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咩咩開致富路

咩咩開致富路,生活中致富之路很多種,無論工作還是創業,首先都必須要擁有本錢,這裡的本錢,可以是資金,也可以是技術、優勢或能力。以下是咩咩開致富路,下面為你開啟致富之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咩咩開致富路1

1、做特色手工

別看這個是不起眼的生意,其實它的利潤還是較為客觀的,而且手工品一般不需要什麼成本,首要是手藝,所以做這個是沒有成本的人可以選擇的一個專案。

2、中介辦事

主要就是對一些需要就業的人,授與一些平臺,將他們送到需要的處所去,這個需要有合作伙伴,本身在中心賺取一些中介費,也適合沒有成本的人來做。

3、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現在種植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專案,它的投資基本上是很小的,但是它的'利潤是很可觀的,適合一些沒有本錢的人來做。

咩咩開致富路
  

4、搞養殖

這個沒有本錢也可以做,或者說可以投資小一些,慢慢將生意做起來,一般的養殖幾個月就能看見利潤,並且小型的養殖,投資並不是很多,適合沒有本錢的人來做。

5、小吃店

一般的小吃店,其實投資並不是很大,幾千塊錢都能搞定,只要將味道做的好,其實購買的人還是很多的。可以做麻辣燙、手抓餅等之類的小吃,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特色來做。

6、託管所

其實農村裡面的留守兒童是很多的,很多老人在學習這一塊對孩子的幫助並不是很大,可以辦一個這樣的託管所來幫助一些有需要的孩子,每個月適當的收取一些費用就行了。像這種投資一般都不是很大,適合沒有本錢的人來做。

沒有本錢,或者說本錢很小,自然也是可以創業的,尤其是在農村,獨特的地理和環境優勢,比較適合的專案還是比較多的。

咩咩開致富路2

眼下,正是羊膘肥體壯的季節。在黃山市屯溪區奕棋鎮江村一山腳邊,返鄉創業致富能人洪永好飼養的180餘頭山羊正在搶著吃食,不時發出“咩咩咩”的叫聲,一派熱鬧的景象。飼養山羊,正串起了洪永好生態養殖致富路。

近日,記者來到永好牛羊家庭農場,羊舍乾淨寬敞,一頭頭山羊精神飽滿、體大壯實。正在檢視小羊羔生長情況的叫洪永好,2021年,洪永好返回村中萌生了養羊想法。

“當時,我看了這一塊環境比較好,山清水秀的.,我又特別喜歡吃羊肉,我就感覺我養一點羊挺好的,然後就這樣子回去考察了,現在國家也大力支援我們返鄉創業,去搞這些種植業養殖業,所以我就回來。”屯溪區奕棋鎮江村村民洪永好說。

選定了專案,說幹就幹,洪永好找到了同村的表弟程忠賢,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採取“圈養+散養”相結合的方式飼養本地山羊。

咩咩開致富路 第2張
  

“當時表姐跟我講了這個事,我家裡待業也兩三年了,她談到養羊養牛這一塊,我認為這個前景非常好,我們兩個人就看好這個專案,就一拍即合開始了。”村民程忠賢。

首次養殖,不懂技術,洪永好就遠上阜陽市學習養殖技術,方方面面學習當地人的養殖經驗,學成歸來後,洪永好建羊舍,乾的羊糞給蔬菜基地作肥料,蔬菜基地的山芋藤、玉米等秸稈拿回做羊的飼料,實現了種養殖業良性迴圈。

“今年,飼養了200頭山羊、10頭牛,這個冬天,賣出去了十多頭山羊。目前我們存欄的有180多頭,將近190頭,年產值大概在120萬左右。”洪永好介紹說。

“洪永好通過返鄉創業,養殖牛羊,之前村裡的這片撂荒地,經過她的整理打理,也煥發了生機,一年來,鎮村給她一些幫助和扶持,今年11月,她家成功申請了區級家庭農場。”屯溪區奕棋鎮江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徐暉說道。

返鄉創業初獲成功,致富路上洪永好還不忘鄉鄰,明年,洪永好還想帶動村裡的老人一起發展養殖業,為村裡的老人增加些收入來源。

“我也是屬於返鄉人員,與我父親同輩、甚至比我父親年齡還小一點的,好多人都閒置在家,接下來,他們想養羊可以從我這裡認領兩隻或者四隻,拿回去養,養完了沒有銷路,我也可以幫他們賣,然後賣了以後把小羊的成本給我就可以,然後她也可以賺一點辛苦費。”洪永好說。

咩咩開致富路3

從廣袤草原到茫茫林海,從戈壁沙漠到萬畝良田,在118.3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大地上,一項項脫貧政策精準落地,一個個致富產業蓬勃發展,一戶戶貧困家庭氣象一新。在致富路上,內蒙古貧困旗縣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農牧民靠勤勞的雙手得收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贏脫貧攻堅戰,內蒙古正在奏響奔小康的奮進曲,如今的內蒙古已經開始大變樣。

日前,2020年脫貧攻堅戰場傳來捷報: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等20個貧困旗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國第一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宣告全面脫貧“摘帽”。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在自治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千方百計克服疫情影響,優先支援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有效防止和解決貧困地區農畜產品積壓滯銷問題,全力保障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加快推進扶貧專案開工復工,做好因疫致貧返貧人口預防幫扶工作。

咩咩開致富路 第3張
  

延伸消費扶貧專案 脫貧不脫策

在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一輛輛郵政運輸車停在了院子裡,郵政工人忙碌著包裝寄遞。當日,這些農副產品將送到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員工的手裡。

商都縣位於內蒙古中部,為烏蘭察布市所轄旗縣之一,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定點扶貧縣。烏蘭察布是內蒙古脫貧攻堅主戰場,所轄11個旗縣區中,曾經有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2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如今,烏蘭察布最後7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全部脫貧,但當地仍堅持“摘帽”不鬆勁,努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劉志強是商都縣的一名殘疾人,也是一名低保戶,貧窮的日子一度讓他步履維艱。2016年,身殘志堅的`劉志強返鄉創業,在淘寶上開起了網店,他向散戶收購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後在網上經營。

然而,和所有網店一樣,訂單成了劉志強面對的最大難題。幸運的是,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在商都開通“通用消費扶貧”電子商務平臺,幫助銷售了7個品牌的18種農產品,2019年劉志強的銷售額達到58萬元。

消費扶貧,物流是關鍵。為了更好的解決農產品寄遞問題,通用技術集團與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合作,開通從商都到北京“點對點”直達郵路,將扶貧農產品快速安全的配送到員工手中。

郵政的工作人員將包裝好農副產品放到傳送帶上裝車

“今年,郵政將發揮資源優勢,圍繞烏蘭察布市委政府脫貧攻堅戰略,打造‘一縣一品’形象品牌,讓更多的農副產品走向全國,提升烏蘭察布社會知名度,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白音說。

商都縣掛職副縣長陳耀說,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到商都後,扶貧專案多數在大的鄉鎮實施,為了輻射到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延伸扶貧專案,使輸血變為造血。陳耀勾畫出了規劃藍圖。他所包聯的大庫倫鄉是商都縣貧困村之一,那裡常駐人口只有1480多人,正因為人口較少,當地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儲存較好,沒有人為的破壞,同時當地人文景觀也儲存的很好。下一步陳耀想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農家樂,短途遊,促進消費扶貧專案延申,實現鄉村振興,讓村民過上穩定的好日子。

咩咩開致富路 第4張
  

京蒙幫扶 攜手奔小康

“今年是我去北京打工的第3年,之前因為疫情一直呆在家裡,不知道怎麼回公司,聽說有了返崗專列來接我們,可把我高興壞了。”說到返崗專列,來自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貧困戶孟香寶樂得合不攏嘴。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與北京順義區建立京蒙扶貧協作以來,在產業扶貧、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等方面做足文章。2019年,北京市和順義區累計投入到科爾沁左翼中旗各級各類京蒙扶貧協作資金4665.49萬元,實施了產業扶貧等24個專案,惠及2893名貧困人口,93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2019年8月,京蒙勞務協作科爾沁左翼中旗駐京服務中心掛牌成立,科爾沁左翼中旗選派專人專班入駐中心,專職負責為進京務工人員提供崗位介紹、技能培訓、就業援助、勞務關係協調等工作,中心成立至今已幫助700餘名閒置勞動力就業。

被譽為“鮮卑民族發祥地”的鄂倫春自治旗藉助京蒙扶貧專案,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將種植結構調整作為打造“一村一品”的核心,壯大食用菌生產規模,年產200萬袋食用菌菌包,讓菌包實實在在變身為脫貧致富包。

孫春桂檢視菌棒的質量

孫桂春是鄂倫春自治旗烏魯布鐵鎮新發村村民,2008年建起了大棚種植猴頭髮展食用菌產業,年收入可觀。2018年京蒙幫扶專案實施後,作為黨員中心戶的孫桂春進入基地負責生產和技術指導。目前,食用菌包生產基地在用工季重點安置附近村的貧困戶優先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咩、咩、咩……”剛剛來到開魯縣東敖包村王世龍家的小院兒,就聽到此起彼伏的羊叫聲。

王世龍因股骨頭壞死失去勞動能力而致貧。在健康扶貧政策幫扶下,他成功實施了手術。雖然扔掉了雙柺,但彎腰、下蹲仍然受限,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發展庭院經濟成為當地為其量身定製的脫貧致富最佳方案。

兩年多時間,王世龍家的羊已繁殖到40多隻。

2017年12月,在5000元養殖扶持資金的支援下,王世龍購買10只羊搞起了庭院養殖。次年,政府為他投放了一隻種公羊、給予6000元的棚舍補貼,王世龍如期脫貧。

咩咩開致富路 第5張
  

林西縣雙興村趙麗傑通過對土地集中和規模化經營,延伸養殖、種植產業鏈條,建立現代化家庭農場,流轉土地,帶領鄉親們種植2.3萬畝有機雜糧,註冊了“董蒙家庭農場”,成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蒸有機雜糧粘豆包,通過電商銷往全國,搭上“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業的快車道,成功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

據瞭解,內蒙古共有貧困旗縣57個,其中國貧旗縣31個,區貧旗縣26個,目前57個貧困旗縣已全部退出貧困旗縣序列。3694個貧困嘎查村全部脫貧出列。

在所有貧困旗縣“摘帽”後,內蒙古將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保持脫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建全完善返貧監測預警機制、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防貧保險等政策,構建多層次、複合式的防貧保障體系。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持續帶動村“兩委”班子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打造不走的駐村工作隊。

同時,持續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幫扶,重點在產業轉移、人才交流、消費扶貧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從“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查漏補缺、補齊短板。

目前,內蒙古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國家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1.6萬,累計減貧155.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至0.11%。

標籤: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