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心理健康

經常拿寶寶與別人比較會影響心理健康

經常拿寶寶與別人比較會影響心理健康

經常拿寶寶與別人比較會影響心理健康

案例:小雨今年五歲了,平時是個乖巧可愛的孩子,可就是特別喜歡和別人比較。和小朋友一塊兒玩遊戲,我將小卡片作為遊戲獎賞分發給他們,可他看見別的小朋友卡片比他多,就變得不高興了,還不自由主的掉眼淚,大人說上一句:“好了,大夥兒一塊兒玩!”他便號啕大哭。如果見到別人的畫比他畫得好,他也會立馬把那個小朋友的畫撕得粉碎,然後還嘟噥一句:“看你還畫得比我好!”

其實,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出現愛比較的心態。對於過分追求完美主義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眼裡經常會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發現別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做得好時,會產生一種氣惱、委屈、疑惑和憤恨的態度情緒,不肯容納別人優點。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將有害無益。作為家長,需要做到:

1、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缺點並欣賞他人優點

每個人都像一塊銀幣,擁有了優點同時也存在了缺點。孩子也不例外,大人也應該保持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點,不要因為孩子的缺點而去過度指責他,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

那麼要如何讓孩子接納自己的缺點呢?

父母正確引導孩子,不盲目指責他。比如:寶寶到了用餐時間,不乖乖就餐,反而喜歡一邊看卡通片一邊吃飯。媽媽會特別煩惱,無論自己怎麼批評他,還是不見效果。這時,媽媽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訴寶寶“老師與媽媽都覺得寶寶是個好孩子,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對老師又有禮貌。但有一點讓媽媽很不滿意”,通過先給孩子帶“高帽子”,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優點。再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告訴孩子“只要改正了這些缺點,媽媽和老師都會覺得寶寶是個非常聽話乖巧的孩子。”認同比批評更能讓孩子去接納自己的錯誤。

學會欣賞他人,就如建立友誼高峰的一塊踏腳石。常常聽到寶寶抱怨他的小夥伴不好。作為一名家長,先不要一口否定孩子的觀點。而是試著去理解下孩子的說法,並且告訴他人無完人,小夥伴身上固然有缺點,但也有很多優點啊!媽媽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回憶,看看小夥伴都有哪些優點,比如幫助老師抹桌子,演講故事很出色等。在媽媽的幫助下,孩子更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別人與包容他人。

2、把孩子愛比較的心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愛比較的孩子一般都愛爭強好勝。作為家長,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儘量利用這種競爭意識去調動他們不動怒不生氣的積極性,把孩子原本愛比較的妒忌心轉化為進去的動力。以上述例子來講,同桌長期受到老師的表揚,媽媽可以和琪琪一起來探討,為什麼同桌這麼受老師的認可呢?

原來,是因為同桌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她會乖乖聽老師的安排,認真完成作業,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而且各方面都很優秀,不僅功課做得很好,還有很多文藝才敢。所以老師才經常表揚同桌。媽媽接下來可以問琪琪,要怎麼樣才能像同桌一樣備受老師肯定呢?相信孩子在媽媽的啟發下,會很快明白,只要自己也能做到像同桌一樣優秀,甚至做到比她更加優秀,老師也會給予肯定的。

3、不輕易拿孩子與別人比較

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大聲責罵自家的孩子,“你看自己,一點都不聽話”“”你看誰家的小孩,跟你一樣大,人家又聰明,又聽話,為什麼你自己就那麼不爭氣呢?“其實,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卻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和挫敗感,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其實,孩子的觀察能力是很強的,即使沒有大人把他們與別人進行比較,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和評價系統。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再拿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無疑就會雪上加霜。

作為父母,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對比,這種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在社會心理學家看來,和別人對比,在一個人心理成長過程中,具有兩種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認識自己,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認識自己的,因此,每個人都是以他人作為目標。第二是,確立目標。人都是與別人的對比的過程裡,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目標、理想與努力的方向。但是對孩子來說,在與人對比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不好或者不合理的情況,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作為父母,也要學會欣賞自己家的孩子,學會賞識他們的優點,才能讓他們獲得進步;即便孩子有了缺點,也不要和別人對比來促進他改正,相反,抱著公正的態度,客觀的告訴孩子,反而會讓他獲得進步。

標籤:心理健康 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