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燈光也是一種毒品

會影響睡眠、視力和性發育等等。

燈光也是一種毒品1

2/3的人生活在光汙染中

陳霖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開燈的一瞬間,眼被刺得生疼。白天上班,她害怕在陽光燦爛的天氣裡開車,“氣派的玻璃牆太多了,

突然而至的陽光反射讓我受不了。”晚上下班,四周燈火通明,她卻感到擔心:“整個城市都透亮透亮的,路燈、花花綠綠的招牌……各種顏色、形狀、材質的燈交織成一張網,讓我不得不下意識集中精力,小心翼翼地行駛。要倒黴碰上一個開大燈的,強烈的白光甚至讓我腦子瞬間一片空白。”

陳霖的遭遇幾乎涵蓋了每個都市人的常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汙染與健康研究室副教授聶靜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當光輻射增至一定量時,

就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就是“光汙染”。在家裡,雪白的牆面、過於光亮的釉面牆磚、磨光的大理石、白亮的日光燈、牆上裝飾的明晃晃的鏡面、閃爍的電視螢幕,

甚至翻閱雜誌時反光的銅版紙,都是被忽視的光汙染;辦公室裡的電腦螢幕、夜班時通宵不滅的燈光,酒吧裡旋轉的黑光燈、熒光燈、彩光燈也是光汙染;白天大街上熠熠閃光的大樓玻璃幕牆,夜晚如彩虹般閃爍的霓虹燈、商場招牌、燈光廣告,以及它們所營造的人工白晝,都是光汙染。

2001年,美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汙染中。而且,人為光造成的汙染逐年增加,德國每年增長6%,義大利和日本每年增長10%和12%。

全球1/10的司機表示,烈日下行駛時會遭到玻璃幕牆反射光的突然襲擊,讓他們瞬間看不清方向。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內分泌學家拉塞爾 雷特博士甚至說:“燈光是一種毒品。濫用燈光,就是危害健康。”

內容摘要: 聶靜也表示,光汙染會導致頭昏心煩、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對於夜間工作或長期有夜生活的人來說,受光汙染的傷害更大。聶靜也告訴記者,長期受歌舞廳中彩光照射,其紫外線會誘發流鼻血、牙齒脫落、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

燈光也是一種毒品
  

“光”影響睡眠、視力和性發育

當你被玻璃幕牆反射的光刺得睜不開眼時,你還可以本能地抬手遮眼或逃避光芒,但有些光汙染及其危害,或許你毫無意識。近年來,因光汙染引發的糾紛逐年增多,它對健康的影響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導致白內障。據調查研究表明,2歲前夜晚開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約為55%;而熄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僅10%左右。光汙染導致的惡劣視覺環境被認為是近視高發的重要因素。

更有研究表明,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汙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瑩告訴記者,若長時間處於強光或彩光環境,眼睛晶體功能將受影響,損傷後就可能導致白內障。因此,遇到強光時一定要避免肉眼直視。

心煩、焦慮、無法睡眠。家住上海市中心南京西路的李女士被附近高樓大廈通宵閃爍的霓虹燈攪得不得不找睡眠專家。“開始是睡不沉,接著是無法入睡,後來甚至一到晚上就害怕、心煩、焦慮。”

睡眠專家、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表示,人睡覺時眼睛雖是閉著的,但亮光依然會穿過眼皮,影響睡眠。據他臨床統計,約有5%―6%的失眠因噪音、光線等環境因素引起,其中光線約佔10%。“一旦失眠,人體得不到充分休息,又將引發更深層面的健康問題。”

影響激素分泌,甚至導致兒童性早熟。拉塞爾 雷特博士發現,夜間照在視網膜上的燈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生成,而這種激素正是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物質。

光掠奪了黑夜,打亂激素分泌節律,可能導致正常週期失衡。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伍學焱表示,如果兒童受到過多的光線照射,

褪黑激素的分泌將減少,從而導致性早熟或生殖器過度發育。其他激素的分泌也有生理節律,如雄激素早上七八點時達到最高點,燈光會對此產生影響。光汙染還會影響人的心情,這又會間接影響激素分泌。

燈光也是一種毒品2

燈光是一種毒品

2001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學報》上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西雅圖一家癌症研究中心,調查1606名婦女後發現,夜間工作的婦女,與非夜間工作婦女相比,患乳腺癌機率高六成;上夜班時間越長,接觸光線強度越高,患病可能性越大。

簡言之,日夜顛倒的夜貓子型工作,既不合常規,還不利健康。

職場人白天要有條有理、有聲有色,夜晚也不得閒:出入商業酒會、豪華會所。撇開飲酒熬夜不談,絢麗四射、昏幽包繞的各式燈光,就害人不淺。這就是彩光汙染。會所裡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頻閃的彩色光源構成了彩光汙染。

黑光燈產生的紫外線強度比太陽光裡的紫外線強的多,對人體有害影響持續時間更長。長時間照射,可能誘發流鼻血、脫牙、白內障。

頻閃彩色光讓人眼花繚亂,既不利眼,還干擾中樞神經,讓人頭暈目眩,面板細胞加速老化,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失眠等症狀,導致亞健康。而新近研究表明,彩光汙染還可能危及心理健康。從這個角度看,光的確是破壞人類健康地“潛伏者”。

“燈光是一種毒品。濫用燈光,就是危害健康。”此番巨集論危言,是美國得克薩斯健康科學中心內分泌學家魯塞爾·雷特(Russell Reiter)所說。作為褪黑激素研究專家,他發現夜間照在視網膜上的燈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生成。這種激素,正是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物質。

打個比方,經常跨越大洋的“空中飛人”要倒時差,其實是為了追趕適應激素的晝夜節律。而正常的晝夜節律,是億年自然進化給人類帶來的“法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光無端掠奪了黑夜的時間,打亂激素分泌節律,正常的週期開始失衡。

夜間過多接觸光線還可能導致抑鬱。這一結果是上月21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蘭迪·納爾遜(Randy Nelson)教授,在芝加哥舉辦的美國神經科學年會上釋出的。

納爾遜的研究小組發現,關在24小時燈火通明房間裡的老鼠,比接受按正常明暗光線迴圈的同類,表現出更多的抑鬱症狀。該研究雖以老鼠為研究物件,但研究人員認為該結果同樣適用人類。

選對燈具少用電腦

惱人的是,人類依賴這個有光的世界。因此,徹底杜絕光汙染,約等於一杆命中250碼外的高爾夫球洞,微乎其微。我們只能儘可能降低光汙染的危害。

燈光也是一種毒品 第2張
  

光汙染的'防治,多以預防為主。選對合適燈具,才不會虧待“心靈的窗戶”。選擇最普通的白熾燈,還是節能的日光燈,尚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白熾燈,就是鎢絲燈泡,最早在1906年由愛迪生製造。其光線最接近自然光,也即太陽光,其中長波相對較多。人類進化至今,適應的正是這種光線。

日光燈(也即熒光燈),是通過氣體放電原理,發出的是非連續光譜,短波相對較多。換言之,與白熾燈相比,在對三條色覺通路的影響上,日光燈無疑是異常的。

市面上熱銷的“護眼燈”,能否保護視力亦未有定論。首先,就發光原理而言,護眼燈是升級版的日光燈而已。很多護眼燈都以“無頻閃,保護視力”為賣點。

其實,很多護眼燈是以高頻閃造成無頻閃的假象。換句話說,就是變換得夠快,造成你主觀上根本察覺不到。而去年初,大連疾控中心王智勇等則在《中國學校衛生》上指出,護眼燈的頻閃問題沒有定論。“關於頻閃對於視覺的影響,國外很早就有人提出,但至今再未見相關研究。”

日光燈光效高、亮度大,節能長壽。迄今為止,它仍是全球範圍內工作環境內的主導光源。去年,歐洲新興及新鑑定健康風險科學委員會(SCENIHR)在報告中指出,日光燈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唯一風險是發出的紫外線和藍光。

紫外線的危害自不待言,藍光正是由波長太短所致。有報道指出,若在近距離(小於 20cm)日光燈下長時間工作,面板和視網膜可能受到紫外線傷害。然而,多久時間算長,並未有準確的答案。或許,以視覺疲勞為基礎比較靠譜。

電腦、電視的使用應當適度。日本一項研究發現:若長期每天面對電腦屏9小時以上,患青光眼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而近視眼一族長期面對電腦,更是青光眼的高危人士。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

標籤:毒品 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