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門店一邊是招聘難,一邊是留人難,管得嚴,一言不合就辭職,管得太鬆,員工又要翻天了,作為一個管理者,每天幾乎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那麼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1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立規矩,講制度,才是長久之計

一家公司,在管理上不能僅靠領導調整管理方案來實現。你覺得鬆了就緊一緊,你覺得緊了就鬆一鬆,這樣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立下規矩,制定制度,才是長久之計。

規矩等同於領導的權威,你的權威性完全被員工牽著走,還有什麼威信可言,工作還如何開展下去。

所以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辦事,設定獎懲措施,做得好就是有獎勵,做得不好懲罰也有章可循。

這樣做,起初可能還會有反對或者其他聲音,但是日子久了一定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若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領導大家工作,難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把規矩和制度確定下來,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也有利於提高大家的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
  

二、幫助員工成長,就是團隊最好的凝聚劑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團隊。身為領導者,管理好一個團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幫助員工成長,就是凝結團隊最好的方法。

並且不管是誰,走到哪個公司哪個位置都希望能夠得到和自己相符的能力標準,希望能在這裡學到別人都沒有的能力。

這也就是我要說的有所得。不斷地選擇員工感興趣的內容或者可以加強員工素質、團隊建設的專案進行培訓,讓員工在這裡有歸屬感、榮譽感和向心力。

不要小看這些看似不怎麼重要的團建、培訓,這些都是關係到公司員工心齊不齊的關鍵。

我見過一個起初不好管理的.部門在部門經理的多次請人培訓、團建中,工作開展越來越順利。經理說,只要有培訓的機會,他都會為部門員工申請,讓他們出去見識見識。一切都是有成功案例的,關鍵在於你如何運用。

如果可以,多給員工提供成長的機會,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何況,員工本身的工作能力決定了團隊的整體實力。

三、設定有吸引力的加薪制度,比喊口號實用得多

一位讀者曾經問,為什麼每週開展一次動員大會,大家的工作效率還是不見增長。

其實,人在職場混,哪個不是為了有個好的薪資標準,能夠減輕養家壓力。這都是很實際的東西。

不要總是講要有情懷,情懷是在經濟實力支撐下實現的。想讓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事情在職場出現的頻率多嗎?我不否定有,但一定不多見。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同樣的,空談也會影響員工積極性,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相信他們也更喜歡加薪。所以要設定有吸引力的加薪制度,讓他們能夠有動力做事。

這就好比無形的鞭子,自然而然就督促了員工積極上進,也避免了領導不在,就出現鬆散散漫的情況。不要害怕自己的下屬加薪得太快,那說明他在飛速成長。

不過,同時也要防止惡性競爭造成公司內部矛盾,這個度還是要領導把握好的。

總之,管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做到領導崗的相信也對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對員工管理問題上不妨多思考一些,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立下規矩、設定加薪制度、幫助員工成長等等。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管理就是做好無數小的細節工作。一步步往前走,去思考、去學習、去去實踐、去交流,一個員工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一個管理者亦是如此。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2

什麼是中杯理論

中杯理論常被用於經濟方面,某些商品,大份與小份之間成本基本無差別。比如咖啡,大杯與小杯之間的成本差至多不過幾毛錢,但是其定價卻相差甚遠。商家為了促銷,常在促銷手段上玩點花樣。

我們買飲料或其他消費品的時候,經常有大、中、小三種型號,很多人會在價格比對的刺激下,選擇中號商品。我們把這種選擇“中庸之道”而忘記了真實的需求的現象稱為“中杯理論”。

有這樣一個實驗,假設某咖啡館推出一款咖啡:大杯(620毫升)19元,中杯(500毫升)14元,小杯(380毫升)12元。理性之選應是“小杯”,一般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事實上在“大杯”和“小杯”兩個參照值的作用下,大部分人認為選擇“中杯”是最穩妥的。所以,人們經選擇“中庸之道”而忘記了真實的需求。

特韋斯基通過實驗證明:

如果A優於B,大家通常會選擇A。

但是,如果B碰巧優於C,而且其優點A是沒有的,那麼許多人就會選擇B。

其主要的理由就是與C相比,B的吸引力顯著加強了。

在職場管理上,太嚴格了不好,太鬆了也不好,常常就取一箇中庸之道。假設寬鬆管理是A,中庸之道是B,嚴格管理是C,為了讓員工心甘情願地接受B方案的管理制度,就要突出C的缺陷,同時點名A不能實現的優點。

老張的管理錯誤在於,走向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是A極端,過於寬鬆;第二個極端是C極端,過於嚴格,沒有中杯理論的協調,就會讓員工認為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從而產生激烈的抗拒

人雖然是理性思維的產物,但是理性思考的人仍然會做出非理性的判斷和行為,如果管理者能夠給出一批選項,並且在這批選項中設定一箇中庸的選項,絕大部分的員工就會傾向於這個選項。這就是職場管理的“中庸之道”,忘記了所謂的“杯子效應”現象的真正需要。

管理員工應該嚴格還是鬆懈 第2張
  

如何運用中杯理論,找到管理尺度?

道理簡單,那麼,管理者如何利用中杯理論,找到中庸之道,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1、從組織上,制定參照物

中杯效應在管理學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所謂紅花尚需綠葉襯。正如你完成一個工作任務,用了一天時間,是高效還是低效呢?如果沒有任何的限制和參照,我們就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不知道這個任務的難度,其次我們不知道完成這項任務的平均工時,最後我們不知道這項任務的結果。但如果,有了對照呢?假如一般人完成同難度的工作平均工時是2天,且最終結果僅是完成而不是滿意,但你用一天時間就做到了滿意的效果,你自然就是高效且高能的。

放到管理上也是如此,沒有參照的管理,員工是不會有任何感覺的。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制定參照物:

1、組織參照物

第一個參照物,是組織參照物,來源於外界,主要是別家公司,即競爭對手公司的管理是怎麼做的。 在選取這個參照物的同時,要注意兩個性:

任意性:參考系的選取具有任意性,但應以觀察方便和描述儘可能簡單為原則,隨意選取。如果管理者特意去選取管理上混亂的公司作為參照,會讓員工覺得太刻意;

統一性:比較時,應該選擇同一參考系。這就是要選擇競爭對手公司的原因,餐飲業和旅遊業來比,沒有可比性,但海底撈和別的火鍋店進行對比,就屬於同一參考系。

老張一開始的公司管理雖然寬鬆,但對於有能力的員工來說,並沒有覺得多好,而是覺得混亂。有員工就曾經指出一家競爭公司的管理,井然有序,獎懲分明,值得學習。當時老張還覺得這個員工不知好歹,羨慕別家公司,其實,能讓員工羨慕的管理制度,就是一個很好的組織參照物。

2、制度參照物

第二個參照物是制度參照物,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很多公司一套管理制度出來,無論好或者不好,就需要員工去遵守,正如老張公司,他要變革,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措施,引起了員工的強烈不滿。但如果,制度也有參照物呢?

制度A方案:一套鬆散的方案。不對員工做打卡要求,比如上下班時間自由,但會將兩天的工作量併成一天要求員工完成,同時沒有加班工資;

制度B方案:一套中杯方案。所有員工仍然需要上下班打卡,但允許有10分鐘內的時間流動,即10分鐘內不算遲到,同事可以允許一個月內三次10分鐘以外的遲到,工作時間完不成工作要加班,有加班工資;

制度C方案:嚴格型方案。所有員工上下班指紋打卡,遲到10分鐘就要罰款,遲到20分鐘,就扣掉半天的工資。工作時間內未完成的工作,可以加班完成,有加班工資。

如果老張給出三種制度方案,需要員工選一種,那麼多數員工會選擇第二種。第一種看似時間自由,但付出的時間其實是雙倍的;第三種又過於嚴苛,容不得一絲差錯;只有第二種,奉行中庸之道,既有餘地,又合乎人情。

曾經有人人稱“中杯效應”為“厭惡極端”。Kahneman曾提出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面臨這樣的選擇:在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是一樣的,你有兩種選擇,第一,你的其他同事一年掙6萬元,你的年收入是7萬元。第二,其他同事在你的年收入為9萬元的情況下,你每年有8萬元的收入。理性的來說,後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我們應該選擇後者。然而,Kahneman的'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

這就是Kahneman提出的參照依賴,多數人的判斷得失往往是由參考點決定,所以無論這個“中杯”是否讓員工得到了利益最大化,根據參考點,他們依然會選擇中杯。

2、從個人上,融合等邊分配法則

管理是一種分配,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即權力、責任、利益三角對等。老闆不可能管到每一個人,這個時候,就要抓取公司內部的骨幹,用等邊分配法則,讓他們選取自己的大小中杯。

有的公司,在管理上,往往並不能等邊分配,多做不能多得,多管不能討好,反而少做少錯,例如:

原先的中杯實驗:大杯(620毫升)19元,中杯(500毫升)14元,小杯(380毫升)12元。

現實中,管理者會將其變成:大杯(620毫升)12元,中杯(500毫升)14元,小杯(380毫升)19元。

杯子裡的量,相當於員工需要付出的責任和能力,而定價,相當於是老闆給予員工的權利和利益。當大杯量的付出僅僅得到小杯的權益時,員工就會懈怠,控制自己的付出, 比如減少責任心,降低工作效率,儘量使其滿足小杯的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拿多少錢,辦多少事。

那麼老張這樣的公司老闆,自然是不希望看到這種現象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運用中杯理論實現等邊法則,價格就變成了:

大杯(620毫升)19元,中杯(500毫升)17元,小杯(380毫升)12元。

員工付出中杯的量,能夠得到接近於大杯的價錢,在員工說來,就會願意幫助老闆去實現管理,同時又不勞心勞力地付出大杯的心力。同時,這也是老闆希望看到的結果。

3、從細節上,遵循中庸之道

中杯理論的運用,還要注意原則性和靈活性,既然是中庸之道,就不能過於極端。在管理上,我們需要:

區分特殊性,人情優先。比如即使員工已經選擇了中杯,但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每天加班到晚上11點,就可以適當延遲早上到崗的時間,保證員工的精力;

區分緊急性,情況優先。職場上不能避免一些緊急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輕重緩急,以情況優先為法則;

區分場景性,應變優先。中杯理論雖然是把握管理尺度的,但不同的場景需要有不同的應用,靈活應變也是中被理論的核心思維。

區別特殊性、緊急性、場景性,才能更好的運用中杯理論。

標籤:鬆懈 員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