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幼兒園個人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個人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個人反思

幼兒園個人反思1

保育員在幼兒的發展中扮演著照顧者、教育者等多種角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行為習慣以及個性、情感等各方面均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幼兒園裡的保育員是班級裡上班最早的一個,每天一走進教室,她們就開始忙碌:開窗通風、消毒水杯、毛巾,把窗臺等各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迎班級老師和孩子們的到來。她們一天的工作是忙個不停,除了做好日常的衛生工作,孩子們挑食了、情緒不穩定了,保育員們總是和老師一起想辦法耐心解決。而當老師上課的時候,她們又主動助教。

為了大傢俱體直觀的瞭解,小編將幼兒園保育老師的一日活動流程大致羅列了一下:

8:20—8:40來園準備

1.開窗通風,清洗保溫桶,準備開水,保證幼兒一日飲水量。

2.用消毒水擦拭杯格、玩具櫃、水籠頭、等幼兒易接觸到的地方。

3.打掃室內衛生,擦灰塵、整理物品。

4.接待帶藥的家長,登記記錄,將藥品放在指定的地點。

8:40—9:30晨間活動

1.協助教師做好幼兒晨間活動的配合工作,並在教師需要的情況下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2.同幼兒一起進行晨間活動,活動後同幼兒一起收拾整理活動區。

3.提醒幼兒及時入廁、按需飲水

4.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引導幼兒主動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5.引導幼兒對活動區物品簡單分類,協助幼兒有序整理

6.教育遵守入廁規則,懂得自我保護

9:30—10:00早操活動

1.協助教師做好幼兒早操活動,並在教師需要的情況下做好早操前的

準備工作。

2.同幼兒一起進行早操活動,活動後同幼兒一起收拾整理早操器械

3.觀察幼兒早操情況,及時提醒幼兒集中注意力,發現並及時制止個別調皮幼兒的不正當行為

10:00—10:30早點

1.組織幼兒休息,提醒幼兒及時入廁、按需飲水

2.擦洗、消毒桌面

3.為幼兒分發早點,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0:30—11:00集中教育活動

1.配合教師完成主題教育活動

2.在教師指導下,做好教育活動的配合工作,注意幼兒正確坐姿、用眼衛生等習慣的培養。

3.活動後喝水及入廁環節,引導幼兒按需飲水、及時入廁,要隨機沖刷便池、擦拭盥洗室及廁所地面。

11:00—11:40戶外活動

1.協助教師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或戶外遊戲活動的指導、安全管理,注意掌握幼兒運動強度,

隨機對幼兒進行安全保健等自我保護知識的教育和指導,密切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精神狀態,關注體弱兒、肥胖兒和正在服藥的幼兒的活動情況。

2.活動前注意幼兒衣服、鞋子是否適宜運動,及時為出汗較多的幼兒擦汗、及時提供有效幫助。

3.玩大型玩具時,應分工合作,保護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11:40—12:30午飯

1.組織幼兒休息,提醒幼兒及時入廁、按需飲水

2.擦洗、消毒桌面,組織幼兒分發碗筷

3.到食堂打飯菜,併為幼兒盛飯

4.組織幼兒進餐,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提醒幼兒擦嘴、漱口

5.清掃桌面、地面,清洗幼兒的餐具並消毒

3:00—3:50午睡起床

1.喚醒幼兒,與幼兒一起整理床鋪

2.清掃幼兒臥室地面,並通風、消毒

3.協助老師幫助整理幼兒著裝

4.為幼兒梳理頭髮

4:00—4:30午點

1.組織幼兒休息,提醒幼兒及時入廁、按需飲水

2.擦洗、消毒桌面

3.為幼兒分發早點,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4:30—5:10區域活動

1.協助教師做好幼兒區角活動的配合工作,並在教師需要的情況下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2.同幼兒一起進行區角活動,活動後同幼兒一起收拾整理活動區。

3.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及時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幫助。

5:10—5:40戶外體育活動

1.同幼兒一起進行遊戲活動,活動後同幼兒一起收拾整理。

2.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及時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幫助。

3.提醒幼兒及時入廁、按需飲水

5:40—6:10離園準備

1.協助老師幫助幼兒整理著裝

2.將水桶清理乾淨,倒掉垃圾。

3.提醒幫助幼兒整理衣服,拿好自己的物品。

4.與教師交換一日工作意見,做好第二天工作準備

幼兒園個人反思2

設計意圖

藝術無邊界,藝術大師的作品能夠觸動我們的心絃,除了非凡的天賦和技巧,還有眼球的視覺刺激和愉悅,更是感覺到靈魂的震撼,所以,從經典作品欣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賦予幼兒美的高鑑賞起點,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之一。

在技能方面,5—6歲幼兒繪畫人物時姿態單一,呆板,不靈動,缺少情節和情感的表達。而馬克.夏加爾作品中夢幻、飄逸的人物動態姿勢能給予幼兒更多的創作靈感。所以,選擇馬克.夏加爾的作品,讓幼兒通過欣賞、感受人物的姿勢變化,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孩子的繪畫技能。

活動目標

1.欣賞夏加爾的繪畫作品,從童話般的幻想和飄逸的動態姿勢變化中,感受畫面中的快樂。

2.能創造性的繪畫人物動態姿勢,表達內心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與孩子聊聊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通過圖片欣賞初步感受親情、愛情、友情;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快樂。

2.材料準備:PPT幻燈製作:夏加爾的作品《生日》、《散步》;膠片紙、彩色筆、背景圖5幅;音樂《小美人魚》

活動過程

1.匯入式討論:你什麼時候會感到快樂?

2.作品欣賞《散步》,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姿態變化。

導語:俄國有位大畫家,叫馬克.夏加爾,他的畫總是充滿著快樂,我們一起欣賞他的第一幅作品《散步》。

討論:這兩個人很快樂,你從哪裡看出來?他們的姿勢是怎樣的?阿姨飛起來時身體是怎樣的?裙子是怎樣的?手臂是怎樣的?他們的姿勢像什麼?

小結:叔叔、阿姨是在散步,他們散步的時候都快樂得像在空中飛翔!

3.作品欣賞《生日》,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

故事: 這天是叔叔的生日,當時叔叔正在畫室裡作畫,阿姨手捧著鮮花走了進來向他祝賀生日,那瞬間,叔叔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叔叔把心底的快樂變成了奇妙的想象,並且把它畫了下來。請欣賞作品《生日》。

討論:叔叔的姿勢是怎樣的?身體線條是怎樣的??看看房間裡哪些東西是紅色的?看到這樣的畫面,有什麼感覺?

小結:叔叔用暖暖的顏色,彎曲的線條,夢幻般的驚喜畫出了自己的快樂!

4.完整欣賞夏加爾的作品。

5.繪畫創作:大膽的進行想象創作。

(1)繪畫暢想:讓幼兒伴隨著輕柔的音樂進行想象。

(2)繪畫創作:在透明膠片上進行創作並在背景圖上展示分享。

指導要點:鼓勵孩子大膽的下筆創作,繪畫的人物儘量大一些。

引導幼兒儘量畫出人物的飄逸動態姿勢。

引導幼兒注意整體的構圖,即背景圖中人物姿勢的組合拼擺。

6.作品分享

(1)觀察同伴繪畫作品中人物的姿態動作,講講其中的故事。

(2)將分組畫面擺在一起感受合作繪畫的快樂。

幼兒園個人反思3

不同教師群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一、入職期教師的培養——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例項的支撐;少量的程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例項,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絡,同時通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體方案舉例如下:

反思實踐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影,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為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為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為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為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裡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影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為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釋出。這可以為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才能為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為的型別、特點、效果。

傾聽“支持者”的理論分析,形成書面材料大學專業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從理論角度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新教師將觀察到的教學實踐與原有的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聯絡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新教師獲得接近實際的經驗。這樣,教師同伴運用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共同幫助新教師分析當時的教學情境,使新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論框架,積累經驗材料。

幼兒園個人反思4

教學目標:

1.瞭解一個人在家時的一些安全常識,如:陌生人敲門時不開門,不開煤氣,不碰電器等,不做危險的事情。

2.建立初步的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3.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體驗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歌曲《小兔子乖乖》、PPT

教學過程:

一、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匯入活動。

1.教師與幼兒邊唱歌邊表演童話故事《小兔子乖乖》。

2.提問:

(1)小兔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2)大灰狼敲門的時候,小兔子是怎麼做的呢?

3.引導幼兒根據歌曲表演內容回答。

4.師:小兔子真聰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給大灰狼開門,保護了自己。

二、情景表演,引導幼兒知道一個人在家不給陌生人開門。

1.創設情境:教師扮演陌生人,請幼兒扮演一個人在家。大家觀看錶演情景表演。 提問:如果你一個人在家,那你會怎麼做呢?

2.小結:小朋友們做的真棒,都沒有給陌生人開門,保護了自己,真了不起。

三、播放課件,能夠分辨一個人在家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不應該做的。

1.播放課件。

2.提問:"哪些是我們一個人在家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為什麼?會出現怎麼樣的危險?

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們不能獨自走在陽臺上,不能將手放進插座中,不能一個人走出家門,我們可以在家,看看書,睡午覺,玩玩具。要注意安全。

四、學教授兒歌《一個人要安全》,鞏固幼兒一個人在家的安全知識。

小朋友,要記牢。一個人,呆在家,危險動作不去做,插座開關不亂動,小刀碗筷不亂碰,陌生人來敲門,千萬別把門開啟,做個安全好寶寶。

五、在音樂歌聲中結束。

教師和全班幼兒一起邊唱邊跳《小兔子乖乖》

教學反思

1、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快樂中收穫了知識。

2、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積極參與到遊戲中來,鼓勵膽小的孩子。

3、給幼兒足夠的空間,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幼兒園個人反思5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面對幼兒各處不合規範的錯誤行為,不少教師經常採取懲罰的方式。懲罰雖然能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但很容易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兒在受罰後出現暴力行為,有的幼兒會拒絕學習,對教師不友好。即使幼兒表現出順從,也可能是出於怕受罰。在許多情況下,懲罰並不能保證幼兒產生正確行為,也不能保證幼兒懂得應該怎樣做。

對待幼兒錯誤行為的積極教育方式是引導。引導是幫助幼兒理解並實踐有意義行為的過程,引導的目的在於以積極的師生互動方式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能力。以幼兒把飯弄撒了這件事為例,如果教師用責備的語氣命令幼兒把撒在桌上的飯清理乾淨,這對幼兒來說就是一種懲罰,會讓他感到羞恥。如果教師說:“誰弄撒過東西,我這兒有塊抹布,你可以用它把飯粒清理掉,地吧?”這對幼兒來說便是一種引導,不僅給了幼兒糾正自己錯誤的機會,還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他們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在制止或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時,一定要讓幼兒懂得哪種做法是不對的,哪種做法是正確的。一、瞭解幼兒錯誤行為出現的原因及表現水平,以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幼兒

幼兒出現錯誤行為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學前階段的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讓他們長時間地坐著等待輪流玩是很難做到的。按照皮亞傑的觀點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兒童往往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和做事情,要求他們讓人分享和給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師要調整自己對幼兒的期望,不要強求幼兒表現出超過其發展水平的能力。其次是幼兒表達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種多樣。儘管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個幼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兒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們常常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行為。再次是家庭的影響。家庭的氣氛與環境影響幼兒在幼兒園表現出來的錯誤行為實際上是對在家裡形成的壓抑或消極情緒的宣洩。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丹·加特來博士分析了兒童錯誤行為的三種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嘗試水平,他是錯誤行為的最溫和的形式。在這一水平,幼兒表現出某種行為是在試圖學習如何行動,是在試驗周圍環境對自己行為的反應。教師在班裡經常會看到有的小朋友一邊犯錯

誤,如,拿別人的玩具,一邊用眼睛偷看教師。這時教師必須嚴肅認真的做出反應,告訴他應該把玩具還給別人。教師雖不能過於嚴厲,但也不能放任,因為教師的任何笑意都會讓幼兒獲得錯誤的資訊,認為教師並不反對他拿別人的玩具。第二種水平是社會習慣水平。幼兒學習或表現某種行為是因為他們錯誤的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因為他們看到同伴這樣做,或在某種場合他們曾觀察學習到類似行為。例如,有的幼兒說髒話,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說髒話,因為他爸爸生氣的時候常說這些話。這時教師不能因此而懲罰幼兒,而要告訴他應該用其它詞或其他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第三種水平是情感需要水平。幼兒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常以激烈的方式對外界做出反應,以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時教師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幼兒壓力感的真正來源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對壓力做出正確的反應上,而不應把注意力放在幼兒說的髒話和做的錯事上,去懲罰幼兒。二、針對幼兒的錯誤行為,選擇正確的教育形勢

教師在瞭解幼兒錯誤行為出現的情景與原因之後,應決定是進行個別引導還是集體教育。如果問題涉及一兩個兒童的行為,適合採用個別引導的方法,且應儘可能私下裡進行,以避免當眾讓幼兒出醜。但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把個別幼兒的錯誤公佈於眾,讓全體幼兒引以為戒,使被批評的幼兒感到羞恥。幼兒的這種感受會對其產生長時間的、甚至是終生的消極影響。

為了避免幼兒尷尬和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教師可採用集體教育的方式。在集體教育中,教師應儘量避免點名批評個別幼兒,如“__,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坐好!”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個別幼兒而使有錯誤行為的幼兒改正過來,如:“今天大家表現得非常好,都你__一樣看著我。”“很多小朋友都坐好了,大家都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活動。”這樣既保護幼兒的自尊心,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又能使集體活動正常進行。

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是教師面對幼兒錯誤行為的首要原則,但這絕不意味著教師對幼兒錯誤的遷就。當幼兒經教師多次提醒仍無改進,或幼兒之間發生衝突,幼兒心情煩躁,教師的語言不能發揮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幼兒暫時離開集體活動,或讓他單獨坐在較安靜的地方。在幼兒冷靜下來之後,教師和幼兒交談已發生過的事情。通過談話使幼兒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做。三、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逐步培養幼兒的評價能力

當幼兒出現錯誤行為時,教師要幫助幼兒尋找改正錯誤、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要讓幼兒知道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應如何解決,而不只是讓幼兒知道不應該做什麼。教師向幼兒提出合理的、幼兒能理解的行為要求,然後下面強化正確的行為,而不是使用強制、威脅的手段讓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去做。

教師要有選擇的忽略那些對集體影響不大的個別行為,給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兩個幼兒發生爭執的時候,教師不要立即介入。因為許多問題可以由幼兒自己解決。幼兒也需要更多的機會去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機會越多,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就越強。幼兒在試圖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是在自己的思維水平上進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內容被互相理解,如果這時教師介入,以成人的思維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會引起幼兒的誤解。

對待發生較平凡的、有典型意義的錯誤行為,教師可通過設計情景、組織幼兒討論的方式,使幼兒明白應該怎麼做。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投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想問題,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這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評價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對行為規範的正確認識,並有情感驅動而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教是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漸培養幼兒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師處理幼兒錯誤行為以及衝突時必須體現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個人反思6

有一句話說得好“實踐+反思=成長”。可見,積極的反思行為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一直來,我們也非常強調讓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老師們也是照章辦事,許多活動都有反思伴隨,然而,這些頗費筆墨的文字是否能促進教師的成長呢?我想答案都在每個人心中。如果是自覺的反思,多多少少會有些收穫,如果是應付任務,那可能就是無用的文字堆砌,少有價值的思考。

這次考核課後,幾位年輕老師十分積極,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反思,併發給我看,心裡十分欣慰,但鑑於她們教學經驗相對欠缺,具體反思什麼?該怎樣反思還比較模糊。蒐集整理了網上同行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年輕教師以啟發和感悟,同時建議大家業餘多讀些專業書籍,在那裡肯定會有更好的答案。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一、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會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詢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準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瞭解圓珠筆裡彈簧的作用。

二、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瞭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瞭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瞭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複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程序,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

三、綜合分析——寫教、學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

這個活動是從我班的生成性主題《我們喜歡玩蹦蹦床》,幼兒從蹦蹦床的彈簧到觀察生活中有彈性的東西引導而來,孩子們在實驗過程中瞭解到彈簧是由沒有彈性的東西——鉛絲做成的。我們鼓勵大班幼兒來做拉花:將沒彈性的紙想方設法變成有彈性的東西,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彈性,領悟事物之間的轉換和變化關係,瞭解事物的性質和特徵。

這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動,卻包括了許多知識難點。如數學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幾層、對等,從何剪起,……美感:粗細、寬窄、勻稱、色彩……在引導孩子學習時,要等待,成人必須學會等待!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有自己的創造和想象。如果一開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許就束縛了孩子的思維空間,所以要給孩子琢磨、探究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索、認真做事。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告誡自己,讓幼兒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頭一再壓制在我的心底,事實證明,我做對了。

四、找準要點——寫特點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鑑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如我市一所幼兒園有一位男教師,他上體育課用的道具材料特別簡單,他善於用簡單的材料創設富有情趣的遊戲和學習情境,如用一根長繩圍成圓圈變成“池塘”,讓幼兒在池塘裡學做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再把長繩變成“河”,讓青蛙選擇寬窄不等的距離跳“過河”等;有的教師特別注意活動中動態資源的生成和利用;也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或小組活動有獨到的做法……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於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桔子和柚子】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來比較發現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處,並要求幼兒作記錄。孩子語言一百中,兒童的成長有自己的發展步調,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思維方式,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動中楊凱和居婷波小朋友想到了分別用畫棉襖和裙子來記錄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袁琦的小朋友居然能帶頭要求要讓他自己來做記錄,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的能力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弱,還是很有潛力可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相信孩子“能行”,還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五、捕捉靈感——寫遐想

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隨機生成,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活動帶來勃勃生機。課堂上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開啟幼兒想象的門窗,展現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語、幽默問答,探究性的發現、競賽性的遊戲、展示性的表現或隨機生成的問題能夠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幫助幼兒遷移經驗,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如有個教師在組織大班幼兒關於“聲音”主題的活動時,讓幼兒說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聲音極其作用,並區分哪些是好聽的,哪些是難聽的。當有的幼兒說到裝修房子的聲音很難聽時,有的幼兒辯解說:“裝修時聲音很難聽但住進新房子就舒服了,我們有時聽到不好聽的聲音要忍一忍”。教師及時捕捉到這一動態生成性資源,把它寫在課後反思本上,隨後開展了“讓我們有個好心情”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調整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感,發揮教學的教育性。有時,活動中節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應記下來,以吸取教訓。

【反思案例:音樂活動——小樹葉】

新授歌曲《小樹葉》,歌曲中有一個難點:“明年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句歌詞呢?小樹葉落下來化作了肥料,樹葉媽媽從中吸取了養料,明年春天又長出了新的葉子……這是一種多麼抽象的知識,而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那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句歌詞,使幼兒投入感情來演唱呢?我決定帶孩子玩一個科學實驗,將落葉埋在樹下,過一階段再去觀察那腐爛的樹葉,來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樹媽媽這句歌詞,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唱這首歌曲,一定會唱得深情並茂。

六、深度反思——寫建議

在教完每堂課、組織完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援、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出的資訊,寫寫“修改建議”,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一步步明確問題,尋找對策,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吹泡泡】

在組織幼兒“做中學”《吹泡泡》活動中,教師首先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教師特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泡泡本身是一種無色的薄膜,它之所以五彩繽紛,是因為它把光給分解了。肥皂泡有正面和背面,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會產生反射。在肥皂膜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光會得到增強,有的光卻會減弱,甚至消失。)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導致在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下還未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泡泡那時是橢圓的。

在此活動中,要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多提一些類似:誰有不同的想法?誰還想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的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反思是強調教師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鼓勵教師敢於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過不去”,是主動澄清和質疑自己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教學觀念和教學信念;反思是一種探究過程,“實踐的反思把經驗與理論的或哲學的探究結合起來了”,而這種探究是沒有終結的,反思者堅信: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寫教學反思,可以承前啟後,揚長避短,挖掘教師個性智慧。我們習慣於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有時不妨珍視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經歷中提取有價值的東西。寫一點教學反思,與心靈對話,做個主體的人,自己的經歷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學會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只要長期堅持,必定能逐漸把我們的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幼兒園教師個人工作反思篇三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在幼兒教師的崗位上已經工作幾年多啦!在去年的一年裡,我學習到了很多。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細小的,但卻是很有意義的。

而擔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官雖不大,但事關重大;事雖不多,但繁雜瑣碎;雖然辛苦,但也很有樂趣。這學期就我擔任了中二班的班主任,對於在過去的兩個月來,擔上任的班主任來說,是有一點的難度。我在剛開學時候,有一些不適應,每天總是忙的我不可開交,不知所措,但是我現在已經適應了過來啦,其實只要自己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合理的安排時間,這些都是沒什麼問題可在的!

那麼在此,我就談談這個學期以來工作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常規管理常抓,體現班級特色

我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進入中班,我明顯感覺就是小孩子的個小,太過於活潑,有的小朋友嗓門也不小,活動的量也較多。不過這就是中班的孩子。看起來比較乖巧、活潑、好動,為了保持良好的常規,保證各項教學活動順利地開展,我和配班樑老師下定決心。在常規管理中,把一些比較調皮、行動比較自由的孩子,我把他們放在老師的眼皮底下坐,便於老師隨時對他們進行教育;一些接受能力強,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行為的孩子,我們特別留意他,對他嚴格要求;另一方面也及時表揚他,使他不再影響到他人。在對待全班的所有幼兒時,我一般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幼兒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了,被表揚的感覺就找到了。

二、愛心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條件是1:擁有良好的心態;2: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只要對這項工作具有積極的熱情,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其次,對待孩子要有關心、愛心、耐心、細心,關愛每一個孩子是做一個好班主任的前提,我們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他,愛護他、教育他、培養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感覺老師像他的家人、像他的媽媽,一樣時刻關心他們的成長,讓每一位家長也能夠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我班裡來

三、家園聯絡

認真做好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工作,我們是運用電話採訪和當面的溝通。家長對老師的工作配合了、支援了,班主任的工作做起來也就容易了、輕鬆了。於是我們經常通過豐富多彩的家園聯絡欄向幼兒家長介紹幼兒園活動的新動態,明確自己該怎樣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另外,我通過校訊通及時地把每週的教學內容傳送給家長們,讓家長及時瞭解我們的動態。此外,我認真填寫幼兒手冊,對每個幼兒在園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評價。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再平凡的工作都會做得大放光彩!希望我以後的工作能做的更好,做到家長對我放心,做到園領導對我有信心。加油!

幼兒園個人反思7

擔任學前班教學工作中,我感覺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很快。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腦中積累的詞彙不斷豐富,表達的慾望也隨之加強。特別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好動是他們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作為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學前班孩子來說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圖、形、音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沒有詞句等豐富的內容,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幼兒學起來感到很枯燥。教學中,我將拼音製作成不同形式的卡片,有蘋果、樹葉、花、小鳥、小魚等,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學中,我會運用輕鬆的語言對幼兒說“這些花都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認吧。”幼兒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學後,這些卡片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很方便幼兒複習。

二 .多種形式教學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教學上巧妙地增設組詞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我每學完一個完整的音節後,請幼兒為這個音節組詞,幼兒舉手非常積極,思維也很活躍,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詞,電視廣告中聽到的詞,以及平時故事中積累的成語都用到了拼音教學中,學習起來也不感到枯燥。每學完幾個韻母后,就要展開復習,複習中,我開展多種遊戲形式來幫助他們記牢,如:《我和小鳥做朋友》、《摘蘋果》、《採花》、《捉小魚》等多種形式,幼兒學習起來很輕鬆。在學完聲母、韻母后,還讓幼兒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看看所學的複韻母可以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又不能和哪些聲母做朋友,幼兒學習起來比較感興趣。另外,還可以採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三、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中,孩子們會遇到多種特殊的情況,如j q

x與ü相拼時應去掉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小魚小魚真有趣,見到jqx就掉淚",當學生們揹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在學習鼻韻母時,也可以通過念兒歌幫助幼兒區別前鼻韻母與後鼻韻母。例如:“鼻韻母,不難學,前後鼻音分準確。前鼻韻母有五個,an、en、in、un、ün。後鼻韻母是四個,ang、

eng 、ing和ong”。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儘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或者鼓勵孩子們自己創編歌謠,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借鑑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持久的發揮課堂.

幼兒園個人反思8

幼兒園生活活動包括進餐、飲水、睡眠、盥洗、如廁等,所用時間約佔幼兒在園生活時間的一半,對幼兒生活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影響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我園在組織孩子生活活動時,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如手,經過3周的努力,孩子們終於小有轉變。條理上順暢很多。

1.注重從實際出發.從各班年齡實際出發,建立起正確、合理的生活常規。形式繁瑣的。難度太大的,對幼兒約束過多的都要進行改善。

2.在生活活動中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兒園中每日重複進行的各種生活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好時機。保教人員應將習慣與能力的培養長期堅持下去,對幼兒有一致性的要求,同時還應視環境及幼兒個體的狀況,靈活對待,不宜強求千篇一律。

3.日常生活活動是施教的機會。每天的生活活動,佔據了幼兒在幼兒園中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抓住時機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以促進幼兒保教目標的實現。

孩子們如園三週的就餐視訊,歡迎圍觀!!

日常生活活動保育與教育是不可分開的,上崗老師都要默契配合。分工責任明確、具體,創造好條件,讓幼兒去做他們能做的事。而家長們在家也應該努力糾正孩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示範、幫助、要求與鼓勵,讓幼兒逐漸學會生活自理,逐漸自立,養成生活有序、生活自理的好習慣。

幼兒園個人反思9

1、我的感受

本活動所帶來的第一次:第一次參加文山州幼兒園名師工作室的教案設計與公開課交流活動;第一次以社會領域的內容設計公開課;第一次在自己的幼兒園裡用自己班的幼兒進行公開課交流。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有畏難情緒,但我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參與了,不管結果怎樣,參與的過程是“痛”並快樂的。

2、本節活動所體現的特點

(1)在教育中重視幼兒社會性的培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指出:5——6歲的幼兒應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還能

說出自己家所在的省、市縣名稱知道家鄉的代表性特徵。本活動體現了《指南》精神,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瞭解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為孩子進入社會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使孩子更關心、更願意瞭解身邊的人與事。教學各環節的設計始終為活動目標服務,緊跟社會領域的方向,沒有偏向其他領域。

(2)注重幼兒獨立意識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大班孩子有根據圖片或其他資訊自主表達的能力,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表達的時間。孩子在個別交流、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我關注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結果,培養了孩子大膽表達的能力。

(3)選擇認知方法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

在社會活動中我避免了過多說教與灌輸,選擇了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知識點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動與靜的學習方法相結合,始終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

3、存在的問題

(1)在本活動中活動內容安排過多,按照大班的幼兒接受能力應適量減少內容中的少數民族。

(2)在活動的結尾部分應有幼兒對家鄉情感知識的提升。

(3)我的提問、談話、交流、講解等語言可以更加精練,更適合幼兒的聆聽習慣。

幼兒園個人反思10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絡,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忙、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於是,我幫咪咪換好衣服後,遞給她一杯水,關心地問她:“咪咪,剛才大家都笑你,你心裡好受嗎”咪咪難過地搖搖頭。之後,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生病了,你會怎樣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當笑話她。”“應當拿衣服給她換,倒杯水給她喝,不應當——————”大家發言十分進取,最終經過討論:小朋友明白我們大三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忙,我們應當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忙朋友。

幼兒園個人反思11

《一本沒有人開啟的書》講述了一本不知從何而來的書被遺忘在森林裡:土黃色的底子,上面有花朵與藤蔓作為裝飾。有一天,一陣風吹開了它,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和一個孩子在書前經過……這本書裡到底寫了什麼呢?誰也不知道那本書裡到底寫了些什麼,可是,當你和孩子看完《一本沒有人開啟的書》後,卻能夠想像出那本沒人開啟的書的內容,它可能描繪了孩子的一個夢,也可能是我們想象的任何情節。

針對這本充滿神奇色彩的書名,也是一個滿懷期待、馳騁想象的話題。書中用最簡潔的線條,最直白的語言,勾畫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兒童世界。只要每位小朋友用心地讀故事中的每一句話,就會不停地讀下去,並對故事展開豐富的聯想,它可能描繪的是孩子的一個夢,也可能是我們想象的任何情節。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繪本是一種文字與圖畫並重的藝術,圖文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它們相互襯托,共同營造氛圍,共同來敘述一個故事。我根據故事的情節對繪本進行分段教學,運用猜測、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合理想象並創編故事,從而為繪本蒙上了一層更神奇的色彩。

有個比喻說得好:繪本中的一幅幅圖畫就像一顆顆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細細長長的線。沒有線,穿不成項鍊,沒有珍珠,項鍊也就不存在。圖畫是繪本的生命,給靜止的文字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無窮的魅力指數。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躍然紙上,還增添了更多的畫面空間、想象空間,畫面不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延展的、活動的。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寫話內容的重要來源。繪本圖文並茂,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瀰漫著智慧的芬芳,啟迪著人生;語言凝練簡潔,插圖耐人尋味……每個兒童都是讀圖的天才。因此,藉助此環節,讓幼兒自己發現閱讀繪本的方法:讀文字、觀色彩、品畫面,為後面自己閱讀繪本打下基礎。

幼兒園個人反思12

近期,我們學習師德師風材料,聽了精彩的師德師風演講,我感覺到他們是用心訴說,用情去表達,真正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對事業,對孩子的摯愛,折射出他們崇高的師德。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師德建設的典範與楷模,她們吧自己全部的心血熱情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事業,用愛心與責任全面展示了幼兒教師的光輝形象,雖然她們所說的所做的都很平凡,但正是這些平凡的事蹟,質樸的話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強烈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師德教育。

師德教育是一項古老而常新的話題,也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一輩子都要去做的人格工程。良好的師德是教師職業之本,是教師靈魂,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就像機器的發動機,江河的源泉一樣重要。

幼兒園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只有四個,簡單的說來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湧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這方面我體會頗深,作為幼兒園的一名教師,總是在想,幼兒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又有耐心的工作,由於孩子小,不懂事,我們小班的老師,左手抱一個,右手樓一個,前面還有一群哭的稀里嘩啦……可是這一幕不斷的重複上演,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的老師毫不猶豫的摟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孩子有哄又親。雖然我們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可是幾年如一日在教育戰線上任勞任怨,支援著我們這份執著的是我們對幼教工作的信念!正是我對這個團隊的熱愛,我才會認真的學習,忘我的工作,無私的奉獻。正是在這樣一個團隊裡,我體會到合作的愉快,領略到工作的樂趣。

今後我將不斷強化師德,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不懈努力進取,不斷攀登教師道德修養的新高度、新水平,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教學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勤奮工作,用愛心和行動譜寫幼兒教育事業更新的、更大的篇章。

幼兒園個人反思13

《城裡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裡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裡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裡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裡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幼兒園個人反思14

幾乎每個人都在感嘆,為何時間過的這麼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曾經聽人說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遊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為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裡,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新。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為準則和曹盼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遊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裡每個幼兒都在溫馨、歡樂的環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為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援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校訊通、幼兒園網站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絡,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在業務學習中,我認真學習同事的經驗並仔細認真地做好記錄,在活動後的空餘時間認真思考推敲。在週末休息時,我會閱讀一些幼教雜誌,如《幼兒教育》、《早期教育》等等,上網查閱有關幼教資料,借閱與教育教學有用的各類書籍和音像資料進行觀看學習。同時我還積極參加園內組織的各項活動。

在這半學期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在教學活動的環節設計上還有不足,還需進一步努力。雖然我沒有什麼驕人的成績,但每個孩子的進步使我感到欣慰,也給了我幹勁。我將在工作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把工作做的更好。

幼兒園個人反思15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贈送著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歡樂!”還有個異常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教師,微笑著說:“教師我喜歡你,祝你歡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師的身邊,微笑著說:“教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能夠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歡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簡便、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蘊涵的力量。

這次突發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洩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為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標籤:幼兒園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