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好也會隨時傷害到孩子嗎

“開心果”變成了“林妹妹”

孩子的好也會隨時傷害到孩子嗎

剛入大學校門的瑩瑩,還沒有度過新環境中的“蜜月期”,就已經哭哭啼啼地找媽媽、想回家了。最初她還憑著激情和熱情獨自處理問題,但不久就整天悶悶不樂、度日如年了。面對莫名的煩惱,她常常以淚洗面,只有在電話中跟媽媽哭訴一番才略覺安慰,最終竟發展到痛哭一場成為每天必做的“功課”。現在,就連感興趣的事情也都成了她的煩心事,似乎只有回家才能逃避莫名的痛苦。

熟悉瑩瑩的人都會說她是一個健康陽光的女孩兒。

她活潑開朗,是家庭和同學中公認的“開心果”。她是學生幹部,成績優秀,為人隨和正直,通情達理,做事情有股子堅韌勁兒,是個典型的“好孩子”。誰曾想,這位“開心果”和“好孩子”怎麼就變成了愁容滿面的“林妹妹”呢?

“好孩子”的心靈畫像

在不長的時間裡,為什麼瑩瑩的表現會判若兩人呢?從深層的心理機制來看,可以用“退化”的機制來解釋。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時,採用大哭來表達情緒,這是兒童慣用的手法之一。但是如果大哭成為了主要的應對手段,尤其已經成為每天的“必修課”,以致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那麼一定是出現了心理失調。

“好孩子”的家庭畫像

一種行為如果頻繁發生,就不是偶然現象。固然,環境的變化、特殊事件都可能讓和瑩瑩相似的孩子表現暫時失調,但是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回顧“好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好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行為方式、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有很多的“應該”、“不應該”等潛在原則。

“好孩子”家庭教育點評

嚴格的教育固然不能說是錯誤,但是失去平衡的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出現偏差。

不難看出,瑩瑩們很像個“小大人”,他們認真、嚴格,不輕易暴露出弱點和“情緒化”行為。而實際上,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層面,可以比喻為頑皮的孩子和嚴厲的長者。頑皮的孩子是人在內心中最自然的天性,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任性而活潑的,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就像是一頭無人馴服的小野馬;嚴厲的長者代表著理性和規範,是父母和社會要求的化身。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與肯定,會努力按照父母的願望行事,逐漸地把父母和社會的要求轉化為對自己的要求,當然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成長任務。但是二者的關係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趨向平衡,如果提前跨越必經的心理成長階段,就如同“拔苗助長”一樣,終歸要在此後的歷程中“補課”,重新退化到“兒童期”。這一點也不奇怪。

“嫁接”式教育和“培植”式教育失衡

許多孩子會說,“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一給我講道理,我就煩。”其實他們需要道理,也需要親身實踐來明白這些道理,即使走彎路也是必要的嘗試和經驗積累,是建構他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觀點的重要過程,在孩子頭腦中孕育出來的道理才能真正變成他們自己的“道理”。雖然孩子在長大,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的呵護和控制,智慧的父母也要學會“收”和“放”的平衡!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