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父母的贈予讓我們羞愧,不接受贈予就是孝順嗎?

小花是兩歲孩子的媽媽,最近她遇到了煩人事,這事是父母給她買房引起的。

父母的贈予讓我們羞愧,不接受贈予就是孝順嗎?

她告訴我,父母本身就是普通工薪階層,從記事開始,父母就很節儉,這次把省了一輩子的錢拿出來給她買房,她於心不忍。

孩子出生前,小花和老公住在小公寓,雖擁擠倒也不覺得小,自從有了孩子,家裡的老人一下子湊過來,這房子怎麼都不夠用,所有又不捨得拒絕。

事實上26歲的她才畢業幾年,要靠自己買個房簡直難,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贈予讓她甘之若飴,但又覺得不孝順,有種啃老的內疚感。

接受父母的贈予,就是沒出息?

很多小夫妻在沒當爸媽前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父母給什麼都來之不拒,但有了孩子後,擔子重了,意識也清晰了,開始理解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道理。

別說開口了,就算是父母主動送過來的,都被一一拒絕。

我想這樣的小兩口絕對不在少數,他們寧願自己過得辛苦,也不願找父母伸手。

這麼看來,為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直接最真實的成長,這話果真不假。

身份的轉變會讓人多一份無形的責任感,那種成長是質的飛躍,讓人瞬間成長。

但一味拒絕父母的贈予,真的就好嗎?

我看非也。

我們先來理清一個時間順序:

按照普通本科畢業算,那時22歲左右,剛畢業時愣頭青一個,花三年在職場摸爬滾打,尋求自己的定位。

一切順利的話,在25歲確定目標,開始努力,再認真個三年,28歲,要結婚了。

在普通的省會城市,按照7000元的均價算100㎡的小三房,需要70萬,3成的首付,21萬,加上裝修基金和契稅,大致算為25萬。

交房後裝修18萬是需要的,一共43萬。

這麼算下來,是不是覺得好殘忍?

從畢業到結婚的六年時間,能保證自己衣食無憂不做月光族就不錯了,又如何能存下首付款給自己買個房子呢?

在普通的省會城市都難,何況北上廣深?這時,如果父母願意拿出自己的積蓄,為你們付首付,大大方方接受有何不可?

事實上,我們大多出生在普通家庭,接受著普通教育,要靠自己的能力過上不錯的生活,難。

說的更直接點,如果少了父母的幫襯,我們的生活質量絕對大不如前。

因此,坦然接受,讓自己和孩子站在更高的起跑線又有什麼錯誤?

父母能給我們幫助是我們的福氣,我們安心接受就好,完全沒必要去理會別人的大嘴巴。

接受父母的贈予,怎麼了?

接受父母的贈予,並不代表啃老

接受父母的贈予和傳統意義上的啃老不一樣,啃老完全是在家好吃懶做什麼都不做,這樣的人是社會的寄生蟲,絕對要被唾棄,但接受父母的幫助與這個有本質的差別。

面對啃老族,我真心想一巴掌把他們拍死,自己不做事還挑三揀四,真不理解這樣的人怎麼那麼心安理得。

在我看來,這兩者需要區分開對待,我們首先要明確用父母的錢不等於啃老。

我的一位朋友因為拒絕父母的幫襯,和父母爭得耳紅面赤。

她在深圳的外企上班,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但父母總覺得她在外地吃了苦,總是想方設法的在物質上接濟她。

以前愛給她卡上匯錢,朋友乾脆把卡登出了,後來父母會玩微信了,又時不時微信轉賬,她一開始還收來玩玩,可後來金額越來越多,她就不收了。

不收的次數一多,父母直接遠端遙控她,必須收,還揚言:我給我孫子的錢,你有什麼資格替他拒絕。

一句話讓她啞口無言。

後來她委屈的告訴我:她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雖然暫時買不起房,但沒父母想象中那樣不堪,養孩子也沒多大問題。

最後她說:關鍵是不想拿父母的錢,不想啃老啊。

這還真是甜蜜的負擔。

後來,我認真的糾正了她:這並不是啃老,你已經很努力了,以後父母給錢就直接存銀行,當是替他們存錢了。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這話不假,所以即便你自在愜意,但在父母眼裡,總想讓你更好。

可他們自己又在老家,也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模式,不可能來到你身邊照顧你起居,所以他們只有這種方式給予你幫助了。

因此這種接受和啃老完全不同,將心比心,等我的孩子大了,我一樣會給予這樣的幫襯,所以當父母給你時,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坦然接受吧。

接受父母的贈予,接受他們的愛

看到這個標題時,你是不是覺得我有點作。

但我不這樣認為。

“你陪我成長,我陪你變老”這樣的場景儘管溫情十足,但現在又有幾個子女能陪在父母身邊?父母年紀大了,我們也想給他們好的晚年生活,但往往事與願違。

我們經常是加著班吃著泡麵還告訴父母馬上就要睡了,掛完電話還繼續加班,有時甚至到天泛白,方案還沒被拍板。

我們也在努力,但付出和收穫總存在一定的差距,儘管我們想給父母好的物質生活,想孝順,可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自己都沒辦法給父母好的物質條件,又怎麼好意思接受父母的幫助呢,那未免也太不孝順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啊,即使我們說自己生活的好,在父母眼裡也還差那麼一點,而且結婚後如果把家定在外地,他們看不到我們的生活現狀,總是無法安心。

所以父母只好以自己的方式給我們幫助,減輕我們負擔,而給錢就是他們眼裡最直接的方式。

一直以來,中國的父母都給予孩子幫助,這儼然已成為一種民族習慣,說得更高大上一點,你接受了父母的贈予,年代的父母還會感覺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因此我覺得接受也是一種孝順。

作為子女,不要過於偏激,父母想給予幫助,那麼就請心安理得的接受吧,沒必要死扛,接受也是一種愛。

接受父母的贈予,是建立在自己勤儉節約的基礎上,我覺得這樣的接受並無不妥,你如果覺得過意不去,那麼很簡單,就把這筆錢用本子記下來,作為孩子的成長基金。

我想如果我年紀大了,一樣會盡能力給孩子幫助,於我而言,這同樣是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到那時我同樣希望我的孩子接受。

無論這種接受是真的需要,還是並不需要,僅僅作為對我的一種尊重,象徵性的收下,這都不重要。

如果是前者,那麼我是雪中送炭,如果是後者,則證明我的孩子已完全能在社會立足。

我想我們的父母同樣也是這樣的心境,因此,無論你是否需要,都接受吧。

接受也是一種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