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任何工作總有一個第一也會有一個倒數第一,這中間的原因有很多,並不能單憑一個簡單的分數就給人下定義,但是有一點很明確,無論任何原因,倒數第一肯定就是那個最不受人待見的,現在分享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1

一線老師驅趕差生的幾種“花樣”

教學成績好壞與一線教師的獎金、績效工資、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沒有哪一位教師敢不重視自己的教學成績。各個學校都有相應的教學成績考評方案,不管任何考評方案,無外乎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三項內容

個別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還經常違反學生紀律,屬於成績差、紀律差的“雙差生”,很多教師認為這些“雙差生”的存在,會影響自己班裡其他學生的學習,也必定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於是就出現“花樣”驅趕差生的事情。

1、大、小違紀“請家長”,讓家長“厭煩”

為了讓個別“差生”離開學校,只要這些學生在學校違反紀律,大事小事都要“請家長”,向家長“告狀”,次數多了家長就非常“厭煩”,轉學或輟學成為大概率事件。

某位被迫給孩子轉學的家長說道,自己曾一週內被班主任通知三次去學校接受“教育”,經過自己的各種“努力”後,還是這樣,最後只能“自願”轉學。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
  

2、想驅趕“差生”,就“關心”他

一些老師驅趕“差生”是反其道而行之,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他們會在某一段時間內格外“關心”個別差生,每次作業沒有完成就“諄諄教導”,完不成佈置的背誦任務也被格外“關照”。老師的這種“關心”會讓學生產生巨大心理壓力,還讓家長無話可說,因為老師是為了孩子“著想”。

事情的最後往往是學生因受不了老師格外“關照”而主動離開學校,離開的理由一般都是“學不會”。

3、邊緣化“差生”

個別老師通過各種“學習制度”讓差生“邊緣化”,從而達到驅趕差生的目的。比如把四個學生分為一組,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全組都要接受懲罰,成績差的孩子因為長時間完不成任務,牽連全組同學,時間久了之間,除了自己內心有“愧疚”,還會被“邊緣化”,最終只有選擇離開學校。

內心容得下“差生”,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

“差生”是不能被“消滅”的!不管到什麼時候,再優秀的教育也不可能“消滅”掉差生。

一個班級也存在一種“生態平衡”,當最差的學生離開以後,次差的學生就變成最差的了,可能這位次差的學生因為原來被“壓制”,當原來最差的學生離開後,他給班級帶來的影響可能更糟糕。

老師把“差生”驅離後,只能得到暫時的片刻“寧靜”,之後的教育工作仍然是“雞飛狗跳”,因為容得下“差生”,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

老師可以這樣想,如果這是“差生”是我的孩子,我又能怎麼樣呢?很可能也是束手無策。五個手指伸出來有長有短,允許各種各樣的學生存在,是當老師的“必修課”。教師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是明明知道不可能,還要迎難而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改變學生。當老師能看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優點”,他的眼中一定充滿愛的光芒,生活是快樂的,工作是幸福的。

這個世界太看重結果,教育工作也往往被“量化”,但是不管如何,作為一線教師,心裡一定要容得下所有孩子,尤其是“差生”,這是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願每一位教師都心中有愛、眼裡有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引導孩子向真、向善、向美。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2

01 “小密圈”抱團訴苦,孩子被老師帶頭霸凌

“在孩子身上裝個偷拍裝置取證行不行?如果孩子不小心暴露了,老師肯定會變本加厲欺負他”;

“我們孩子的老師如果被拍成視訊傳到網上,保證火!”;

“匿名打教委投訴電話,管用!我們孩子的老師就是被家長舉報之後調離的”;

“沒法繼續留在原來學校,轉到了私立學校”……

自從北京市朝陽區某國小老師帶領全班學生辱罵、群嘲一個小女孩的視訊曝光後,昌平媽媽徐麗和北京不同學校的20多位家長組成了一個“祕密”微信群。群裡多數家長都稱自家孩子遭遇過老師的帶頭霸凌,被孤立,被監視,遭受語言暴力。

徐麗的兒子活潑、好動,是班級紀律的“不安定因素”之一。班主任在一次處理他紀律違規時,一氣之下把他書包扔進了垃圾桶。“書包裡有教材,有作業本,孩子挨個垃圾箱翻找,急得直哭。”徐麗說,孩子變得越來越敏感,有時喃喃自語,反反覆覆講述老師如何欺負他,欺負別的同學,像遭遇創傷後的“小祥林嫂”。

另一位家長透露,她孩子的班主任其實工作很敬業,但說話太難聽,手段也極端,連大人都難以接受。記得孩子的奶奶有一次遛彎路過校園的柵欄圍牆,透過鐵柵欄,奶奶看到孫子的班級正在排練節目。孫子和另外三個高個男孩排在隊尾東張西望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厲聲呵斥:“你們三個重度腦殘,不愛練給我滾蛋!”不久,“王憨憨”成了孩子的外號,而且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叫。

一個女孩的爸爸說,女兒有一次偷偷帶了幾塊巧克力,下課時分給身旁的小夥伴。班長過來時,女兒也給了她一塊。班長拿過巧克力還說了謝謝。然而,班主任在隨後的課堂上,拿著班長上交的巧克力,當眾批評了女兒偷帶零食的行為。被“出賣”,令女兒十分傷心。

群裡另一位媽媽面對類似的遭遇,曾塞給老師數千元購物券,老師爽快收下。但之後的日子,對孩子當眾冷嘲熱諷、威脅恐嚇絲毫沒有轉變。父母多次到校溝通未果,無奈把孩子轉到了學費一年16萬元的私立學校。

該群裡家長多為70後、80後,多人稱自己小時候被老師用教棍、粉筆頭打過,被當眾罵過髒話、冷嘲熱諷,甚至遭受過被老師帶頭孤立“封殺”。

教師不能把差生當另類 第2張
  

02“邪惡三件套”:支援告密、孤立差生、語言暴力

“誰說被集體孤立、被邊緣化都是差生?成績好也不一定倖免!”在海淀媽媽張芬看來,支援告密、孤立差生、語言暴力,是老師慣用的“三件套”。她回憶起兒子國小時的經歷,時隔數年仍心有餘悸。

張芬和老公都在海淀西二旗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當年為了能讓兒子天天進入海淀區優質國小,夫妻拿出全部積蓄又貸款百萬,買下一套學區房。天天上學後成績也很好,卻成了童年的噩夢。

每次考試,天天的數學、語文、英語都是滿分。可他性格中帶著一股桀驁不馴,經常說話牛氣轟轟,口無遮攔,於是成了幾個班幹部的“眼中釘”。

張芬回憶,天天的書包被塞過爛蘋果,椅子上被粘過圖釘和口香糖,甚至有人把毛毛蟲放進他的課桌裡,上課時蟲子爬滿身

天天唯一的朋友是個身材瘦小、成績差的男生。兩人平時一起玩,也一起被欺負。有一次,幾個男生把他倆圍在廁所,往腳上澆尿,鞋襪全部被尿浸透,那時正值冬天。

一次下課時,天天用保溫杯喝水。發現味道不對,他立即吐出來,嘴角掛滿紅色液體。有人把紅色水彩倒進了他的保溫杯。這時,幾個同學哈哈大笑起鬨:“快看,他吐血啦。”天天把紅水潑向人群,班裡亂成一團。

張芬多次與班主任溝通未果,她越過班主任求校方給天天調班,被拒絕了,也因此得罪了班主任。從此班主任不讓天天參與值日,也不讓他參加運動會和任何集體演出。幾個班幹部每天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隨時彙報給班主任。

天天在日記裡寫道:“每天上學,胸口像掛著一塊大石頭,多希望一覺睡去,醒來時已國小畢業,永遠不再看見那群人。”日記卻被一名翻他書包,檢查他是否偷帶零食的`班幹部翻出來,當眾朗讀。

無奈的張芬最終把天天從公立學校轉到了小型非主流創新教育學校,直到小升中才迴歸公立中學。張芬說,孩子一旦陷入班級“宮鬥”,完全無力改變,實在熬不下去,只能自生自滅,轉學逃離。

80後白領媽媽王寧回憶,國小時因偷帶一支口紅被班幹部發現後“告密”,遭到班主任當眾辱罵:“就知道臭美,早晚變成壞女人,出入夜總會!”而班上另一個男生因父母離異備受打擊,多次沒完成作業,被老師當眾辱罵:你真是有娘養無娘教!每一次開班會,就像“批鬥大會”,同學們都不敢接近被批鬥過的孩子。

曾在天津公立學校和北京私立學校任教多年的老師吳娟說,無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現在,公立學校教師,尤其班主任,教學、紀律、衛生、活動,一人身兼數職,壓力巨大,年復一年,耐心、情感消磨殆盡,負面情緒逐漸增多。

吳娟說,在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學生“聽話”“好好學習”“守紀律”無形中能給老師減負不少。尤其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隨便開除學生。

那些紀律不好、成績拖後腿的孩子,只能儘量降低他們對集體的破壞性。這樣的孩子,如果在班級人緣好、朋友多、有影響力,不是好事。而私立學校,每個班級人數較少,甚至一個班級可以配備一位班主任外加兩名副班主任,一同管理不到20個孩子,難度要降低不少。

03 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管用嗎?

“學校千人大廠如富士康,班級勾心鬥角像《甄嬛傳》,在電影《少年的你》裡看見自己”,此情此景成了不少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的集體記憶。

針對校園霸凌、師風師德等越來越突出的社會熱點問題,去年12月,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52號,公佈《中國小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自年5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重點圍繞中國小法治副校長“是什麼”“幹什麼”“誰來管”“怎麼聘”“如何幹好”等問題,系統設計了中國小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制度。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已有2328家法院的13801名法官擔任15332所中國小校的法治副校長,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平安校園建設等工作,力求維護校園的和諧穩定。

同時,全國公安機關選派30餘萬名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長,深入學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維護學校秩序持續安全穩定。此外,還有4萬名檢察官在7.7萬所中國小擔任法制副校長。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法治副校長”需要真正沉下去,瞭解真實的校風、班風,協助學校發現潛在危機,從問題早期進行干預,避免悲劇的發生。

標籤:差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