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教學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

一、學期目標

本人承擔了三(1)班品德與生活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2

這個學期很快就接近尾聲了,本期我帶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現自己的教學情況做簡單總結。

一、取得的成績

1、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2、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3、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

4、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5、活動滲透教育

其實每一次活動都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這一點。

二、存在的不足

由於我是包班,教學任務比較重,跟學生交流和玩的機會少,學生很少跟我說心裡話。

三、改進的措施

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品德不僅在課堂,在課堂的教育很多時候對學生來說似乎僅是知識,而生活中對他們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顯。

學生品德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因此,它存在於學生的瑣事中,存在於學生的周身,而不僅是課堂。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上好這門課。

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學期,我承擔了二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

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 。

這一學期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

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3

一、課題的提出

提出《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這一課題,基於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語言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言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2、《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要求,並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就必須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3、我們發現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語文習慣比較差,對學習語文缺乏興趣,整體語文水平偏低,特別是學生的習作水平比較低,語文綜合能力不高等。究其根本原因,在於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凝固了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

4、從語文自身的特點來看,語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語文和生活之間本不應該有厚厚的障礙,語文教學應和學生心靈相通,語文課堂應和社會生活相融,使語文從應試語文、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講,語文還是文化,包含著無限的人文底蘊,是充滿了智慧、魅力、靈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擊人的心靈,就會產生巨大的人文價值,影響到人的情感、素養、思想乃至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決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堂,必須和生活緊密相連,追求“語文教學生活化”和“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只要研究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改進教學方式,不僅讓孩子樂學、善學,還能提高教學效率,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生活化”是指讓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文中解脫出來,給學生一個認識周圍環境的機會,通過接觸現實世界,產生對世界、生活的愛,從而獲取知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慧理論、生活教育理論及其他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願望,將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這一生活主體的需要,探索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克服語文教學中只重視語言智慧的弊端,保證讓其他各元智慧的發展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4

本學期,我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慾,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鍊,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

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現對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為依託,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以“參加集體活動有益還是無益”為題展開辯論會,學生積極性很高,多方蒐集資料,派選正、反方隊員,積極進行辯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到了參加集體活動的好處。在學習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時,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網路多媒體,讓學生上網查一查、實地看一看培養學生動手蒐集能力。

二、進行熱愛家鄉教育,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單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關注本省的社會發展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一山一水一聖人”拓展出去,將我國的名山大川、傳統文化、古老文明、歷史人物等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

我充分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通過問大人、上網調查、蒐集資料等方式蒐集本地的名勝古蹟、風景秀麗的地方、土特產、傳統風俗、家鄉工藝品、家鄉名人,舉行家鄉風情博覽會讓學生

認識家鄉的美麗,感受家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宣傳環保,讓學生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瞭解家鄉、熱愛家鄉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生活環境,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本單元“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引導生活”,我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探究性學習,在“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這幾個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討論、調查、表演、製作、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對環境汙染有充分的認識。

同時我也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對環境問題認識更充分,通過舉行保護環境報做什麼“演講會、“環境保護從我做起”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自己環保的同時宣傳環保。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脹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5

一、學期目標

本人承擔了三(1)班品德與生活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6

這個學期我所擔任的是二年級二班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本人在教育教學上,愛崗敬業,嚴謹治教,熱愛學生,努力做到把學生教好。現將自己的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一、取得的成績

1、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2、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3、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

4、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5。活動滲透教育

其實每一次活動都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這一點。

二、存在的不足

1、由於缺乏專業領域內的知識,以及過多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品德知識的傳輸與教育。

2、在課堂上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的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3、平時與學生交流的太少,不瞭解學生內心的一些真實想法等。

三。改進的措施

1、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品德不僅在課堂,在課堂的教育很多時候對學生來說似乎僅是知識,而生活中對他們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顯。

3、學生品德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因此,它存在於學生的瑣事中,存在於學生的周身,而不僅是課堂。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上好這門課。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7

本學期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堅持到學期末,但總的教學思路及工作計劃都得到全面貫徹並保質保量地完成。現就本學期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本學期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在教學工作中我注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組織教學。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生活方面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幫助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今後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強專業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即是教師之本,我將在具體的教研活動中,在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後反思等方面加強鑽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學水平,並通過聽課加強互相學習,通過撰寫反思、教學論文等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讓品德與生活教學更有趣、有效,更富創新思想,更能促進學生的成長。

第二、繼續加強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8

本學期我擔任了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好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這一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中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通過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學生們受益匪淺:

1、瞭解並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並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嚮往之情。

3、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瞭解常見的職業,並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瞭解作為二年級國小生的責任,並樂於去承擔。

4、對周圍的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能有創意地利用廢舊材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動。

在課堂上,我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讓他們認識到錯誤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從而糾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以及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9

我班有幼兒13人,男孩9人,女孩4人,這些孩子個性活潑開朗,但個性鮮明。我們回首所做過的工作,總結經驗,反思不足,為了更好的完成以後的工作,提高保教質量,將《綱要》精神貫徹到一日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活潑、健康成長,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育教學工作

1、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分析本班孩子情況,根據《綱要》和教材要求,認真制定學期工作計劃,準備好每一次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獲得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注重發揮班級的環境作用,定期更換班級的主題牆。我們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學習能力。通過教師半年的努力,他們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充滿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喜歡參與操作性較強的活動,如美工活動,音樂活動等,並能學習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表達和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自己動手操作進行的探索活動和表演活動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樂於勇敢地在集體面前發言和表演。幼兒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積極參與各項娛樂表演活動。

遊戲化教學。小班教學內容以遊戲為主。為了保證每節課的質量,首先,我們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輕鬆的氛圍,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參與。其次,我們認真備課,設計好每個活動,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努力成為孩子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我們把“課”當成“遊戲”上,

1把“遊戲”當成“課”來做,從而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

2、我們重視班級常規的培養,不斷髮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從我班男孩子比女孩子多,男孩子天性頑皮,所以我班的安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我們隨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危險的地方,並講解正確的戶外活動方式,讓幼兒先尋找那些地方可能發生危險,應該怎樣玩?認真排查班級裡的不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利用遊戲讓幼兒查詢班裡不安全的地方,教育幼兒不觸控危險的角落。如:桌縫、桌角、門、等。通過兒歌教育幼兒玩遊戲中不要推搡,以防摔倒,勤剪指甲不抓人。

在生活衛生習慣方面,培養幼兒養成獨立入廁、喝水的習慣。在喝水秩序方面,給孩子們劃清了喝水和接水的不同位置。

二、在衛生保健方面

由於孩子年齡較小,給衛生打掃工作帶來很多麻煩,我盡心盡責地進行衛生保健工作,嚴格按照園裡的要求執行各類物品的消毒工作,踏踏實實,從不因孩子年齡小給我們帶來的不便而影響工作,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因為我班年齡比較小,所以我班的衛生保健工作一向也較為細緻。我每天都兢兢業業、細心、耐心的觀察記錄。如:晨檢時注意觀察幼兒臉色;幼兒有不舒服現象及時通知家長;因小班幼兒還不能及時的表達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臉色及表情,及時瞭解她的要求。為了保持幼兒的手指衛生和預防幼兒抓撓小朋友,每星期固定為幼兒剪手指甲,每星期固定為幼兒

2清洗專人專用的小毛巾,用84消毒液侵泡,毛巾隨時保持乾淨,讓家長看了放心。我們班注重保教並重,細心關心每一位幼兒,照顧他們的生活,為他們提供衛生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

三、家長工作方面

在家園工作中,我們總是積極主動地與家長交流聯絡,及時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工作情況和孩子在園情況,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家情況。我們還利用“家長園地”及時向家長提供一些資訊資料,幫助家長隨時瞭解班級情況。對於有問題的孩子,及時與家長交換意見,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通過半年的家園聯絡,我們和家長之間建立了和諧友好的關係,贏得了家長的信任、讚譽和支援。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半年來辛勤工作,無私奉獻,本班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進步,他們健康、聰明、活潑,好表現自我,吸收知識快,動作發展均良好,運動能力強,基本動作協調;喜歡繪畫和動手操作活動;口語方面發展較好,思維活躍,口齒清晰,好表達;有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有一定的紀律性,能遵守幼兒園班級的各項常規,熱愛班集體,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但是,有成績也有不足,比如:孩子們的常規尚不盡人意,上課插嘴的現象還較多,幼兒在衛生方面表現還不盡人意,時時要老師提醒等,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加強。因此,今後的

努力方向是:

1、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全面、有效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2、加強對幼兒的研究,熟悉並靈活運用幼兒的年齡特點,提高組織

3活動的質量。

3、.加強安全防範措施,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4、加強教法的探討,努力探索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

總之,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面對以上的種種不足,更深入學習《綱要》的精神,以人為本,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以便我們的各方面在下學期更能提高進步。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0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共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項主題活動,每單元四項。規劃約課時28完成(每單元7課時)。每週2課時,每學期餘下的3周6課時應補充校本德育類課程資源或地方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16篇課文。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1、我的一家

2、我是家中小成員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

4、過家家

第二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5、我掉了一顆牙

6、眼睛與耳朵的訴說

7、喝水的學問

8、在餐桌上

第三單元:愛心行動

9、關心老人

10、他們需要關愛

11、小手拉小手

12、別把小草弄疼了

第四單元:火熱的夏天

13、雷雨來了

14、夏天的小蟲

15、怎樣才涼快

16、過好暑假

整冊教材的總目標:培養孩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應付挑戰的勇氣,並熱愛勞動,熱愛家庭,熱愛生活,願意親近自然,能與人合作,交往,誠實友愛,積極向上,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童年是兒童一生中最為快樂和燦爛的時光。在這兒,孩子們被一切無私寬容的愛暖暖地包圍著,沒有風雨,似乎只有陽光。小到家庭成員的親情,大到社會大環境的關注。他們都被寄予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他們的心中理應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造的慾望,撲楞著感恩的愛心……

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本應是和諧的“互愛”的友好氛圍,可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些不雅之音卻頻頻出現(甚至愈演愈烈變本加厲),孩子們往往意識不到他人的關愛,認為接受對方的關心是天經地義,凡事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教育的第一位問題是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可見,利用品德與生活教學對國小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紀的重要課題。

一、本單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很大。兒童家庭的組成,與兒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態度、方式、價值觀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習慣、氣氛、人際關係將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與家庭合作,為兒童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兒童在和諧、民主、溫暖的家庭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愛,學會負責,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務。

二、課時安排:

7課時完成

本單元設計了四個主題活動:

1、我的一家1課時

2、我是家中小成員2課時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2課時

4、過家家2課時

三、單元的主題結構及關聯分析:

由介紹家庭情況,回憶家庭生活——認識自己是家庭小成員,喚起兒童的責任意識——尋找深層次地體會自己在父母的關心下成長,感悟“家”的含義——再現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遊戲活動,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共有學生45人,其中男生19人,女26人。絕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自己,愛聽老師表揚。一學期的行為規範訓練,

學生已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整》為依據,在與上冊教材銜接的基礎上,同樣按照兒童生活的時間線索,即從新年新學期開始,經歷春天、兒童節,一直到期末準備上二年級,迎接暑假生活的到來。五個單元都有各自的圖示、主題,有表現主題活動的畫面,還有貫穿全書的“小精靈”,提示活動要點。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活動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單元一《新學期,你好》

主題一《寒假生活交流會》

主題二《春節知多少》

主題三《新的學期新的我》

單元二《春天來了》

主題一《春天在哪裡》

主題二《我們播種春天》

主題三《和春風一起玩》

主題四《春天的盛會》

單元三《歡樂總動員》

主題一《“六一”大策劃》

主題二《“六一”大行動》

主題三《開心“六一”》

單元四《我要上二年級了》

主題一《我的這一年》

主題二《二年級生活怎麼樣》

單元五《暑假來了》

主題一《怎樣過暑假》

主題二《健康、安全要牢記》

附頁《廢舊物品用處大》廢瓶、空罐、廢紙、塑料泡沫、廢紙盒等的利用。

三、教學目標

1、體驗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初步開始計劃自己的生活和行動。

2、在班集體中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同學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通過動手做而獲得有關知識和經驗。

4、學會與季節變化想適應的簡單保健和安全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四、教學措施

1、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讓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新學期,你好6課時

第二單元春天來了7課時

第三單元歡樂總動員6課時

第四單元我要上二年級了4課時

第五單元暑假來了4課時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2

在這一學期中本人承當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以下:

一、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程序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弄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嘉獎,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故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故鄉,知道故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故鄉的環境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惜公物的好市民。

3、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熟悉哪些應當作,哪些不應當作,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情勢引導和教育學生,不管甚麼時候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讓,見到他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勤儉的良好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平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知道尊敬老人、愛惜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勤儉的好孩子。

5、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6.一部份學習困難的孩子,通過我在課後耐心的指導與交換,學業成績有所進步,學習習慣也越來越好。

二、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題目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構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顯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情勢;擴大了教學資源。

3、留意創設情形,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幫助他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進步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進步課堂效力。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3

“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一、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二、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

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三、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

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四、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4

本學期的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已經結束,現談談個人的教學工作總結,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以往的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二、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 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後,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後,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二)自我監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反覆訓練才能養成。

四、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裡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後打算怎麼做?

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後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知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5

本人承擔了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教師方面

1、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

教學中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3、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

在教學中要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4、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

平時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學生方面

通過本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上課聽講認真多了,積極回答問題多了。別人回答問題時注意傾聽。大多能夠了解有關安全常識,有自立自護安全意識。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清潔講衛生。能夠和同學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三)努力方向

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好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