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好麼?

1、有人說人分兩種,一種是好強的、一種是要強的。對於要強的人就要採取自我激勵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比較,努力讓自己進步。好強就是比較控,總喜歡事事和人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好麼?

這兩種心態如果能夠自我調控的話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當極端被強調的時候,扭曲的心理就會做出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不僅攀比好強會讓孩子的教育變得缺失,過度溺愛也會造成教育的悲劇。溺愛就是盲目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不去考慮孩子能不能承受。這種零交流的教育方式,獲得的也只有零回報的教育結果。

2、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意識到了攀比和溺愛的危害,想要和孩子建立起其他的溝通渠道。漸漸地他們發現陪孩子做作業是不錯的選擇,既陪伴孩子度過時間又能夠有共同的語言。於是很多父母就投身到輔導孩子作業的關係中,但卻發現這樣的輔導成為與孩子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其實,導火索的錯誤所在就是父母不會使用挫折教育。在父母的眼裡挫折教育就是“我說一遍你就要會”、“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其實這種教育的精髓是在於鼓勵。你在鼓勵孩子的時候,孩子才能夠意識到面臨挫折應該勇敢。如果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只是一味給孩子強調不應該失敗的理由,只會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父母給予孩子的挫折越多,就好像大力扔到牆上的皮球,最終還是會彈到自己身上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最初應該是“探索發現”,而不是“醍醐灌頂”,不然只會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甚至是引發家庭的全面戰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