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為什麼老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

安吉,沙溢之子,隨他爹,也是一副小煙嗓,夠爺們兒夠暖心,曾經是懟爸中的戰鬥機,這一集竟然變成了哥哥力max的宇宙小暖男,小可愛的長相更是甩了他爹幾條街,人稱“東北宋仲基”,人生名言“人生的路要寄幾走!”

為什麼老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

阿拉蕾,素人之女,誇張的眼鏡和胖嘟嘟的笑臉、軟萌乖巧,還有謎一般的歌唱創作才華,直接萌你一臉血,人稱“秋褲女神”!人生名言太多了,選一句最近的:“等我長大了,我媽媽把我嫁給你啦!”

這兩個小孩兒的共同點是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很強,

而且非常獨立,又很會照顧人,

小小的年紀雙商奇高,特別惹人歡喜。

很多寶媽非常羨慕,同時也很著急自己家孩子,覺得同樣的年紀,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很叛逆,有的還不能自己吃飯,說話邏輯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怎麼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呢?

爸爸去哪兒中的孩子大部分在3-6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又很多個敏感期,只要家長把握好這些敏感期,也能教出這麼懂事可愛的寶寶,再也不用羨慕別人。

一、掌握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在6歲前某一時間段,會表現出對某種知識或事物特性特別感興趣,若順著孩子喜好來預備教育環境,孩子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掌握這類知識或特性,這個時期的教育就稱之為孩子學習某種東西或事物特性的敏感期教育。

敏感期是孩子天賦的學習催化劑。如何掌握孩子的敏感期,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是父母的功課。

1、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牙牙學語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2、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的要求上,當孩子從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慧也逐步建構。

3、感官敏感期(0-6歲)

嬰兒從出生起,就會憑藉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3歲前,孩子只是吸收周圍事物;3-6歲就能分析、判斷環境。父母可以在家中準備各種刺激感覺器官的玩具。在生活中父母要隨時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的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時,在安全的前提下,應儘可能滿足他的需求。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祕。因此,若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你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你培養他細緻認真的好時機。

5、動作敏感期(2-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活潑好動,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還要強調小肌肉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這不僅能養成孩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7、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發展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的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給孩子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利於閱讀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將受益終生。

二、如何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孩予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週遭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裡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週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儘量多捕捉敏感期。

三、敏感期教育的最佳方式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3、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干預當孩子熱中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父母必須客觀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性特質。家長需要更多的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雖然孩子還小,但他們也需要足夠的尊重與信賴,這會讓他們變得自信和主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很優秀,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引導教育,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要有耐心的融入孩子的童話世界,保持一點童心,這樣家庭氛圍裡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可愛。

看看真人秀中這些可愛的孩子,甜馨兒,grace姐姐,王詩齡,還有kim,安吉和阿拉蕾,都是這樣的家庭氛圍。

《多年父子成兄弟》裡這樣寫道

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他還說,“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