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星秀 > 

謝芳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經歷 人物特寫 重要事件

星秀1.08W

謝芳簡介

謝芳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

謝芳個人資料

謝芳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臺姐妹》,謝芳為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曲。

謝芳個人資料簡介 個人經歷 人物特寫 重要事件

謝芳照片

謝芳個人經歷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教授,母親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謝芳原名謝懷復,因當時東三省被日軍電影演員謝芳佔領,故名懷復,取懷念並收復國土之意。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薰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0年從香港返回內地,在漢口聖羅以女中就讀。1951年畢業後,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臺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青春之歌》,謝芳被著名導演崔嵬選中,扮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轟動了中外觀眾,從此步入影壇。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 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 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隨後,她又拍了《舞臺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最後一位市長》、《舞臺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

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知識婦女形象。她的表演優雅大方,氣度不凡,對人物心靈刻畫,質樸無華,尤其是她那一雙善於傳情的被人稱為"會說話"的大而聰慧的眼睛,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性情文靜持重,衣履樸素,不事打扮,然而在藝術創造上卻一絲不苟,執著追求。

謝芳人物特寫

電影《青春之歌》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其中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扮演者謝芳,也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知識女性的銀幕代言人。素雅的藍旗袍配白色紗巾的知識女性形象儘管樸素,卻早已深入人心,因為她有著轟動一時的青春之歌女主角時代清晰的烙印,映著新中國一抹靚麗的色彩。也許是頗受時代的影響,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簡樸情懷盡在謝芳身上體現,儘管絢麗的舞臺裝讓謝芳神采奕奕,生活中的她卻衣履樸素,不事打扮,處處體現了她文靜持重的性格。儘管這幾十年在數十部影視劇中,她的服裝在顏色和款式上變化的連她自己都數不過來,但在生活中,自己卻是一個不怎麼講究穿著的人,不會刻意追求什麼,簡單素色的衣服最適合自己。

●將樸素進行到底

和許多成長在1950年代的人一樣,灰黑的調子、補丁套補丁的列寧裝、翻領襯衫佔據了謝芳少年時期對服裝的記憶。生於1935年的謝芳在新中國成立時已經出落成花季的少女了,謝芳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由於家庭的原因曾於解放前在香港居住過兩年。1950年,謝芳從香港回到大陸,跟隨她一起回來的還有那後來被崔嵬導演笑稱的"港味"著裝,當然這是當時的謝芳沒有意識到。新中國剛成立,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儘管香港較內地與西方接觸的多些,但在穿衣上謝芳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不同,一雙高邦繫帶的球鞋倒是很新潮的。當時楊洪武篆刻肖像印這種球鞋在香港很流行,看似簡單,但是和不起眼的高領襯衫、學生褲配起來還真有那麼一種說不出的洋氣勁兒。在盼了很久之後,謝芳終於穿上了心愛的球鞋,儘管千小心萬小心,但是因為尺碼實在不合適,大一號的球鞋還是逃脫不了被穿歪的命運。

1951年畢業後,天資聰敏、酷愛文藝的謝芳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正直二八年華又是演員,謝芳自然不甘被文工團裡千人一面的灰色列寧裝和掐腰的馬褲所束縛,正趕上1957年前後有一個到上海出差的機會,謝芳可是讓自己在穿衣上小滿足了一回。在上海的商場裡左挑右選,看看這個,比比那個,鮮豔的顏色和簡單大方的款式讓謝芳愛不釋手,終於挑了一件白色紅格邊的襯衣和一條當時風行上海的黃裙子。因為扮演女主角林道靜而一舉成名,且不說她細膩含蓄的表演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光是影片中謝芳的十幾套衣服就足為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許久。包括了旗袍、襯衫、過膝裙、分身裙裝的十幾套衣服在顏色上都比較淡雅,以白、淡藍等清新的顏色為主,既清純又不失幹練。因為是塑造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形象,衣服的款式也都相對簡單,契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就這樣,謝芳塑造的身穿藍布旗袍、肩圍白紗巾的新青年一代的形象在熒屏中脫穎而出。在當時,演員的服裝還沒有贊助,所有服裝都是由美工師進行設計製作,拍攝結束後謝芳又將本可以留下服裝如數還給了劇組。不過,那身謝芳質樸的淡藍色旗袍卻影響了謝芳此後近50年的穿衣喜好。

1963年,謝芳參加了電影《早春二月》的拍攝,這次經歷謝芳向來樸實的著裝觀中帶來了"精緻考究"的新概念。時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的汪洋提出要用"精緻考究"這四個字來拍這部影片,因為這畢竟是改 編自著名作家柔石的小說(《二月》)的影片,拍不好是要引起很多麻煩的。片中女主角陶嵐的性格是不羈而奔放的,和之前謝芳所扮演的林道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能不能演好這個角色謝芳的心裡還真是沒有底,為了給她增加信心,《早春二月》劇組的工作人員全都忙了起來,為謝芳打造出陶嵐的造型。他們特意畫出了陶嵐的服裝,還按照這些服裝的樣式去購買和定做。林道靜是短頭髮,而髮型師為陶嵐設計了一根大辮子;林道靜經常穿旗袍,而陶嵐要穿小花棉襖;林道靜的鞋子是布鞋,而陶嵐穿的是繫帶子的小皮靴;就連陶嵐那條大圍巾也是服裝師跑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即便這樣,謝芳簡樸的著裝觀念也絲毫沒有被動搖,隨後不久的文化大革命更是讓她把自己隨性、樸實的穿衣理念貫徹到底。甚至在接見外賓的時候,也沒有改變對黑色毛料褲子的偏愛。

●"追趕"樸素的時髦

喜歡西式的翻領,喜歡有形的夾克,喜歡寬鬆的襯衫,這些在現在看來時尚而中性的裝扮,偏偏是外表溫婉優雅的謝芳穿衣喜好。有時候還會"搶"老伴兒的衣服穿,穿上後自己還會鏡子前頗有感慨地說:"怎麼覺得比我自己的22大影星之一衣服還合適呀"。

不喜歡花色的衣服,不喜歡收藏衣服,不喜歡禮服,不喜歡走"紅地毯"。其實謝芳並不時髦,她甚至坦言自己的穿衣風格在當時的女演員中是"落伍"的。確切地說,幫謝芳追趕時髦的是她的老伴兒、歌唱家張目。張目可謂謝芳生活中的"造型師",別看謝芳平日的打扮悠閒隨性,不過,在出席各種電影節、頒獎禮或者其他公眾場合時所穿的服裝可都要受到老伴兒"嚴格"的把關。同為演藝界前輩的張目在服裝造型和色彩上的心得可比謝芳時尚大膽的多。

1980年代,服裝款式和顏色的多變隨著改革開放大門的開啟 ,一下子湧進了人們的生活。謝芳在張目的鼓勵下也逐漸為自己添置了亮片長裙、紅色的西服,綠色的套裝。1981年謝芳去美國參加中國電影周的宣傳活動,因為出去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謝芳臨行前徵求了老伴兒等人的意見,考慮再三,最終決定帶藏青、深藍、絳紅的三件旗袍赴美,莊重又不失民族特色。當時,在美國人眼中,謝芳可謂代表了"雍容端莊的東方女性"形象。

1981年去美國,謝芳心想既然牛仔褲是從美國學來的,這次能親眼見見,學學人家是怎麼穿的也好呀。因為之前是參加中國電影周的宣傳,在各種接待和晚會的場合見不到牛仔褲也是正常的,謝芳心裡這樣尋思著。可出乎她意料的是,後來和朋友會面甚至是在大街上閒逛,留心觀察了很久的謝芳仍沒能看到牛仔褲在美國大街"轟轟烈烈"的場景。實在有些不解的謝芳,最終只能向美國朋友求助,而朋友的回答更是讓她不知道是該恍然大悟,還是隻能尷尬地笑笑,"他笑著告訴我,其實牛仔褲在美國不是不流行,而是在美國農村特別流行,農民幹活方便呀,喇叭褲都是一些小青年喜歡的,實用性不那麼強了。"謝芳笑著打趣到。回國後,謝芳看看自己的幾條喇叭褲真是哭笑不得,心想,其實中國人是走在時尚前面了,可自己到底還應不應該再穿了呀。

到了1990年代,儘管外面的服裝世界已經變換萬千,謝芳卻依然執著於自己樸素的"時髦"。自1990年《正大綜藝》開播後,謝芳曾先後五次受邀參加節目的錄製,而她居然每次都穿著白色或是藍色的襯衫,之後也有觀眾寫信直言不諱地告訴她"謝老師的穿著太隨便了,款式也不新穎啊。"謝芳對此卻淡然地回覆:我覺得這是一個知識類的節目,穿的沒必要太花哨的,衣服的料子好,樣子大方,自己穿的舒服就可以了。和別的演員動輒成百上千件的服裝相比,謝芳的衣櫃裡沒有太多可以展示的衣服,穿了20年的衣服倒是有不少,尤其是一件兩面服--黑白格和紅白格的風衣深得謝芳喜愛。還有一件米色的外衣,是以前相聲演員楊少華為了鼓勵謝芳"時髦點"而送給她的。

重要事件

由於青春之歌小說轟動效應北京、上海兩大製片廠因爭拍《青春之歌》片相持不下形成僵局,

選好林道靜的扮演者,是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

有多位著名演員希望飾演林道靜(其中包括編劇楊沫的妹妹--著名影星白楊),

但湖北歌劇院的青年演員謝芳脫穎而出,成為林道靜的扮演者。

選擇這麼一

個沒有電影表演經歷,崔嵬承擔了很大風險。

為了建國十週年獻禮

,彭真指示,一定要把《青春之歌》拍好,要用最好的膠片拍。導演崔嵬深知這部電影的分量,連林道靜身邊的配角都精心挑選了當時大牌兒演員來演

:

秦怡演林紅,於是之演餘永澤,康泰演盧嘉川,於洋演江華,趙聯演叛徒戴愉,

連一個一句話的角色

地主都有老演員趙子嶽主演。還請大作曲家瞿希賢作曲,大指揮家李德倫為指揮。

北京名攝影聶晶(

小兵張嘎攝影),大躍進速度僅用5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片的製作。

彭真親自審查樣片,一致推舉為十年大慶的獻禮片

崔嵬冒險啟用名不經轉謝芳被證明是具有遠見卓識的。

電影《青春之歌》隨後獲得了巨大成功。公映後,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滿,很多影院甚至24小時上演

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肚子卻排長隊買票。

抗日流行歌曲《五月的鮮花》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

,再次流行全國。同時,影片在海外日本共產黨、朝鮮、越南等國也引起了轟動。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