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所有情緒我們都要接納嗎?

生理正常的人有各種情緒:要結婚了很開心,該晉升加薪了,機會卻被別人搶走了,肯定會生氣。開心的時候想跟別人分享,不開心的時候希望有人理解自己。孩子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因為閱歷的原因,情緒來的會更快,表現得會更直接、更豐富多彩。我們不僅要接受孩子的正面情緒,更要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往往是孩子最需要我們關心和愛護的時候,也是考驗大人智慧的時候。

孩子的所有情緒我們都要接納嗎?

有的媽媽告訴我:“我那個小祖宗啊,高興的時候怎麼都行,不高興地時候啊,怎麼哄都不行,越勸越來勁,哼哼唧唧的,沒完沒了,可煩死人了!”

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因著孩子長時間的的情緒發洩,大人被折磨得情緒也越來越差,最後把孩子說落了一頓,更有甚者,把孩子臭揍了一頓。孩子的情緒沒有平復下來,很大程度上是家長沒有完全理解孩子的心情。

我經常帶著二娃看大娃的訓練和比賽,我和二娃會事先商量好,他可以帶玩具或者其他東西玩,也可以帶水果,如果沒帶,那他自己承擔無所事事的後果、承擔飢腸轆轆的後果。我們現在設想一下家長的不同反應:

一是埋怨型:“我跟你不是說過了嗎,誰讓你不帶了,早幹嘛去了!”

如果我是那個孩子,我會怎麼想呢:我是沒帶,我都後悔了,你還說我,這個家長煩死人了。

二是否定型:“這比賽多好看呀,你怎麼就不看呢?”“你不是剛吃完飯嘛,怎麼又餓了,至於嘛!”

如果我是那個孩子,我會怎麼想呢:這比賽有什麼好看的,怪無聊的,是你覺得好看,我可不這麼認為。我肚子就是餓了嘛,有什麼至於不至於的,你一點也不理解我,跟你說了也是白說。

三是替孩子做事型:“你沒帶啊,我回去給你拿。”“你餓了,我給你買去。”

如果我是那個孩子,我會怎麼想呢:記住不記住有什麼的,有你們了,以後還得指著你們。

否定型和埋怨型家長的話,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反彈,極有可能出現哼哼唧唧沒完沒了的情況。替孩子做事型的父母,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孩子的自主能力可想而知。

建議父母這樣說:“你沒帶玩具,沒什麼可玩的,有些無聊了。我呢,又要看比賽,沒法和你玩,你覺得孤獨了,是不是”“雖然剛吃完飯,你又餓了,可惜沒帶水果,要是帶著就好了。如果爸爸的書包是個超級大蘋果就好了,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再讓給哥哥咬一口……”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不需要家長的說教、埋怨,需要的是家長的傾聽和理解,家長可用話語準確表達出孩子的心情,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情緒自然會慢慢平復下來。即使家長沒什麼話,也可以抱抱孩子,此時無聲勝有聲,建議您試一試。我們做家長的,心裡要告訴自己:我們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 

標籤: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