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世間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世間7.44K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桂林象鼻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鼻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是桂林山水的重要旅遊景點。象鼻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景點頗多,主要景點有水月洞、朝陽亭、象眼巖、普賢塔、雲峰寺、舍利塔。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2張
  水月洞
  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位於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對, 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因此,水月洞在象鼻山也是一個最奇特的景點。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3張
  朝陽亭
  朝陽亭在象鼻山水月洞內,始建於宋,雖然該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後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遊覽的人們永恆的話題。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4張
  據說,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游水月洞留連至晚不歸,不久再度重遊, 一高興題詩作序,因洞口東向,把亭名、洞名、巖名統統已為“朝陽”,並把記述其事的《朝陽亭詩序》刻在水月洞北壁。其後,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見,恢復了原名,寫下《覆水月洞銘》,並鐫在洞的南壁。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5張
  象眼巖
  象眼巖位於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 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視窗。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6張
  從左眼張望,高聳的灕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於訾洲、塔山、穿山之間。雲崖軒 宋代園林建築。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根據方信孺《題雲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云崖軒”的記述。雲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 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巖上,更著雲崖一段奇”之句,說雲崖軒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7張
  普賢塔
  普賢塔聳立於山頂的菩賢寶塔建於明朝,用以供奉菩賢菩薩。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隻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 該塔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8張
  另外,普賢塔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玉皇大帝有一頭坐騎大象,有一天玉帝帶它下人間,待到要回去的時候,大象留戀桂林的美景,不願回去,便到灕江喝水。玉帝很生氣,拔出腰間的寶劍向大象刺去,大象化為石山,即象鼻山,寶劍的劍柄便成了象山上的普賢塔。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9張
  雲峰寺
  雲峰寺不光是太平天國的指揮所,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鑑真和尚的僧舍,唐代鑑真和尚五次東渡日本失敗後,從福建繞廣東到桂林,就在象鼻山下的雲峰寺住了一年多,嶺南14州的南選使節,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員與選舉試學者數百人集中桂林,當時都得到鑑真大師的授戒。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10張
  一年後,鑑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第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鑑真和尚在桂林這一年,成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因此,雲峰寺也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意義價值,同時,也為象鼻山增添一處美景。據說,象鼻上山頭陣地的光榮鬥爭歷史史實,都陳列在山下雲峰寺“太平天國在桂林”的陳列館中,使創建於唐朝的雲峰寺更添光采。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11張
  舍利塔
  舍利塔在開元寺遺址內,開元寺建於隋代,唐時稱善興寺,宋改為寧壽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塔高13.2米,始建於唐朝,於明朝重建。位於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寶瓶式塔身,傘蓋般塔頂,有相輪五圈,冠以葫蘆形銅質寶頂。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桂林象鼻山朝陽亭|桂林象鼻山象眼巖 桂林象鼻山普賢塔 第12張
  據記載,唐天寶七年,鑑真和尚5次東渡日本受阻,轉輾來到桂林,曾與數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餘。舍利塔塔前,還曾有五代楚馬賈所書的《金剛經》碑及明代李文凱於建文二年(公元l400年)刻畫的觀音大士像。馬責系楚王馬殷胞弟,天成初,馬殷建楚國,遣馬責為靜江軍觀察使。五代靜江軍即今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