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當你相信人性本善的時候,總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惡,讓你懷疑善良;當你相信人性本惡的時候,又總有一些突如其來的善意,讓你重燃希望,現在分享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1

我們經常聽到:“做人難,難做人。”,其實,不僅在於難以認清別人,更在於難以認清自己,讀懂自己。這就需要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相互的比較中去獲取自己的正確認識,去慢慢讀懂自己。

人與人之間無論好惡、情慾癖好和意願等方面,都往往不盡相同。而人類又是群體而居,人的私心又重,常常顧己而不言他。人生苦短,我們都在為生活奔波、奮鬥、努力,都是讓自己更好地生活。

我們人的通病就是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具有了解他人的能力。就算你瞭解他人還是不夠的,更要了解自己,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說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莊子在他的《齊物論》中說道:“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不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他告訴了世人,在醒來之後,人才知道是大夢一場,只有非常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場大夢,然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是,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明白,而沾沾自喜。要想得到真知灼見,必反求於“道”,只有自知之明能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稱其為真正的覺悟者。

在芸芸眾生之中,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已經是很成功了,自以為很了不起。但是,你一旦走出去一看,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更加廣闊,外面的天空更加美麗,周圍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這些,我們就要好好地反省自己了,就要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了。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
  

事實上,莊子早就告訴我們了: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樹小木之在大山也《莊子·秋水》。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多麼的了不起,要對人謙虛和煦。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只知道去了解、掌控別人,卻不能更好地瞭解自己、把持自己、管理自己。他們總喜歡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我行我素。

總認為別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庸俗淺薄、低階無聊的,不值得與之接近,有些傲視一切的感覺。即使有時“遷就一下”別人,也極不自然,不是從心底裡發出的這種“遷就”。當然,別人就不能也不願意接受這種“遷就”,所以,他就變得更加孤獨了。

還有一些人是被自己的聰明和優勢絆倒。很多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不是倒在自身的缺點上,而是跌倒在自己聰明的優點上,因為缺點可以常常予人警示,而優點就會讓人得意忘形。

難怪古人有句:“聰明反被聰明誤”,應該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只有明確自身的優、缺點,才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身的缺點。

道理說起來容易,對於要讀懂自己這樣的話題,實踐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所以,我們要將自己的一生當作一本書,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品讀,要學會讀懂自己,因為讀懂自己就是讀懂了自己的人生。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2

《無聲告白》,是一個關於自我與救贖的故事。

全書的第一句,就是一個少女的結局:莉迪亞死了,她剛剛過完16歲的生日。

突發的死亡事件之後,悲痛的家人不斷探尋她的死因,這個看似平靜的家庭中掩藏的矛盾和傷疤,也一點點被揭開。

第一個讓莉迪亞透不過氣的,是母親瑪麗琳。

瑪麗琳是地道的美國人,學習努力,夢想成為一名醫生。

大三時,她愛上一位華裔教授,也就是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李,這個家庭的悲劇就埋下了。

陷入愛情的瑪麗琳懷孕了,她不得不放棄學業,也放棄了成為醫生的夢想。

三個孩子相繼出生,排行第二的莉迪亞最乖巧,也最像她。於是,莉迪亞就成了繼承母親理想的人。

這個家庭裡,母親不斷敦促她成為優秀女醫生;父親因為自己少數群族被排擠的尷尬,希望孩子能更多地融入人群;妹妹漢娜無法理解她;唯一能和她共情的哥哥,離開家之後也沒有心思再關心家裡的雞毛蒜皮。

積雪壓折樹枝,稻草壓垮駱駝,沒有人知道莉迪亞在想什麼。

奧普拉評價這本書時說:“故事的節奏,竟然還可以越來越快,越來越驚心動魄,直到最後真相大白,好像有陽光鋪滿房間。”

作者伍綺詩在書裡寫到: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悲的是,莉迪亞被重重期待包圍,沒有力氣尋找自己。

而她的離去,竟讓這些活著的人,學會了和解。

“以後的很多年,詹姆斯和瑪麗琳說話時會選擇真正能表達自己意思的措辭,無論是對內斯,對漢娜,還是互相之間。”

達成這個美好結局的代價,是莉迪亞的'死亡。

讀懂別人就讀懂了人生 第2張
  

《追風箏的人》,是一個關於人性與救贖的故事。

阿富汗有一個傳統的放風箏比賽,滿城的孩子都會出來放風箏,不只要飛得高、飛得遠,還要把其他人的風箏線隔斷,當天空只留下一個風箏的時候,必要要有一個人把第二名的風箏追回來,留在天空上的那一個,才是獲勝者。

這需要兩個人的合作,其中,出生富裕家庭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玩伴哈桑是最默契的組合。

阿米爾是最好的風箏手,哈桑則是最會撿風箏的奔跑者。

每到此時,阿米爾都會問:“你願意為我去追風箏嗎?”

哈桑也總是回答:“為你,我願意千千萬萬次。”

然而,意外發生了。

在一次撿風箏的路上,哈桑遇到了幾個壞男孩的挑釁,他們逼迫他交出風箏。

不肯就範的哈桑,被男孩們推倒在地,而此時在一個角落裡,阿米爾正目睹這一切。

他不敢出聲、不敢制止,就這麼看著自己最好的朋友被欺負。

之後的日子,阿米爾再也無法面對哈桑,看著他,彷彿就在提醒自己有多懦弱。終於,他悄悄把貴重的手錶藏在哈桑枕頭下,讓父親以偷盜的罪名,把哈桑趕出了門。

揹負這個沉重祕密的阿米爾,能心安理得地忘記一切嗎?

自己的自私、懦弱,還有機會得到救贖嗎?

20年後,為了贖罪,已經定居美國的阿米爾決定回到故鄉。

我們時常爭論,人的本性,到底是善還是惡?

其實,善惡是人性的一體兩面,既真實,又複雜。

而我們所有的經歷、學習、修行,不過是為了活出更多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

標籤:讀懂 就讀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