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無規矩的“死迴圈”傷孩子

當心沒有規則的死迴圈

無規矩的“死迴圈”傷孩子

圖書館裡有電腦可以上網,每個人限時30分鐘,但是如果沒有人等在後面,就可以一直用下去。有個爸爸帶著兒子打遊戲已經很久了,所以當有人站在他們後邊排隊的時候,爸爸馬上就對兒子說:“好啦,這是最後一個遊戲,我們要給後面的人讓座了。”

遊戲結束了,兒子立刻就大哭起來,爸爸只好說:“那好,我們再玩五分鐘,五分鐘結束了就一定要走。”

五分鐘過去了,兒子故伎重演,爸爸很無奈--男人很怕人對著他哭的,束手無策的樣子:“你不能老這個樣子耍賴的,不是說好的嗎?好了,最後一次了,不能再這樣了!”

於是一個又一個的“最後一次”,半個多小時後,爸爸才下定決心把兒子拖走,總算結束了這個沒有規則的死迴圈。

其實,我們總是陷在這種拉鋸戰當中,大人和孩子在這個死迴圈中筋疲力盡。

第一種,“再也不許……了”。

再也不許打人了,再也不許罵人了,再也不許咬人了,再也不許吐口水了,再也……父母這樣大聲叫嚷的時候,到底會產生多少效力呢?或者,有些父母這樣說,只是為了當眾緩解一下自己的尷尬。但孩子們到底能否理解什麼叫“再也不”嗎?

父母如果真心認為孩子的某些行為有失禮儀,就應該拿出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來,因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受到傷害的一方來講,大呼小叫都不解決任何問題。孩子們沒有承受結果,就不會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

第二種,“再如何如何,就不給你……”。

成年人都知道“食不言、寢不語”的道理,但是很多父母卻很難把它作為規矩立在那裡。因為確實有一些孩子,好像天生對飯菜沒有興趣,更有一些孩子 能把自己餓到要靠吃維生素來補充身體。讓他們坐在飯桌前,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沒有電視沒有玩具,這些孩子根本就拒絕張嘴吃東西。

很多人說,孩子不餓,就讓他們去玩,玩餓了自然會好好吃一頓飯的,父母越是逼迫,他們會越反感的。話雖這麼說,但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覺 著孩子在正餐時間無法進到足夠量的食物,只好在遊戲時間不停地加餐,一會兒是水果,一會兒是牛奶,一會兒又是餅乾,總覺得多吃一口是一口,於是到了下頓正 餐的時間,孩子還是在沒有飢餓感或者是沒有食慾的情況,又被按到了餐桌上。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口味單一,或者不願意嘗試新東西,這個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飲食結構、甚至媽媽在懷孕期的食譜所影響。既然我們不能重新進行 味覺胎教,那麼只能在教養方式上想辦法。但是無論如何,一邊嚷著“你再跑開酒不給你吃了”,一邊又追在後面喂,只能讓父母的話越來越沒有分量。

第三種,“這是最後一次了”。

除了戀愛中的傻瓜,會有成年人願意相信這句話的真實性嗎?你以為小孩子就會相信它嗎?但是父母卻常常這麼說,“這是最後一次買玩具了”或者“這是最後一次吃糖果了”。

還記得商鞅變法裡的那個故事嗎?商鞅在城門貼告示說如果有人能把木頭從城門東運到城門西就重金獎賞。一開始非但沒人相信,大家還都譏笑不已,直 到有個直爽的農夫揭了告示並且輕而易舉得了重金,人們才相信商鞅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從此改革的法令暢通無阻。所以,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威信嗎?就從小 事開始,就從當下開始。太陽照樣升起,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最後一次的。

上面說的圖書館裡的那對父子,是華人。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華人父母最容易陷入這樣的死迴圈當中去,常常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還效果甚微。為什麼 呢?因為我們中國人習慣把孩子當孩子,只要有人說一句“不過是個孩子”,彷彿所有的錯就都可以原諒了。而西方人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份子,孩子要做什麼都會 說出他的道理,同樣父母要做什麼也有父母的規矩,小人要負責,大人要守信,大家都是平等的。

標籤:死迴圈 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