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總覺得孩子還小,就沒有估計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採取貶低、打壓等教育方式。其實,父母的反饋與評價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塑造了孩子的行為。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1

孩子發誓再也不當眾出醜了!但是怎麼能保證呢?他還不明白羞辱對他意味著什麼?難道不是讓他越早認識生活中的痛苦越好嗎?恰恰相反,孩子總是過早地承受生活中的痛苦。羞辱不是一種反覆經歷就會產生免疫力的“果實”。

不幸的是,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我們無法不遭遇蠢話和惡作劇,更無法使令他尷尬的意外事件遠離他。然而,我們可以幫助他,讓他有自尊地癒合被羞辱打擊的傷口。羞辱會擴散在我們的記憶中,兒時受到的羞辱還隱隱作痛。這羞辱也許是我們3歲時,當著全家人的面,屁股上挨的一巴掌?

也許是再大一點,在生日聚會時,我們穿上了最漂亮的裙子,而我們的小夥伴穿著短褲、球鞋,興高采烈地拿著皮管在花園裡澆花,根本不在乎我們的生日?可能我們沒有那麼好的記性,完全忘記了從我們在搖籃裡時就已經有過這種傷心的感覺。心理學家布蘭解釋道:“羞辱感並不僅僅是覺得自己被嘲弄,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了傷害,它比這些感覺更強烈、更嚴重。

羞辱是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被人貶低、瞧不起,在別人眼裡自己根本不存在,根本沒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嬰兒不被人重視,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裡,他同樣也會受到羞辱的傷害。”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
  

不同嬰兒說話,或說話時眼睛根本不看著他;除了日常照料他外,不花時間去撫摸他。一句話,不真正地重視他,不把他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話者。這就是在渾然不覺中羞辱了嬰兒。對嬰兒來說,即使他還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受了羞辱,但他經歷的這種痛苦並不比大孩子少。專家繼續說道:“一個感到自己不被別人重視的嬰兒將來會更難建立自我形象,更難獲得自尊,更難建造內在的安全感。”要提防無言的羞辱,這種羞辱常常是以忽視孩子或將他排除在外的形式出現的。

我們尤其是要保證看護嬰兒的水平,讓孩子生活在重視他的環境中。“吞下”去的羞辱在校園生活裡,我們的孩子很難避免不受到任何羞辱。“去年,我兒子上國小一年級,遭受了他一生中的奇恥大辱!一個小夥伴在校園裡脫下了他的短褲。我兒子的'屁股露在所有人的面前。老師告訴我說,我兒子臉紅得像大紅布一樣,眼睛流出了淚水,而別的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下午,我兒子堅決拒絕上學。他真的受到了致命的傷害。”桑艾爾講述道。當人們與此類事情保持這必要的距離時,比如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中放映的影片中被人脫掉褲子的場景時,會覺得可笑。

但是,這事兒發生在一個6歲男孩身上是很痛苦的,因為,這個年齡是得到“圈子”的尊重、融入“圈子”的關鍵階段。當家長的會很為難,第一反應大概是想淡化:“這沒什麼。小夥伴這樣做不是出於惡意,只是開玩笑。”我們本意是想把“嚴重的事件”轉變成高興的玩笑,淡化它,我們是在忽視和否認該事件對孩子心靈刺傷的強度和廣度。

布蘭提醒道:“應該讓受到羞辱的孩子痛快地說出自己的痛苦,而這痛苦應該得到承認,而不該被淡化。如果孩子只能沉默,他會永遠地處在受羞辱的境地,心想,無論如何,他可能就是讓別人取笑的命,因為連他最親近的大人都沒把他當回事。”此後,如果還會有別的羞辱,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成了受氣包。因此,我們不應該將這件事按住不說,而是讓孩子講出來他是多麼的尷尬、委屈和憤怒。

這大概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孩子不一定願意再回憶起那受辱的一刻,不想再講一遍。但是,如果老師告訴了我們,或者是從同學的起鬨中我們知道了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該裝聾作啞,而應該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支援,直到他把羞辱“消化”掉。“消化”掉的羞辱鼓勵孩子講出所受的羞辱,他可能非常生氣地描述,聲稱要進行惡毒的報復,他的詛咒肯定過分,但是讓他說出來,雖然只是口頭說說,但具有非常大的發洩作用。

雖然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但表達出來,孩子就會重新拾起自信。然而,孩子表達出的意圖,即使是惡意的報復,也不能修復他所受到的傷害。事情不能到此為止,孩子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贊同,需要我們為他恢復名譽。我們可以說:“是的,大家看到了你的屁股,大家笑了。但是,你還是他們的小夥伴,他們願意同你玩,你很會逗人,玩的點子很多,想像力豐富。”

心理分析學家強調說:“受到羞辱的孩子需要被人認可,需要父母表示出對他的重視,需要真正地感到安全,才能經受住這次打擊,拿出自衛的武器,善意地以牙還牙。”對,第二天可能會有人起鬨:“哦,哦,我們看見你的屁股嘍!哦,哦,我們看見你的屁股嘍!”我們甚至可以建議孩子針鋒相對地說:“那又怎麼了?我的屁股漂亮吧?你敢脫下褲子,咱們比比嗎?”

這樣就會封住起鬨人的嘴,讓他們慶幸自己沒有被人扒掉褲子。羞辱他的人比起上面提到的種種羞辱,有的羞辱更令孩子難受,比如,來自自己心中有權威的成年人的羞辱,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傷害。孩子能夠承受小夥伴的羞辱,但很難承受老師或父母的羞辱。這兩種羞辱的分量是不同的,代表著不同的暗示和不同的評判。

在心理分析學家法波爾所著的《兒時的傷害》一書中,專門有一章講了兒童在“學校裡受到的羞辱”。書中講述了小瑪麗的故事。一天,小瑪麗向老師自薦為全班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這位教育工作者回答道:“不行,瑪麗,你讀得太磕磕巴巴,會浪費大家很多的時間。”法波爾分析道:“這些話帶著極大的羞辱性,對小瑪麗來說是毀滅性的,會使她產生負疚感,會長久地影響她。老師沒有善待小瑪麗,致使她有一種失敗感,她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同這種失敗感進行鬥爭。當然,也有可能小瑪麗遇到了別的老師,她們承認她,鼓勵她,使她這次遇到的打擊僅僅是成長道路上的小石子,而並非肉中之刺。”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2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危害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危害: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

孩子遭打的時候,沒有心裡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心理。打的結果,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日益淡漠,隔閡越來越深,個別孩子甚至會產生報復心理。

父母當心碰壞自尊的花瓶 第2張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危害:導致孩子說謊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為了逃避捱打,往往迫使孩子違心地說謊,瞞得過就瞞,騙得過就騙,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說的謊,往往站不住腳,易被父母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父母態度更加強硬。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迴圈。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危害:心裡開始懷疑自己自己

我怎麼這麼不小心?我怎麼這麼笨?為什麼別人能做好,而我做不到?孩子從內心裡開始不喜歡自己,你還怎麼希望他能自信,樂觀。如果孩子的自尊心長期得不到鼓舞,他可能會逐漸喪失面對困難和存摺的勇氣。所以我們要多鼓勵少批評,我們要賦予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危害: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常捱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是給孩子的攻擊性示範。當孩子與他人相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

如果一個孩子的自尊心總是受到打擊,這就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會使孩子性格內向,失去自信心而自暴自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儘可能地多給孩子以鼓勵和欣賞,即使,全世界都嘲笑他,作為父母,我們要和他站在一起。

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他,作為父母,我們要包容他、鼓勵他;我們要學會鼓勵和欣賞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不是本,而是我們沒有挖掘出他們的潛力,只要我們東渡欣賞與鼓勵,孩子總有一天會放出他特有的光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