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人總是會為自己的懶付出代價

雞湯之所以變成“毒雞湯”,簡而言之逃不開一句話——都是懶惰給鬧的:聽雞湯的人事前懶於分析,不加分辨照單全收;事中懶於行動,把雞湯當成心理安慰;事後懶於總結,把鍋打包扔給“毒雞湯”一身輕鬆。

人總是會為自己的懶付出代價

1、事前懶於分析,照單全收

以案例中的兩句“毒雞湯”來說,在完全接受它們之前最需要做的第一個分析是靈魂拷問:首先我真的是金子麼?我是真的有能力麼?這個問題的結果可能就如同那個很有名的關於汽車駕駛技術的調查一樣,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起碼超過50%的人。

有自信當然是好的,盲目自信就另說了。同時,對於職場裡的人來說,你是金子其含金量比例絕對值、能力的量化絕對值其實是沒辦法直接有一個數字標示出來的,更多時候是通過對比,你與其他同事的對比、甚至你與領導職業生涯裡所有下屬的對比,得出了你相對大多數人是不是績效更好、能力更強。因此要想讓這兩句不成為“毒雞湯”,首先咱得至少確保自己在一眾隊友中是能力靠前甚至最強的那一個。

第二個需要分析的是老闆是怎樣的老闆,平臺又是怎樣的平臺。自己是做事的老闆自然也喜歡能做事的下屬,自己不是做事的老闆就比較玻璃心,你是不是會威脅到他的位置是他天天懸心的一件事,如果你是金子,身處這種環境下要考慮的不是會不會發光,而是要想跟著這種老闆前途在哪兒。至於對於平臺的評估,是更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來認真考量,你的崗位在不同的平臺各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是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對你後續的發展目標有什麼樣的助力、你在現在平臺上能力未得到發揮的具體原因是什麼,等等,只有經由這樣的分析,才可能真正選出適合自己的好平臺,大有可為。

2、事中懶於行動,忽略關鍵

是金子總會發光、換個好平臺就大有可為,只要不是故意曲解,這兩句話其實都省略了說話人覺得理所當然的前提:得很努力地做事,有優秀的績效表現。如果前一句“是金子”我們理解為有過硬的能力,這能力若不能夠從日常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果中表現出來,當然不會被發現,再說公司不會為一個員工的“能力”買單,而是為其的工作成果買單。自恃是金子卻從來沒有用出色的工作表現來證明,還期待什麼被發現呢?

平臺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按照我個人比較嚴苛的標準,會比較傾向認為:沒有錯配的情況下,這世上付出加倍努力還達不到及格線水平的高難度工作很少。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平臺上連及格線都達不到,那是努力和用心的問題,換個平臺確實解決不了。而如果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仍然連及格線水平都達不到,那當然是平臺、崗位本身出了問題,又或者是它們與個人特質、興趣的不匹配,不換個方向努力,註定不會改變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錯的不是“毒雞湯”本身,而是讀雞湯的人忽略了人家不言而喻的前提條件啊!這也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假如自我客觀地評估下來,發現自己確實還算不上金子,能力也還不夠,需要做的,除了努力有更好的工作成果和表現之外,還得克服惰性,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成長、提升能力。

3、事後懶於總結,推卸責任

我想象不出還有什麼比把失敗推脫給受了“毒雞湯”的蠱惑來得更容易的,而最容易的事情一定不會是讓人向上的路。一時因為誤解了雞湯原本想要表達的理念而誤入歧途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簡單粗暴地歸因於“毒雞湯”作祟,卻絲毫不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需要做怎樣的改進。

覺得“是金子總會發光”是毒雞湯,於是一門心思放在邀功、放在如何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成績上,殊不知眾人都是用多麼挑剔地眼光在看那些急於表現自己的人,每一個瑕疵都不會被放過,“偽金子”的虛弱實力反而會更加快速地被暴露無遺。覺得“換個平臺就大有可為”是毒雞湯,難道不是因為在哪個平臺都是淺嘗輒止、不能全情投入、最終落得一場空的滿腹怨念麼?

而如果能夠正視結果、正視自己,來客觀地分析在整個過程中,自己到底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需要做怎樣的改進。當好的結果出現的時候,會在心裡感慨: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確實沒騙我!又或者:當初幸虧離開來到了現在的平臺,這裡才是屬於我的世界啊!

標籤:付出代價 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