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徐長勇:創新師範生心理健康教育

師範院校心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徐長勇:創新師範生心理健康教育

資源整合不足。從專業話視角看在高等師範院校諮詢機構中具有專業化資質的教師不足。高等師範院校本身具備其他院校不具備的優勢,他們擁有專業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學生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建立以專職為主、以專兼職結合的教育隊伍。在高等師範院校中基本成立了心理諮詢機構,但一般將其作為學校其他教育行政機構的附設,心理諮詢機構還只是個隸屬型機構。這樣造成在真正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些學校主管領導重視不夠,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在利用優勢資源時明顯整合力量不足,表現出專業化隊伍建設不強等現象。

師範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針對性差。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我國學者所使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式方法種類很多,研究涉及大學生的心理、生理以及環境等各個方面。但我國學者在針對師範院校大學生的研究中專業化程度不足,例如無針對師範院校學生專業的、標準化程度高的心理學量表或問卷,也有部分研究者在研究中使用自編的量表及問卷,但其適用性、可操作性差。我國學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中更多是借鑑國外的研究成果,本土化程度不足,針對師範院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建立健全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更適合我國國情,更注重實際教育現實效果,更注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單一。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主要有兩種取向:一是醫學模式取向,二是教育發展型模式取向。而高等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多采取以醫學模式取向為主,即採取對有心理障礙或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治的輔導模式。這種心理輔導模式更多關注現實問題、服務於少數人。以消除心理障礙為主要目的。美國《哲學百科全書》認為的,現代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特徵:“著重於正常人;對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強調個人的力量與價值;強調認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選擇和決定中的作用;充分考慮情境和環境的因素,強調人對於環境資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時改變環境。這些尤其表現在學校心理諮詢中,也就是說,發展性諮詢模式的特徵特別適合於學校環境和學校的要求。”單維心理健康教育模型已經不再能順應大學生心理髮展水平,不能滿足大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

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應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先進思想、目標定位明確,促進教育實踐的可操作性。比照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體現普遍服務於全體學生,重點服務於特殊學生,更應體現出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有創新模式。

增大生命教育比重。24年7月4日《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此外,專家估計中國近年來每年至少有l名大學生輕生,而且這個數字呈上升趨勢。如何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是我們進行生命教育的重大課題。我國的生命教育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外和臺灣的實踐已經證明,生命教育不僅在消極方面可以避免自我傷害或自殺行為的發生,而且在積極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多層級的認識生命的本質和真諦,認同、接納生命的不完美,肯定、真愛、提升生命的價值,達成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自我實現。

增強學生對生命的體驗、熱愛情感。美好的生命情感總是跟教育及其生命體驗息息相關。幸福和苦難體驗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應創新生命教育多維模式,通過課堂教學、宣傳教育活動、個別諮詢、團體諮詢等方式方法增大生命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比重。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多維發展。當前,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顯侷限性和狹隘性。比如,把心理健康教育僅視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僅是針對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或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把心理健康教育僅作為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孤立地、簡單地採取醫學的或是教育學的模式;在內容與方法上,僅採取普及講座及個別心理輔導、心理諮詢等方法,針對特定具體的心理問題開展教育活動等。從多維的角度來思考和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克服這些不足的重要途徑。

採取多維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寬受教育學生群體數量,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關注學生現實問題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未來問題,教學學生真正掌握自我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醫學模式和發展模式良好整合,發展其他維度積極作用,採用這種多維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適合現今大學生內心需求、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加強心理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目前高等師範院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成果較少,可操作性不足。很多關於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中採用的問卷或量表,應用範圍都是針對有心理障礙學生或有心理問題學生。這類研究成果對教育過程對大學生髮展的健康心理特點和健全人格特徵的很難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針對廣泛的學生群體,指向未來。因此現今大量的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不足,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中很難得到應用。

心理學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者應給制定統一的適合師範院校大學生的標準化的問卷和量表,並在得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更應統一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標準,加強高等師範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為我們心理素質教育奠定科學、有效的基石,發揮教育的示範性、主體性、規範性。使學生真正從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習到對未來適用的技巧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