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常有異常“小動作” 當心癲癇

1歲前是癲癇發病首個高峰

孩子常有異常“小動作” 當心癲癇

李建國介紹說,癲癇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該病臨床表現多樣,可有肢體抽動、感覺異常、特殊行為等。小兒癲癇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患病率為3%。至6%。需注意的是,我國每年癲癇新發病人40萬,40%為15歲以下兒童,75%至80%起病於18歲前,0至1歲是癲癇發病第一個高峰。

導致兒童症狀性癲癇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母親在孕期或生產時出現異常,包括胎兒宮內缺氧、產傷等;胎兒先天發育或先天性代謝異常;顱腦外傷或大腦炎症。大多數癲癇患兒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都可以取得滿意療效。

李建國提醒說,在他接診的大量患者中,很多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發病的患者,因未得到規範治療,直至病情經常發作、不斷惡化,成年後演變成了頑固的難治性癲癇。其實,由於兒童神經功能的恢復和再生能力比較強,疾病相對容易治療,因此兒童癲癇更要積極治療,切莫錯過治療時機。

嬰幼兒家長需警惕刻板反覆動作

李建國最近在門診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患兒今年4歲,近2個月頻繁出現吃飯時經常愣住,動作停止,勺子也常掉地上;有時候還用勺子在碗裡攪來攪去,弄得滿桌子都是飯。起初家長並未在意,但又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孩子數秒鐘後雙眼歪向一邊,口角抽搐,還尿了褲子。家長見狀趕緊帶其就診。經仔細詢問病史併為其做了視訊腦電圖檢測及頭部核磁後,李建國告訴患兒家長,孩子頻繁出現的這種愣神、掉物症狀,是由於腦部異常放電引起癲癇病所致。

“嬰幼兒癲癇病症狀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容易被忽視。”李建國說,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突然肢體抽搐、摔倒在地、口吐白沫的這種癲癇發作形式很容易被識別並重視,但癲癇發作形式多種多樣,像小兒經常出現愣神、動作停止、無意識的重複動作等,也都是癲癇的一種症狀。有時患兒還會表現為幻聽、幻覺、恐懼、反覆重複吮吸、咀嚼、吞嚥、摸索、莫名其妙發笑等。由於癲癇發作前可無任何徵兆,嬰幼兒癲癇症狀重複間隔期又不盡相同,很多看似“小動作”的發作形式很容易被忽視、誤診。

李建國表示,嬰幼兒癲癇臨床表現形式多為刻板的反覆性動作,並常伴有異常的眼球運動。所以,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重複性的點頭、肢體抽搐、痴笑等異常舉動時,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檢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