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娛樂頭條 > 綜藝

青海花兒與少年歌詞賞析 風靡全國的西北民歌

綜藝6.36K

青海花兒與少年歌詞賞析 風靡全國的西北民歌

花兒與少年是一首青海民歌,融入了中國西北民間民歌“花兒”的旋律。
上世紀50年代,青海出了一個舞蹈--《花兒與少年》。 這個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經風靡全國。
組曲全文
(一)
序曲:
(合唱)春風呀吹醒了鳳凰山呀,山下的流水映(哪)藍天呀。楊柳(吆)輕輕(者)點頭笑呀,桃花也悄悄地紅(啊)了臉(哪)。
(二)
1、春季裡(麼就)到了(者),迎春花兒開,迎春花兒開,年輕輕的(個)女兒家踩呀麼踩青來呀,小呀啊哥哥!(女)小呀啊哥哥呀,小呀阿哥哥呀,手挽著手過來。
2、迎春花(麼就)開放(者),千里香,千里香,女兒家的(個)心上呀起了波浪呀,小呀阿哥哥!(女)小呀啊哥哥呀,小呀啊哥哥呀扯不斷情絲長。
(三)
1、(男)繞過了一山呀,又一山呀,山坡上有呀幾朵牡丹,哎吆…白牡丹白(者)繞人哩,紅牡丹紅(者)破(哩)。
2、(女)山裡的牡丹呀,開千層呀,照給(者)川裡的水紅呀,哎吆…牡丹雖好摘去(個)難,摘不到是枉然呀。
3、(女)陽山的牡丹呀,照陰山呀,那一朵開的最鮮豔呀?(男)青石巖上才開的紅牡丹呀,一朵一朵惹人眼饞呀。
(四)
1、(男)山裡高不過鳳凰山,鳳凰山它站在白雲端,花兒裡為王的紅牡丹,紅牡丹它開在春天。
2、(女)川裡平不過大草原,大草原鋪上了綠絨毯,人中間最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間的春天。
3、(合)山裡高不過鳳凰山,川裡平不過大草原,花兒裡俊不過紅牡丹,人中間美不過少年。
(五)
1、東山的(哪個)太陽照西山,西山的(哪個)牡丹呀映紅了東山,(女)阿哥是太陽山口裡看呀,(男)阿妹是才開的紅牡丹。
2、(合)鳳凰山的(個)山頭呀衝破了天,一眼呀(哪個)望不盡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牡丹鬧春天呀,春天的牡丹惹了少年。(女)少年人看上了紅牡丹呀(男)紅牡丹愛上了少年。(合)少年人看上了紅牡丹呀,紅牡丹愛上了少年。哎…嗨…吆…少年愛上了紅牡丹。
季裡到了這迎春花兒開,年輕的女兒家踩呀踩青來,小哥哥手託著手兒來。
迎春花開放千里香,女兒家的心上起波浪小呀哥哥扯不斷情絲長。
揚帆的牡丹繞銀山,哪一朵它開的最鮮豔,紅牡丹染紅了天,一朵比一朵更鮮豔。
山高高不遠鳳凰山,鳳凰山站在白雲端。花兒為王的紅牡丹,紅牡丹它開在春天。
山美美不過大草原,大草原鋪上綠絨毯,人間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間的春天。

鳳凰山那個山頭穿破了天,一眼望不盡的大草原,阿妹是才開的紅牡丹,阿哥是春天的少年。紅牡丹開在鳳凰山,人間的春天是少年。

青海花兒與少年歌詞賞析 風靡全國的西北民歌  第2張

歌曲創作
990年9月22日晚,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拿著機關同事黃阿姨非盡艱辛搞到的門票,一個人坐在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看臺上激動地現場觀看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這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屆洲際大型體育盛會。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中,當時正當紅的民歌手牟玄浦,在幾百名少男少女的伴舞下,身穿青海民族服裝表演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花兒與少年》,在這中國第一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矚目下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幾個小時裡,《花兒與少年》被放在了歌舞節目開場的位置。
十七年後的2007年秋天,我在從新疆烏魯木齊返回北京的飛機上花了三個多小時讀完了王海成的《我的父親王洛賓》。此前一週,我在達阪城和吐魯番參觀了王洛賓音樂紀念館,並向在新疆軍區某部工作的友人打聽了他所知道的流傳在新疆和大西北的王洛賓的真實故事......
1945年9月,歷盡了艱難曲折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偉大勝利。藍天白雲下的西寧晴朗秋日裡,派兵與日軍浴血奮戰多年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二軍軍長(後任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青海省政府主席馬步芳上將決定辦一個轟轟烈烈的社火比賽慶祝抗戰勝利。馬主席傳令青海全軍,讓各師旅團自辦社火,選拔優秀者來省會西寧參加比賽,優勝者予以厚獎,這次青海高原上的文藝盛會的總指揮自然由馬步芳極為賞識的青海軍區音樂總教官王洛賓擔任。
話題回到1945年秋季西寧的慶祝抗戰勝利社火比賽。就在青海各地駐軍根據馬步芳的命令緊鑼密鼓籌備社火時,馬步芳決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個社火隊,讓王洛賓組織節目排練。在王洛賓為節目內容的選定煞費苦心的時候,馬步芳找到王洛賓,將自己家鄉青海河州老家的一個歌子唱給王洛賓聽,他還自己現編了歌詞。因為離開老家時間太長,馬步芳已經記不得原來的歌詞。曲調是流傳在青海海東一帶的“花兒”
王洛賓對這個曲子並不陌生,走遍青海各地採風時,他蒐集過不少海東的“花兒”。他決定馬步芳的歌詞基本可用,就連夜對詞曲修改潤色,將一首民間小調修改成一首歡快的愛情歌曲,手法簡練,旋律優美,節奏歡快。
1944年5月,因中統特務嫌疑被軍統特務綁架,並被關在蘭州沙溝監獄3年之久的王洛賓在馬步芳部下歷盡艱辛的營救下釋放後來到了西寧,在歡迎王洛賓來西寧的晚宴上,馬步芳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唱一個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是王教官給我青海省爭來的榮光!我要讓他們都知道,我青海省有一個王洛賓王教官!”此後,一直到大西北解放前夕的1949年夏天,王洛賓一直作為馬步芳的部下負責軍地文藝宣傳和音樂普及工作。
不久,社火比賽在西寧校場舉行,軍隊閱兵進場後席地而坐,部隊後面圍滿了老百姓,抗戰勝利,壓在人民心頭8年的烏雲總算散去,整個西寧洋溢在一片節日氣氛中。大秧歌、獅子舞、跑旱船、舞龍燈…..最後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馬主席的節目:《四季歌舞》。

只見八名年輕士兵反串扮演的純情少女和8名馬家軍英俊壯漢扮演的光棍上場了。壯漢們黑衣黑褲大步扭著秧歌,邊扭邊唱,身邊是花衣花褲頭披彩巾踩著碎步的少女,他們唱的便是如今國人耳熟能詳、被視為中國西部民歌代表作的《四季調---花兒與少年》(當時在青海被俗稱《八大光棍》)。

青海花兒與少年歌詞賞析 風靡全國的西北民歌  第3張

誕生情況
《花兒與少年》膾炙人口,外界盛傳主創者是民樂大師王洛賓。本文作者發現了更為令人信服的說法——
在祖國大西北民歌的海洋裡,多姿多彩的“花兒”開得最鮮豔、最惹人。在演唱“花兒”的群星中,朱仲祿的名字連同他演唱的“花兒”家喻戶曉、最親切、最鮮亮,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西北花兒王”。
2007年12月22日14時10分,朱仲祿先生因呼吸迴圈衰竭不幸在青海省人民醫院逝世。他的離去是中國“花壇”上的重大損失。
2007年11月9日是我與朱仲祿先生最後一次見面。那天我和馬達學、霍福等人代表青海省藝術研究所全體同志,去西寧市為民巷育花齋登門拜訪朱仲祿先生。
朱老已是八十六歲高齡,但思路敏捷、談笑風生。拜訪朱老,我想解開心中的一個謎團,那就是抒情歌舞《花兒與少年》的主創者到底是誰?很多媒體都這樣稱,1946年,抗戰後的第一個春節,馬步芳傳令全軍各師、團長出錢在西寧舉行社火比賽。馬步芳請來音樂教官王洛賓,將自己編詞的“四季調”用濃重的河州口音唱了一遍,意思是讓王洛賓把這首家鄉民間小曲編個節目,並輔導自己的社火隊登臺表演,在比賽中拿個名次。王洛賓過去曾聽過這首民歌曲調,他將歌詞加以修改,又改編了旋律,取名為《花兒與少年》。在社火比賽中,16名士兵半數男扮女裝在臺上邊歌邊舞,很是熱鬧。很快,這首歌就在青海民間傳唱開來。解放以後,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被人多次改編,並署名發表。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這首歌創作權歸於王洛賓。
“朱老師,這種說法是真的嗎?”我這樣問道。朱老十分明確地回答:王洛賓先生改編、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是事實,是洛賓先生為人民留下的寶貴財富,為青海人民爭了光。但《花兒與少年》是在1956年冬天,為參加全國專業音樂舞蹈匯演,由我作詞、呂冰作曲與舞蹈編導章新民合作完成的。我以青海民間小調《藍橋相會》《四季調》《五更鼓》為素材,共同創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兒與少年》(其中《四季歌》除修改外,基本採用了當時任青海崑崙中學教師石殿峰撰寫的歌詞),我提供了音樂素材、參與了排練設計(基本採用了河湟地區社火中的“八大光棍”的表演動作)以及服飾、道具等。然後朱老又取出在1958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花兒與少年》給我看。此書集音樂曲譜、舞蹈編排詳解及造型圖案等內容為一體,讓人一目瞭然。朱老說,此書因絕版,作曲家黃榮恩便將這本心愛之書送給了他。
談完此事,朱老給我講述了與王洛賓先生的幼子王海成及陝北歌王阿寶來青海與他相見的情景。隨後,我又談了一些關於1953年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中的情景,以及民歌方面其他有爭論的話題,朱老一一回答了我,並給我簽名贈送了他的專著《愛情花兒》和張君仁先生著的《花兒王朱仲祿》兩本書。
朱仲祿先生集詞曲創作、策劃、編曲、演唱、舞美設計策劃於一身,是風靡全球的經典歌舞《花兒與少年》的創始人之一,這是事實。我深切懷念朱老,不僅僅因為他具有出眾的音樂才華,更因為他直率的個性、善良的人品。朱老的《花兒與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鴿子》《下四川》等歌曲,將永遠在我耳邊迴盪。
音樂特點
這部音樂劇的最大亮點,不是故事充滿西部特有的浪漫和野性美,也不是因“大腕”加盟而強大的創作班底和演員陣容,更在於這部充盈“現代”的音樂劇,融入了中國西北民間民歌“花兒”的旋律。
“花兒”是發源於青海的一種民歌,廣泛流傳於我國西北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四省(區),其曲調高亢悠揚,歌詞淳樸清新,歌曲表達自由率真,有“西北之魂”之稱。它作為一個流傳地域廣泛的具有西北特色的民族音樂,長期被音樂家們看好。然而,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花兒”之作,卻是《花兒與少年》——“西部歌王”王洛賓主創,經“西北花兒王”朱仲祿改編的那個抒情歌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