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飯桌禮儀怎麼教

孩子飯桌禮儀怎麼教?

孩子飯桌禮儀怎麼教

吃飯的時候要注意3點:誰先坐誰先拿筷子好吃的東西誰先吃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弟子規》

《弟子規》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吃飯的時候要長者先坐,長者就是家裡的長輩,比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上了菜,也是長者先拿筷子,這叫先後有序。在家庭中,另一種情況是有了好吃的東西應該誰先吃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家長會把好吃的東西優先給孩子,按照“長者先,幼者後”的規矩,孩子先吃顯然是不對的,孩子可能不懂規矩,家長應該起到教導的作用,爸爸媽媽應該先把吃的給自己的父母,然後再給孩子吃。如果有客人,則是客人優先。如果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也不能只顧吃這一道,中國人講究“不盡人之歡”,意思是凡事有度,不能過份,就算是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也要留一些給別人;如果是在外做客,就算是自己最不喜歡的菜,也應該嘗一口,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坐次有禮

中國人常講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說的就是順序與位置。

長者應該在最尊的位置,誰是長者在家庭中,長者以年齡分,年紀大的就是長者。和長者走路的時候,要保持一段距離,跟在後面,而不能並排走。排座次的時候,“二人並坐,右為尊。三人並坐中為尊,右次之,左又次之。”這是中國傳統席位禮儀。

座位順序

主人位:主人所坐的位置。如果宴請的賓客身份過高,則對方坐主人位。通常,正對門的位子是主人位。席間由主人引導話題,如果主人不善言辭,則由坐在主人對面的人負責招呼。

主賓:身份最尊貴的賓客。主賓坐在主人的右手邊。

次賓:身份比主賓略低。次賓坐在主人的左手邊。

主賓與次賓的下一位分別是主陪和次陪,以此類推。

末席:通常身份最低的人坐在末席。如果主人需要幫襯,則末席坐教重要的人物與主人呼應。同時,末席還有付款、照顧席上其他賓客的責任。

瞭解了座位順序,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坐在主人的位置,年紀小要坐在靠近門的位置。如果一家三代人一起吃飯,爺爺奶奶應該坐在尊位,沒有祖輩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坐在尊位,這是對長輩的尊重。但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例如在孩子年紀太小的時候,孩子和父母坐在一起才好照顧。

使用餐具與就餐的禮儀

使用筷子的禮儀

西方在十六世紀,從法國開始才使用刀叉,而中國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勺子,在3000年前就開始使用筷子了。出於安全考慮,大多數幼兒園會讓孩子用勺子吃飯,所以如何使用筷子是孩子在家庭中學到的。孩子在使用筷子吃飯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準備一個盤子,筷子可以放在盤子上,吃剩的雜物也要放在盤子裡,特別要注意筷子不能插在碗裡。在飯桌上和人聊天的時候,不能用筷子點人,夾東西的時候要麼直接吃掉,要麼放到碗裡,不能舔筷子。

使用湯匙的禮儀

湯匙又叫勺,勺是中國最早開始使用的餐具,在喝湯或粥時使用。一般喝湯的時候會有公筷或勺,吃多少用公用的勺子舀到自己碗裡,再用自己的湯匙吃。注意,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湯匙舀湯碗裡的食物。

使用碗、盤時的禮儀

吃飯的時候端不端碗,不同國家和地區習俗不同,有的端著碗吃飯,有的扶著碗吃飯。在一些重大場合,都是扶著碗吃飯,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教孩子扶碗吃飯。

吃飯的時候要準備一個盤子用來放吃剩的雜物,比如骨頭、剩菜等等。

使用餐巾、牙籤時的禮儀

用餐的時候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餐巾和牙籤。

餐巾是用來擦嘴的。正吃著飯的時候突然需要講話,就得先用餐巾把嘴擦乾淨,然後再張嘴說話。很多孩子沒有用餐巾的習慣,一抬手就用袖子擦嘴,這是不文明的。擦完嘴的餐巾還要重新疊好。在中國,餐巾通常是壓在餐盤下面,略微擋住一點衣服;在西方,餐巾通常是搭在身上;如果是外出做客,那就看主人如何擺放,主人怎麼擺,客人跟著擺就可以。

在使用牙籤的時候,要側頭剔牙,再用紙巾包好。別人剔牙自己不要看,對別人也是一種尊重。

淺談進餐時的禮數

盛飯的時候一次不要盛太多,吃菜用筷子,不能用手抓,喝湯要用勺,端著碗慢慢喝也可以。已經夾到盤子裡的食物不要再放回去。如果是去做客,當客人家有寵物的時候,不要給寵物餵食。

進餐要講禮,不要說哪個菜鹹了哪個菜淡了這樣的話,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也不能只吃這一道菜,再好吃也得在盤子裡留一些。

就餐時的舉止禮儀

少說話

勿對著食物說話

當食不嘆(吃飯的時候不要嘆氣)

吃食物時,嘴巴不要有異響

吃飯的時候,雙手放在桌子上

食坐盡前(椅子向餐桌靠,不要離的太遠)

吃完食物用紙巾擦嘴

吃完飯要表示感謝