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百日鬥要咋做

百日鬥要咋做,說到這個詞彙,相信大家都不是很明白,用作喪禮的運用,表明了人對生命的敬畏。但喪事有特殊的禮儀和注意事項,您知道嗎?以下分享百日鬥要咋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百日鬥要咋做1

喪事禮儀常識

殯葬的一般程式

喪家操辦喪事會涉及到一些比較程式化的具體事項,也就是說,要辦好喪事並非容易。不少家庭由於事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一旦事情發生了,往往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結果使傷心事留下了遺憾。

(一)召開親屬會議

辦理喪事頭緒繁多,為了避免手忙腳亂,建議在殯儀活動展開之前召開親屬會議,親屬會議的主要議題有:

1.確定喪儀的規模,擬定參加喪儀活動的親友及有關單位的人員名單,統計參加儀式和喪宴的大致人數,準備奠酬和謝禮等;

2.聯絡逝者生前單位,確定是否需要成立治喪委員會,確定訃告內容、致悼詞人、致答謝詞人和追悼會主持人等;

3.確定追悼會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4.治喪的經費及分攤等;

5.對遺言中須立刻確定或處理的事項的安排;

6.人員的分工負責。

(二)整理遺體

人死亡後,對其遺體的清理一般是由殯儀館的化妝人員進行,可是有些親屬希望在親人死亡後,能親手為其作最後一次的清理,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如在醫院病房內死亡,親屬可為其脫去衣服,用溫水毛巾將遺體擦淨,如死者的口、眼沒有閉合,可輕輕按摩,使其合攏,再換上新衣褲即可。然後陪送其至醫院太平間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親屬將遺體移至硬板床上,換下髒衣服,也用溫水毛巾將遺體擦淨,換穿新衣褲後,將其口、眼合閉,然後將其手、足放直,以防遺體變形。

按照有些風俗,還需由直系親屬替其剪淨手、腳的指甲,梳理頭髮。這些事情可酌情處理。

百日鬥要咋做
  

(三)壽衣的選擇

1.壽衣知識 壽衣就是給逝者穿的衣服。

人類進入封建社會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禮開始日趨奢華和繁縟起來。因死者的衣著代表著生前的地位、財富和等級,所以給死者穿何種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稱在當時都是非常講究的。壽者,顧名思義,永生也,先人死後,孝子忌諱言死,而將死人所著衣服冠以"壽衣"之稱。一般來說,壽衣皆取單數,得吉利之意。

同時其量詞亦有不同,上衣不稱"件"而曰"領"(古時候壽衣皆有領),有三領、五領、七領之別;褲不稱"條"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別。

"五領三腰"就是穿五件上衣著三條褲子。舊時,一般平民百姓穿三領,官宦富貴之家穿五領、七領,帝、後駕崩著九領,謂"九五之尊"。

清朝慈禧太后小殮時,身著金絲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衫,僅這兩件服飾上就鑲有大小珍珠5920顆、寶石1135塊;周身還有九練串珠,頭戴珠冠,珠冠上鑲嵌一顆大如鵝卵的寶珠(當時價值1000萬兩白銀);再以翡翠雕琢為枕,腳蹬兩朵碧玉大蓮花。其極顯皇家之奢侈浮華,將壽衣的喪葬習俗演繹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推行殯葬改革,提倡喪事簡辦、遺體火化,擯棄了封建社會壽衣習俗的糟粕,促進了社會文明。

壽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別、年齡的區別,其中性別差異明顯而年齡差異些微。

按照民間習俗,我國向來把老年人的喪事當作喜事來辦,因而有"紅白喜事"之說,因此老人的壽衣也往往採用鮮豔、花俏的顏色。壽衣的面料均採用棉、麻、綢、緞、毛,因化纖面料在焚化過程中會燃成液體,不僅影響骨灰的質量,而且會造成環境汙染,故一般壽衣不採用化纖面料製作。

2.壽衣的.種類

從廣義上理解,品種是不計其數的,逝者家屬完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款式、面料(易造成汙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紹的只是傳統的和現今比較流行的壽衣的種類:

百日鬥要咋做 第2張
  

【衾】

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繡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

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

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

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云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

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於逝者身上即可。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

(四)選擇殯儀館

殯儀館是專門為逝者處理後事、為親屬提供喪事服務的場所。中國的殯儀館始於19世紀20年代,它是我國近代社會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產物。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大力推行火葬,各地陸續建起一批火葬場,這些為推行火葬服務建立的火葬場後來逐步過渡到具有接屍、悼念、火化、骨灰寄存等功能的殯儀館。

現代意義的殯儀館以具備為喪事活動提供全面服務的功能,而成為今天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百日鬥要咋做 第3張
  

(五)電話辦理接屍登記

家屬在領到《居民死亡殯葬證》後應儘快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遺體運至殯儀館後,根據有關規定,應在十五日內火化。接屍登記既可以到殯儀館的業務櫃檯去辦理,也可以電話委託。

電話委託接屍,親屬應將逝者姓名、年齡、死亡原因、死亡地點、代辦人姓名、關係、地址、電話等詳細情況與殯儀館業務人員說清楚。殯儀館業務人員將上述情況與警署開具的殯葬死亡證明核對相一致後,會盡快接屍。

去殯儀館進行接屍登記時,應出示《居民死亡殯葬證》,並將接屍地點、死者姓名、聯絡電話、聯絡人準確告知殯儀館或代理機構。

墓穴的喪葬知識

1、辦理墓穴落葬的程式有哪些?

申請人領到《墓穴證》後預約骨灰安葬日期,並領取《落葬單》;落葬當日憑《落葬單》到墓地現場,在公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骨灰落葬。

2、購墓後,公墓可否臨時寄存骨灰盒?

客戶如果有這個需求的,應該事先電話聯絡欲購墓的公墓處有無臨時骨灰寄存業務,如果有的話,公墓會為客戶提供免費的骨灰盒臨時寄存服務。但客戶須提供《墓穴證》等有效證明,落葬時,客戶憑公墓開出的《骨灰寄存卡》領取骨灰盒。

3、購墓後,可否委託公墓辦理骨灰託運業務?

公墓有臨時骨灰寄存業務的,一般可以辦理骨灰託運業務。需要辦理此項業務的,客戶在公墓購墓後,憑《骨灰寄存證》到公墓將收取一定的託運費用。落葬時,客戶憑辦理骨灰託運的發票,前往公墓骨灰寄存處領取骨灰。

4、常見的墓穴葬式有哪些?

普通葬式(即傳統墓)。地面用石板鋪就,墓穴在中間,墓穴後樹墓碑,中式墓的兩邊用石板圍起,西式墓則兩邊不圍。

草坪葬式。不樹墓碑,不圍墓地,直接將套有骨灰盒的石箱埋入地下,蓋上石碑,上刻碑文,整個墓地是綠草一片。植樹葬式。不樹墓碑,沒有碑文,直接將骨灰盒埋於地下,蓋上土,然後植樹。

藝術葬式。根據逝者生平或形象由專業設計師設計的墓型,是藝術化與個性化的高度結合,文化品位高。

5、如何選擇墓穴的式樣?

墓穴有單穴、雙穴等。單穴只能放一個逝者骨灰盒;雙穴一般為夫妻合葬。單、雙墓穴佔地多在1平米以內。

百日鬥要咋做 第4張
  

喪事禮儀常識——常用碑文的寫作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頭、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抬頭

抬頭主要寫死者的生前職務、職業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寫。

2.正文

正文主要寫明立碑者對死者的稱謂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寫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時間可寫可不寫。

(二)墓誌銘

墓誌銘常常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種名組成。如《柳子厚墓誌銘》。

2.正文

一般而墓誌銘正文內容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要簡單介紹死者的主要生平經歷;二是要評價死者主要的成就業績及其社會價值;三是要寫出立碑的意義,同時對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註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誌銘立碑單位名稱或撰文者個人姓名已寫在標題下,所以落款只註明成文日期即可。

百日鬥要咋做 第5張
  

(三)功德碑

古代歌頌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絕跡,但今天為了表彰一些先進的個人,比如捐資建校等也會立碑以紀念,這可以稱作當代功德碑。這類功德碑通常也有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稱謂和文種名稱構成。如《某某先生捐資建校紀念碑》。

2.正文

正文敘述在何時、何地、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麼好人好事,同時正文也要闡明立碑單位或個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稱或姓名,並署明立碑日期。

喪事禮儀常識——喪葬中出殯前摔碗是什麼意思?

摔碗其實是摔“孝盆”,只是用碗來替代吧了,大概有三層意思:

一是將孝家的喪氣摔出去;

二是將眾人燒給亡者的紙錢通過大地送入“ 地府”;

三是摔碎孝盆預示孝家從此不再使用,更不再發喪,而亡者一定來生轉世順利。

喪事禮儀常識——佩戴黑紗是為什麼?

表示哀掉的色彩,各國有所不同。中國、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紅色,歐美是黑色,黑色顯得嚴肅。古代穿哀服與今人大不相同,其目的在於偽裝自己,以避免死神出來。古代歐洲許多原始民族中,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親屬立刻把自己偽裝起來,或在身上塗黑色泥巴,穿上乾草衣服;或用黑布將全身包起來。他們的用意不外是想把死神下跑或不讓死神認出來。

在古代歐洲,當一個貴族死了,他的僕役都要為他穿黑色喪服致哀。英國僕役在購不起喪服的情況下,提倡用一塊黑紗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這種節儉易行的佩黑紗喪禮為民眾所採用並傳遍全世界。

百日鬥要咋做 第6張
  

喪事禮儀常識——在哪些日子祭拜先人?

(一)、 與先人相關的日子

1、 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 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 先人去世後的第七天(頭七,相對重要)

4、 先人去世後的第十四天(二七)

5、 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對重要)

6、 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 先人去世後的第一個月

8、 先人去世後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 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 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對重要)

11、 先人去世後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 傳統祭拜日子

1、 農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 農曆年八年級(開年祭祖)

3、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祭祖)

4、 公曆4月5日,清明節(清明掃墓、最重要祭祀日)

5、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祭祖)

6、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祖先)

7、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掃墓,重要祭祀日)

8、 農曆十月七年級,祭祖節(上墳、祭祖)

9、 農曆十月七年級,寒衣節(祭奠先人)

10、 公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 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祭祖)

2、老人百日祭奠怎樣辦

1、人死滿一百天,孝男孝女辦一桌酒菜接亡靈回家受香火,俗稱“叫飯”。到午後或傍黑,後輩子孫及親友們再拿香紙到墳上焚燒,稱為“敬百日”。

2、出生有百日之慶,死後也當有百日之祭。民間把滿百日作為人死之後的紀念日是有一定意義的。再說人死滿了百日之後,後輩子孫失親之痛漸漸淡忘減輕,家庭生活也將逐步趨入正常。

3、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仍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返回,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再到靈牌前哭祭,名曰“燒百日紙”。

百日鬥要咋做2

老人百日祭有什麼說法

1、其實燒紙的時候,主要準備的燒紙要好的,切勿使用差的燒紙,這樣是對先人不敬的。同時,燒紙時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就是切勿使用化學香或者劣質香等香,這樣反而帶來不好的煞氣厄運的。因此,這建議到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好點的天然香祭拜為好。

2、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

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頭繩,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頂、女的用白衣釦表示戴孝。還有,百天燒紙後,可以佩戴吉祥物,開運轉運的。這個同時在無相銅爐定為宜。

老人百日祭奠怎樣辦

1、人死滿一百天,孝男孝女辦一桌酒菜接亡靈回家受香火,俗稱“叫飯”。到午後或傍黑,後輩子孫及親友們再拿香紙到墳上焚燒,稱為“敬百日”。

2、出生有百日之慶,死後也當有百日之祭。民間把滿百日作為人死之後的紀念日是有一定意義的。再說人死滿了百日之後,後輩子孫失親之痛漸漸淡忘減輕,家庭生活也將逐步趨入正常。

3、到墳前先燒紙祭奠,然後仍將“牌位子”頂在頭上返回,至大門口,子女哭迎,天黑後燒夜紙祭奠,次日早飯後,再到靈牌前哭祭,名曰“燒百日紙”。

百日鬥要咋做 第7張
  

老人百日祭有什麼說法

1、其實燒紙的時候,主要準備的燒紙要好的,切勿使用差的燒紙,這樣是對先人不敬的。同時,燒紙時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就是切勿使用化學香或者劣質香等香,這樣反而帶來不好的煞氣厄運的。因此,這建議到無相銅爐官網一對一定好點的天然香祭拜為好。

2、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

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頭繩,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頂、女的用白衣釦表示戴孝。還有,百天燒紙後,可以佩戴吉祥物,開運轉運的。這個同時在無相銅爐定為宜。

老人百日祭奠怎樣辦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

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百日鬥要咋做 第8張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

“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弔。

“三七”,逝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逝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逝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蓮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並按亡者歲數扎製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杆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紮要糊“鬥”,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鬥……”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週年燒紙祭奠,叫“週年”或“ 燒週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週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週年燒紙祭奠 ,逝者的親友畢至;

百日鬥要咋做 第9張
  

各帶供品、紙紮。三週年過後,逝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週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逝者亡故次年的“清明”節當日或前一日,晉中一帶還有一種“燒心”的習俗。這一天,家人、親友,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須親至墳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襪各式紙紮外 ;

還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畢埋於墓前。“燒心”又稱“安心”,其意在於告慰亡靈,從今以後勿須惦念陽世親人,儘可以安心陰間了。

“服三”之後,對逝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七年級,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逝者的“聯絡”,並寄託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標籤:鬥要 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