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在教學評估上課時的計劃給我們提供的前提條件是有很多的,面對可是計劃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學的主要方向,下面介紹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1

教學內容:跳短繩、遊戲 上課班級:三年級一班

一、學情分析:

通過對三年級學生的瞭解,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本次課中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動作要領。本次課:一是要糾正個別同學的不正確動作;二是通過多種方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能。

2、跳短繩練習內容相對枯燥,學生不樂於長時時固定練習。為此採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的練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長時間單一的練習內容,學生容易枯燥,練習也不夠全面。為此安排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跳繩,藉助遊戲來吸引學生,同時補充練習的不足,做到身心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教材分析:

跳短繩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對於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發展學生協調性,提高速度、靈巧等身體素質的重要輔助性練習。三年級跳繩重點是讓學生提高運動成績,為增強身體素質打好基礎。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辨別同伴跳短繩動作方法是否正確,能夠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2、技能目標:通過多種練習活動,學生能熟練掌握前搖繩並腳跳的技術動作,並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績有所提高。同時能增強學生的彈跳力以及協調、靈敏、速度等身體素質,發展學生體能。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體意識,教會學生競爭與合作;激發運動興趣,通過活動體驗,學生能夠簡單描述在遊戲活動中的心情感受。

四、教學設計說明:

1、在教學方式的選取上,依據水平二的教學目標,結合中低年級學生頑皮好動喜歡被表揚,愛玩遊戲,善於模仿,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本課選擇了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

2、在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上,注重學生觀察與模仿力的培養和學生方法的指導。主要學法包括觀察、模仿,教法有示範法、目標設定法、啟發與誘導法等。保證了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為今後的學習和鍛鍊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教學評價手段的運用上,注重通過教師適時的教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的內容上不拘泥於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從學習態度、情意表現等多方面作全面的評價,保證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五、課後反思:

新的體育課程在內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建議中,明確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儘量的避免了競技化的體育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力求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故而在教學評價觀念上,也需要發生相應的轉變。本人通過參與《體育與健康評價實驗研究》課題的研究,結合本次教學實踐活動,談談新課程改革之下對國小體育教學觀念的一些膚淺認識。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整合上有一些新思路。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權在老師手上,而且談到教學內容的整合與綜合運用形式。本節課有主教材(跳繩),也有輔教材(遊戲)。在課堂上,利用跳繩,一是讓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跳躍方式,二是做到器材的綜合使用,安排的兩個遊戲,都使用了跳繩為器材。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應有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充分的發展多方面的技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二、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上有一些小改觀。

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生學法指導的問題,而且作為改革重點環節之一。在本次課上,我也作了這方面的常識,主要體現在:一是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與思考,在練習過程中給定目標,促進學生去探究,把過程完全留給學生,同時又去指引他們學生,保證他們積極有效的學習。在組織上則沒有過多的隊形變化,以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又保證學生能夠有基本的常規來約束不良行為。

三、教學過程引入多種評價,以此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評價的開展是我本節課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的有力保證。同時也是評價制度改革的積極探索,新課程體系下的評價研究根本目的還在於:

(一)關於評價的目的:

以培養學生興趣和發展身體素質為宗旨的'評價目的觀受到普遍的重視。評價的目的關係到評價的各方面。

過去,教學評價根本目的在於甄別和選拔,評價成為一種工具和手段,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如此的教學評價,使得學生的體育課學習不僅不能夠愉悅身心,反而令學生疲憊不堪。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競技化,少兒體育成人化。可以試想一下,從國小一年級到大學畢業,十幾年的學習中立定跳遠是始終伴隨著每一個同學,他們要經過多達幾十次評價,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也是年年有、期期有,甚至課課練。學生本想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功,但得到更多的卻是失敗的體驗,以及由於競技運動所帶來的過度焦慮。

(二)關於評價的標準:

突出統一性和差異性相統一的評價標準在新的體系中得以構建。新的評價標準將更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過去教學評價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似乎不受重視,標準是一致的,“往往把被評價物件置於一個共同的標準和常模之下,用相同的價值觀要求被評價物件”。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每一個學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2

為認真落實上海市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貫徹《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上海市國小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的通知》(滬教委基〔2007〕44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深化中國小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滬教委基〔2007〕46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調整上海市中國小20xx學年度部分課程計劃的通知》(滬教委基〔2007〕48號)的檔案精神,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努力使學生生動活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我校對原來的作息時間、課程計劃作了調整,自查報告如下。

一、嚴格做好作息時間的調整

為了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根據有關檔案精神,作息時間安排為:8:15學生廣播操、8:35開始上第一節課。嚴格實行上午8:15以後安排集體教育活動的作息制度,絕對不允許任何提前安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情況的出現。其中保證學生每天有20分鐘的午會時間以及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的作息時間以書面形式告知家長。

二、切實保證學生活動時間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把增強學生體質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牢固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調整並增加學生體育活動課時,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各個年級每週安排3節體育課時、2節體育活動課時,安排早操以及課間操兩次出操,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學校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各項陽光體育活動,同時積極組隊參加區學生體育比賽系列活動。

課時計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2張
  

三、相關年級做好課程計劃的調整

學校1~4年級嚴格按照上海市教委(2007)48號檔案的要求調整課程計劃,經自查沒有增減課時,無隨意增減科目現象;以新課程標準為指標,無隨意提高降低教學難度情況,按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一、二年級每週總課時量為32節,三年級每週總課時量為33節,四、五年級每週總課時量為34節。每節課的時間為35分鐘。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校嚴格按照規定,不突破規定的周活動總量。

四、做好國小一、二年級的課程調整

學校組織有關教師通過“上海市中國小課程網路互動平臺”及時瞭解相關資訊,對國小學習準備期和課程調整實施中的問題,以教研組的形式,組織教師開展互動的教學研究活動。嚴格按照市教委關於印發的《上海市國小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在一年級起始階段設定2—4周的“學習準備期”,通過學科課程和學校綜合活動,關注新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幼兒園到國小的平穩過渡。調整一、二年級語文、數學、外語的課程內容與要求,加大教研組活動的力度。

開學前,學校分教研組認真學習了《上海市國小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領會精神,組織討論,並對及時調整了一年級學習準備期的教學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開學第一週學校行政深入教學,對一年級所有學科進行全面聽課。通過聽課,瞭解一年級學習準備期教學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並及時與教師溝通,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激發學習興趣。

五、嚴格落實減負精神

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不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科學地安排好學生的學習、作息時間;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求各位任課教師要在各學科綜合平衡後佈置課外作業。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的課外作業,絕大多數同學能在1小時以內完成。

進一步建立與完善《平利二小教學流程管理細則》、《校本研修制度》,以保證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師專業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地貫徹落實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二期課改,實現減負增效,真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益。引導教師將目光聚焦到課堂觀念的轉變上,聚焦到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聚焦到教學方式的探索中,聚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聚焦到如何有效提高課堂35分鐘效益,聚焦考評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鬆,能夠在各方面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