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暴力行為 家長反省過嗎

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原因

孩子的暴力行為 家長反省過嗎

1、吸引別人注意。

有的寶寶有很強烈的表現欲,在不被人注意的時候,就喜歡做一些小的“暴力”動作,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打別的寶寶一下,抓一下媽媽的頭髮,欺負一下小寵物等等。

2、模仿成年行為。

小寶寶的心理其實是會想很多東西的,在1~3歲的時候正是寶寶模仿行為的黃金階段,在一些時候寶寶的暴力行為有時候是來源於模仿。別以為寶寶周圍的暴力行為對不懂事的寶寶沒有任何影響,讓寶寶總處於暴力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寶寶的暴力心理,心理是行為的起因,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生活的環境。

3、家庭不和睦。

有少數父母本身舉止不文明,雙方愛吵架,甚至打架,摔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親密的人為模仿物件,如果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衝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現問題,經常用暴力解決,而不是講道理的話,孩子就會從中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4、彌補語言的不足。

有的寶寶可能在語言表達方面不是很好,在受到別的寶寶語言上的“攻擊”時,無法用語言“還擊”,因此採取一些暴力行為來維護自己。

5、要求不能滿足。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對寶寶是有求必應,突然對寶寶的要求不能滿足時,一些寶寶就開始發脾氣,甚至出現一些暴力動作。

家長該如何應對寶寶的暴力行為?

1、父母本身不要成為粗暴的人,動輒就大打出手。不論是夫妻之間還是對外人,抑或是對孩子,如果大打出手,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這種後果是很嚴重的。

要壓抑情感,鼓勵他傾訴;如傾訴後仍未能完全發洩,可利用其他方式:如唱歌、大叫、運動等宣洩情緒。在疏導的同時對孩子施加壓力是必須的,因為家長的威懾力對孩子還是具有影響。所以可兩者結合起來使用。

3、孩子要發作時,要當機立斷對他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壓制。採取先緩解後解決的辦法比較行之有效,比如,你可以抓住他的胳膊,緊抱住他,或讓他獨處,冷靜一下。當事態得到緩解後,你再進行有效的說服教育,要了解他發作的原因,分析他這種行為的深層次的原因,以對症下藥。

4、不要採取“以牙還牙”“一物降一物”的方法對待孩子。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發作時,不管三七二十一,猛給孩子一耳光,所謂要“打服了他”。這在教育上是忌諱的,因為孩子是打不服的,更何況你這樣做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