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關於管理的意義

保證一個單位全部業務活動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決策的活動。

關於管理的意義1

管理是什麼?管理是理論和實踐兩者的有機結合;管理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

管理,為經營服務,其中涉及到系統、戰略、目標、計劃、執行、方法、評估、效果、改進等。

郭朝剛總結管理學理論的各家之言,結合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的智慧,分享管理的九大意義。

關於管理的意義
  

1、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說:“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幹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

管理,有人講是管人理事;管人講求從心出發,明白團隊成員的需求;理事應當注重優化流程,明確做事的方法和方式。總之,管理就是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測量和衡量管理的目標與價值,你將不能實施卓有成效的管理。

科學的管理,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追求管理的細化、優化和精細化。通過對管理的物件、工具和方法進行細緻的分類與測量,然後實施分工與協作,通過實施結果來衡量管理的成果。

2、西蒙說,管理就是決策。

管理者,不同於執行者。管理者,主要就是做決策。為了保證決策的成功有效,管理者就必須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通過分析彙總,整合管理的問題,對於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出管理的各種方案,權衡利弊得失,做出合理高效的決策。

決策者,必須基於對內部資源條件和外部的環境因素進行系統分析,決策講究方法性和有效性。

好的決策有利於經營管理的有序運營,提高管理的績效;壞的決策將加速組織的衰敗,導致組織進入無序狀態。

決策追求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通過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方法,實現決策的最優化。

3、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德魯克是管理學史上大師中的大師,作為經驗學派。德魯克一直倡導:管理是一種實踐,重點是在於行動,追求行動的成果,卓越管理者衡量的標準就是成就的大小。這是一種績效管理的`過程和結果。

以業績為導向的管理,不僅關注管理的過程,而且關注管理的結果。MBO目標管理就是德魯克大師首提,並且加以推廣應用的。目標從上而下層層分解,從下而上的層層保障目標得以實現。

關於管理的意義 第2張
  

4、法約爾說,管理就是計劃、組織、協同、控制。

管理,是在目標確定的前提下,實現計劃,組織各類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資訊等,分工協作,做好管理過程的有效控制,使之不偏離管理正道。

現代管理學的教材編寫的主體目標,就是圍繞管理的四項基本職能,即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這一理論原型正是來源於法約爾的職能管理模型。

其中,計劃作為管理的第一項職能。管理者不會做計劃,將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

控制,其實一種傳統的管理職能;它包括:控制這一過程的前期、中期和後期。通過實施管理的方法來限定管理在一定計劃範圍內實施,使之不能偏左、亦不能偏右。

5、明茲伯格說,管理就是分析、洞察力和經驗的三角組合。

明茲伯格提出,管理的三角模型,即分析、洞察力和經驗。管理是為了解決問題,前提是明確問題,並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在錯綜複雜的現實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洞察力,明辨事非,分清輕重緩急;管理是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基於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提煉昇華。

6、羅賓斯說,管理就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得更有效的過程。

管理,是讓別人做事,或者大家一起去做事。管理,是為了實現共同的願景,使眾人行。

群策群力,讓別人把事情做對、做完、做好。管理者,必須瞭解人性,洞悉別人的需求,通過引導、諮詢、教練、監督與控制,提升成員的能力,追求管理的結果。優秀的管理者,善於聚英才而用之。

關於管理的意義 第3張
  

7、陳春花說,管理就是為績效負責。

陳春花,在管理界素有“中國的德魯克”之稱。她將德魯克的管理理論進行本地化,現為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

管理就是為績效負責。這是典型的目標管理的應用。績效就是管理的過程和結果。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和學識水平,積極踐行管理理論,通過優化管理過程的指標,團隊合作,一起來提升管理的績效。

績效,不僅指的行為,還包括管理的成果。績效管理的方法很多,諸如:KPI 、OKR、 BSC、360等等,各類組織必須結合各自實際,靈活運用。

8、包政說,管理就是要解決分工後協同的問題。

管理,即將目標進行分解,組織成員合理進行分工,管理者統籌各部門、各崗位,整合資源,追求協同的工作平臺化。

管理,在現實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分合、合分的問題,所提升的各自的效率,追求整體的效能。

關於管理的意義 第4張
  

9、郭朝剛說:管理為目標奮鬥,管理為經營服務,管理就是知行合一,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團隊管理和組織管理三者的結合。

郭朝剛表示,管理者必須是基於目標,組織成員通力合作,為經營戰略服務。

一直以來,所提倡的正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管理不僅是知道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案例,而且更重要的是實踐出真知。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好調查研究和頂層設計。

正人先正己,管理者,特別是領導者和高階管理者,做好機制和制度的帶頭人,率先垂範,夯實管理技能,訓練管理思維,做好三方面的管理,即:自我管理、團隊管理和組織管理;

使用管理理論和各類工具,有效地解決問題和積極實現創新發展。

管理,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必須做好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繼承與創新。唯有我們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心懷良知,知行合一,方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實現組織管理的成果。

關於管理的意義2

管理,某種程度上說,我覺得本質上就是在管這3個東西:資訊流、決策流、工作流。

1、資訊流:資訊只有流動,組織才不會萎縮。

什麼是資訊流?

資訊流,就是在組織裡,需要讓什麼人知道什麼事情。

這個資訊,你應該知道。那個資訊,他應該知道。讓這些資訊,幫助大家做選擇和判斷。

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管理資訊。

那麼,管理資訊流,最好的樣子應該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是儘量讓所有人知道所有資訊。

一個方面,是現在聰明人太多了,很多資訊,你是根本藏不住的。更重要的是另一個方面,你並不知道,這個人在工作時可能需要什麼資訊。

所以,儘量把一切都公開。

關於管理的意義 第5張
  

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一個最基本的管理動作是:提高組織的透明度。

而這麼做,對組織也是有好處的。

什麼好處?我給你講個故事。

吳軍老師在《浪潮之巔》裡,舉過這麼一個例子,讓我非常震撼。

谷歌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曾經一個最令人興奮的就是負責市場和營銷的副總裁,科德斯坦尼,給大家介紹每週市場的銷售業績。

他會站在一個大沙袋上,宣佈好訊息。

這些訊息是什麼呢?

過去一週裡簽下的大合同,包括合同的一些細節,甚至還會介紹公司的營業額和現金數量。

沒錯。你可能意識到了,這些資訊和數字,在任何公司裡都是絕對的商業機密,不應該和所有員工分享。

如果是你自己的公司,你敢這麼做嗎?但是,谷歌這麼做了。

2001年,施密特加入谷歌當CEO時,對這種做法感到不可思議而且害怕。

萬一這些機密洩露出去怎麼辦?洩露出去,可能就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甚至造成競爭對手的打擊。

所以,施密特一開始很不贊成。

但是,後來他發現了這裡面的好處。因為在上市之前,員工的工資不高,股票也無法兌現,很難維持隊伍的穩定。但是谷歌經常宣佈這些資訊,讓所有員工都看到了前景。

施密特發現,這樣可以讓員工幹勁十足。

是的。在組織“困難”的時候,透明是有好處的,打仗,打勝仗,知道打了勝仗,會凝聚人心。

在“困難”時期,透明是有用的。在“平穩”時期,透明也依然是有效的。

在位元組,有一句很著名的話:Context,no control。

意思是說,資訊是協作的資源,不是控制的權力。給聰明人們足夠的資訊,相信他們的智慧,能創造出很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每個研發團隊的正式員工,甚至都能按需要申請檢視當地的原始碼。沒什麼可保密的。

也因此,有很多工程師,經常直言不諱討論問題,吃飯聊天到一半時,突然靈光一閃,跑去幹活。

透明。透明。透明。這是透明的力量。

那麼,你可能會問,在組織裡,怎樣提高透明度?有什麼具體的做法?

一個最基本的建議是:誠實。

想什麼,就說什麼。問什麼,就答什麼。坦誠清晰,簡單直接。

用小馬宋老師的話說就是:大家溝通可以情商低一點。

這代表著,大家是彼此信任的。

彼此信任,你才能聽到真話,說出真話。這些真話,才能幫助組織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我也常說,我們要少一點聰明,多一點透明。

所以,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管理資訊流,就是創造一個環境和文化,讓大家變得誠實。

只有誠實,才有透明。

只有透明,才能公開。

只有公開,資訊才能流動。

資訊只有流動,組織才不會萎縮。

2、決策流:對齊目標,管人管錢,風險可控。

資訊,是決策的基礎。

除了管理資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管理決策。

什麼是決策流?

就是什麼人能在什麼級別上做決定。

對於組織來說,最大的錯誤,是做錯決定。或者是,無數人的決定不一致。

組織像一輛車,我們希望大家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如果大家往不同方向拉車,力量是消解的,車是不動的。甚至,車是要分裂的。

但是,在具體的業務場景中,我們確實需要讓每個人做決定,怎麼辦?

怎麼管理決策流?

三件事:對齊,授權,可控。

什麼意思?

(1)對齊。

對齊,就是要讓大家清晰地知道組織的目標,和知道彼此的目標。

這樣,才能知道組織想要去的方向,彼此也能知道大家都在做什麼。

目標一致了,才不會返工。

但是對齊的基礎是什麼呢?還是透明。

現在你就知道,組織的透明度多麼重要。只有大家願意公開目標,敢於公開目標,目標才能呼應。

對齊,其實也不僅是目標的對齊,更是人心的對齊。

(2)授權。

組織的決定,不可能都是老闆一個人做。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必須授權。

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而且,管理者給了下屬責任,也就必須配備相應的權力。

那麼授權,授的到底是什麼權?

主要是兩個:怎麼用人,怎麼用錢。

每一級管理者,都應該有一定的人事權。

用什麼樣的人,怎麼用人,他能決定。

但是,如果錯了怎麼辦?

上級可以適當限制。不過這個限制,說的是上級對下級,通常只有人事的否決權。也就是說,上級可以否定那些他認為表現不好的人。但是,不能提拔上級自己喜歡的人。

否則,組織就會變成上級個人的組織。非常可怕。這一點,應該很好理解。

那用錢呢?就是字面意思,在他的職責範圍內,能決定怎麼用錢。

我在《5分鐘商學院》,講過一個故事:

順馳地產,有一次參與了石家莊某塊土地的拍賣。

拍賣會上,價格越來越高。當報價超過5億時,所有競標人員,都開始緊張地打電話請示,接下來該怎麼辦。

只有順馳的專案負責人,一個28歲的小夥子紋絲不動。

最終,順馳以5.97億中標。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夥子刮目相看,更對他能做這麼大的決策難以置信。

順馳地產創始人孫巨集斌說:他已經被授權了,當然可以決定職責範圍內的任何事情。

(3)可控。

這個可控,說的是風險可控。

每一個決策,當然都伴隨著風險。但是,只要能隔離風險,接受風險,讓風險可控,就可以大膽做決定。

在油門的旁邊,配一個剎車就好了。

這個剎車,可以是用人的額度,一年最多招聘幾個人,可以是預算的總額,單筆簽字最大金額是多少,可以是公司的價值觀,要在價值觀內做事。

對齊,授權,可控。

這是管理決策流。

3、工作流:提高效率,減少風險  

如果你能管理好資訊流和決策流,組織基本的架子就有了。

資訊是自由流動的,每個人可以做自己級別的決定。

接下來,就是更加具體的`工作。

也就是提高工作流的效率。

什麼是工作流?

就是做事情時的路徑,每一步到底是什麼。

工作流,應該不斷總結和優化。

管理工作流,同樣有兩個思考方向:

提高效率,減少風險。

(1)提高效率。

剛剛提到,工作流其實就是做事情時的路徑。更具體說,其實是拆解一件事情為什麼能做成。

把經驗和方法,沉澱為流程和步驟。

銷售想要拿下一個單子,怎麼從0到1,簽下一個客戶?

客服想要回復一個投訴,怎麼能安撫情緒,然後解決客戶的問題?

工程師想要開發軟體,怎麼規範程式碼的格式,讓大家的協作成本最低?

提高效率,就是把這些步驟總結出來,然後一點點摸索優化。

原來可能彎彎繞繞走了20步,經過我們的總結和研究,能變成15步。節省下來的5步,就是我們的效率優勢。

所以,工作流的沉澱方式,可能是checklist,可能是工作手冊。

然後,這些經驗就能賦能給其他的人,把大家都培養成80分以上的人才。

(2)減少風險。

工作流的優化,還有一個思考方向,是如何通過流程,減少風險。

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去南極旅遊的時候,每次要登島前,嚮導都必須先去探路。

嚮導走出一條路徑,在旁邊插上旗子,把路規劃出來。然後,我們就在兩個旗子中間往前走。

但是你能想象,總有人不守規矩,覺得那邊的風景特別好,想要去拍張照。或者是單純想要彰顯不同,走到旗子的外邊。

嚮導每次都很生氣,因為這很危險。

他規劃出來的路徑,是安全的,有效的。而在南極那樣的環境裡,有各種不安全的因素。

萬一你掉進冰湖怎麼辦?萬一那邊是懸崖怎麼辦?萬一有動物攻擊怎麼辦?

這些“怎麼辦”,可能都會造成危險。

關於管理的意義 第6張
  

所以,工作流也是一樣。流程,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減少風險。

一個好的工作流,不僅是最有效的路徑,也應該是最安全的路徑。

管理,本質上就是管這3個東西:資訊流、決策流、工作流。

資訊流,儘量讓所有人知道所有資訊。這需要我們誠實和透明。

決策流,儘量讓所有人在自己那一級做決定。這需要我們授權和隔離風險。

工作流,儘量把每一項業務沉澱為方法流程。這需要我們不斷優化和總結。

標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