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白族的火把節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是白族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盛大的慶祝活動,讓人們歡度喜慶的火把節,現在分享白族火把節的傳說。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1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和傳說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說火把節起源於“火燒松明樓”的故事。相傳在唐代,大理地區六詔之一的蒙舍詔首領皮邏閣企圖吞併其他無詔,於是在六月二十四日的這天,皮邏閣誘召各詔首領到松明樓喝酒,想要縱火將他們燒死,而鄧賧詔主的柏節夫人早已經看透了皮邏閣的野心,勸丈夫不要去,但是迫於祭祖和南詔的威力,丈夫不得不去。

柏節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於是將一隻鐵釧戴在丈夫的受傷,後來柏節夫人依據此物認出了丈夫的遺體,而南詔王見到聰慧漂亮,於是便逼她為妾,柏節夫人假裝答應後,回去將丈夫掩埋,然後率眾和圍城的南詔並浴血奮戰,在彈盡糧絕之後於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而人們為了紀念柏節夫人,所以就有了火把節這個節日。

白族分為好幾個支系,而火把節是白族所有支系中唯一一個共同的節慶日,是整個白族全年所有的節慶中最為隆重也是最正式的本土節日,是白族傳統節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火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對於火的崇拜在這些少數民族中表現的尤為明顯,白族火把節是在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五日開始,持續三天。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
  

白族火把節:傳說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是,相傳在古時的漢朝有一員大將將大理酋長殺死,發現酋長的.妻子河南長的很美,便要娶河南為妻。河南假裝答應,但是提了三個條件,其中就有要紀念亡夫。就在河南紀念亡夫的靈堂上,她點燃了靈堂,縱身跳入火海隨夫而去。

人們讚歎河南的忠貞和勇敢,所以此後在每年河南自盡的那一天都會點火把以示紀念,在火把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大量的食物。晚上大家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白天有鬥牛、賽馬等活動。

白族火把節當天,全寨的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先是祭祖,有點火把、拜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這些都含著人們對於五穀豐登的期望。白族火把節習俗主要有:樹火把,在火把節之前,村民會找一根20米左右的樹幹當大火把,是用山上砍下的翠綠的松樹幹,村裡誰家當年要是生小孩要負擔大火把的費用,然後在火把的頂端插上一面旗,意味著“連升三級”;

點火把,傍晚時分,在村中長者的帶領下獻祭品,然後大家朝著大火把磕頭。之後再由幾個身手矯健的年輕人挨個爬山大火把,再把小火把手傳手遞到大火把頂端,點燃大火把;狂歡,這是火把節的高潮,在家圍著篝火盡情跳舞、唱歌,年輕人舉著火把走著,遇到人就從包裡拿出一把松香粉撒在火把上;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2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相傳六詔時期,南詔王皮邏閣為了達到兼併其他五詔的目的,於農歷六月二十五這天,把五詔的詔主邀請到松明樓上祭祖聚會。酒過數巡後,皮邏閣下令手下點燃松明樓,將五個詔主燒死。

鄧賧詔主的夫人柏潔夫人預知南詔王皮邏閣一定有陰謀就在丈夫的臂上了個鐵釧。當她得知丈夫被害的訊息後,隨即帶領將士舉著火把星夜趕往松明樓廢墟中辨認丈夫屍骨。在灰燼中她十指鮮血淋淋,只為刨出丈夫的屍骨。正當她哭得死去活來時,南詔王皮邏閣卻撂下話語,要娶她做王妃。

柏潔夫人假裝應允,讓南詔王等到百天後辦完喪事再娶。但到了丈夫死後的第一百天,柏潔夫人則率兵與皮邏閣展開殊死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而全軍覆沒,柏潔夫人也跳海自盡。

從那以後,白族人民就把六月二十五定位火把節,表示對柏潔夫人的深深懷念。在洱源縣城,每年火把節都要豎高達二十六米的大火把,火把頂上扎著蓮花座臺,巨大的升和鬥,青松上立著振翅翱翔的白鶴,16面彩旗,16個燈籠和白族嗩吶隊、龍獅燈隊、腰鼓隊、彝族打歌隊等精彩的文藝節目表演。

白族人民過火把節,主要是紀念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柏潔夫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各村寨的白族群眾都要用各種形式歡度傳統的火把節,洱源縣把火把節定為民族節。

這天,洱海沿岸的白族群眾要舉行划龍舟比賽,各村子都用木杆、竹子和乾柴等在村中空地上豎個二十多米的塔形火把,火把上插著象徵五穀豐登、吉祥平安的升斗彩旗,掛上一串串梨、海棠果。

晚上,歡度火把節的活動進入高潮,先由長者將大火把點燃後,男女老少團團圍住大火把歡騰起來,他們吹著嗩吶,敲著鑼鼓,載歌載舞,歡呼雀躍。

與大火把交相輝映的是無計其數的小火把,孩子們手拿小火把,互相追逐,向著對方燃燒著的火把上撒松香,以“火明”示福。之後,還將火把點到稻田埂上走一圈。驅除傷害水稻的害蟲,預祝豐收。

當火把上插著的梨果燒掉在地上後,人們爭相去搶,誰搶到意味著誰有福氣,大人搶著便拿給自己的孩子吃,誰搶到的吉祥的彩旗,意味著誰的財源大開,人們就吹著嗩吶把彩旗送到他家,表示祝賀。

白族火把節的傳說 第2張
  

故事一:白族火把節

很久以前,白族首領是個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藝高強,百戰百勝。他經常騎一匹高大的白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視自己的國家。

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一次,漢族與白族發生糾紛,引起兩族戰爭,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馬放在一個櫃子裡,每當敵人衝殺進來,王子便開啟櫃子,一念口訣,櫃子裡的泥人、泥馬瞬間變成勇猛的將士,跟隨白族王子與敵人拼殺,直殺得勢力強大的敵人丟盔棄甲,才收兵回寨。

儘管這樣,白族王子還是被敵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問斬,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來第二天照樣威風凜凜地帶領將士衝鋒陷陣。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誰也不知這其中的奧祕。

一次,白族王子又從虎口中逃回來,夫人為他接風洗塵,酒後便問:“夫君啊,你是英雄還是聖人,為什麼被砍頭二十多次都不死?”

白族王子相信自己

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訴她:“夫人啊,神給我的頭,用堅硬的`刀是砍不死的。要想叫我死,必須用狗腸子綁住我的雙臂,用尖刀草殺我才會死,你千萬不要把這個祕密告訴別人。”

後來,敵人因殺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敗,他們覺得長久下去,傷亡會更慘重,就想出一條毒計,出重金買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致命弱點。在一次交戰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賣了他,仍橡往常一樣奮勇拼殺。這次戰鬥,他不幸又被敵人逮住,敵人真的用狗腸子綁住王子的雙臂,拿尖草將王子殺死了。

王子遇難時正好是農曆六月二十五這天,百姓們左盼右等不見王子勝利歸來,便燃起火把四處尋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嶺,還是找不到。

以後,白族人民為紀念王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這天,大家就都點燃火把去尋找王子。儘管找不到,卻總抱著一個希望。久而久之,便成為傳統的白族火把節。

故事二:白牛獻乳

古時候,有一位白族老農飼養著一條白毛母牛。這條母牛身體健壯,經常到人跡很少去到的深山老林裡吃草,有時候還會爬上峭巖吃草,比岩羊都還靈巧。後來,白母牛飽胎了,十個月後產下了一頭小牯子。那時,正遇兵荒馬亂,瘟疫流行,村裡有一位年過七旬的白族老婦人,丈夫在戰亂中死了,她無兒無女,

生活艱難,眼目昏花,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後來竟臥床不起。

一天,白母牛來到老婦人家門前,用角頂開了掩著的破門,走到老婦人病臥的地方,跪下前腳,把奶頭移到老婦人嘴邊,給老婦人允吸。這樣,連續一個多月,老婦人身體康復了。又一天,白母牛去尋找青草的途中見到一個嬰兒伏在剛剛死去的母親身上呱呱啼哭,聲音哭得嘶啞悽慘。

死去的母親四肢已僵硬了,白母牛來回圍著嬰兒轉了幾圈,它用嘴叨著嬰兒的外衣,把嬰兒移到僻靜的地方,側躺下給嬰兒餵奶。接著銜來一些乾草鋪在地下給嬰兒睡。從此,天天在嬰兒棲身的地方周圍找草吃,直到把嬰兒喂到會走路,最後長大成人。

據說,這個嬰兒是佛祖化身。白母牛能通人性,獻乳救人的事感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正式封它為神牛。於是,白族人就把白牛獻乳的故事雕刻在法華寺的巖壁上流傳後世到如今。

故事三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揹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

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燬人間的訊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故事四

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處,經常相互往來。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個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債。耿丁有惹來到人間後,遇到人間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說火體拉巴), 惹底毫星說:“你們住在天上,我們住在地上,我們互不相干,為什麼我們天天給你們交租還債?

今天,我們兩個來比賽摔跤,如果你贏了,我們就交,你輸了我們就不交。”於是兩人就比賽摔跤,結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蟲到地上,把人間的莊稼吃掉。惹底毫星帶領人們砍來很多竹校和富杆,紮成火把, 舉火燒蟲,保護了莊稼。為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都要舉行火把節,相沿成習至今。

在火把節的當天,白族人民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標籤:火把節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