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幼兒園的孩子到底該學啥?

★例項: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

幼兒園的孩子到底該學啥?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請了幾個說不同語言的保姆來照顧自己的兒子,要求他們和兒子說話必須用自己的母語,於是孩子自然地學會了好多種語言,後來在學術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這個故事經教育家宣講之後廣為流傳,現在已經成了很多兒童語言培訓機構的法寶,似乎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教育,孩子就一定能夠成才。

且不說那個專家的理論是否正確,孩子之間有差異,從自己孩子身上得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最近幾年,國內媒體就報道過好幾個相反的事例。上海一名男孩,生活在語言刺激非常豐富的環境裡,為了培養兒子的語言天賦,爸爸在家說日語,媽媽在家說英語,祖輩在家說上海話,還有保姆在家說家鄉話,但遺憾的是,孩子並沒有成為天才,反而到2歲還不會說話,不是聲帶、聽力有問題,而是患上了失語症,原因竟是他過早處於多種語言環境中,導致語言思維混亂,無法用一種明確的單純的語言來表達,結果難以開口。

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很可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其長遠的損害也許當時顯現不出,但終會爆發。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心急則短視,短視是不可能成大器的。

★思考:我們被廣告忽悠了嗎?

所謂的早期教育,有時候我很懷疑它的科學性,懷疑又是一個商業陷阱,因為太多人靠它吃飯、靠它致富了。

很多家長都熟悉那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我沒記錯,這句話應該是某個兒童產品的廣告詞,藉助大眾傳媒的神威,它已經深入人心了。

廣告是個什麼玩意兒?!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它會不惜一切手段,製造概念,強化概念,把人圈進去。商家為了賣產品,不惜投入巨資做廣告,在巨資的誘惑下,一大幫所謂的社會精英、專業人士,紛紛奉獻出他們的腦力和體力,搞出精彩的創意,做出誘人的作品;而一大堆高高在上的媒體們,紛紛奉獻出黃金版面、黃金時段,讓這些創意隆重登場。身為一個普通人,在這樣的攻勢下,往往不知不覺就中了招,樂呵呵地當了俘虜。這就是現代商業文化的可怕之處——不知不覺中,霸權就溫柔地行使了!

孩子的一生,不是奧運會的百米決賽,短短10秒時間,起跑慢一點,就要吃大虧。人生就像馬拉松,起跑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堅持,在於持續不斷地努力。當然,兒童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很多東西不是不能學,而是看以什麼樣的狀態去學。

★例項:五歲女孩,為何不愛跳舞?

我認識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父母想讓她學舞蹈,她不幹,說太累。表面上看,好像是這個女孩怕吃苦,性格有問題,但實際上卻有更深的原因。我問她母親,她還沒有開始跳舞,怎麼就會覺得累呢?累這個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她母親說,她在幼兒園跳過,就覺得累。難怪,病根其實在幼兒園。

跳舞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所有的藝術和體育活動,都帶有娛樂性質,都是能夠給人樂趣的。可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據她媽媽說,平時很愛美,買了新衣服會對著鏡子照半天,六一兒童節化了妝,到晚上睡覺也捨不得擦掉,這樣一個女孩,為什麼會對舞蹈這種美的藝術害怕呢?就因為太累!

累的感受超過了美的感受,超過了娛樂的感受,這不能不說是幼兒園的極大失敗,甚至是一種罪過,因為它扼殺了孩子對這種藝術的好感,扼殺了孩子學習這種藝術的熱情,更扼殺了孩子在這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思考: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其實,不光是藝術和體育,所有的學習都是包含著樂趣的,閱讀有樂趣,數學有樂趣,做物理、化學實驗有樂趣,觀察生物的習性有樂趣,瞭解宇宙奧祕有樂趣……可以說,一切認識世界的活動都是有樂趣的,上帝賦予我們這樣的稟性,讓我們在樂趣的指引下,主動積極地認識世界、認識真理,人類文明的進步才有了最根本的動力。

但中國的孩子,卻往往把學習等同於吃苦,是需要用毅力去堅持的事情,很多原本有樂趣的學習,變成了孩子的噩夢、家長的負擔。孩子們成天唉聲嘆氣地學著,為一個寫紙上的分數而努力,這不是等於和上帝作對?這樣的學習是不能持久的。以犧牲樂趣為代價的學習,其嚴重後果也許一時表現不出來,但在孩子漫長的一生中,它所扼殺的可能就是孩子對於學習知識、探索真理、認識世界的積極態度,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悲呢?

其實,過早的、過強的智力開發,不僅危害大,而且沒有必要。

4個月會爬的孩子和6個月會爬的孩子,長大後走路並沒有什麼區別。3歲會背唐詩的孩子不一定比6歲會背唐詩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作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開發得早,只能說起步早些,但起步早如果走得慢,優勢也保持不了多久。相反,起步晚一點,但後勁足,大步流星,也許走得更遠。

★關注:人生是一場比賽嗎?

人生是一場比賽嗎?為什麼不可以把人生看成是一次旅行?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意義。為了將來的某一天而犧牲掉前面的任何一天,都是一種損失,這意味著很多生命的樂趣和意義,都同時被省略掉了。

只注重知識的學習和智力的開發,而忽略了作為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這個人的成長就是畸形的,他的人生就有很大的欠缺,哪怕最終他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難說他的人生就很圓滿。

關鍵舉例:孩子要不要學樂器

孩子一到四五歲,很多家長就開始考慮要不要學樂器了。

學樂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旦確定要學,你就要做好準備,經濟上、精力上都要有極大的付出。

1、要做好財力上的投入

首先是買樂器,樂器便宜的幾百,中等的幾千,貴的上萬。一般人會選擇中等的,音質不會太難聽,看上去不是太刺眼,用起來還行,價格也還合適。既然買了樂器,輕易停下來就是浪費。往下學,花錢如流水。課時費,一節課少則二三十,多則八九十,一週一次,似乎還可以承受。學到後來,大課變小課,老師變名師,學費自然也漲上去了。當然,到了這時,孩子學得也有些水平了,家長更是捨不得停下,再貴也得硬著頭皮上。到後來,考級、表演、參賽,都是花錢的事,只不過這時的家長已經麻木,腦袋都進去了,還在乎耳朵?花再多錢也只能認了!

2、要做好精力上的投入

再說精力上的投入。每次上課的接送就不必說了,很多學琴的孩子,上一次課要跑半個城,路上就要耗費幾個小時。初學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能力差,幾乎都需要家長陪著,家長實際上成了家庭教師,不僅要幫孩子記譜,還要和孩子一起聽,你先學會,回家再指導他。慢慢孩子長大一些了,也有了基礎,領悟力也強了,不再需要家長陪學。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回家以後怎麼保證足夠的練習呢?只能家長督促。很多時候,在練琴的問題上,孩子和家長之間彷彿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每天都在鬥。

所以學樂器,真的是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父母總是對孩子抱著最美好的希望,看見人家的孩子揹著樂器去上課,學著學著,就能演奏曲子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笨,憑什麼呀?不甘心,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一門,增加點藝術細胞,也增強點競爭力。但真學起來了,才知道不容易,能堅持下來的人實在不多。

3、家長要有迎接一切可能的心態

我認識一些學琴的孩子,鋼琴買了放在家裡,彈了幾次就厭煩了,開始家長還逼著學,後來逼也逼不出來了,實在學不下去,鋼琴就成了一架擺設。當初花了那麼多錢,現在連碰都不碰一下,讓家長看著就煩。

學音樂確實是需要天賦的,以前我在這個問題上體會不深,兒子學架子鼓後,因為經常去看他上課,就越來越有感受。同一個班的學生,起點是一樣的,課程是一樣的,但是敲出來的感覺確實就不一樣,越往後學,差異越大。所以,孩子學琴,家長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這很重要,如果只是培養素質,作為娛樂,那還好辦,什麼時候都可以學,什麼時候都可以停,也不一定非要學到什麼程度。如果是為了將來在音樂上有所發展,或者是為了考級,為擇校加分,那孩子就苦了,家長也苦了。

練琴沒有不苦的,不管有沒有興趣,不付出就不會有收穫,這是個簡單的道理,每個孩子,每個家長,在報名的時候,在第一次摸樂器的時候,就應該有所準備。

★關鍵:我們重視孩子的意願嗎?

學不學樂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願望,要孩子真正喜歡。

話又說回來,孩子一開始往往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也許當時他確實是很喜歡,吵著鬧著要學琴,但是學不了幾次,熱情消失了,興趣轉移了,他確實不喜歡了,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

如果已經發現孩子不喜歡了,那又怎麼辦呢?要麼果斷地停下,不要再花冤枉錢。要麼鼓勵他,激發興趣,用意志去堅持。一個事情做久了,做熟了,也會產生感情,哪怕不是很喜歡,堅持學下去,待技術的障礙突破之後,慢慢也會找到演奏的樂趣,也會陶醉在音樂之中,也會有成就感,這就是另外一個境界了。

對待孩子的學習,家長不要控制太多,在孩子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安排孩子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標籤:該學 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