至血液裡,都有它的存在。那裡顯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家的那份親切感慢慢就會淡化,剛開始可能沒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覺。如果中間一下子沒有了,這對於一個人來說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謂的根。久而久之,內心的那種惶恐和寂寥就會席捲而來,頓時感覺一切都跟空了一樣,連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飄在水上,沒有了著落。即使該有的都有了,心裡也會隱隱覺得缺了點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沒有了根,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不管是誰,不管在哪,都是一樣。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家鄉的,所謂葉落歸根。

鑑於以上種種,我極力鼓動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當時應允了。可最後竟說,那也得看家裡的意思。天哪!這叫那檔子事啊!回家還得經由老家人的同意,說好聽點,家裡邀請我們,我們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話裡的意思——近鄉情怯。我想也是。這麼長時間沒回去過了,都不知道家裡的具體情況。好在,他信奉一句話: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老公的心裡是有家的,只不過被現實的表象掩蓋住了,或者說是他自己故意這麼做,為的是不讓別人覺察出他的兒女情長來,免得被人說成是脆弱。久而久之,連他自己也感覺不出自己有回家尋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給騙了。這就是所謂的慣性,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需要有人從旁提醒,否則會看不清真實的內心,無異於失去自我,豈不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中秋節,我們要回家。帶上月餅,帶上祝願。

中秋的隨筆15

我盼望一年的它,帶著滿面笑容走到面前,十分親切擁抱我,以至於我的雙手被它弄到背後,旁邊跑來另一好友,忽而“咔噠”一聲,我帶著一副“銀手鐲”,木然地站在監獄中,無論如何敲打牢門,我也必須與好友錯過。

——題記

農曆八月十四日夜,一親戚來訪,此時必有一大餐,中有各類海味,令我期盼的程度不亞於年夜飯。因客人來的較早,享了一小時的口福,填了一肚子的美味後,七點半我先行下桌回房,父母與客人在餐桌上交談。

回房間後,吹著空調,讀書、寫作業、玩遊戲,好不愜意,壓根沒有意識到,天已經很黑了。

臨近九點,電話手錶的鈴聲如往常一樣,伴著閃爍的畫面找上門來,我與好友約定準時九點樓下見。

放下手機,準備換衣服,猛然想起客人還在家裡,此時此刻溜出去自尋樂子,豈非不尊重客人?我退了回去,癱在床上,房間的門黑沉沉的,沒有鎖,但出不去,房裡的我軟綿綿的,想出去,可沒“鑰匙”。年輕本該氣盛,我卻逆來順受地當階下囚。仰視天花板,一瞬間想從中鑽個洞跑走,看看自己,幻想著能穿牆。然而它們總歸是天馬行空,側個身,透過幾近一面牆大的玻璃望向天空,天已經很黑了,空中只有一輪明月。臨近八月十五,月必甚圓,以玉盤稱之仍有不足。不知為何,總覺得月在天上,不夠圓也不夠亮,不夠圓者,時時認為應從某處取下了一塊,進而補全。盯之一段時間,恍然出現另一圓月,與其並肩,其上一塊,已要墜矣,且正是原月所需式樣,欲落卻不能落,十分憋屈;不足亮者,便是目光所及之處可直視無礙,心中隱隱感覺有處依舊缺少光亮,卻只能不了了之。圖片

十點,客人起身,我總算擰開了房門。兩個半小時猶如二十三小時,剩下的一小時只用來吃個飯。送了客,收拾了家,洗了澡,完成諸項事務後,回房準備睡覺。

拉上窗簾前,最後望一眼,天未亮,月未圓,低頭看了一眼電話手錶,“人未聚。”

直到現在,它仍未響一聲,為這位從“獄”中脫出之人報喜。也就是說,我與好友,註定錯過。

標籤:隨筆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