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讓閱讀成為一種愉悅

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越來越多的家長、老師都認識到孩子讀書的重要性。閱讀,已成為孩子們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喜看這一現象的同時,不禁也對其中的一些問題產生了擔憂。

讓閱讀成為一種愉悅

開啟孩子的書櫃,我們經常會看到裡面絕大部分是與學習有關的教輔書,即便是與教科書“距離”稍遠的課外書,其內容也往往和考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為孩子要考上好的國小、中學,考試是必經之途,越是好的學校,試卷難度就越大、涉及內容越廣,對作文的要求也越高。為了能夠讓孩子升入較好的學校,一些學校和家長除了緊緊抓住課內教學,更是在課外閱讀上費盡心機。有的學校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背誦二十首古詩,還要閱讀《新語文》、《必背必讀》之類的書。

老師忙著給孩子制定閱讀重點,家長忙著給孩子購買成語、古詩、諺語、百科知識等書籍,希望孩子能多背多記知識點,並儘快掌握各類作文技巧,熟練運用各類典故。孩子閱讀的領域被限制在以“考試”為圓心的小圈子裡,不僅閱讀的天地狹窄,而且還要不停地背誦、記憶,閱讀的樂趣蕩然全無。而原本孩子愛看的童話故事、科幻小說、自然探祕等書被統統丟在一邊或束之高閣,課外閱讀演化成另一種課內教學,這樣的閱讀對孩子來說苦不堪言。

孩子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什麼樣的讀書才是真正有益於孩子一生的?如果回答不了這些問題,那麼孩子在老師家長授意下的所謂“閱讀”非但無益,反而會讓孩子從此對閱讀望而生畏,望而卻步。

就說閱讀文學作品吧。誠然,讀文學書的確能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但這是一個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水到渠成的過程,是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感受精美的文字運用和語感節律後,自然而然產生的模仿、學習,直至創新創造的行為。它要求孩子的閱讀有連貫性、整體性和浸潤性,不光學習到文字的技巧,更要感悟和理解到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對文字表裡有機統一的研習。可是,如果我們只強調孩子要從文學作品的尋章摘句中去“截獲”作文素材,積累和背誦“好詞好句”,那不僅割裂了文學作品本身,也讓孩子的閱讀變得機械零碎,味同嚼蠟。在運用這些“好詞好句”時,必定難以融會貫通、渾然天成,更無法透過貌似華美的文字去表達真情實感和獨立的思考。這樣的閱讀不僅不愉悅,想要籍此提高作文水平也難以收到長久之效。

開卷有益,但這種益並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閱讀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通過知識的積累、情操的陶冶,自然而然地開啟智慧,提高素質,從而推動身心的全面發展。只有讓孩子充滿興趣地閱讀,愉悅地閱讀,才能在“不經意”間有益孩子的身心,有益孩子的一生。如果讓閱讀蒙上厚重的功利主義色彩,只會扼殺孩子讀書的興趣。所以,只有還給孩子自由閱讀的權利,讓他們廣泛涉獵各種各樣的書籍,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指點,和孩子一起閱讀書,討論書,評點書,才會培養孩子讀書的濃厚興趣和良好習慣,讓孩子在獨立思考中閱讀,成為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國小者”。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