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孩子為啥怕到封閉的環境中

兒子一歲十個月,有點膽小,平時在外面雖然不是特別活潑,但對陌生人也沒有多麼害怕,但是就是不能帶他到別人家裡去,一去就會嚇得哇哇大哭,說什麼也不去。要是硬哄著進去,玩一會玩具,吃點好吃的,很快也能放鬆下來,玩得挺開心的,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讓他大膽一點,去別人家的時候能放鬆點。難道孩子還是安全感不足?

孩子為啥怕到封閉的環境中

這可能不是一個膽小的問題。孩子不願意到別人家去不見得是膽小和害怕封閉環境,也有可能還是秩序敏感期問題。在這個敏感期裡,孩子對某些環境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如從出生開始,他就生活在現在的家庭環境中,因為家庭環境跟戶外的大自然環境是不一樣的,家庭裡的物品全是由人制造的,帶有刻板而固定的造型,每一個物品放在什麼位置上,每個房間由物品的不同形狀和不同色彩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什麼樣的氛圍,而一般這個氛圍與家庭成員是非常和諧的。一個家庭中由人和物品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關於家的完整概念。

兒童出生後,為了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會將內心對秩序的要求和環境中的物和人配對,將這一切吸收形成自己對秩序的刻板印象。兒童在內心將自己生存的環境同化了,也就是說兒童像生活在熟悉的水塘裡的魚一樣,完全熟識了這一片的水性,閉著眼睛都知道房間裡什麼地方有什麼,什麼地方是可以去的,什麼地方是不可以去的,自己做出什麼樣的表情,家裡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一切都被兒童所掌握了,因而兒童才會感覺到安全和踏實,兒童也刻板地認為他生活的環境就應該是這樣的。這種刻板是由於經驗過少和對自己認知環境和改變環境的特性還不明瞭造成的,因此就更加恪守自己所熟悉的環境。

當環境突然改變時,孩子就會顯示出不舒服,就會強烈對抗,拒絕接受新的環境,這樣孩子表現出的形式看上去和害怕是一樣的。所以有些父母就認為這是因為自己孩子膽小,於是就會不斷地在孩子面前議論,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膽小。孩子分不清這樣的評價與自己的實際情況是相符還是不相符,就會認為成人所說的膽小是希望自己膽小,從而將成人說自己膽小的事情和膽小的詞兒配對,在環境中不斷地尋找可以與膽小這個詞配對的事物,然後自己表現出膽小的狀態。

這種狀態使成人更加確定了自己說的是對的,所以這個孩子就真成了膽小的人,很多膽小的孩子都是這樣被成人制造出來的。所以養育孩子的成人在生孩子之前就得學習人類發展的特徵,尤其是大自然為人類0~6歲所設定的發展模式,這樣孩子出生之後,做父母的才知道怎樣養育孩子,不至於把孩子的自然發展現象當成了問題,強行加以調整和制止,最後制約了孩子發展,給孩子造成心理問題。

溫馨提醒

一歲多的孩子,儘量在熟悉的環境裡玩耍,不要隨意帶孩子到別人家串門,父母在做事情的時候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如到超市購物、散步、買菜都帶著孩子,這樣就不至於讓孩子對環境的刻板印象只限定在自己的家裡,這樣對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和對環境的比較認知有好處。

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裡,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做孩子要求做的事情,這不會慣壞了孩子,因為這不是以破壞原則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縱容孩子,孩子對環境秩序的需要也不是故意破壞原則和與成人較勁。他們還沒有這個意識,這時我們成人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就是順應大自然,違背孩子的發展需求就是違背大自然。任何時候人類違背自然規律都會由於給自然帶來了破壞而使人類遭受災難和麻煩。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什麼改變不舒服而哭鬧時,成人一定要仔細想想,在讓孩子哭鬧的事情上,以前孩子經歷的模式是什麼樣的?儘量按以前孩子所經歷的去做,孩子的痛苦就會消失

標籤:封閉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