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在人們進行的正常交往中,交往物件彼此之間在空間上所形成的間隔,也就是交往物件之間彼此相距的遠近叫做人際距離,現在分享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1

1、親密距離

親密距離在0.5米以內,是關係非常緊密的人才會有的緊密距離。半米之內,不足成年人一臂的距離,可以有許多肢體接觸,所以常見於情侶或夫妻間,當然父母與子女之間也適用。關係親密的女性之間(俗稱閨蜜),這個距離也是合適的。但不建議成年男子間採用此距離。當然,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如擁擠的公交車內或地鐵中,則另當別論。

2、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一般在0.5米到1.5米之間,表現為伸手可以握到對方伸出的手,但無法直接用手觸碰到對方的身體。之所以稱之為社交距離,是因為這一距離對討論個人問題尤其適合。在這個距離範圍內,既能聽見彼此的對話,又不至於過度緊密到能夠進行身體接觸。留意觀察可以發現,社交距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常見的距離。

3、禮儀距離

禮儀距離大約在1.5米到三米之間,屬於禮節上較正式的交往關係。該距離主要適用於向交往物件表示特有的敬重。如出席正式的會議和參加某些儀式,與其他人保持這一距離是適合的。不妨留意電視新聞中播報國際重要會議時,各國首腦開會時所作的座椅間的距離,就是典型的禮儀距離。

4、公共距離

公共距離是指大於三米的空間距離,最常見的.就是演講場合中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所以又稱"大眾距離"。此外,這一距離還反應在大型演出活動和舞臺劇演出等。比如歌星在開個人演唱會時,經常會走近舞臺邊與歌迷擊掌互動,這其實就是在把公共距離拉短,變成親密距離,以示歌星與粉絲之間的緊密。

高情商者始終謹記一點,距離產生美。不要和對方離得過近或過遠,更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尤其注意不要唾沫四濺。交談的距離最好保持在1.5米,這個距離既不顯得太疏遠,又不容易產生肢體接觸。除了距離,還有角度也極為重要。

不要面對面說話,而是與對方保持30°斜角交談最為合適,這既可以避免眼對眼直視的尷尬,又可以防止談話時的飛沫直接噴向對方,讓交談物件在和你聊天的過程中產生舒適感。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
  

人和人交談最合適的距離

心理學角度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到雙方的情感交流。根據心理學家霍爾的研究,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直接接觸距離。

公共距離是指超過3.5米的距離,社交距離是指1.2米到3.5米的距離,個人距離是指0.45米到1.2米的距離,直接接觸距離是指0.45米以下的距離。在交談中,最合適的距離應該是社交距離或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可以讓雙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而個人距離可以更好地促進情感交流。

生理學角度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和人交談的距離還會影響到雙方的身體健康。據研究,當雙方距離太近時,對方的撥出氣體會影響到自己的呼吸系統,容易感染疾病。而當距離過遠時,會增加對聲音的聽覺難度,使交流效果降低。因此,最合適的距離應該是社交距離或個人距離。

文化差異角度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文化對人和人交談的距離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西方國家,人與人交談時通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在東方國家,人與人交談時通常會更靠近一些。這是由於不同文化對於個人空間的認知和要求不同所致。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應該尊重對方的文化差異,適當調整交談距離。

心理學角度

從交流效果的角度來看,人和人交談的距離還需要根據交流的目的來進行調整。例如,如果是進行正式的商務談判,雙方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以表明自己的職業素質和認真態度。而如果是進行情感交流,則應該更靠近一些,以表明自己的關心和體貼。因此,在交流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適當調整距離。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2

1、公眾距離

其近範圍為12~25英尺(約3.7~7.6米),遠範圍在25英尺之外,一般適用於演講者與聽眾、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及非正式的場合。

2、社交距離

大概在120~370cm,就像隔一張辦公桌那樣,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在小型招待會上,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採用此距離,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

3、個人距離

大概從45cm~120cm,就像伸手碰到對方那樣,雖然認識,但沒有特別的關係,這是在進行非正式的個人交談時最經常保持的距離。

交談的最佳距離和角度 第2張
  

4、親密距離

作為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範圍在6英寸(約15釐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

人際交往的相關明細

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不能固定不變,它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依賴於具體情境、交談雙方的關係、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徵、心境等。人際交往中,親密距離與個人距離通常都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社會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間距離也有差異。一般說來,有權力有地位的人對於個人空間的需求相應會大一些,此外人們對自我空間需要也會隨具體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人們無法考慮自我空間。若在較為空曠的公共場合,人們的空間距離就會擴大,如公園休息亭和較空的餐館,別人毫無理由挨著自己坐下,就會引起懷疑和不自然的感覺。

標籤:交談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