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飯桌上可不是說教的好時機,教育孩子要挑對場合

蟲蟲今年4歲,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但是媽媽最近發現蟲蟲一到吃飯時間就躲躲藏藏,不是說不餓不想吃,就是很快地隨便吃幾口就說飽了。媽媽很擔心蟲蟲是得了挑食、厭食的疾病,便向幼兒園老師瞭解情況。但是據老師反映,孩子在幼兒園時表現良好,吃飯也很香,每次都幾乎把飯菜吃得乾乾淨淨的,並不存在家長反映的問題。究竟蟲蟲是怎麼一回事呢?

飯桌上可不是說教的好時機,教育孩子要挑對場合

其實,有時候孩子表現得不愛吃飯,可能並不是他的身體出了問題,更大的可能性是父母在餐桌上給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吃不消”。

很多父母日常工作繁忙,只有在吃晚飯的時候有比較多的時間和孩子溝通,因此往往會抓緊這個時間問孩子今天表現怎樣,並就孩子說的情況進行批評教育。

於是,本應該溫馨愉悅的吃飯時間變得緊張、難熬,使孩子食慾消退、情緒低落。長此以往,也會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特別緊張,甚至產生心理上的疾病。

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場合,選擇合適的時機。飯桌上並不是說教的好時機,父母應該要儘量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這樣才能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舒心。

飯桌上和孩子聊些什麼?

在飯桌上,即使是最簡單的交談,父母也應該要注意言談的內容,既不要對自己今天的工作成就吹噓不已,也不要對孩子今天不好的表現滿腹牢騷。

對孩子多點關心,多瞭解孩子今天的感受,讓孩子分享在幼兒園、學校的快樂。父母不要總是追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表現好不好、乖不乖,而應該關心孩子是否過得開心,是否有所收穫,是否交上新的朋友……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傾聽者而不是“教育者”,應多和孩子聊一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話題,培養孩子積極開朗、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

孩子有了一個好的心情,自然胃口就好,也不會再逃避吃飯時間了。

什麼時候教育孩子更合適?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該進行批評教育。但很多時候,即使我們語重心長地給孩子做思想教育,孩子也經常聽不進去。因為這些話語,對他們來說都只是父母的一些“沒事找事”,甚至會覺得父母就是喜歡抓他們一些小辮子。

作為父母,要善於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但一定要學會選取適宜的教育方式,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孩子的犯錯來一頓打罵,而應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讓他們能夠懂得吃一塹長一智。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候

言傳道理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是父母“身教”的教育作用更明顯。那麼,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或者一起從事某項任務的時候,就是體現父母身教的最好時機了!其實孩子很喜歡和爸媽一起向著目標努力的感覺,這能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拉得更近。

在共同協作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多溝通,營造出一種共同努力、溫馨協作的氣氛,交談內容切忌是“大道理”,不然孩子還是會覺得父母是鑽空子找時間來教育自己。父母要讓想表達的道理婉轉側面地向孩子灌輸,讓孩子能夠在實踐鍛鍊中自己“悟”出來,這樣比單純地講道理效果好很多!

帶孩子外出的時候

多帶孩子外出,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他人交往,這有利於孩子在實踐中鍛鍊。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並不是由上一代灌輸出來的,更真切的體會應從自身的經歷中獲得。那麼父母應該做的,便是給孩子創造這些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

和孩子一同出遊,能夠讓孩子擺脫幼兒園、課堂這些狹窄的空間,讓他親近大自然、親近更多的人,同時也能讓父母和孩子享受這無與倫比的歡樂時光,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