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教育教學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1

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過程。我們做教師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從感情上與學生接近,尋找共同語言,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只是訓斥、壓服,而是要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平氣和。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感激、信任,因而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教育工作的我們,對後進生多一份愛,少一份斥責,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收穫。

一次數學課上,班裡有幾名男生偷偷地玩航模飛機,這幾名男生平時守紀觀念差,自我意識強,當課結束時,我並沒有指名道姓,而是事後,把這幾名學生找到辦公室,他們很緊張,認為準挨批評,可我避而不談,而是告訴他們,學校舉行小製作、小發明競賽,我打算以你們為骨幹,帶領班裡的同學一起進行小製作、小發明,他們先是一愣,繼而喜形於色。看到師生間的隔閡消除了,我說:“科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適當時間、場合。比如:在球場穿背心短褲是美的,假如接待客人也作此裝束,還美嗎?小製作、小發明也是如此……當時,這幾名同學馬上承認了錯誤。後來這幾名同學的紀律明顯進步,學習也認真勤奮起來。學生對老師產生愛戴親近感,會對學習,紀律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變化。

反思:

與優等生相比,後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不守紀律,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是這些孩子往往又是機靈、活躍、反映靈敏、動手能力很強的,在美術課的手工製作上會顯露出一定的優勢。由於紀律不好,公眾形象比較差,所以在優勢課上也會經常的犯些錯誤,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教師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切忌當眾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轉化工作的難度。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善於把握德育機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總是充滿著朝氣與活力,總是富有時代感和預見性,總是事半功倍,成效顯著。對於課堂上發生的類似這樣的事件,教師只要抓住這個偶然的機會,把它作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能充分利用偶發事件,開展教育工作,不僅會促使個別學生的轉變,而且會對其他學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們知道,孩子們最大的特點是凡事愛觀察,好發問,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於他們的生活閱歷淺,很多事情都處在似懂非懂之中,這就要靠成人去正確引導他們,但若爭取單純的說教,會顯得枯燥無味,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將感情教育滲透進去。因此作為教師要具有熱愛教育、愛護學生、教學嚴謹、活潑開朗等良好品質,這對學生都是美好的薰陶。

孩子是變化發展的,教師的觀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變化發展的。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發展,我們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成長導航把舵。

愛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永恆主題。人類需要愛,社會需要愛,教育需要愛,孩子需要愛。切莫因學生的某些不足就對他們放棄培養和轉化。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教育教學隨筆2

__是我班年紀最小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就尿褲子了,我隨口說了句:“你怎麼尿在身上呢?多難為情啊!”第二天,汗汗怯怯的走到我身邊小聲的說“我褲子溼了”我又隨口說了句“你怎麼每天都尿褲子?”第三天汗汗還是尿褲子了,但是沒有告訴老師,直到家長來時才發現。後來和家長的交流中得知:“__說尿在身上老師要說的,很難為情,所以不敢告訴你……”事後,我覺得很慚愧。託班幼兒年紀小偶而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於我語言的不規範,在無意中傷害了__的自尊心,使他對老師不信任。如果當時我多為__考慮一下,__的人和尊嚴,不用責備的言語,而是使用富有教育藝術的語言,輕微的告訴他:“沒關係,我們換條褲子吧!老師小時侯也和你一樣尿褲子”或許收到的效果會不一樣。

教育教學隨筆3

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是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理論聯絡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通過身邊的事例,掌握第一手資料,如開展問卷調查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根據課題需要,請有代表性的專家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國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育教學隨筆4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命運,民族的興衰。因此對青少年的教育事關重大。當然教育青少年這個重任自然就落到我們老師的身上。我知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新一代的園丁,是天底下最光輝的太陽。教師的教育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學生們能否健康成長。其中,愛是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許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優秀教師,都非常重視愛的教育。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學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老師的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那老師應該如何運用師愛來引導學生成長呢?

一、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情感脆弱、承挫能力差,易衝動,甚至有暴力傾向,再加上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大眾媒體的侵蝕等,使他們行為失範,言語失當,所以青少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我們要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進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動不動就呵斥、怒罵,甚至武力相向。記得有一次,有一女生在教室裡揮動隊旗,將電槓打爛了。當時,我怒從心生,第一反應是電槓傷人了怎麼辦!但我壓制自己,平息心中的怒火,平靜的詢問事情的經過,原來這女生平時不大愛說話,很自卑,這一次班上女子籃球比賽得了第一名,有她的功勞,她高興極了,有點忘乎所以。瞭解事情的經過以後,我輕嘆了一下,並且微微一笑,給予了這孩子一番表揚後,給她講道理,她滿意地笑了。從此,她變得活潑開朗了。可見,作為一個老師,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對於學生的成長多麼重要。

二、要有一顆愛人之心

有名言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顆愛人之心,讓孤獨的學生在愛中看到集體的溫暖,讓自卑的學生在愛中看到自信和力量,讓絕望的學生在愛中看到未來和希望。在我所教的班中有一智障兒童,成天都鼻涕長流,別的孩子都不願意和他玩。於是,我每天都為這孩子準備紙巾,幫他把臉擦洗乾淨,而且我還堅持每天檢查他的抄寫任務,在班上表揚他的書寫的工整。見我這樣,漸漸的,其他孩子也願意和他玩了,並且,在搞衛生等方面,經常幫助他。在我們的愛的幫助下,我看到了他傻呵呵的笑臉。

三、要有較強的責任感意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人殺人無數、作惡多端的罪犯死後被閻羅王判到了十八層地獄。他覺悟了,想在地獄的最底層靜靜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歷程 。可地板下老是有咚咚的聲音。一天他終於忍耐不住了,便貼著地板問:“下面難道有十九層地獄嗎?”很快傳來一個聲音:“有”。嘿!原來還有人比我更該死的。便好奇地間:“你是誰呀?”“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一個學生的聲音傳來。他驚訝了:“教師不稱職比殺人犯更可惡嗎?”“是的,你損害的是人的性命,而我扼殺的是學生的靈魂。”這個故事蘊含著的道理一直深深地震憾著我,也一直有力地鞭策著我。它讓我明白教師的責任是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責任重如山哪!

四、要用行動來踐行諾言。

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用愛的教育來打動學生的內心,用嚴格要求來指導學生的行動,兩者密切結合。在尊重、信任、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應堅持從學習、工作、思想等方面正確引導學生,並且要經常與學生交心談心、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及學習情況,並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通過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深入課堂聽課、查寢等方式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發現有問題的同學及時予以糾正,對個別有思想問題的學生給予單獨指導;及時瞭解學生生活中的困難,對個別困難學生,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資助。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的關係,自然在教育過程中就會行成自主接受、自主發展、平等對話的和諧氛圍。“親其師,信其道”,通過我多年為師的經驗,讓自己介於老師與家長的特殊身份中,我很快融入到孩子們中去,他們也樂於接受我的批評教育,使我的工作得心應手。

五、要把言傳與身教相結合。

教師不但要言傳,還要身教。學生的模仿性,可塑性極強,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都會受到學生的關注,從而感染、影響他們。因此,必須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也先做到,這樣才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榜樣。這就要求老師淡泊名利,拋開功名利祿之心,講求奉獻。奉獻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品格和精神,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奉獻,不動聲色地滋潤著這個世界。我們的生命中需要奉獻。試想,在印度洋海嘯中沒有世界各地人民的奉獻,那群生活在災難中的人不知道何時才能重建自己的家園;試想,沒有當年解放軍戰士的奉獻,小江珊的生命早已被除數洪水吞沒;試想,沒有蠟燭的奉獻就沒有黑暗的光明。如海倫﹒凱勒,一個失去視覺、聽覺和語言表達的人,是因為她的老師沙利文她無私的奉獻,最終讓他成為世界名人。這就是無麼奉獻的力量。“真愛無痕,至愛無聲”。我上課,要求任何人不準遲到,如果遲到了就要為班級做點奉獻以示懲罰。有一天,我遲到了,課後,我提了一桶水到班上,挨著為孩子們擦桌子。我的言行一致,贏得了孩子們一片熱烈的掌聲。

教育教學隨筆5

開學不久,我將中班主題“幼兒園裡朋友多”中的“一起進行的活動”升級為“幼兒園的一天”,在大班開展教學活動,希望通過讓幼兒瞭解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學著對自己的幼兒園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原本是一個無需幼兒探索,純粹接受性的學習內容,如何做到讓幼兒在主動的狀態中愉悅地完成其實質是被動的學習任務呢?

我嘗試以繪本《喜歡鐘錶的國王》為背景,讓幼兒通過認識鐘點來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認知基礎。

在教學時,我通過繪本中“國王將鐘錶‘鎖’在王宮裡而造成人們起居和勞作的混亂”這一情節作背景,讓幼兒認識鐘點。接著,我聯絡生活實際,通過梳理“國王8點吃早餐的時候,我們應該幹什麼”這一線索,呈現了井然有序的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然後借用“國王將鐘錶還給大家”“人們的生活又迴歸井井有條”的情節,讓幼兒玩起了“國王的鐘表”的遊戲:教師或一個幼兒拿著鐘錶,大家圍成圈邊走邊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9點了。”幼兒便開始模仿做體育鍛煉的動作。接著再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答:“1O點了。”幼兒便馬上表現出幼兒園遊戲活動的動作,如果誰的動作稍稍遲鈍,國王就向誰發出“驅逐令”。

遊戲“國王的鐘表”開展得既緊張又富有挑戰,幼兒在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

瞧!純屬單向傳遞的教學內容依然可以讓幼兒在滿懷熱情中積極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銜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兒最鍾情的學習要素。

靜心細想中我忽有感觸:幼兒的集體學習活動還真是需要一邊玩一邊悟的。即使對大班的幼兒而言,時長30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依然會引起他們的倦怠而使教學低效。

於是,以後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活動,我都努力地讓幼兒多玩、多做。

在二期課改的教學參考用書中,中班有認識“眼睛”的內容,我開展了“練練眼力”的比賽,增強幼兒保護眼睛的意識:大班有學誦“春節歌謠”的內容,我採用了中國民間遊戲“丟手絹”的樣式,為幼兒單調的唸誦激發興趣:在小班看圖說話“誰來了”中,我帶領幼兒玩起了“捉迷藏”,為幼兒掌握動物特徵和學用方位詞提供了反覆練習的機會。

我還嘗試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操作玩耍來領悟故事的主題思想。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隻小老虎為親人和夥伴帶來與眾不同的快樂的故事。如何藉助這個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讓大班幼兒體會“方格子”與眾不同的樂趣呢?在設計活動時,我想到了教學參考用書中的民間童謠“跳房子”。於是,我設計瞭如下活動:

第一環節:解讀封面,瞭解虎紋特徵,引發幼兒對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產生期待。

第二環節:欣賞畫面,傾聽事件衝突緣由,並由此聯想生活中遭遇的衝突和不愉快情緒,激發幼兒學習解決矛盾進而感受愉快的願望。

第三環節:羨慕小老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

我讓幼兒在小老虎的帶領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遊戲。我將童謠“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兒子”改編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如此修改一來可免去對民間習俗的解釋,二來可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快記住句子,順利完成遊戲。

果然,在遊戲中我僅唸誦了兩遍,幼兒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邊唱童謠邊玩起了“造房子”遊戲。

第四環節:領悟主題,萌發喜歡“方格子”老虎的情感,進而對故事主題思想加深認知,產生共鳴。

就這樣,幼兒的閱讀活動既有了專注的讀,又有了酣暢的玩:既完成了繪本閱讀的要求,又學會了遊戲。

人類文化從起源開始就帶有鮮明的遊戲性。遊戲不僅是幼兒的成長需要,也是成人內心潛藏著的愛好。學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兒童生命特徵的前提下才會有效且有意義。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創設允許幼兒“放下書本‘一會兒’、自由馳騁‘一會兒’、離開座位‘一會兒’、動手動腳‘一會兒’”的學習氛圍。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在積極主動中更富有生氣,幼兒的學習才更有興趣,教師的教學也更具情趣,而師幼互動的課堂才能成為教學雙方共享快樂的美妙時光。

教育教學隨筆6

我們班有一個很懂事的小男孩,名叫王志浩,平時愛學習,懂禮貌不說,還是個非常細心善於觀察的孩子。

剛剛開學,我們老師和孩子都比較上火,所以嗓子總是不好,尤其是我,嗓子一直好不了,整天含著“金嗓子”,這幾天還咳嗽起來,吃了很多藥還是不好,說話一多就咳嗽不停了。這不,今天上音樂課,要帶孩子們唱,話說多了,咳嗽就止不住了,喝了口水,最後還咳嗽吐了,所有的孩子都看著我,有的小聲的在嘀咕,“老師怎麼了?還有的孩子勸其他小朋友不要說話了,老師都吐了,老師生病了.......”咳嗽了一會兒,喝了口水,我才緩過氣來,這時候,王志浩說了句話把我逗笑了,“老師,你昨天就咳嗽吐了,今天怎麼還咳嗽吐了啊,你怎麼也不去看看病啊?真是的,怎麼這麼大人了,還總是生病啊,好幾天了都好不了?”

孩子的一句話,說的我是又感動又欣慰,作為老師,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同已經很不容易,還能得到孩子的關心,真的很讓我欣慰。浩浩,老師謝謝你的關心!你真是個善解人意、懂事的好孩子!

教育教學隨筆7

父母是孩於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援。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援呢?下面我就結合半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作為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訪問)。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開學初班主任就要開展這—項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40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戲中,著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長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工作中,這40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然,對學生進行家訪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在這學期的家訪中,其中有十多個家長在我一踏入其家門就問我“是否其子女在學校犯了什麼錯誤”。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彙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我認為,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閒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就為了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援,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援和理解。

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召開一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

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作為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於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程序,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洩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圈套的收穫。

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

教育教學隨筆8

我最近組織了一次科學學科課堂教學訓練,成績不容樂觀,針對同學在科學學習上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卷後評語的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均衡發展,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的教育,學生看後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加油!要多花心思在科學上。X同學你是個聰明的人,若多用點時間在科學上,肯定會優秀的,相信老師沒錯的。”;

X同學在一次檢測中也達到了優秀級,老師就寫“你此次得了優秀級,因為你認真看書了,認真鑽研息息相關,對嗎?”;

“因為你認真了,所以進步了”。這是對一位平時較頑皮的同學寫的;

X同學雖然處於及格級,但有進步。於是,老師寫了,“為小組加油!若再用心點,肯定會更好的,不信,試一試。”;

X同學卷面不夠整潔,於是老師就寫上“若把字再寫端正些,學習再用心些,肯定會優秀的。”;

針對X、X同學兩同學沒有達到及格級,於是老師就在旁邊寫了“平時要多複習,多看書,用心看書,做到了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不會有空白處。”

在批閱作業或閱卷時寫上一兩句有針對性的話語,語句溫馨,提示友情,就好像在面前促膝談心。這樣既鼓勵了學生注意場子,又尊重了學生不丟面子,使教育收到實效,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教育教學隨筆9

在學校裡,每個班裡都有那麼幾個特殊的孩子,可能是家庭情況特殊,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情況。無論這些特殊孩子的情況是怎麼樣,他們總會覺得自己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做到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班裡有個小女孩,她叫張淑豔。有一天,她的爸爸給我打電話,要給孩子請幾天假,原因是孩子的媽媽出車禍了,沒有時間送孩子去坐校車(孩子是坐校車上學的)。我允許了。過了幾天,孩子來上學了,我悄悄地問她:“寶貝,你媽媽好點了嗎?”孩子難過的告訴我:“媽媽的腿和眼睛受傷了,還總是睡覺。”我聽了之後心裡不免有一絲難過,孩子這麼小就要承受這樣的事情。我看著孩子身上穿的外套,應該是好長時間沒有洗了。中午睡覺之前,我跟孩子說:“寶貝,老師幫你洗洗外套好不好?”她一聽,有些難過,很是不願意,甚至哭了起來。我納悶的問她:“為什麼不願意讓老師給你洗?”孩子難過地說:“以前都是媽媽給我洗。”我明白了,應該好幾天沒有看到媽媽了,她想媽媽了。我說:“寶貝,媽媽現在需要休息,讓老師幫你洗,以後媽媽好了,再讓媽媽洗好不好?”孩子終於點了點頭。

到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幫她穿上我給她洗的衣服,看得出她很高興,上車的時候一個勁的跟我再見。

其實,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可對於孩子來說,那是她在黑暗中一束溫暖的陽光,這一束陽光可以帶她遠離黑暗的孤單,更讓孩子感到快樂和高興,讓家長感到放心,更信任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對於我們以後開展各項工作開闢一條平坦的道路,得到更多的支援。再遠一些,不用說是自己班裡的孩子,平時同事朋友有了困難,我們也是伸出我們的雙手去幫助他們,我相信,人人都伸出充滿愛的雙手,這個世界到處會開滿愛的花朵。

教育教學隨筆10

新課改已有好幾年了,教師們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實驗,在逐漸摸索中,新課改已逐步走入教學軌道。數學課堂教學隨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學生能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內容的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題型的變化等,都有著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這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國中數學教學工作,親身體驗了課改之路的艱辛和不易,現將我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些嘗試、實踐,以及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反思:

一、 實施新課改的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起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來說,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絡,將重結果的灌輸式教學轉化為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的重過程教學。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呈現勃勃生機,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教師是新課改的開拓者,對每位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更新理念,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實現 “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的基本理念。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實施新課改的困惑與思考

1、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錯位。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體驗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於不顧,不能有效地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案,只是形式上的“放手”,實則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願真正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樣淡化探索,重模仿的教法,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2、以分組合作學習、“熱鬧”的討論充當新課改“標籤”。 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掌聲越多越好,使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

3、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會考指向“短路” 。新課改下數學學習評價要求多樣化,評價形式要通過“評分+評語”的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不考,不教”成為課堂主旋律,教師更關注會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使課堂評價成為一句空話。

4、課堂教學反思與課後體會混為一談。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後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後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後體會混同於教學反思。真正的反思,不僅要對我們採取的那些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為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

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進一步深入探究新課改的內涵,真正走進國中數學新課程,為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教育教學隨筆11

課堂教學都有一定的預設和生成,有人說,一節好課不僅在於課堂教學的順利,更在於出現意外事件時教師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夠生成些什麼,很自然地過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這樣一則教學案例,這是一場公開課,課題是國小數學《可能性》,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體驗活動,把全班分成了10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給除了顏色區別的七個紅球,三個白球,要求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裡摸,每個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摸出之後看過重新放進盒子,搖一搖其他成員繼續摸,總共摸十次,然後分別統計摸出紅球和白球的次數。

按照可能性呈現結果,一般情況下應該摸出紅球的次數應該比摸出白球的次數多。

但是,老師在讓學生展示結果的時候,卻出現了不一般的結果,有一個小組代表說,“我們小組摸出紅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師和學生開始驚訝,有的老師很興奮,覺得課的精彩就要出現了,課堂陷入了沉默,卻聽到當事教師這樣說,“你是不是統計錯了?!”“沒有錯!不信你問問他們。”孩子有些被願望和困惑,多麼期待老師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麼期望老師安慰或解釋些什麼。

可是這個教師卻沒有說,只是以其他幾個小組的資料繼續了新課,當然對可能性的分析沒有錯,卻讓聽課的教師和學生驀然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首先分析一下這樣一個結果,摸球的結果總的分佈應該會呈現一定的比例結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統計的結果,但是對於每一次具體的結果,卻是不確定的,出現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沒有錯誤的,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麼,讓學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別是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看待一些轉盤遊戲,更確定地生活,而不是遊戲的生活。

再回頭看這樣一個課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中不曾考慮過,似乎也未曾經歷過,也缺乏相應的冷靜分析與應變機智的,比如說可以把各組的統計資料加在一起,還可以告訴孩子再摸摸,或者發放的球並不是除了顏色一模一樣,盒子的設計是否真正保證每一個球,學生都容易摸到,並且沒有特別感覺,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課堂中的意外,你會怎麼辦?從某種程度也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機智和經歷有什麼,我們的備課是否以生為本,時刻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些什麼,還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側重的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融合。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教學不僅是學生學會了什麼,更是學生頓悟些什麼,是教師從中也體悟到什麼,一種教學共長的合作。

教育教學隨筆12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援、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資訊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教育教學隨筆13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要提高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要保證優秀生的學習成績外,提高中下生的成績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學困生的成績,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轉變學困生,來提高全班的成績,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的做法和想法。

很多成績差的學生並非智力低,而是貪玩、懶惰、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有的學生由於家庭原因,父母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孩子的自覺性差,不完成作業,導致基礎差,學習跟不上。針對各種情況,我採取以下措施:

一、善於捕捉閃光點,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

學困生一般自信心不足,所以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在課堂上經常對他們說,你們在我眼裡都是最聰明的,都是有潛力的。這樣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被拉近了。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我經常鼓勵學困生多開口回答問題,剛開始時,他們可能會怕自己說錯被別人嘲笑,所以我就在他們耳邊輕聲說:“沒關係,只要你說出來,就成功了。”同時微笑著看著這個學生,而且不管對錯,我都給予表揚。慢慢地,參與的學生多了,許多學困生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上英語課積極多了。另一方面,在課堂中我善於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而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的表揚,獲得老師的認可,這就需要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犯錯,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多獎勵,老師應該急於對學生的優點加以稱讚,遲於找錯。就拿我以前所教過的一個學生來說吧,他的名字叫顏智峰,他是從一所比較差的私立學校轉學到我們學校的,他的各科成績都很低,在學習上缺乏上進心,經常在課堂上亂髮言,衝動易怒,常欺負別的同學,每天都不完成作業,對於老師的教育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老師們都很頭痛。但是作為他的英語老師,我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多方教育他,及時捕捉他的閃光之處。有一次全校學生搞清潔衛生,很多學生看到搞得差不多了就走了,只有他一個不怕苦繼續在搞衛生;還有一次單元測驗中,有一道難題全班只有他一個做對,我就抓住這兩次機會在班上表揚了他一番,我觀察到他的表揚由沮喪到驚訝再到振奮,我知道我的表揚起到了成效。慢慢地,這個學生樹立了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逐漸改變了,脾氣改好了很多,慢慢在我的暗示與引導下,變得喜歡思考問題,成績也慢慢提高了。我經常覺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在學生身上傾注愛心,更加要對學困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與耐心,才能與學生進行交流,才能使學困生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學困生才會有所進步。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愛學習最大的一個源動力,只有興趣才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心,怎樣來抓住孩子的心呢?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許多方法,例如利用多種手段或媒體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時而唱歌,時而做遊戲,時而課本對話表演,有時根據孩子們好勝心強的特點我會在課堂上進行課文朗讀比賽以及各種小組活動競賽等等,使英語課生動、有趣。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是應該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每節課開始時先讓學生唱歌,做做熱身操,把學生的思緒一下子指揮若到課堂上來,在講解某些語言難點時,我會用比較誇張的卡通式人物動作表現出來,讓學生記憶深刻,使孩子們上英語課感到有趣味。

教育教學隨筆14

從心理學角度看,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現。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教育幼兒改掉壞脾氣是必須上好的一堂課。

孩子在入園前,經常會通過發脾氣來要挾大人,以此滿足自己的心願,長此以往,有些孩子被寵壞了。壞脾氣會阻礙到孩子獲得知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等,並嚴重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在孩子入園後改掉壞脾氣,培養好習慣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任。

在我從教幾年的時間裡,對於改掉孩子的壞脾氣,有點滴收穫,這裡我淺談我的五種方法:

第一步:用顯明的科學圖片,讓孩子明白髮脾氣不討人喜歡。在平時教學中,製作一些幻燈片。比如分別製作一副笑咪咪的媽媽和怒髮衝冠的卡通媽媽圖片,讓孩子自己比較喜歡哪個,孩子在比較過程中就明白了,發壞脾氣的樣子難看,不討人喜歡的。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

第二:用溫和的模式,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找快樂的事,把它變成小小的心願,動手摺疊成小星星儲藏起來,看誰儲的多,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彼此交流的說一說,讓孩子從小就生長在有良知有善心的愛河裡。

第三:結合家長,家園互動及時的給以表揚和鼓勵。

第四:用講故事教孩子學就會控制發壞脾氣的方法。

第五:用遊戲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壞脾氣的危害有多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堅實基礎。讓孩子該掉自己的壞脾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堂課。

教育教學隨筆15

你的頭是圓的嗎?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好奇心越來越強,總想要把某件事弄清楚才罷手。當然了,他們喜歡與周圍的事物之間產生互動,喜歡探索。作為老師的我們在遇到這種狀況時,不要過於干涉孩子們的探究,必要時能夠加以引導。

這天下午孩子們正在自由玩耍。突然我被一個奇怪的談話吸引住了“我的頭是圓的,你的頭是圓的嗎”“當然了,你看。”說著還故意靠過去讓他看。“你說謊,你的頭不是圓的,你的頭是長方形的。”聽到這兒,我不禁笑了起來。“不是,你的頭才是長方形的呢”兩人為此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他的頭為什麼不是圓的,而是長方形呢”“因為他的臉是長方形的,所以他的頭也是長方形的。”聽了他的話,我斷定他為什麼一口咬定自己的頭是圓的了因為他的臉是圓的。“你身上哪些地方圓的”“眼球是圓的。”“老師我明白,我的皮股是圓的。”聽到這兒我不僅僅哈哈大笑起來。和孩子們在一齊聊天后,你就會覺得自己什麼煩惱也沒有了,和孩子們在一齊的感覺真好!

標籤:隨筆 教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