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情感生活

孩子脾氣不好?情感連線很重要,以下4點教你如何解決孩子的情緒

之夏這段時間有點咳嗽,每次吃完飯都說要吃藥。之夏這點被我教育得很好,只要身體有點不舒服就主動要吃藥,有時候藥有點難吃還是會勉為其難吃下去。

孩子脾氣不好?情感連線很重要,以下4點教你如何解決孩子的情緒

由於煥煥在哭鬧我一著急就直接撕開袋子往杯子裡倒。沒想到之夏馬上就開始大哭,她說她想要自己倒進去,她不要喝這個要再泡一個。怎麼哄都哄不好!

我相信在我們身邊,大多數的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做什麼都是可愛的;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卻不知道怎麼辦。好好和他講道理,完全就是油鹽不進;直接來硬的,又壓不住他,最後就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小女孩抗拒吃藥,嘴巴緊閉

父母們為什麼害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每個父母都是這樣,享受著孩子的開心時刻,卻接受不了他們的負面情緒。其實這是來源於父母對孩子負面情緒的錯誤理解。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就是脾氣不好。

我鄰居的兒子就是個典型的“壞脾氣”,他內心敏感,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事情只要是稍有不順心就是往地上一躺,開始撒潑打滾,開啟大哭模式。一天下來至少要折騰兩三次。

他媽媽總是很擔憂地說:“這孩子現在這麼小脾氣就這麼爆,以後長大了還了得!”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是由於父母教育不當

父母覺得孩子哭就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是因為自己教育的失敗。甚至有時候夫妻倆吵架也是互相指責。

“你一天天在家連個孩子都看不好,孩子都被你慣得只會撒潑打滾了!”

“你一天到晚不著家,孩子的教育都要我來管,光靠我一個人怎麼管得好!”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是喜歡和自己作對

有些家長說,孩子明明才兩三歲,卻處處和我作對,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現在的熊孩子真的是太不聽話了。

事實上,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初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不會像一歲左右的孩子那樣容易滿足。

★父母希望孩子時時幸福快樂。

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孩子可以時時都快快樂樂的,如果孩子經常哭鬧的話,總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時時都開心快樂的,比如在學校挨老師批評了,或者和好朋友吵架子,父母要學會幫孩子正確認識和排解孩子的情緒。

媽媽頭疼孩子的負面情緒

以上這些觀念直接導致了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父母會覺得不好應對的原因。直接打一頓或者無視怕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好言好語相勸講道理,又不是時時有那個耐心。

其實父母應該認識到,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會因為我們不喜歡就消失了;情緒還是一種主觀的體驗,我們只能體驗疏導它,而不能強烈壓制。

我們成人都會有各種消極的情緒,也會有處理不好負面情緒而傷害到親密的人的時候,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對情緒的認識都處於起步階段,不能分辨情緒的好壞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直接就表現在行為上。出現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撒潑打滾”、“哭鬧不止”。

媽媽在訓斥不聽話的孩子

解決問題要先解決孩子的情緒

知道了孩子的情緒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這一邏輯關係之後,我們就知道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就必須先解決孩子的情緒。

有些父母只看到孩子撒潑打滾或者摔東西的行為不好,卻沒有看到這些行為背後的情緒。這樣的處理方式顯然會事倍功半,而且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必須先找到情感的連線,才能解決行為的問題,其實有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犟”只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來,等情緒疏通好了,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有次之夏在吃飯的時候,邊吃邊說著:“我會自己吃飯了,好棒,我要吃大口。”外公看她舀了一大勺的飯,怕她一口吃不了那麼多,就說:“夏夏是小孩子,吃小口一點好一些。”

之夏立馬就改成了吃小口。然而剛把飯放到嘴裡,都沒有往下嚥,突然就撲到地上大哭,嘴裡含糊地說:“我不要吃大口”。

大家都沒有聽清她說的話,只知道她莫名其妙就哭了!我耐著性子問:“夏夏,怎麼哭了?”

之夏重複了一句:“我不要吃大口。”我還是沒聽清她說什麼,“你是想去坐大大車嗎?可是現在是吃飯時間。”之夏哭得更凶了。

“不是,我不要吃大口”

“你好好說,媽媽沒有聽到你說什麼”

她稍微沒有那麼激動了,但還是在抽泣地著重複。後來經過好幾次的重複對話,我才聽清楚她想表達的是我不要吃大口。

當我說:“媽媽知道了,夏夏想要吃大口”。之夏一下子止住了哭,抹了抹眼淚說:“是的,可是外公說不要吃大口”。我溫和地說:“可以吃大口,但是要小心點不要掉桌子上。”之夏這才滿意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飯去了。

事後姐夫還說我脾氣太好了,要是換作他早就開打了!其實當我們認同了孩子的情緒,並且及時疏導,把孩子的壞情緒趕走了,壞行為自然就停止了!

孩子在大口吃飯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怎麼去認同和駕馭自己的情緒。現在孩子還比較小,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孩子。

一、幫助孩子認識他的情緒

情緒是一個人的主觀體驗,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霸道的替別人決定,你應該這樣感受。有時候我們指出孩子的情緒,目的是讓他們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人也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些關於解讀情緒的繪本,讓孩子明白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是這種情緒。圖上這個小朋友這個表情是因為他好傷心,因為沒有人和他一起玩。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直觀的畫面來感受情緒,從而認識到不同的情緒之間的區別!

媽媽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二、對孩子的情緒能做到感同身受

我們要認同孩子的情緒,要告訴孩子,如果媽媽碰到這樣的事情也有這樣的情緒!而不要動不動就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有次之夏和伊伊一起玩“過家家”,之夏拿出來自己最喜歡的小娃娃做小寶寶。不知道她們因為什麼兩個人起了爭執,把之夏的小娃娃的手弄斷了,之夏大哭不止,怎麼哄都沒用。“小娃娃的手斷了,骨頭受傷了,她好痛怎麼辦,夏夏好傷心!”

我立馬就想到上次之夏手脫臼了去醫院讓醫生正骨的事情,然後說,“小時候媽媽最喜歡的布娃娃被大姨不小心弄壞了,媽媽也是好傷心啊!”

我先認同了她的情緒,果然之夏聽到我這麼理解她的感受,稍稍止住了哭:“就是,夏夏好傷心,小娃娃好痛。”

我開始引導之夏思考,“夏夏上次骨頭受傷了,醫生是怎麼幫夏夏治好的?我們也幫小娃娃治好吧!那樣她就不痛了”

之夏聽到這止住了哭,眼淚一抹說:“醫生給夏夏先拍了照片(拍X光片),然後捏著我的手把骨頭裝好,好痛!”想到這裡之夏又有點想哭了。

“那好,我們先給小娃娃拍個照片,看看骨頭是不是出來了吧?然後再幫小娃娃修好骨頭”

我拿著手機,之夏把小娃娃擺好,拍好了照片然後又折騰了半天幫小娃娃的胳膊裝上,看著小娃娃的胳膊裝好了,之夏才破涕為笑,又開心地去玩了,還不忘和伊伊說:“我們小心一點吧!不要再讓小娃娃受傷了,我會好傷心的!”

女孩在玩心愛的芭比娃娃

三、讓孩子學習恰當地表達情緒

父母要在情感上支援孩子,就要允許他們有情緒,並且幫助他們學會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以合適的方式宣洩出去。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表達情緒要注意三個原則“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已,不毀壞東西”。

有些小朋友在生氣或者發脾氣的時候,喜歡打人,扔玩具,見誰咬誰等等。如果我們理解孩子這些情緒的同時預設這些行為,孩子會認為這樣表達情緒是對的。他就學不會自己控制情緒,下次再生氣還是會這樣做。

所以父母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我明白你現在很生氣,可是你打人、扔玩具這樣是不對的。你打人,別人也會很生氣來打你;扔玩具,玩具會摔壞,以後想玩的時候就沒有了。所以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我們的頭上是不是在冒煙,我們氣得頭髮都快要著火了,消防員快點來滅火啊!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多玩玩這個消防員滅火的遊戲。孩子生氣的時候一提起這個梗就容易破涕為笑!

因生氣而尖叫的男孩

四、啟發思考,通過解決問題來疏導孩子的情緒

很多時候,只要孩子覺得我們能理解他們的情緒,他就能夠平靜下來。但有時只認同情緒還不夠,畢竟孩子會鑽牛角尖,我的玩具壞掉了,我就是會好傷心。

就像我上文說的小娃娃的例子,僅僅說小時候媽媽的布娃娃壞了媽媽也好傷心是不夠的。隨後我開始啟發之夏思考,怎樣把小娃娃修好,並且讓他自己參與進來,釋放情緒的過程還教會了之夏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啟發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表達和管理情緒,對他以後的為人處世和人際關係,都將大有裨益。所以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和孩子一起經歷這些寶貴的成長過程。

標籤:點教 情感 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