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每天都在做語言啟蒙,但為啥沒用?

雷區一:只是填鴨式輸入,沒有進行雙向溝通

每天都在做語言啟蒙,但為啥沒用?

談到語言啟蒙,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已經知道,要從出生開始把每天正在和寶寶一起做的事情用語言複述出來,“媽媽現在在幫你換尿布”,這點是基礎,每個父母都需要做起來。

但是大部分家長會忽略的就是,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有疑惑,剛剛出生的孩子,1歲不到的孩子,溝通怎麼雙向呢?這恰恰是語言啟蒙關鍵中的關鍵。

我們需要明白,語言啟蒙最終目的是交流,不是孩子可以叫人、說出物體就好了,說話只是途徑,交流意圖和交流背後的思考才是關鍵。很多孩子過了兩三歲,明明什麼都懂,就是不開口,這也許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沒有創造機會讓孩子有交流意圖,什麼都被我們打著“語言啟蒙”的名義替孩子說完了。

當我們對孩子說話唱歌,再小的新生兒都會給予我們迴應,臉部表情,手部動作,這些就是他們一開始的交流。我們就需要回應,“啊,你也很喜歡嘛?這也是媽媽喜歡的歌曲呢”。當孩子開始火星語時,我們更要及時迴應,試著幫助孩子說出他想說的話,“你有很多想說呢,是的,我們正在外面散步,今天天氣很好。”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意識後,我們就會明白,每一次對孩子的“語言啟蒙”,不是一味填鴨式地灌輸,而是在期待孩子給予我們迴應。這樣的期待本身就能讓孩子有很強烈的交流意圖,當孩子有了交流意圖,就又會強化我們進一步溝通的意願,從而語言啟蒙就變的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為之。

雷區二:使用“媽媽”語氣語調和詞彙

如果明白了第一個雷區裡提到的交流的意義,那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我們最終希望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表達,那從一開始我們就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和語言與孩子進行溝通。

減少使用疊詞,“瓶瓶,包包,水水”這類的話,更加重要的是,注意語音語調的使用,不僅僅是對孩子說話時,還有平時家人之間互動的語音語調。有的孩子一不滿足喜歡大叫,想想家裡人時不時也是一著急就嗓門高八度?有的孩子開始說話後總喜歡用哭腔,想想父母對孩子建立規則時是不是總是打著“平等自由”的名義用非常卑微的聲音在請求孩子呢?

孩子就像一根熒光筆,把我們父母的優缺點都放大地劃出來。這就再次提醒我們,交流的意義不僅僅只是會不會說話,怎麼說和如何說也同樣重要。

雷區三:機械教語言,而不是使用語言

使用語言而不是教語言,這句話特別簡單,但卻也是很多父母的誤區。我常見很多父母拿著一張認知卡片,指著一本書上的畫,或者拿著一個汽車,不斷地告訴孩子,“汽車,汽車”,以為這樣就是語言啟蒙了。

然而,這樣的教學效果特別特別差,如果孩子沒反饋,你還契而不捨地這樣進行,過不了多久,孩子對你的“耳朵通道”就關閉了,你再說什麼,他都是選擇性聽不見,完全就失去了語言啟蒙的意義。

孩子只有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接受渠道才會全部開啟,學習效果才會最好。同樣拿汽車作為例子,當孩子在玩汽車時,我們可以說,“你在推汽車,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你一推汽車,汽車就開過來了”。當孩子對馬路上的車輛感興趣時,我們可以說,“你看,路邊停著一輛汽車。馬路上有很多汽車來來回回。”

這就是語言啟蒙的一個技巧,“關鍵詞轟炸”,在短時間內密集地提到孩子正在關注感興趣的東西,這樣的語言啟蒙就更有意義。

分享這個方法並不是說,每天每時每刻不停地“轟炸”,這也不利於孩子的專注力發展。這個技巧使用的前提是,我們觀察到孩子在期待和我們交流溝通,在想和我們互動。如何可以觀察到?這就又回到了第一個雷區裡提到的要點,從出生開始就要建立雙向溝通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雷區四:總是矯正孩子說話的錯誤

當一個孩子剛剛開始說話時,經常會說錯,而大人的本能就是矯正,“不是啊,這不是狗,這是貓”,這幾乎是每個家長的本能。但是,問問過來人,這樣的矯正有用嘛?從我和小D的經歷來說,這樣的矯正孩子不會聽,反而會讓他們感受到很挫敗,打擊他們剛剛開始說話交流的積極性。

那孩子說錯難道不管嘛?當然不是,但不是矯正,而是理解。剛剛開始說話的孩子,受詞彙量和認知的侷限,他們習慣於用一個詞語來代替一類東西,比如一開始,“狗”對小D來說就是所有小動物的指代。

有了理解的基礎後,我就會先鼓勵,表示我對她的表達感興趣,“對,你看到了一個動物”,然後說出正確的說法,“這是一隻貓”。通過我們這樣的正面引導,孩子一樣會進行“自我糾正”,而且還不會打擊說話的積極性。

如果你身邊有老外朋友在學中文,你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基本上都是採用鼓勵為主的態度,基本上不會簡單粗暴不停矯正,加上一些比劃,聯絡上下文可以聽懂就好。這些老外朋友練習機會多了,慢慢地就越說越好了。作為父母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卻總是忘記了,自己是那麼經常地、粗魯地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多和孩子說話,多磨耳朵,多讀繪本,這些像喊口號一樣的方法幾乎家喻戶曉了,但是如果我們“以終為始”,真正明白交流的目的,這就會讓我們完全轉變思維,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語言啟蒙。

是的,我們還是要多和孩子說話,但是我們學會了去鼓勵培養孩子的溝通意願,要用正常的語音語調和孩子溝通;是的,我們還是會磨耳朵讀繪本,但是我們學會了在生活情景中使用語言,學會了鼓勵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矯正。

而最最關鍵的是,我們明白了,育兒的起點就是從尊重開始。如果我們真的發自內心認為孩子也是獨立平等的人,我們相信他們再小也有能力表達自己,我們想盡全力去理解他們。這份尊重和相信,會讓父母的啟蒙變得自然而然,會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動力。

為什麼很多育兒方法,看似大家做的都差不多,但是孩子接受度就是不同?那就是因為,做法看似的“差不多”,背後折射的理念卻可能是“差很多”!

標籤:啟蒙 沒用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