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培養孩子心靈手巧是最大的財富

如果一個人的雙手經常做精細、靈巧的動作,便能激發手指和大腦相連的細胞群的活力,使手的動作和思維的活動保持有機聯絡後反應更靈敏。所以,手的動作越複雜,就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培養孩子心靈手巧是最大的財富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過:“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並且,還把手比喻成大腦的“老師”。

日本有位學者曾說過:“如果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經常鍛鍊手指的活動能力,由於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就能促使全部智慧的提高。”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每一塊肌肉,都在大腦皮層中有著相應的“代表區”,而手指的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又佔據了較為廣泛的區域,這些區域的神經中樞都是由神經細胞群組成。

動手學習,孩子的手指計算器

財富教育離不開數學。讓孩子愛上數學並不難。從“手指計算器”開始,把身體中的數字和生活中的數字隨時當作教材,讓孩子在遊戲中親近數學。

3—6歲的孩子數數時,喜歡使用手指。一些家長阻止干預,不讓孩子掰手指,怕孩子上學後繼續掰手指,影響對數字的記憶。

孩子為什麼喜歡用手指記數呢?這個程式需不需要刪除?

人類早期開始記數時,和孩子一樣使用的是手指,因為每個人都有十個手指。所以,十個十個地數(十進位制)就演變成現代的記數體系。至今為止,英語中仍在使用拉丁語的“手指(digit)”一詞來表示“數字”。

科學家伽利略曾經說過:“宇宙萬物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數學幫助我們揭開了宇宙奧祕,幫助我們瞭解了居住的地球和其他星球。從紙牌遊戲到天氣預報,從算盤到計算機,從小小棋盤到衛星飛船飛向太空,數學無處不在。但有些孩子畏懼數學,一上數學課就頭疼。

用手指數數方便簡單。“手指計算器”是開啟數學之門和財富之門的鑰匙。

還有用身體來記數的。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落裡,至少有900種不同的計數體系,但是並不是“十進位制”。有一個部落手指腳趾並用,使用“二十進位制”的計數系統,在他們的語言裡,“十”就是兩隻手,“十五”就是兩隻手和一隻腳,而“二十”則是一個人。

這是孩子身體發育的一個原始程式設計,直觀記憶的學習方式是孩子自然的一種選擇。讓孩子愛上數學,必須尊重孩子原始的學習方式。用手指計數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開始。

為什麼人類發明“十進位制”記數體系,而不是八進位制或九進位制呢?十個十個地數數並沒有數學上的原因,應是生理上的偶然。人類第一次開始記數時,是不是使用手?

如果瞭解一下現代記數體系(十進位制),這和人類的童年很相似。遠古時期,在還沒有發明數字語言之前,原始人喜歡用手指作記數工具。記數時,通過掰手指向大腦多渠道傳遞資訊,有利於增強記憶,甚至有時直接用手指表達數字資訊。

孩子對數字的記憶需要直觀的形象,所以,在記數時,孩子自然把手指當作計算器。中國傳統教育重視薰陶,用現代語講就是營造環境。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愛好,除了天賦之外,很多來自童年的學習環境。

不管你做什麼都需要數學。如果沒有數學,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

日常生活中,數字幾乎是無所不在,牆上掛的鍾,手腕上的表,手機裡的日期和時間,電話數字,汽車牌號,吃、穿、住、行一切都和數字連在一起。

動手創作,讓手長智慧

手有智慧嗎?手的智慧從哪兒來?

智慧不僅來自頭腦,也來自身體,來自生命的每一個器官接受資訊的能力和速度,還有精確逼真的表達。查查字典就會發現讓手長智慧的祕密,關於手的動詞和手掌、手腕、手指緊密連在一起。手的大動作——撐、舉、託、拽、扯、拉,牽引臂力、腕力和整個身體。手的小動作——“捏、掐、抓、拿、握”,訓練手的精準能力,訓練小肌肉的靈敏度,給孩子一雙巧手。

手的智慧來自勞動和創作,比如動手搭積木、捏橡皮泥、剪紙、堆沙雕、編織、繪畫、做算術題,動手的時候,大腦指揮手動,心在控制著手動,所以,一動手,智慧就出來了。

手的學習,智商的啟蒙

有人說“手是人的第二大腦”,大腦能調動身心,手也能調動身心。手動腦動,手動心動。6歲之前,讓孩子彈鋼琴、畫畫、做泥塑,最重要的不是將來成為鋼琴家或畫家,而是用手啟用心腦的控制、創造和專注力。

為什麼現代社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都市孩子很少動手動腳學習,手腳被無形地捆綁著,第二大腦閒置起來。人的手心、手掌、手指,包括每一個關節都和肌肉、骨骼、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密切相連。

孩子不動手學習,12歲之前缺少“手眼心”、“眼腳心”、“口眼心”的訓練,因動作協調性差,上學後,眼手心不配合,就被視為感覺統合失調。

手的創造,世界的傳奇

世界上所有文明奇蹟都是一部手的傳奇。從黃帝的手、張衡的手、畢昇的手到郭守敬的手,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文明的高峰。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他為什麼一身多能?

因為小的時候,他有太多自由時間和空間動手創作。他製作各種玩具,還有器具。無論看見什麼新鮮玩意,他都立刻動腦思考,然後動手去做。

13歲的郭守敬得到了一幅“蓮花漏圖”,蓮花漏是一種計時器,由好幾個部分配製而成,僅僅依據一幅圖,想掌握蓮花漏的製造方法和原理非常難,他對圖樣作了精細的研究,居然發現了製作方法。

20歲時,他憑著對地理現象的細緻觀察,由他做現場合計總指揮,修復了的石橋令人驚歎不已。後來,郭守敬設計和監製了很多新儀器: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之多。

郭守敬的創造力從哪兒來?從他的故事裡會發現,他有極好的天賦才能,然而,18歲之前,如果他像今天的孩子一樣,每天從7點到晚上22點都在忙著做各種作業,沒有時間動手學習和創作,他的天賦才能得不到滋養生長,就像春天的樹苗不能及時得到陽光和水一樣,即使後來給他機會和平臺去創造,他能有如此的作品嗎?

動手創作,讓手長財富

成人喜歡通過言語來宣洩,而孩子卻喜歡用想象和創造來解決現實遇到各種難題,通過動手創造一個物件寄託思念,創造一個玩具來驅趕恐懼。

成人看見一件東西,先想它是什麼?能做什麼?而孩子則先想它能變成什麼?怎樣變更好玩更有趣?怎樣創意才能帶來快樂。孩子的創作想法從哪兒來?來自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對待事物的態度,還有心靈深處的記憶。

有一筆教育財富,一直被忽略和摒棄,那就是對手的早期開發。大家都熟悉“心靈手巧”這個成語,也可以反過來說“手巧心靈”。決定手巧與不巧的是12歲之前“眼手心”的協調訓練,巧手巧在小肌肉的發達和高度靈敏。

每個孩子都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並以多種形式不斷地彰顯,向父母傳遞訊號:看看我靈巧的手,神奇的手。

美國汽車大王,開創汽車史上不老神話的亨利·福特,他比愛迪生晚出生16年,他的童年、少年有許多與愛迪生相似的地方。

亨利·福特有一個“百寶箱”,裝著自制的小刀、螺絲刀等各種工具。有一天,小朋友鮑伯拿著一塊漂亮的手錶找福特玩,向他炫耀哥哥贈送他的最新禮物。福特接過表仔細看了看發現,錶針都是不動的,原來是一隻壞表。

5歲的福特認真地說,讓我來幫你修理一下吧,鮑伯不相信:“我哥哥在城裡找鐘錶商都沒修好,你怎麼可能修好呢?”

“相信我,拿過來,我一定能修理好。”福特小心翼翼地開啟表,取出一個個零件,依次放在白手帕上,盯著零件沉思片刻,忽然興奮地大叫一聲:“我明白了。”然後,開始組裝零件,上緊發條,銀表神奇地滴答滴答響起來了。

“天哪,福特真的把表修好了。”鮑伯逢人便說。

從此,福特把家裡的鐘錶一隻接一隻地拆開,拆開之後再照原樣重新裝好。拆了裝、裝了拆,從不厭倦。後來,他幫左鄰右舍和整個村莊修理鐘錶。

上國小後,小福特上課時,經常將書本豎在課桌上,躲在書本之後繼續進行他喜愛的鐘表匠的活計。不斷地拆裝,使小福特掌握了許多鐘錶的機械原理,從而小小年紀就可以為村裡的人們修理各式鐘錶了。

12歲那年,小福特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不用馬拉動的蒸汽車。他驚奇至極,圍著汽車看了又看,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當小福特明白了是煤將水燒開產生蒸汽,蒸汽以其自身的力量推動車輪轉動時,他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興奮與激動。他第一次意識到鋼鐵的動力可以代替人類血肉之軀的體力勞動,同時也可以取代畜力了。

從這時起小福特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造出不用馬拉而靠機器推動行走的車輛。

12歲之前,孩子的動手學習能力不但表現出某種個性才華,更重要的是在近乎遊戲式的動手學習過程中,孩子彰顯出以下五種能力和成就大業的特質:

1.敏感——一看就會,領悟力強

2.精準——高度的模仿力和精確的表達

3.痴迷——心無旁騖,靜心創作

4.專注——廢寢忘食,一玩就是半天

5.堅持——有計劃地堅持做一件事

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但由於父母喜歡跟著社會流行的成功學理論走,比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常常會武斷地封鎖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再比如:學計算機或學金融容易找工作,父母不管孩子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才能,逼著孩子放棄自己喜歡的學科,選擇流行科目。

世界的財富都是從小心靈手巧,長大後不斷在探索的發明家創造的,而巧手孩子需要父母發現的眼睛和給孩子提供發展的空間。

豎起拇指,鎖住食指

手不但有智慧,還有豐富的表情,可以幫助我們傳達思想感情,也可以進行交流溝通,例如:聾啞人用手交流,稱為“手語”,下棋人用手對話,稱為“手談”。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用手錶達喜悅、快樂、激動、憤怒、敵意、仇恨、蔑視、讚美、決心、沉思、莊嚴、成功等思想情緒,有時候,理性告訴我們不要指責孩子,嘴巴被管住了,但眼睛和手卻洩露了真情。

快樂、感謝、興奮時的手語——雙手鼓掌

一定要為孩子鼓掌,鼓掌是給孩子加油打氣,也一定要教孩子給別人鼓掌,支援鼓勵別人。還要學會時刻給自己鼓掌,因為人生的路上,我們一直需要給自己加油打氣啊!

生氣、憤怒、指責時的手語——伸出食指

千萬不要用食指指著孩子的鼻子尖講話,你指責孩子,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指責和挑剔別人。這種不尊重不友好的待人態度,會趕走財富,而不是招來財富。不論在商場、職場,只要“鎖住食指,豎起拇指”,就會迎來機會。

欣賞、讚美、稱頌時的手語——豎起拇指

請發現孩子的優點,看見孩子進步,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一定別忘了豎起大拇指!豎大拇指就是欣賞鼓勵和讚美,豎大拇指就是給陽光、給空氣、給水,滋養孩子快樂成長,還有,大拇指像黏合劑,能把人立刻拉近,而食指是分離劑,喜歡把人拉遠。

手是人的第二個自我,手能傳達內在的思想和情感,人類在進化中,創造了一系列手的語言,手可以代表大腦表達思想、情感、意願和承諾。

證明屬於自己或諾言時,不需要語言,只需要按下手印。全世界沒有相同的手印,所以每個人的手印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家庭教育中,手語在無聲地發揮著作用,經常對孩子豎起拇指,孩子自信開朗,經常對孩子伸出食指,孩子就自卑膽小。

如果手腳閒著,大腦也跟著閒著,屋子不住就會老舊,腦子不轉也會生鏽,如果手腳都不動,一直呆著,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在日常生活中,說某個人傻,前面一定要加一個“呆”字,這個人“傻呆呆”的,或者說這個人“呆傻呆傻”的。顧名思義,人是怎麼變“傻”的?是“呆”出來的。

儘管年輕父母都意識到了動手學習的重要,但孩子依然沒有動手學習的時間,每天依然只動手做兩件事:寫字和計算。手指的發育也有關鍵期,中國傳統教育重視童子功,童子功第一講究時間性,主要是講12歲之前手腳骨骼、肌肉、韌帶的可塑性強,還有細胞的記憶力。第二講究“功力”,功力講的是受訓的時間,不論學鋼琴,還是學二胡,沒有三年以上的訓練不算有功底。童子功為一生的成長打底,也為成功奠基,12歲之前習得的能力,將終生不忘,所以,有了童子功法,可終生受用。

手巧的人行動力強,手笨的人行動力弱。任何一項發明都是靠手做出來的。

給孩子靈巧的手,給孩子隨身攜帶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