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現在分享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1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

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熠熠生輝,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龍的傳人背後的悠久歷史帶給我們的力量!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2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是因為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其“根”其“魂”一直綿延至今。

我們應該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精髓的同時,更應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真正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足中華文化根脈,喚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深刻理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意義,立足五千年中華文明史,著眼於世界大勢,讓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密切結合。文化是軟實力,是區別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把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認同中華文明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對我們加強道德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道德建設和黨性修養起著借鑑和啟示作用。現實中出現的精神空虛、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象警示我們,必須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創新中華文脈,肥沃文化土壤。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作用、影響要有新認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立竿見影的“神丹妙藥”,也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複製。在“十三五”期間,首先要做好傳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開發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著力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發、普及推廣和傳承保護,推動形成整體推進的戰略態勢。

比如,源於春秋,確立於漢代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和禮、義、廉、恥“四維”是我國古代民族傳統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規範,我們要在篩選的基礎上傳承和弘揚。其次,要做好創新的文章。文化隨著時間的更迭,不斷地延續和衍進,進而形成新的傳統。

不忘本源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為此,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力。要讓文化融入當代生活,讓文化的傳承與當代人接軌,提升當代人的生命認識和精神境界。我們要大力創造文化的新的當代表達形式,藉助大眾傳媒和現代傳播技術以求繁榮和發展,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愛人利物之謂仁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精闢概括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並以“愛人利物之謂仁”為提挈,深刻闡釋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愛人利物之謂仁”,出自《莊子·天地》,原文為:“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文字中流露出道家道法自然、寬厚廣博的志趣,其中“愛人利物之謂仁”指“德澤廣被,力求有利於人民,並施萬物以利澤”。

“仁愛”作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仁”處於核心地位,其將“仁”與“德”有機結合,認為好“仁”之人是至高無上的,正所謂“好仁者,無以尚之”。

孟子則把人與人之間的“仁”推加給萬物,並在“仁”的思想中融合了“愛”的概念,提出“仁者愛人”“仁者無敵”等觀點,形成了“愛親、愛民、愛萬物”三個層次,正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儒家思想提倡“仁”,道家思想亦講求“仁”,這正是儒、道思想的契合之處。在前兩者思想的認知基礎上,莊子將“仁”凝練雋永為“愛人利物之謂仁”,後世賡續傳承,始終把“愛人利物之謂仁”作為社會發展的精神之柱、應世之跡和治世之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們黨始終遵循的最高標準。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以“愛人利物之謂仁”為提挈,向全黨發出了號召:“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第2張
  

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最好體現,也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人心向背,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他曾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出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對黨群關係的深刻理解,告誡黨員幹部勿忘為民初心,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如何正確看待權力、規範使用權力,可以說是考驗領導幹部的第一道“門檻”。對領導幹部權力觀的問題有許多重要論述。在中央黨校的一次講話中,他把“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他提出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為領導幹部校正權力觀指明瞭方向。

心中有黨,牢記初心使命。翻開風雲激盪的`紅色篇章,從延安整風運動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記載著我們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指出,“因為我們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黨,是一個立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是一個為了人民和民族利益而敢於鬥爭、敢於犧牲的黨”,所以“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

心中有民,常懷敬畏之心。“心中有民”是為政一方的根本,是心中有黨的順延,是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前提。強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

廣大黨員幹部更要時刻意識到民心與執政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把人民當作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動力之本和智慧之源,這樣才能凝聚起千百萬大眾,匯聚起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強大力量。只有心中有民,常懷敬畏之心,才能更加忠誠於黨,更好地履職盡責,慎用權力。

心中有責,方能篤行擔當。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如果不把人民群眾當“主人”,不願躬身做“僕人”,就會割裂黨和人民群眾保持的血肉聯絡。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群眾利益無小事,服務群眾、聯絡群眾,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謂的“小事”。

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將關乎群眾利益的大事小情時刻銘記於心,將過去沒看清的問題看清,將過去沒引起重視的問題重視起來,才能更好地做利民之事、去厲民之病。

心中有戒,必定行有所止。潔己方能不失己,愛民所重在親民。人民群眾,常常被比作能載舟的水,喻為能播種的土地。對於執政者而言,人民非常重要,所以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主動讓群眾參與,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批評。只有心中有戒、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做人。

領導幹部不能懶政、怠政,要學會親民、愛民、為民著想,更好地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智慧奉獻於人民、力量根植於人民、情感融匯於人民。

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通過各種途徑瞭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批評和建議,真抓實幹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標籤: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