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什麼叫風險社會

什麼叫風險社會,風險社會是現代化的產物,風險不再是個人或單個組織的風險,而是全球性、結構性現象。風險社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闡述社會背景的理論,下面詳看什麼叫風險社會。

什麼叫風險社會1

1 、風險社會的背景

1986年,德國學者烏爾裡希·貝克提出“風險社會”概念,強調隨著工業化、市場化和全球化的推動,社會公眾切身地感受到生活在因市場經濟、先進科技和官僚行政等現代性帶來的風險之下,以及由此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巨大挑戰。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並有力地推動了對風險問題的研究與應對,“風險社會”也因此成為20世紀八 九十年代以來在社會科學界被廣泛認同和討論的概念之一。

2、 風險的含義

①風險有別於災難,災難是自然造成的,風險卻在自然和傳統失去無限效力的地方才出現。

②風險是人為造成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只有在依賴於人的決定的地方才談得上風險。

③“風險預示一個需要避免的未來”。也就是說風險指向未來,是尚未發生的,它可以通過預防性行動和制度化措施戰勝之。

風險對社會的權力、權威以及權力等都在進行著解構與重構。政府的權力、權威、科學技術專業知識、企業財富等都已無法單獨消除和避免風險,倫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成為風險評估會考量的必要因素。

什麼叫風險社會
  

3、 風險社會的創新點——“制度化風險”和“有組織地不負責任”

英國學者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與貝克一樣,都從現代化的角度解讀風險,都將風險界定在一個制度性的結構所支撐的風險社會中。在傳統社會,外部風險(諸如地震、海嘯、洪水)是佔據主導地位的風險,人類能夠通過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和發展科學技術的方法,不斷化解之。

進入後工業社會被製造出來的風險(諸如核動力風險、化學產品風險、生物產品風險等)佔據了主導地位。面對這種人為風險,人類所能做的選擇是不斷進行制度革新以期化解之。但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或者由於監督機制的缺位等原因,制度本身會產生更多人為風險,即“制度化風險”。

貝克則用“有組織地不負責任”這一概念表達之:“風險社會的`特徵是愈來愈多的環境退化的矛盾——被感知到的和可能的——伴隨著關於環境的法律和法規的擴張。然而同時,沒有一個人或一個機構似乎明確地為任何事負責。

“制度化風險”和“有組織地不負責任”是後工業社會主要的風險來源,也是“風險社會”理論的創新點。貝克將現代化過程分為工業社會與風險社會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簡單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工業社會的危險開始支配公眾、政治和私人的爭論和衝突”。

在這個階段,工業社會的制度成為其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威脅的生產者和授權人,此時,工業社會的某些特徵成為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從工業社會向風險社會的轉變是“再現代化”的過程,即“自反性現代化”(reflexive modemization)。現代社會不得不面對自身現代化過程所造成的種種未預期的、不可控制的和不可計算性的巨大威脅。

科技風險因此成為現代社會的突出問題,科技的發展是後工業社會風險產生的根源,而網路技術的興起,成了建構高風險社會結構的重要因素。資訊化、網路技術、傳媒三者反而抬高了當代社會風險的可能性。全球化和資訊化的負面影響,現代和後現代的“雙重擠壓”,市場經濟的制度轉型,媒體自身的特殊屬性,共同構築了21世紀國中國社會的風險態勢。

4、 風險社會在中國的表徵

中國正處於“第一次現代化”與“第二次現代化”的交叉點上。由於各地區現代化發展不平衡,中國面臨的風險更具複合性。由於中國正處於轉型期,“中國社會面臨的諸多風險,更核心的來源是制度轉型。或者是缺乏新的制度應對新的風險,或者現有的制度能力不足無法解決風險。”

目前,中國既需要在整體上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任務,也需要在區域性解決現代性問題,進行“第二次現代化”。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面臨的風險更加複雜多樣,也更容易從可能轉化為現實,成為災難。”

什麼叫風險社會2

很少有一部學術著作會像烏爾裡希貝克的《風險社會》那樣,出版、傳播直至譯介到中國的每一步,都像是踩著地雷,步步驚心。倒並不是這本書本身有多難翻譯,而是因為,其論述本身就與風險的大量湧現同步;這本書的每一次重要傳播,也幾乎都與全球性的風險相伴。也正是那一顆顆籠罩在頭頂、由現代化造就的定時炸彈,觸動了人們探究這一理論的熱情。

在《風險社會》中,這位德國社會學家勾勒了這樣一幅圖景:文明,而不是自然災害,正在把人類推上火山口。與普通人僅能從一個個事件中感受風險不同,貝克將一種新的社會結構,以及風險的生產邏輯完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風險社會》德文原版是1986年出版的。巧合的是,與書出版幾乎同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事故爆發了。當年4月的切爾諾貝利事件,讓整個世界籠罩在惶惑與陰霾中。在這種集體情緒下步入大眾視野的《風險社會》,立刻引起轟動。6萬冊的銷量,對一部學術著作來說相當罕見。

什麼叫風險社會 第2張
  

1992年,《風險社會》英譯本出版,貝克在知識界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風險社會”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研究領域,影響了安東尼吉登斯、尼克拉斯盧曼等眾多著名思想家。在輿論場中,貝克提出的“風險社會”也幾乎成了一種啟蒙,引導大眾關注那些一直被掩蓋的問題。

《風險社會》中譯本第一次在國內出版,是2004年。老版絕版多年後,譯林出版社今年終於推出了新譯本。在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肖瑛看來,與十多年前相比,直觀上,我們能看到風險正以更高的`頻次,在更廣的範圍內出現,而且是此起彼伏,按住這一頭,那一頭又翹起來。

比如,一戶人家如果沒有孩子,可能不會受疫苗事件影響;可這家人如果做投資,就不可避免地要捲入金融風險。從理論上說,隨著人們對世界的改造越來越深入,風險會逐步加劇。譯者之一張文傑則感到,如霧霾這樣的風險,已經從隱憂上升為全民關注的現實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貝克描述的圖景與普通中國人的感受更契合了”。

標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