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

午時是11:00至13:00。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1

午時是11:00至13:00。

午時:

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午時

十二時辰對照時間表:

午夜23時至1時--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凌晨1時至3時--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丑時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

凌晨3時至5時--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清晨5時至7時--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上午7時至9時--辰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上午9時至11時--巳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午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在一日中,陽光最為猛烈。

下午13時至15時--未時:

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下午15時至17時--申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靜。

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酉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晚上19時至21時--戌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亥時:

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
  

十二時辰的由來: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昏、戌時、日入、黃昏、人丁。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

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懂得十二時辰的換算,讀懂了中國人的一天,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的組成:

十二時辰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十二個時辰:子、醜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們可以從先秦的古籍中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我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 而已干支為紀。”

(趙翼《靡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夏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中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2

午時對應現代時間的11時至13時。

中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_、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 第2張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的時間

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的鐘錶時間,最初人們計時,都是根據天象、動物作息等方式來描述,比如雞鳴,表示天亮之前;平旦,就說明天即將矇矇亮了;朝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

後來人們開始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同時又把天干地支融入計時,如子醜寅卯,於是就有了我們所說的子時、丑時等。這一點上,與紀年相同,以子醜寅卯為標、鼠牛虎兔作代,就有了子鼠、丑牛的說法。

古代一天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約等於現在的2個小時,以子鼠為起點(約等於現代的晚上11點至凌晨1點)。子,茲也,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的意思。就是說,萬物都在此時進入休息階段,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天明做好準備。

午時:早上十一點左右至中午1時。十二個時辰各自以十二地支為名字,從深夜起算,深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下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別名日正、下午。

古代中國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間相當於現如今的兩小時。十二時辰是前人依據一日間太陽光出現的自然法則、天色的轉變及其自身日常的生產製造主題活動、生活方式而歸納總結獨創性於世的。流傳,古代人是依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出現時間,來取名每個時間的。

午時陽氣盛,在許多古代文學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證,如宋朝詩人蘇舜欽詩《紫閣寺聯句詩》就有:“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

時候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時(23時許01時):夜深,別名夜半、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間。

丑時(01時至03時):雞啼,別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間。

寅時(03時許05時):平旦,又被稱為黎明曙光、早上、日旦等:時有夜與日的更替之時。

卯時(05時許07時):日出,別名日始、暮色、旭日等:指太陽光剛露臉,揚揚升出的那一段時間。

辰時(07時許09時):食時,別名早食等:古代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09時許十一點左右):隅中,別名日禺等:鄰近下午的情況下稱之為隅中。

午時(十一點左右至13時):日中,別名日正、下午等。

未時(13時許15時):日昳,別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光偏為日跌。

申時(15時許17時):哺時,別名日鋪、夕食等:。

子時(17時許19時):日入,別名日落、日沉、黃昏:意為太陽落山的情況下。

戌時(19時許21時):傍晚,別名日夕、日暮、日晚等:這時太陽光早已下山,天將黑未黑。乾坤昏暗,天地萬物若隱若現,故名傍晚。

為什麼在午時三刻問斬

中國人講陰陽,生為陽,死為陰。

死人陰氣重,需要選擇陽氣最盛的`時刻行刑,才能壓制死人的陰氣。死囚是將死之人,正是由陽轉陰的時候,而午時三刻,也是陽氣最盛,陰氣滋生的時間,選擇這個時間問斬犯人,把犯人死後的陰氣壓得死死的,也就不怕他心中不忿,鬧出什麼七七八八的么蛾子了。

標籤: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