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對中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進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學校教育迫切而重要的任務,現在分享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開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堅持育人為本,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

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此,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積極推進、實事求是、分割槽規劃、分類指導”的工作原則,不同地區應根據本地實際,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在具有較全面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進行心理輔導的專門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上有顯著提高。

--有條件的城鎮中國小和農村中國小,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區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推進工作。

--暫不具備條件的農村和邊遠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中國小地區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規劃;重點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試點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逐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城鎮中國小和農村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定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國小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國小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國中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瞭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具有適應高中學習環境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充分開發學習的潛能,在克服困難取得成績的學習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在瞭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業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準備;

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的狀況,正確對待和異性夥伴的交往,建立對他人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2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同時做到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學校開展這項工作的有力保證。

開設的課程除了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生理衛生課和青春期教育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外,還可以利用活動課,班級體或者團隊活動等其他形式,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報告討論座談等。

年齡較小的國小兒童,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 第2張
  

2、編寫心理健康指導讀物

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骨幹教師專家學者編寫出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參考書,供中國小生們課外閱讀。特別是在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改革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教材當中。

3、開展心理諮詢與輔導

心理諮詢與輔導工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是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建立學生心理諮詢與輔導中心或專門活動室,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兼職教師,就可以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的態度,慎重而科學地開展對學生的心理測試以及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提高心理諮詢和輔導的效果,為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5、全面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和融合到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學科教育,各項教育活動,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要增進心理健康的意識,自覺地使教育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成為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

另外,一般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正常的學科教學中。利用各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促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學校還要注意美化環境和開發隱性教育資源,把環境薰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渠道和途徑。

6、利用資訊媒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正在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因此各國都已注意到了在教育領域中利用資訊傳媒教育。利用資訊網路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者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網際網路上針對自己的重症 、

難症向自己最信任的教師諮詢,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走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魔沼。利用資訊傳媒,這是一個高效率的途徑。

7、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的溝通渠道

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既然,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 社會環境有不容忽視的關係,所以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積極配合起來,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指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在家庭生活當中建立健康的家庭氣氛,使學生在民主 和睦的家庭環境張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最終使三種途徑的教育影響形成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